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归元石项链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2-07-14  234


    本实用新型涉及项链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归元石项链。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于美的追求也在不断上升,很多人会通过佩戴首饰来装饰自己,项链就是一种能起到很好的装饰作用的饰品。

    项链在美化生活的过程中有着独特的作用。现有的项链大多都是重金属材质,密度大同体积的重金属材质的项链相比其他材质的项链重很多;这种项链会对佩戴者颈肩部产生压力,颈肩部长时间受压,会导致血液循环变慢,造成肌肉疲劳,对人体身体健康不利。

    另外,目前市面上大多数项链是一体成型,也即项链的长度尺寸固定不变,佩戴者无法根据自身需要或喜欢调整项链的长度,佩戴体验效果有待提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归元石项链,解决现有技术中传统项链一体成型,佩戴者无法调整项链长短;以及长时间佩戴会导致颈肩部相应部位血液循环变慢,造成肌肉疲劳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归元石项链,所述归元石项链包括至少一个项链单体、至少一个归元石单体;

    每个项链单体的每一端通过第一连接件与另一项链单体的一端可活动连接,或者通过第二连接件与一归元石单体的一端可活动连接;

    每个归元石单体的每一端通过所述第二连接件与一项链单体的一端可活动连接,或者通过第三连接件与另一归元石单体的一端可活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的归元石项链,所述项链单体10的两端端部分别设置有一圆形凹槽,所述圆形凹槽内壁上设置有螺纹;

    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两个外螺纹柱,所述两个外螺纹柱通过第一连杆活动连接;

    所述每个外螺纹柱通过柱壁上设置的外螺纹与相应项链单体端部的圆形凹槽内壁螺纹适配。

    优选地,所述的归元石项链,所述外螺纹柱包括:第一外螺纹柱和第二外螺纹柱;

    所述第一外螺纹柱的一端设置有凹槽,另一端设置有与凹槽连通的通孔;

    所述第二外螺纹柱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凹槽,另一端设置有与第一凹槽连通的第一通孔;

    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设置有限位部,另一端由所述凹槽插入并依次穿过所述通孔、所述第一通孔进入所述第一凹槽后固定连接一限位体;

    所述通孔孔径尺寸小于所述限位部尺寸,防止限位部从所述通孔滑出;

    所述第一通孔孔径尺寸小于所述限位体尺寸,防止限位体从所述第一通孔滑出。

    优选地,所述的归元石项链,所述第一连接件处于拉伸状态时,所述第一外螺纹柱与所述第二外螺纹柱存在距离;

    所述第一连杆的长度尺寸小于所述第一外螺纹柱与所述第二外螺纹柱的高度尺寸之和。

    优选地,所述的归元石项链所述外螺纹柱通过第一连杆与所述另一外螺纹柱相连的一端端部设置有两个拆卸孔。

    优选地,所述的归元石项链所述归元石单体包括:归元石本体和两个连接柱;

    所述归元石本体两端分别设置有凸缘;

    每个连接柱一端设置有与所述归元石本体外壁适配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底壁上设置有与所述凸缘适配的第三凹槽;另一端外壁上设置有外螺纹;

    所述归元石单体的每一端通过相应连接柱的一端外螺纹与第二连接件或第三连接件螺纹适配连接。

    优选地,所述的归元石项链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一个内螺纹柱和一个第三外螺纹柱,所述所述内螺纹柱与所述第三外螺纹柱通过第二连杆活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的归元石项链所述第三外螺纹柱一端设置有第四凹槽,另一端设置有与第四凹槽连通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三外螺纹柱设有所述第四凹槽的一端外壁设有螺纹;

    所述内螺纹柱一端设置有第五凹槽,所述第五凹槽内壁上设置有螺纹,另一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五凹槽连通的第三通孔;

    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限位部;

    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由所述第四凹槽插入并依次穿过所述第二通孔、所述第三通孔进入所述第五凹槽后固定连接一第二限位体;或者,

    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由所述第五凹槽插入并依次穿过所述第三通孔、所述第二通孔进入所述第四凹槽后固定连接一第二限位体;

    所述第二通孔孔径小于所述第一限位部尺寸、所述第一限位体尺寸。

    所述第三孔孔径尺寸小于所述第一限位部尺寸、所述第一限位体尺寸。

    优选地,所述的归元石项链,所述内螺纹柱通过第二连杆与所述第三外螺纹柱相连的一端端部设置有第一拆卸孔;

    所述第三外螺纹柱通过第二连杆与所述内外螺纹柱相连的一端端部设置有第二拆卸孔。

    优选地,所述的归元石项链,所述第三连接件包括两个第一内螺纹柱;每个第一内螺纹柱的一端设有第六凹槽,所述第六凹槽内壁上设有螺纹,每个第一内螺纹柱通过所述第六凹槽内壁上螺纹与相应的归元石单体螺纹适配连接;

    两个第一内螺纹柱的另一端端部通过一第三连杆可活动连接,所述第三连杆上在两个第一内螺纹柱之间设置有弧形凸起部;

    所述第一内螺纹柱通过所述第三连杆与另一第一内螺纹柱连接的一端端部设置有第三拆卸孔。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归元石项链,通过所述归元石项链包括至少一个项链单体、至少一个归元石单体;每个项链单体的每一端通过第一连接件与另一项链单体的一端可活动连接,或者通过第二连接件与一归元石单体的一端可活动连接;每个归元石单体的每一端通过所述第二连接件与一项链单体的一端可活动连接,或者通过第三连接件与另一归元石单体的一端可活动连接的方式,佩戴者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调整归元石项链长短、以及归元石单体的分布情况,佩戴者不会因长时间佩戴导致颈肩部相应部位血液循环变慢,造成肌肉疲劳的情况发生,对佩戴者身体具有保健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归元石项链的一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第一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归元石项链的待拆部件和相应的拆卸把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的归元石单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归元石单体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中的第二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1中的第三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并且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归元石项链。参见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归元石项链的一结构示意图。其中所述所述归元石项链包括至少一个项链单体10、至少一个归元石单体20。其中,每个项链单体10的每一端通过第一连接件30与另一项链单体10的一端可活动连接,或者通过第二连接件40与一归元石单体20的一端可活动连接。每个归元石单体20的每一端通过所述第二连接件40与一项链单体10的一端可活动连接,或者通过第三连接件50与另一归元石单体20的一端可活动连接。

    进一步地,参见图1、图2和图3,图2为图1中第一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其中,所述项链单体10的两端端部分别设置有一圆形凹槽(图未示出),所述圆形凹槽内壁上设置有螺纹(图未示出)。所述第一连接件30包括两个外螺纹柱31,所述两个外螺纹柱31通过第一连杆32活动连接。所述每个外螺纹柱31通过柱壁上设置的外螺纹3101与相应项链单体10端部的圆形凹槽内壁螺纹适配。

    参见图3,所述外螺纹柱31包括:第一外螺纹柱311和第二外螺纹柱312。所述第一外螺纹柱311的一端设置有凹槽3111,另一端设置有与凹槽3111连通的通孔3112。所述第二外螺纹柱312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凹槽3121,另一端设置有与第一凹槽3121连通的第一通孔3122。

    所述第一连杆32的一端设置有限位部321,另一端由所述凹槽3111插入并依次穿过所述通孔3112、所述第一通孔3122进入所述第一凹槽3121后固定连接一限位体322。其中,所述通孔3112孔径尺寸小于所述限位部321尺寸,防止限位部321从所述通孔3112滑出。所述第一通孔3122孔径尺寸小于所述限位体322尺寸,防止限位体322从所述第一通孔3122滑出。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件30处于拉伸状态时,所述第一外螺纹柱311与所述第二外螺纹柱312存在距离。所述第一连杆32的长度尺寸小于所述第一外螺纹柱311与所述第二外螺纹柱312的高度尺寸之和。

    进一步地,参见3和图4,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归元石项链的待拆部件和相应的拆卸把手的结构示意图。所述外螺纹柱31通过第一连杆32与所述另一外螺纹柱31相连的一端端部设置有两个拆卸孔313,每个拆卸孔与图4中的拆卸把手60中相应的凸缘61适配。当需要将第一连接件30从归元石项链中取下时,用户可以将拆卸把手中凸缘卡入其中一个外螺纹柱31中的两个拆卸孔313中,然后对拆卸把手施以顺时针或逆时针的扭力,即可使外螺纹柱31与相应的项链单体分离;然后再将拆卸把手60中凸缘61卡入所述第一连接件30中另一个外螺纹柱31中的两个拆卸孔313中,然后对拆卸把手60施以顺时针或逆时针的扭力,即可使另一个外螺纹柱31与相应的项链单体10分离;即将所述第一连接件30从归元石项链取下。

    进一步地,参见图5和图6,图5为图1中的归元石单体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中归元石单体的拆分结构示意图。所述归元石单体20包括:归元石本体21和两个连接柱22。其中,所述归元石本体21两端分别设置有凸缘211。每个连接柱22一端设置有与所述归元石本体21外壁适配的第二凹槽221;所述第二凹槽221底壁上设置有与所述211凸缘适配的第三凹槽2211;另一端外壁上设置有外螺纹222。所述归元石单体20的每一端通过相应连接柱22的一端外螺纹222与第二连接件40或第三连接件50螺纹适配连接。

    进一步地,参见图7,图7为图1中的第二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的剖面结构示意图。所述第二连接件40包括:一个内螺纹柱41和一个第三外螺纹柱42,所述所述内螺纹柱41与所述第三外螺纹柱42通过第二连杆43活动连接。

    参见图8,所述第三外螺纹柱42一端设置有第四凹槽421,另一端设置有与第四凹槽421连通的第二通孔422;另外,所述第三外螺纹柱42设有所述第四凹槽421的一端外壁设有螺纹4201。所述内螺纹柱41一端设置有第五凹槽411,所述第五凹槽411内壁上设置有螺纹4101,另一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五凹槽411连通的第三通孔412。所述第二连杆43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限位部431。其中,所述内螺纹柱41通过所述第二连杆43与所述第三外螺纹柱42可活动连接的方式包括两种。其中一种是:所述第二连杆43的另一端由所述第四凹槽421插入并依次穿过所述第二通孔422、所述第三通孔412进入所述第五凹槽411后固定连接一第二限位体432。另一种是:所述第二连杆43的另一端由所述第五凹槽411插入并依次穿过所述第三通孔412、所述第二通孔422进入所述第四凹槽422后固定连接一第二限位体432。

    其中,所述第二通孔422孔径小于所述第一限位部431尺寸、所述第一限位体432尺寸。所述第三通孔412孔径尺寸小于所述第一限位部431尺寸、所述第一限位体432尺寸。

    进一步地,参见图8,所述内螺纹柱41通过第二连杆43与所述第三外螺纹柱42相连的一端端部设置有第一拆卸孔413。所述第三外螺纹柱42通过第二连杆43与所述内外螺纹柱41相连的一端端部设置有第二拆卸孔423。其中,所述第一拆卸孔413和第二拆卸孔423均与图4中的拆卸把手60上的凸缘61适配。

    当需要将第二连接件40从归元石项链中取下时,用户可以将拆卸把手60中的凸缘61卡入第二连接件40的内螺纹柱41的两个拆卸孔413中,然后对拆卸把手60施以顺时针或逆时针的扭力,即可使内螺纹柱41与相应的归元石单体20分离;然后再将拆卸把手60中凸缘61卡入所述第二连接件40中第三外螺纹柱42中的两个拆卸孔423中,然后对拆卸把手60施以顺时针或逆时针的扭力,即可使第三外螺纹柱42与相应的项链单体10分离,即将所述第二连接件40从归元石项链取下。

    进一步地。参见图9和图10,图9为图1中的第三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9的剖面结构示意图。所述第三连接件50包括两个第一内螺纹柱51;每个第一内螺纹柱51的一端设有第六凹槽511,所述第六凹槽511内壁上设有螺纹5101,每个第一内螺纹柱51通过所述第六凹槽511内壁上螺纹5101与相应的归元石单体20螺纹适配连接。两个所述第一内螺纹柱51的另一端端部通过一第三连杆52可活动连接,所述第三连杆52上在两个第一内螺纹柱51之间设置有弧形凸起部521。其中,所述弧形凸起部521用于隔离相邻的两个归元石单体20,防止相邻的两个归元石单体20相互间缠绕,使得用户佩戴时归元石项链能够保持自然垂落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内螺纹柱51通过所述第三连杆52与另一第一内螺纹柱51连接的一端端部设置有第三拆卸孔512。所述第三拆卸孔512与图4中的拆卸把手60上的凸缘61适配。

    当需要将第三连接件50从归元石项链中取下时,用户可以将拆卸把手60中的凸缘61卡入第三连接件50的第一内螺纹柱51的两个拆卸孔512中,然后对拆卸把手60施以顺时针或逆时针的扭力,即可使第一内螺纹柱51与相应的归元石单体20分离;然后再将拆卸把手60中凸缘61卡入所述第三连接件50中另一个第一内螺纹柱51中的两个拆卸孔512中,然后对拆卸把手60施以顺时针或逆时针的扭力,即可使第一内螺纹柱51与相应的归元石单体20分离,即可实现将所述第三连接件500从归元石项链取下。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归元石项链,其特征在于,所述归元石项链包括至少一个项链单体、至少一个归元石单体;

    每个项链单体的每一端通过第一连接件与另一项链单体的一端可活动连接,或者通过第二连接件与一归元石单体的一端可活动连接;

    每个归元石单体的每一端通过所述第二连接件与一项链单体的一端可活动连接,或者通过第三连接件与另一归元石单体的一端可活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归元石项链,其特征在于,所述项链单体的两端端部分别设置有一圆形凹槽,所述圆形凹槽内壁上设置有螺纹;

    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两个外螺纹柱,所述两个外螺纹柱通过第一连杆活动连接;

    所述每个外螺纹柱通过柱壁上设置的外螺纹与相应项链单体端部的圆形凹槽内壁螺纹适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归元石项链,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螺纹柱包括:第一外螺纹柱和第二外螺纹柱;

    所述第一外螺纹柱的一端设置有凹槽,另一端设置有与凹槽连通的通孔;

    所述第二外螺纹柱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凹槽,另一端设置有与第一凹槽连通的第一通孔;

    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设置有限位部,另一端由所述凹槽插入并依次穿过所述通孔、所述第一通孔进入所述第一凹槽后固定连接一限位体;

    所述通孔孔径尺寸小于所述限位部尺寸,防止限位部从所述通孔滑出;

    所述第一通孔孔径尺寸小于所述限位体尺寸,防止限位体从所述第一通孔滑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归元石项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处于拉伸状态时,所述第一外螺纹柱与所述第二外螺纹柱存在距离;

    所述第一连杆的长度尺寸小于所述第一外螺纹柱与所述第二外螺纹柱的高度尺寸之和。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任一项所述的归元石项链,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螺纹柱通过第一连杆与所述另一外螺纹柱相连的一端端部设置有两个拆卸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归元石项链,其特征在于,所述归元石单体包括:归元石本体和两个连接柱;

    所述归元石本体两端分别设置有凸缘;

    每个连接柱一端设置有与所述归元石本体外壁适配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底壁上设置有与所述凸缘适配的第三凹槽;另一端外壁上设置有外螺纹;

    所述归元石单体的每一端通过相应连接柱的一端外螺纹与第二连接件或第三连接件螺纹适配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归元石项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一个内螺纹柱和一个第三外螺纹柱,所述内螺纹柱与所述第三外螺纹柱通过第二连杆活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归元石项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外螺纹柱一端设置有第四凹槽,另一端设置有与第四凹槽连通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三外螺纹柱设有所述第四凹槽的一端外壁设有螺纹;

    所述内螺纹柱一端设置有第五凹槽,所述第五凹槽内壁上设置有螺纹,另一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五凹槽连通的第三通孔;

    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限位部;

    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由所述第四凹槽插入并依次穿过所述第二通孔、所述第三通孔进入所述第五凹槽后固定连接一第二限位体;或者,

    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由所述第五凹槽插入并依次穿过所述第三通孔、所述第二通孔进入所述第四凹槽后固定连接一第二限位体;

    所述第二通孔孔径小于所述第一限位部尺寸、所述第一限位体尺寸;

    所述第三孔孔径尺寸小于所述第一限位部尺寸、所述第一限位体尺寸。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归元石项链,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螺纹柱通过第二连杆与所述第三外螺纹柱相连的一端端部设置有第一拆卸孔;

    所述第三外螺纹柱通过第二连杆与所述内外螺纹柱相连的一端端部设置有第二拆卸孔。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归元石项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接件包括两个第一内螺纹柱;每个第一内螺纹柱的一端设有第六凹槽,所述第六凹槽内壁上设有螺纹,每个第一内螺纹柱通过所述第六凹槽内壁上螺纹与相应的归元石单体螺纹适配连接;

    两个第一内螺纹柱的另一端端部通过一第三连杆可活动连接,所述第三连杆上在两个第一内螺纹柱之间设置有弧形凸起部;

    所述第一内螺纹柱通过所述第三连杆与另一第一内螺纹柱连接的一端端部设置有第三拆卸孔。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归元石项链,所述归元石项链包括至少一个项链单体、至少一个归元石单体。每个项链单体的每一端通过第一连接件与另一项链单体的一端可活动连接,或者通过第二连接件与一归元石单体的一端可活动连接。每个归元石单体的每一端通过所述第二连接件与一项链单体的一端可活动连接,或者通过第三连接件与另一归元石单体的一端可活动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归元石项链解决传统技术中项链一体成型,佩戴者无法调整项链长短;以及长时间佩戴会导致颈肩部相应部位血液循环变慢,造成肌肉疲劳的技术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严绍根;张闻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宁波慈华臻品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7.01
    技术公布日:2020.04.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1283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