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传热板片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高效传热板片。
背景技术:
传热板片用于传热具有传热系数高、对数平均温差大、末端温差小、占地面积小、重量轻、价格低、制作方便、容易清洗、热损失小、不易结垢等优点,近几年,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随着地产产业的快速发展,随着城镇化建设速度的提升,人们对室内环境条件的要求日益提高,空气调节技术广泛应用到各类建筑、交通工具等内部环境的控制为我国制冷空调设备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因此对板式换热器传热效率有了更高的要求。现有技术中的板式热交换器承压能力低的状况已经不能适应集中供暖行业发展的需求,因此,如何研究出一种高效传热板片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效传热板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换热器板片传热效率低下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承压能力的传热板片,包括:板片本体、角孔、密封垫片、密封槽、传热区和导流区;
在所述板片本体的四角上分别设有所述角孔,所述密封垫片上安装在所述板片周边的所述密封槽内,所述传热区设置于所述板片本体的中间,所述导流区设置于所述传热区的两端;
所述传热区上均匀压制有浅波纹,所述浅波纹向上凸起,所述浅波纹的凸起高度为2.5mm。
优选的,所述导流区上设置有导流凸起,相邻的两个导流凸起之间形成导流通道。
优选的,两片所述板片本体组装成一个传热单元。
优选的,两片所述板片本体之间形成均匀错列的接触点。
优选的,两个相邻的所述传热单元通过所述浅波纹的凸起顶端相接触。
优选的,还包括定位孔,所述定位孔分别设置于所述板片本体的顶端和底端。
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公开提供了一种高效传热板片,首先,传热板片上压制有浅波纹,浅波纹内部作为流道,两个相邻的传热单元通过浅波纹的凸起顶端相接触即凸起顶部与凸起顶部相对,凹槽底部与凹槽底部相对,相接触的点作为板片之间的支撑点,这种结构既提高了板片的刚性强度,又可以确保流体对流道截面的要求。
另外,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压制有浅波纹高传热板式热交换器板片,浅波纹的波纹深度较一般波纹深度浅,在2.5mm左右,由于波纹深度浅,比较容易压制,因此波纹节距较小,板片厚度较薄,能够获得很高的换热效果,非常适用于平均对数温差不超过1℃的工况,在采暖、空调以及制冷行业使用有着很高的性价比。
而且,本实用新型在板间构成的流体通道中,布满了错列的接触点,流体在这些接触点间环绕流动形成螺旋形的前进轨道,从而产生强烈的扰动,浅波纹既提高了板式换热器的传热效率,减少热损失,又增强了板片的耐压强度,密封槽保证了传热片的密封性,更进一步提高了传热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附图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结构示意图;
图2附图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传热单元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3附图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传热区的浅波纹纹路示意图;
其中,1-角孔、2-传热区、3-导流区、4-密封槽、5-定位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高承压能力的传热板片,如图1所示,包括:板片本体、角孔1、密封垫片、密封槽4、传热区2和导流区3;
在板片本体的四角上分别设有角孔1,密封垫片上安装在板片周边的密封槽4内,传热区2设置于板片本体的中间,导流区3设置于传热区2的两端;
传热区2上均匀压制有浅波纹,浅波纹向上凸起,浅波纹的凸起高度为2.5mm。
更进一步地,导流区3上设置有导流凸起,相邻的两个导流凸起之间形成导流通道。
更进一步地,两片板片本体组装成一个传热单元。
更进一步地,两片板片本体之间形成均匀错列的接触点。
更进一步地,两个相邻的传热单元通过浅波纹的凸起顶端相接触。
更进一步地,还包括定位孔5,定位孔5分别设置于板片本体的顶端和底端。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每个换热单元的横截面为六边形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
两片板片本体组装形成一个换热单元,多个换热单元组装形成换热器的换热片组。在每个板片本体内,介质从角孔1中流入传热板片中的导流区3,介质进而进入传热区2的浅波纹形成的导流通道内,在导流通道内以及板片本体之间完成换热的过程,最后从角孔中流出。
本实用新型结构稳定,确保了传热板片的刚性强度,而且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波纹为浅波纹,制作工艺简单,且由于波纹较浅,换热能力强,减少了热损失,节能环保,而且抗压能力较普通波纹换热板片明显增强。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可提高板式换热器耐压能力,适用范围更加广泛。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1.一种高效传热板片,其特征在于,包括:板片本体、角孔、密封垫片、密封槽、传热区和导流区;
在所述板片本体的四角上分别设有所述角孔,所述密封垫片上安装在所述板片周边的所述密封槽内,所述传热区设置于所述板片本体的中间,所述导流区设置于所述传热区的两端;
所述传热区上均匀压制有浅波纹,所述浅波纹向上凸起,所述浅波纹的凸起高度为2.5mm;
两片所述板片本体组装成一个传热单元;两个相邻的所述传热单元通过所述浅波纹的凸起顶端相接触;
还包括定位孔,所述定位孔分别设置于所述板片本体的顶端和底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传热板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区上设置有导流凸起,相邻的两个导流凸起之间形成导流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传热板片,其特征在于,两片所述板片本体之间形成均匀错列的接触点。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