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排砂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水源热泵机组蒸发器排砂结构。
背景技术:
水源热泵利用地表浅层的地表水,包括江河湖泊所吸收的热量,通过输入少量的电能,实现把低品位的能量转换为可以利用的高品位的能量,转换过程的能效是很高的,每输入1kw的电能就能实现4kw或者是更高的热量,相对于其他传统的制冷制热效果,水源热泵更加的高效,因此在能量利用上更充分,更节能。
目前水源热泵机组制热时,地下水进入干式蒸发器,由于地下水中含有砂砾,普通干式蒸发器水口在蒸发器上端,蒸发器壳程水路折流积有死角,砂砾无法带出,容易滞留在蒸发器内,影响换热,越积越多,侵占有效换热面积,甚至磨破铜管,造成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要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水源热泵机组蒸发器排砂结构,包括热泵,热泵的电气部分与电控柜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热泵通过弯管与下方的蒸发器连接,蒸发器的下方设置有冷凝,冷凝器的右端中心线上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空调水出口、空调水进口器;蒸发器为横置的圆形筒体,蒸发器的右部前方设置有井水进口法兰,蒸发器的左部前方设置有井水出口法兰,井水进口法兰的中心标高高于井水出口法兰的中心标高,蒸发器的左侧底部设置有排砂电磁阀。
所述的井水出口法兰的通径孔底部与蒸发器的圆形筒体内孔下端齐平。
所述的排砂电磁阀位于井水出口法兰和井水进口法兰之间。
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蒸发器水侧为上进下出方式,利用重力作用,砂砾沉积于筒体底部,电磁阀实现了自动定时控制,定期排放积砂,方便了用户操作和维护,推广应用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右视图。
图中:1.电控柜;2.热泵;3.蒸发器;4.井水进口法兰;5.空调水出口;6.空调水进口;7.排砂电磁阀;8.井水出口法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一种水源热泵机组蒸发器排砂结构,包括热泵2,热泵2的电气部分与电控柜1连接,所述的热泵2通过弯管与下方的蒸发器3连接,蒸发器3的下方设置有冷凝器,冷凝器的右端中心线上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空调水出口5、空调水进口6;蒸发器3为横置的圆形筒体,蒸发器3的右部前方设置有井水进口法兰4,蒸发器3的左部前方设置有井水出口法兰8,井水进口法兰4的中心标高高于井水出口法兰8的中心标高,蒸发器3的左侧底部设置有排砂电磁阀7;所述的井水出口法兰8的通径孔底部与蒸发器3的圆形筒体内孔下端齐平;所述的排砂电磁阀7位于井水出口法兰8和井水进口法兰4之间。
具体实施时,当水源热泵制热运行时,井水进入蒸发器的上端入水口,经过壳程折流后,带着泥砂的井水从低端的出水口流出,大部分泥砂均可带出,少量仍存积在壳体内的,定期打开蒸发器壳程底部的排砂电磁阀,通过水泵压力快速排出。以达到蒸发器壳程不积砂,提高效率和延长使用寿命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做的举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畴,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应由各项权利要求限定。
1.一种水源热泵机组蒸发器排砂结构,包括热泵(2),热泵(2)的电气部分与电控柜(1)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热泵(2)通过弯管与下方的蒸发器(3)连接,蒸发器(3)的下方设置有冷凝器,冷凝器的右端中心线上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空调水出口(5)、空调水进口(6);蒸发器(3)为横置的圆形筒体,蒸发器(3)的右部前方设置有井水进口法兰(4),蒸发器(3)的左部前方设置有井水出口法兰(8),井水进口法兰(4)的中心标高高于井水出口法兰(8)的中心标高,蒸发器(3)的左侧底部设置有排砂电磁阀(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源热泵机组蒸发器排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井水出口法兰(8)的通径孔底部与蒸发器(3)的圆形筒体内孔下端齐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源热泵机组蒸发器排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排砂电磁阀(7)位于井水出口法兰(8)和井水进口法兰(4)之间。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