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内螺纹铜管,特别是一种细径化高耐压高效传热管。
背景技术:
空调内螺纹铜管是制冷装置的重要原材料,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提高,在性能改进、降低成本方面对铜管都有了新的要求,铜管壁薄,具有较好的换热效果,该技术也代表了近年来内螺纹铜管的发展的一种趋势,即内螺纹铜管的不断减薄,虽然壁厚越薄传热效果越好,但过薄会削弱管材的强度以及齿的稳定性。一些特殊空调用二氧化碳作为冷媒,对传热管需要较高的抗爆压力,例如20mpa压力以上。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结构合理、使用效果好的细径化高耐压高效传热管。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细径化高耐压高效传热管,它包括铜管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螺纹铜管壁厚为0.40~0.60mm,外径为4~7mm,齿高为0.18~0.28mm,工作压力为20m~40mpa。
所述的齿形的齿距可以相等或不等。
所述螺纹的螺旋角方向可以为左旋或右旋。
齿顶角α为20°~50°,螺旋角β为18°~30°,齿条数40条~65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可实现二氧化碳为冷媒的工况条件下,长期高压下工作不泄漏、不变形、不爆破,传热性能高;且内螺纹铜管的u形弯曲处内外测均能达到要求,不容易出现暗裂或起皱。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以上附图详细描述实施例,
实施例1,
一种细径化高耐压高效传热管,它包括铜管本体1,所述内螺纹铜管壁厚d为0.40mm,外径为4mm,齿高为0.12mm,工作压力为20mpa;所述的齿形的齿距可以是相等的,所述螺纹的螺旋角方向为左旋,本铜管结构的齿顶角(α角)为20°,螺旋角(β角)为18°,齿条数为40条。
实施例2,
一种细径化高耐压高效传热管,它包括铜管本体,所述内螺纹铜管壁厚d为0.50mm,外径为7mm,齿高为0.26mm,工作压力为40mpa;所述的齿形的齿距可以是不相等的,所述螺纹的螺旋角方向为右旋,本铜管结构的齿顶角(α角)为40°,螺旋角(β角)为25°,齿条数为65条。
实施例3,
一种细径化高耐压高效传热管,它包括铜管本体,所述内螺纹铜管壁厚d为0.45mm,外径为6mm,齿高为0.20mm,工作压力为30mpa;所述的齿形的齿距可以是不相等的,所述螺纹的螺旋角方向为右旋,本铜管结构的齿顶角(α角)为50°,螺旋角(β角)为30°,齿条数为50条。
本实用新型在保证齿形的情况下,有效解决了齿高和底壁厚超高,内螺纹铜管内径太窄导致无法拉拔等现象的技术问题,细径化内螺纹铜管的高齿厚壁化得以实现。齿高hf为0.18mm~0.25mm对于提高湍流的强度和换热面积,产生较好的传热强化效果,同时底壁厚0.40mm~0.6mm,具有20m~40mpa的耐压性。
以下为本实用新型内螺纹铜管(以下简称“本新型管”)与普通内螺纹铜管(以下简称“普通管”)在实验室做的爆破压力数据对比:
样品规格:外径为7mm的本新型管与普通内螺纹管。
管材的压力试验按(gb/t241)的规定进行。
测试结果如下:
通过上述实验数据对比,我们发现本新型管比普通管在爆破压力mpa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细径化高耐压高效传热管,它包括铜管本体,其特征在于:内螺纹铜管壁厚为0.4~0.60mm,外径为4~7mm,齿高为0.18~0.28mm,工作压力为20m~40mpa。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细径化高耐压高效传热管,其特征在于:相邻齿形的齿距可以相等或不等。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细径化高耐压高效传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的螺旋角方向可以为左旋或右旋。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细径化高耐压高效传热管,其特征在于:齿顶角α为20°~50°,螺旋角β为18°~30°,齿条数40条~65条。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