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盖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2-08-01  78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产器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旋盖机构。



    背景技术:

    自动化生产设备通过旋盖机构将产品的瓶盖与罐体分离或装配,现有的旋盖机构通常设置有两个相对设置的夹爪,两个夹爪夹紧瓶盖的圆柱面,以通过夹爪和瓶盖的摩擦力来避免夹爪与瓶盖相对滑动。然而,为了避免夹爪与瓶盖相对滑动,夹爪需要对瓶盖施加较大的夹紧力,具有较高的电动夹爪的夹紧力要求,造成生产设备的成本上升。而且,由于现有的夹爪与瓶盖紧密连接,因此旋盖机构在旋松瓶盖的过程中需要进行瓶盖的螺距补偿,这对现有的旋盖机构的结构和控制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旋盖机构,以解决现有的旋盖机构的设备成本较高且难以控制的问题。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旋盖机构,包括升降组件、第一驱动装置和旋盖夹具,所述升降组件包括导轨和连接架,所述连接架可滑动地配合连接于所述导轨,所述第一驱动装置设在所述连接架上,所述旋盖夹具转动连接于所述连接架,且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的驱动轴连接于所述旋盖夹具,所述旋盖夹具上设有多个夹爪,多个所述夹爪的夹持面围成多边形结构。

    作为优选的,所述连接架上设有第一光电传感器,所述旋盖夹具上设有呈圆弧形的第一光电挡板,所述第一光电挡板的轴线与所述旋盖夹具的转动轴线重合,且所述第一光电挡板的运动轨迹经由所述第一光电传感器的感应区。

    作为优选的,所述旋盖夹具上设有与其同轴设置的连接盘,所述第一光电挡板设于所述连接盘的端面。

    作为优选的,所述升降组件还包括第二驱动装置、螺母以及与所述导轨平行设置的螺杆,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的驱动轴连接于所述螺杆,所述螺母设在所述连接架上,且所述螺母活动地配合连接于所述螺杆。

    作为优选的,所述导轨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二光电传感器和第三光电传感器,所述连接架上设有第二光电挡板,所述第二光电挡板的运动轨迹经由所述第二光电传感器和第三光电传感器的感应区。

    作为优选的,所述夹爪的数量设有两个,两个所述夹爪相对设置。

    作为优选的,所述旋盖夹具上还设有第三驱动装置,多个所述夹爪连接于所述第三驱动装置,第三驱动装置驱动多个所述夹爪靠近或背离所述旋盖夹具的转动轴线运动。

    作为优选的,所述旋盖夹具的转动轴线与所述导轨的长度方向平行设置。

    作为优选的,还包括机架,所述导轨沿所述机架的长度方向布置。

    本实用新型的旋盖机构,其连接架可带动旋盖夹具在导轨上滑移,使得旋盖夹具能够靠近或远离产品的瓶盖,第一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旋盖夹具绕其转动轴线转动,旋盖夹具上设有多个夹爪,多个夹爪的夹持面围成多边形结构,以与产品的多边形瓶盖配合,该结构可大幅降低夹爪夹紧力的要求,使得该夹爪在施加更小的夹紧力的情况下夹持住瓶盖,瓶盖与该夹爪之间可产生微小的相对运动,因此该机构无需对瓶盖进行螺距补偿,简化了该机构的结构和控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旋盖机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旋盖机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其中,1、第一驱动装置;2、升降组件;21、导轨;22、连接架;23、第一光电传感器;24、第二驱动装置;25、螺母;26、螺杆;3、旋盖夹具;31、夹爪;32、第一光电挡板;33、连接盘;34、第三驱动装置;4、第二光电传感器;5、第三光电传感器;6、第二光电挡板;7、机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结合图1和图2所示,示意性地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的旋盖机构,包括升降组件2、第一驱动装置1和旋盖夹具3。升降组件2包括导轨21和连接架22,连接架22可滑动地配合连接于导轨21,导轨21竖直设置。第一驱动装置1设在连接架22上,旋盖夹具3转动连接于连接架22,且第一驱动装置1的驱动轴连接于旋盖夹具3,第一驱动装置1驱动旋盖夹具3旋转,以完成旋盖夹具3的旋盖动作,旋盖夹具3的转动轴线与导轨21的长度方向平行设置。旋盖夹具3上设有多个夹爪31,多个夹爪31的夹持面围成多边形结构,相应的,产品的瓶盖的形状也是多边形结构(如六边形),这使得夹爪31能够与瓶盖相扣合,大幅降低夹爪31夹紧力的要求。使得该夹爪31在施加更小的夹紧力的情况下夹持住瓶盖,瓶盖与该夹爪31之间可产生微小的相对运动,因此该机构无需对瓶盖进行螺距补偿,简化了该机构的结构和控制。优选的,夹爪31的数量设有两个,两个夹爪31相对设置。

    为了检测并控制旋盖夹具3的旋转角度,连接架22上设有第一光电传感器23,旋盖夹具3上设有呈圆弧形的第一光电挡板32,第一光电挡板32的轴线与旋盖夹具3的转动轴线重合,这使得第一光电挡板32会跟随旋盖夹具3一同转动,第一光电挡板32的运动轨迹经由第一光电传感器23的感应区。具体地,旋盖夹具3上设有与其同轴设置的连接盘33,第一光电挡板32设于连接盘33的端面,第一光电挡板32与连接盘33相垂直。

    升降组件2还包括第二驱动装置24、螺母25以及与导轨21平行设置的螺杆26,第二驱动装置24的驱动轴连接于螺杆26,螺母25设在连接架22上,且螺母25活动地配合连接于螺杆26,第二驱动装置24优选为电动机,第二驱动装置24驱动螺杆26转动,使得螺母25沿螺杆26的轴向运动,进而带动连接架22在导轨21上滑动。导轨21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二光电传感器4和第三光电传感器5,连接架22上设有第二光电挡板6,第二光电挡板6的运动轨迹经由第二光电传感器4和第三光电传感器5的感应区,第二光电传感器4和第三光电传感器5作为连接架22的超行程保护装置,当第二光电传感器4或第三光电传感器5检测到第二光电挡板6时,第二驱动装置24停止工作。

    旋盖夹具3上还设有第三驱动装置34,多个夹爪31连接于第三驱动装置34,第三驱动装置34驱动多个夹爪31靠近或背离旋盖夹具3的转动轴线运动,第三驱动装置34可采用现有的电动夹爪31的驱动装置。

    该机构还包括机架7,导轨21沿机架7的长度方向布置,第二光电传感器4、第三光电传感器5、螺杆26和第二驱动装置24均设在机架7上。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旋盖机构,其连接架22可带动旋盖夹具3在导轨21上滑移,使得旋盖夹具3能够靠近或远离产品的瓶盖,第一驱动装置1用于驱动旋盖夹具3绕其转动轴线转动,旋盖夹具3上设有多个夹爪31,多个夹爪31的夹持面围成多边形结构,以与产品的多边形瓶盖配合,该结构可大幅降低夹爪31夹紧力的要求,且使得该夹爪31在施加更小的夹紧力的情况下夹持住瓶盖,瓶盖与该夹爪31之间可产生微小的相对运动,因此该机构无需对瓶盖进行螺距补偿,简化了该机构的结构和控制。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旋盖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升降组件、第一驱动装置和旋盖夹具,所述升降组件包括导轨和连接架,所述连接架可滑动地配合连接于所述导轨,所述第一驱动装置设在所述连接架上,所述旋盖夹具转动连接于所述连接架,且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的驱动轴连接于所述旋盖夹具,所述旋盖夹具上设有多个夹爪,多个所述夹爪的夹持面围成多边形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盖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架上设有第一光电传感器,所述旋盖夹具上设有呈圆弧形的第一光电挡板,所述第一光电挡板的轴线与所述旋盖夹具的转动轴线重合,且所述第一光电挡板的运动轨迹经由所述第一光电传感器的感应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盖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盖夹具上设有与其同轴设置的连接盘,所述第一光电挡板设于所述连接盘的端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盖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组件还包括第二驱动装置、螺母以及与所述导轨平行设置的螺杆,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的驱动轴连接于所述螺杆,所述螺母设在所述连接架上,且所述螺母活动地配合连接于所述螺杆。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盖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二光电传感器和第三光电传感器,所述连接架上设有第二光电挡板,所述第二光电挡板的运动轨迹经由所述第二光电传感器和第三光电传感器的感应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盖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爪的数量设有两个,两个所述夹爪相对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盖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盖夹具上还设有第三驱动装置,多个所述夹爪连接于所述第三驱动装置,第三驱动装置驱动多个所述夹爪靠近或背离所述旋盖夹具的转动轴线运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盖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盖夹具的转动轴线与所述导轨的长度方向平行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盖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机架,所述导轨沿所述机架的长度方向布置。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产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了一种旋盖机构,其连接架可带动旋盖夹具在导轨上滑移,使得旋盖夹具能够靠近或远离产品的瓶盖,第一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旋盖夹具绕其转动轴线转动,旋盖夹具上设有多个夹爪,多个夹爪的夹持面围成多边形结构,以与产品的多边形瓶盖配合,该结构可大幅降低夹爪夹紧力的要求,使得该夹爪在施加更小的夹紧力的情况下夹持住瓶盖,瓶盖与该夹爪之间可产生微小的相对运动,因此该机构无需对瓶盖进行螺距补偿,简化了该机构的结构和控制。

    技术研发人员:廖万辉;吕正和;陈永洪;余尧毅;杨海敏;田成鑫;蔡伟;侯莉;赖文成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西业力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5.15
    技术公布日:2020.04.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1298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