一种空气能换热套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2-08-01  83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空气能换热套管。



    背景技术:

    空气能热水器是是通过热泵把空气中的低温热量吸收进来,经过氟介质气化,然后通过压缩机压缩后增压升温,再通过换热器转化给水加热。空气能热水器克服可太阳能热水器依靠阳光采暖和安装不方便的问题。空气能热水器中传统的换热器套管只设置有一层换热层,换热效果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空气能换热套管,解决换热套管换热效果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气能换热套管,包括由管体缠绕而成的换热层,所述换热层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换热层、第二换热层、第三换热层和第四换热层,所述第一换热层位于套管的最里层,第一换热层的一端设置有进水口;第二换热层套设在第一换热层的外部,第三换热层套设在第二换热层的外部,第四换热层位于套管的最外层并套设在第三换热层的外部,第四换热层的一端设置有出水口;相邻换热层之间通过管夹隔开,同一换热层的管体之间通过管夹隔开。

    优选的,所述管夹包括夹体,所述夹体的一端均匀的设置有若干个卡槽,相邻卡槽之间设置有隔板。

    优选的,所述卡槽为优弧型结构,卡槽的端头与隔板之间形成固定管体的挡块。

    优选的,同一换热层的周向上至少设置有两个管夹,相邻换热层之间的管夹不在同一平面内。

    优选的,所述管体的内壁上均匀的设置有内螺纹。

    优选的,所述管体为钛合金管。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空气能换热套管设置有4层换热层,提高了套管内循环水的流动时间。相邻的换热层及同一换热层的管体之间通过管夹进行分离,使管体与被换热的物质之间能够充分的接触,提高换热效果。管体内壁上设置有内螺纹,增加了循环水的紊流程度,使管体内的循环水能够充分的进行换热。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空气能换热套管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空气能换热套管实施例的管体纵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空气能换热套管实施例的管体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空气能换热套管实施例的管夹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进水口;2、出水口;3、第一换热层;4、第二换热层;5、第三换热层;6、第四换热层;7、管夹;8、管体;9、内螺纹;10、夹体;11、卡槽;12、隔板;13、挡块。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空气能换热套管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空气能换热套管实施例的管体纵截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空气能换热套管实施例的管体横截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空气能换热套管实施例的管夹结构示意图。一种空气能换热套管,包括由管体8缠绕而成的换热层。换热层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换热层3、第二换热层4、第三换热层5和第四换热层6,即第一换热层3、第二换热层4、第三换热层5和第四换热层6采用同一根管体8弯折而成。第一换热层3位于套管的最里层,其一端设置有进水口1,进水口1通过连接管与外置的热泵出液口连通。第二换热层4套设在第一换热层3的外部,第三换热层5套设在第二换热层4的外部,第四换热层6套设在第三换热层5的外部。第四换热层6位于套管的最外层,其一端设置有出水口2,出水口2通过连接管与外置的热泵回液口连通。换热套管设置有四层换热层,缩小了换热套管的占用面积;高温循环水在管体8内流动的时间增长,增加了换热时间,提高了换热效果。

    相邻换热层之间及同一换热层的管体8之间通过管夹7隔开。同一换热层的周向上至少设置有两个管夹7,相邻换热层之间的管夹7不在同一平面内。本实施例中同一换热层的周向(横截面)上设置有3个管夹7。

    管夹7包括夹体10,夹体10为长方体结构,其一端均匀的设置有若干个卡槽11,管体8卡设在卡槽11内。卡槽11为优弧型结构,及卡槽11所对应的圆心角大于180°。卡槽11的直径等于或略大于管体8的外径。相邻卡槽11之间设置有隔板12,隔板12安装与相邻的两个管体8之间,使相邻的管体8之间留有一定的间隙,这样使具有换热作用的管体8能够与被换热的水充分的接触,提高换热效果。卡槽11的端头与隔板12之间形成向卡槽11内部收紧的挡块13,挡块13具有固定管体8的作用,使管夹7能够夹紧在管体8的外壁上,避免管夹7脱落。

    管体8为钛合金管,钛合金管比传统的不锈钢、铜换热管更耐用,耐酸、耐腐蚀性更强,延长了管体8的使用寿命。管体8的内壁上均匀的设置有内螺纹9,内螺纹9能够增加管体8内部流动的循环水的紊乱程度,使管体8内的循环水能够充分的换热,避免管体8中心的循环水不能充分的进行换热。

    因此,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的空气能换热套管,能够解决换热套管换热效果差的问题。

    以上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应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技术特征:

    1.一种空气能换热套管,包括由管体(8)缠绕而成的换热层,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层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换热层(3)、第二换热层(4)、第三换热层(5)和第四换热层(6),所述第一换热层(3)位于套管的最里层,第一换热层(3)的一端设置有进水口(1);第二换热层(4)套设在第一换热层(3)的外部,第三换热层(5)套设在第二换热层(4)的外部,第四换热层(6)位于套管的最外层并套设在第三换热层(5)的外部,第四换热层(6)的一端设置有出水口(2);相邻换热层之间通过管夹(7)隔开,同一换热层的管体(8)之间通过管夹(7)隔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气能换热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夹(7)包括夹体(10),所述夹体(10)的一端均匀的设置有若干个卡槽(11),相邻卡槽(11)之间设置有隔板(1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空气能换热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11)为优弧型结构,卡槽(11)的端头与隔板(12)之间形成固定管体(8)的挡块(1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气能换热套管,其特征在于:同一换热层的周向上至少设置有两个管夹(7),相邻换热层之间的管夹(7)不在同一平面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气能换热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8)的内壁上均匀的设置有内螺纹(9)。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气能换热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8)为钛合金管。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气能换热套管,属于换热装置技术领域。换热套管包括由管体缠绕而成的换热层,所述换热层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换热层、第二换热层、第三换热层和第四换热层,所述第一换热层位于套管的最里层,第一换热层的一端设置有进水口;第二换热层套设在第一换热层的外部,第三换热层套设在第二换热层的外部,第四换热层位于套管的最外层并套设在第三换热层的外部,第四换热层的一端设置有出水口;相邻换热层之间通过管夹隔开,同一换热层的管体之间通过管夹隔开。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的空气能换热套管,能够解决换热套管换热效果差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苏树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佛山市启晨热能设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6.18
    技术公布日:2020.04.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1306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