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动侧隙调节装置以及武器站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2-07-14  158


    本实用新型涉及齿轮传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传动侧隙调节装置以及武器站。



    背景技术:

    轮齿啮合传动时,齿廓之间需要留有适当的间隙(以下称为“侧隙”),这是为了保证齿面间形成正常的润滑油膜,避免因轮齿工作温度升高引起热膨胀变形导致轮齿卡死。但侧隙的存在会导致齿轮副转换方向时带来回程误差,从而影响传动精度。

    以武器站为例,通常采用齿轮传动来实现武器的俯仰、水平回转动作。若因轮齿侧隙过大而产生较大的回程误差,将造成武器不能准确定位,影响射击精度。因此,需要增设消隙机构来消除侧隙,从而提升现有机构的传动精度。

    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平行移动调节机构和曲线移动调节机构来调整齿轮副的中心距。采用平行移动调节机构时,需要人为的将主动轮沿齿轮的径向平移,向从动轮靠拢,以减小齿轮副的中心距,达到减小侧隙的目的。曲线移动调节机构是采用偏心套作为主动轮固定件,主动轮轴线与偏心套外圆中心不重合,调节时,以偏心套外圆中心为旋转中心,主动轮轴线绕该中心曲线移动,移动过程中主动轮逐步靠近从动轮,达到减小侧隙的目的。

    使用上述两种机构时,均需要人工手动操作,对主动轮的移动量无法准确确定。若调节量过大,齿轮副中心距将小于啮合必要值,增加传动阻力。调节至合适位置后,还需将主动轮位置手动固定,在此过程中容易造成主动轮位置移动,导致调节失败。另外,由于轮齿副在啮合传动过程中不断产生磨损,磨损后又产生侧隙,后期仍需再次或多次调节。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新的传动侧隙调节装置以及武器站,能够使得齿轮副能自行调节中心距,并进一步将侧隙保持在啮合传动所必需的最小值,从而提升齿轮传动精度。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所述:

    一种传动侧隙调节装置,包括相互啮合的主动轮和从动轮,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固定部;

    导向杆,所述导向杆与所述主动轮固定,所述导向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部可转动连接,另一端设置有滑块;

    第二固定部,所述从动轮能绕所述第二固定部旋转;

    与所述第二固定部可转动连接的第二导向件,所述滑块设置在所述第二导向件上;

    设置在所述第二导向件上的驱动件,所述驱动件具有第一弹性势能;

    所述传动侧隙调节装置处于工作状态下,当所述驱动件的第一弹性势能减小时,所述滑块能被所述驱动件驱动沿所述第二导向件滑动,带动所述导向杆和所述主动轮绕所述第一固定部向靠近所述从动轮的方向摆动,将所述主动轮与所述从动轮的中心距减小至目标值,所述驱动件由所述第一弹性势能减小到第二弹性势能。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传动侧隙调节装置还具有启动状态,当所述中心距减小至第一预定值时,所述滑块能沿所述第二导向件滑动,带动所述导向杆和所述主动轮绕所述第一固定部向远离所述从动轮的方向摆动,所述中心距由所述第一预定值增大至所述目标值。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驱动件设置有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能调节所述第二弹性势能增大至第三弹性势能,所述第三弹性势能大于所述第一弹性势能,所述滑块能被所述驱动件驱动沿所述第二导向件滑动,所述主动轮与所述从动轮的中心距减小至第二预定值,所述传动侧隙调节装置处于锁止状态,所述第二预定值小于所述第一预定值。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驱动件包括:

    套设在所述第二导向件上的弹簧,所述弹簧具有靠近所述第二固定部的第一侧和远离所述第二固定部的第二侧,所述滑块位于所述弹簧的第一侧;

    位于所述弹簧第二侧的所述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二导向件上。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调节机构具体为转向件,所述转向件具有能与所述弹簧第二侧相接触的第一端、第二端;所述转向件具有回转中心,所述回转中心与所述第二导向件的端部铰接,所述转向件的第一端距所述回转中心之间的直线距离小于所述转向件的第二端距所述回转中心之间的直线距离。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转向件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转向件的第一端至所述回转中心的第一连线与所述转向件的第二端至所述回转中心的第二连续之间的形成的夹角为180°。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转向件为凸轮,所述凸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均为圆弧面。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还包括:第三固定部,所述主动轮绕所述第三固定部转动,所述第二固定部与所述第三固定部位于同一水平面,所述主动轮具有第一摆动平面,所述第一摆动平面与所述从动轮的轮面重合。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当所述传动侧隙调节装置处于所述锁止状态时,所述主动轮断开与动力源的连接。

    一种武器站,包括所述的传动侧隙调节装置。

    本申请提供的传动侧隙调节装置以及武器站具有以下优点和特点:

    该传动侧隙调节装置设置的导向杆能带动主动轮绕第一固定部摆动,从动轮固定在第二固定部上,从而在主动轮的带动下能绕第二固定部旋转。所述传动侧隙调节装置处于工作状态下,当主动轮与从动轮之间因磨损产生传动侧隙时,驱动件的第一弹性势能开始减小,在此过程中,滑块能被驱动件驱动沿第二导向件滑动,带动导向杆和主动轮绕第一固定部向靠近从动轮的方向摆动,将齿轮副的中心距减小至目标值。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传动侧隙调节装置能够自行调节齿轮副传动所需的中心距,将齿侧间隙保持在啮合传动所须的最低量,从而提升现有机构的传动精度。

    本申请提供的传动侧隙调节装置还进一步设置有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能调节所述驱动件的弹性势能,从而将所述主动轮与所述从动轮的中心距进一步减小,使得齿轮副处于锁止状态,强制其不能啮合传动。

    参照后文的说明和附图,详细公开了本申请的特定实施方式,指明了本申请的原理可以被采用的方式。应该理解,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在范围上并不因而受到限制。

    针对一种实施方式描述和/或示出的特征可以以相同或类似的方式在一个或更多个其它实施方式中使用,与其它实施方式中的特征相组合,或替代其它实施方式中的特征。

    应该强调,术语“包括/包含”在本文使用时指特征、整件、步骤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更多个其它特征、整件、步骤或组件的存在或附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传动侧隙调节装置处于工作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传动侧隙调节装置处于锁止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主动轮;11、第一固定部;2、从动轮;21、第二固定部;3、导向杆;31、第三固定部;4、第二导向件;5、滑块;6、弹簧;7、转向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详细说明,应理解这些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范围,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等价形式的修改均落入本申请所限定的范围内。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传动侧隙调节装置,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相互啮合的主动轮1和从动轮2,所述装置包括:第一固定部11;导向杆3,所述导向杆3与所述主动轮1固定,所述导向杆3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部11可转动连接,另一端设置有滑块5;第二固定部21,所述从动轮2能绕所述第二固定部21旋转;与所述第二固定部21可转动连接的第二导向件4,所述滑块5设置在所述第二导向件4上;设置在所述第二导向件4上的驱动件,所述驱动件具有第一弹性势能;所述传动侧隙调节装置处于工作状态下,当所述驱动件的第一弹性势能减小时,所述滑块5能被所述驱动件驱动沿所述第二导向件4滑动,带动所述导向杆3和所述主动轮1绕所述第一固定部11向靠近所述从动轮2的方向摆动,并将所述主动轮1与所述从动轮2的中心距减小至目标值,所述驱动件由所述第一弹性势能减小到第二弹性势能。

    在本申请提供的实施方式中,导向杆3能带动主动轮1绕第一固定部11摆动,从动轮2固定在第二固定部21上,从而在主动轮1的带动下能绕第二固定部21旋转。所述传动侧隙调节装置处于工作状态下,当主动轮1与从动轮2之间因磨损产生传动侧隙时,驱动件的第一弹性势能开始减小,在此过程中,滑块5能被驱动件驱动沿第二导向件4滑动,带动导向杆3和主动轮1绕第一固定部11向靠近从动轮2的方向摆动,将齿轮副的中心距减小至目标值。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传动侧隙调节装置能够自行调节齿轮副传动所需的中心距,将齿侧间隙保持在啮合传动所须的最低量,从而提升现有机构的传动精度。

    在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中,所述主动轮1的动力源为电机,电机输出轴连接主动轮1,从而带动其旋转,主动轮1转动后,带动与之啮合的从动轮2进行转动。所述主动轮1与所述从动轮2的类型不作具体限定,其具有轮面和齿面,主动轮1和从动轮2的齿面能相互啮合传动。其中,所述主动轮1绕所述第三固定部31旋转,所述从动轮2绕所述第二固定部21旋转,所述第二固定部21与所述第三固定部31位于同一水平面。

    所述传动侧隙调节装置包括第一固定部11和导向杆3。所述第一固定部11可以位于所述第三固定部31的上方。所述导向杆3与主动轮1固定,能够带动主动轮1同步摆动。所述导向杆3具有相对的两端,所述导向杆3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部11铰接,所述导向杆3的另一端连接有滑块5,其连接方式可以是焊接、一体成型,具体方式不作限定。所述导向杆3的杆体与所述第三固定部31相配合,从而在受到外力的作用下,能够带动第三固定部31以及主动轮1绕第一固定部11摆动。所述滑块5能滑动的设置在第二导向件4上,当滑块5在第二导向件4上滑动时,能带动导向杆3以及主动轮1绕第一固定部11摆动。

    所述主动轮1在绕第三固定部31旋转的同时,还能在导向杆3的带动下,绕第一固定部11摆动。所述主动轮1具有第一摆动平面,所述第一摆动平面与所述从动轮2的轮面重合,使得主动轮1能够沿着从动轮2所在的平面转动,保证了齿轮传动的精准性。主动轮1在绕所述第一摆动平面摆动时,可以向靠近从动轮2的方向摆动,也可以向远离从动轮2的方向摆动。

    第二导向件4整体为滑杆结构,其具有相对的两端,一端与所述第二固定部21可转动的连接,其连接方式可以为铰接,第二导向件4能够绕所述第二固定部21摆动,第二导向件4具有第二摆动平面。所述滑块5可以套设在第二导向件4上,从而保证滑块5在沿第二导向件4滑动时,具有较好的稳定性。滑块5在第二导向件4上滑动时,带动导向杆3沿第一固定部11摆动,从而导致第二导向件4沿第二摆动平面进行摆动,从而能够配合导向杆3的运动。

    所述驱动件用于为滑块5提供驱动力,从而使得导向杆3以及主动轮1能绕第一固定部11摆动。所述驱动件具有第一弹性势能,其设置在第二导向件4上。如图1和图2所示,当所述传动侧隙调节装置处于工作状态下,主动轮1在动力源的带动下旋转,当主动轮1与从动轮2之间产生侧隙时,所述第一弹性势能开始减小,所述滑块5在受所述驱动件的驱动能沿所述第二导向件4滑动,带动导向杆3和主动轮1绕第一固定部11摆动并向从动轮2靠近。当主动轮1与从动轮2贴近时,主动轮1对从动轮2施加力的同时,从动轮2对主动轮1产生反向推力,当所述驱动件由所述第一弹性势能减小到第二弹性势能时,驱动件对主动轮1施加的驱动力与从动轮2对主动轮1的反向推力相互制约,使得主动轮1紧贴从动轮2,从而使得主动轮1与从动轮2之间的中心距减小至目标值,该目标值为齿轮副啮合传动的所需值。

    进一步的,当主动轮1与从动轮2后期传动出现磨损后,主动轮1与从动轮2之间出现新的间隙,导致主动轮1与从动轮2相分离。则滑块5在驱动件的驱动下,带动导向杆3以及主动轮1向靠近从动轮2的方向摆动,将主动轮1与从动轮2紧贴,消除齿侧间隙,实现自动调节。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传动侧隙调节装置还具备启动状态,当所述中心距减小至第一预定值时,所述滑块5能沿所述第二导向件4滑动,带动所述导向杆3和所述主动轮1绕所述第一固定部11向远离所述从动轮2的方向摆动,所述中心距由所述第一预定值增大至所述目标值。

    在本实施例中,若第一弹性势能较大,驱动件给滑块5施加较大的动能,使得主动轮1在向从动轮2靠近的过程中,齿轮副的中心距减小至第一预定值,该第一预定值相较于目标值略小。本申请对第一预定值的具体数值不作限定,原则上,所述第一预定值不应该过小,并低于齿轮副传动所需中心距的最低理论值。

    当齿轮副的中心距减小到第一预定值时,主动轮1与从动轮2的齿侧间隙过小,主动轮1齿面传动空间受限。由于主动轮1的齿面在对所述从动轮2的齿面施加力的同时,从动轮2对主动轮1产生反向推力,当该反向推力足够大于驱动件的驱动力时,所述传动侧隙调节装置处于启动状态。滑块5能沿第二导向件4滑动,带动主动轮1以及导向杆3能绕第一固定部11摆动远离所述从动轮2,齿轮副的中心距增大至目标值,直至主动轮1与从动轮2能够发生啮合传动。

    在齿轮副中心距增大的过程中,驱动件的弹性势能也逐渐增大,直至该反向推力与驱动件的驱动力相互制约、形成平衡。当驱动件的弹性势能增大至第二弹性势能时,齿轮副的中心距增大至目标值,当齿轮副中心距为目标值时,从动轮2对主动轮1的反向推力与驱动件的驱动力相互制约,主动轮1在与从动轮2啮合传动的过程中,主动轮1紧贴从动轮2,从而消除了多余的齿侧间隙。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件设置有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能调节所述第二弹性势能增大至第三弹性势能,所述第三弹性势能大于所述第一弹性势能,所述滑块5能被所述驱动件驱动沿所述第二导向件4滑动,所述主动轮1与所述从动轮2的中心距减小至第二预定值,所述传动侧隙调节装置处于锁止状态,所述第二预定值小于所述第一预定值。

    该驱动件设置有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能够在齿轮副啮合传动过程中进一步增大驱动件的驱动力。该驱动件由第二弹性势能增大至第三弹性势能,且所述第三弹性势能大于所述第一弹性势能。从而,滑块5受所述驱动件的驱动沿所述第二导向件4滑动,主动轮1与从动轮2的中心距减小至第二预定值。该第二预定值小于所述第一预定值,从而使得齿轮副的中心距进一步减小,以至无法发生啮合传动,所述传动侧隙装置为锁止状态,齿轮副的传动锁止。

    在本实施方式中,当所述传动侧隙调节装置为所述锁止状态时,切断所述动力源。

    如图2所示,当调节机构调节所述驱动件为第三弹性势能时,驱动件推动滑块5,带动导向杆3以及主动轮1摆动,使得主动轮1与从动轮2之间的中心距进一步缩小至第二预定值,中心距将低于传动所需最低值。此时,若主动轮1失去动力源,如将电机电源切断,从动轮2将无法反向推离主动轮1、导向杆3以及滑块5。齿轮副的中心距将被固定,齿轮无法发生啮合传动,并处于锁止状态,固定了齿轮的传动状态。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件包括:套设在所述第二导向件4上的弹簧6,所述弹簧6具有靠近所述第二固定部21的第一侧和远离所述第二固定部21的第二侧,所述滑块5位于所述弹簧6的第一侧;位于所述弹簧6第二侧的所述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二导向件4上。

    进一步的,所述弹簧6初始处于收缩状态,具有第一弹性势能。弹簧6具有靠近第二固定部21的第一侧和远离第二固定部21的第二侧,其两侧均为圆面。所述弹簧6第一侧在推动滑块5运动的过程中,其第一弹性势能逐渐减小。滑块5在第二导向件4上移动时,带动导向杆3与主动轮1摆动,将齿轮副的中心距缩小至目标值或第一预定值。当所述调节机构调节弹簧6的弹性势能增大至第三弹性势能时,所述弹簧6第一侧在推动滑块5运动的过程中,滑块5在第二导向件4上移动,带动导向杆3与主动轮1摆动,将齿轮副的中心距缩小到第二预定值。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调节机构具体为转向件7,所述转向件7具有能与所述弹簧6第二侧相接触的第一端、第二端;所述转向件7具有回转中心,所述回转中心与所述第二导向件4的端部铰接,所述转向件7的第一端距所述回转中心之间的直线距离小于所述转向件7的第二端距所述回转中心之间的直线距离。

    所述调节机构具体通过转向件7的转向来调节弹簧6的弹性势能。所述转向件7具有能与弹簧6相接触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弹簧6第二侧抵靠在转向件7的第一端或第二端,弹簧6第一侧推动滑块5移动。传动侧隙调节装置处于工作状态下,当所述转向件7的第一端朝向所述弹簧6时,所述弹簧6具有第一弹性势能,在该第一弹性势能的作用下,弹簧6推动滑块5滑动,带动导向杆3以及主动轮1摆动,使得齿轮副的中心距缩小到目标值或第一预定值。当齿轮副的中心距缩小到第一预定值时,从动轮2对主动轮1的反向推力带动主动轮1以及导向杆3向远离从动轮2的方向摆动,齿轮副中心距由第一预定值增大到目标值时,齿轮副能发生啮合传动。将所述转向件7的第二端朝向弹簧6,使得弹簧6具有第三弹性势能,弹簧6第一侧推动滑块5,带动导向杆3以及主动轮1向靠近从动轮2的方向移动,使得齿轮副中心距缩小至第二预定值,从而使得传动侧隙调节装置处于锁止状态。

    具体的,所述转向件7具有回转中心,所述回转中心位于转向件7内部,该回转中心与第二导向件4的端部铰接。所述转向件7的第一端距所述回转中心之间的直线距离小于所述转向件7的第二端距所述回转中心之间的直线距离。转向件7在从第一端转向第二端时,能够改变对弹簧6的压力,从而实现弹簧6弹性势能的改变。

    优选的,所述转向件7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转向件7的第一端至所述回转中心的第一连线与所述转向件7的第二端至所述回转中心的第二连续之间的形成的夹角为180°。

    以武器站为例,下面对该传动侧隙装置的锁止功能作进一步阐述。

    武器站通常安装在车上,车辆在行驶过程中若不需要武器站工作,通常将其断电,即将电机的电源切断。然后将采用人工操作将该传动侧隙调节装置的转向件7进行快速转向,使得转向件7的第二端朝向弹簧6。弹簧6带动滑块5、导向杆3、主动轮1朝向所述从动轮2的方向移动,主动轮1与从动轮2的中心距将低于传动所需最低值,齿轮副处于锁止状态,限制其传动。若该武器站上的传动侧隙调节装置不具备锁止功能,则武器站在断电后,主动轮1将失去控制姿态的动力,姿态易受外力影响,此时车辆在行驶中若产生颠簸会使武器站姿态随颠簸而改变,造成武器站的磨损。通过增设该锁止功能,使得武器站在不需要工作的情况下,将武器站的姿态进行限制,避免因颠簸造成武器站的损坏。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转向件7为凸轮,所述凸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均为圆弧面。

    具体的,所述转向件7为凸轮,凸轮具有能与所述弹簧6相接触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凸轮的回转中心与所述第二导向件4的端部铰接,其设置方式可以通过将所述第二导向件4嵌入至所述凸轮的内部。凸轮的侧向边缘设置有环形槽,从而能够实现凸轮从第一端至第二端的转向切换。凸轮在转向时绕其回转中心转动,其可以采用人工操作将其转向,也可以采用电机等其他自动化的方式实现其转向。通过将第二导向件4嵌入至凸轮的内部,凸轮的两端可以在与弹簧6进行接触时具有更好的稳定性。由于弹簧6的横截面通常为圆形结构,凸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对应为圆弧面,从而保证弹簧6在与凸轮抵靠时,稳定性更好。

    本申请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武器站,所述武器站包括所述的传动侧隙调节装置,所述武器站的具体结构以及使用方法均为现有技术,本申请不再作赘述。

    本申请提供的传动侧隙调节装置以及武器站具有如下优点:

    (1)该传动侧隙调节装置能够自行调节齿轮副的中心距,相较于现有技术采用人工手段调节的方法,操作方便,调节精度高;

    (2)该传动侧隙调节装置能够使齿轮副自行调整到啮合所需的最小中心距,并将齿侧间隙保持在啮合传动所需要的最小值,从而减小现有机构的回程误差,提高传动精度;

    (3)该传动侧隙调节装置具备快速锁止齿轮副、限制其传动的功能。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申请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申请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多个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能够由单个集成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来提供。另选地,单个集成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可以被分成分离的多个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用来描述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的公开“一”或“一个”并不是为了排除其他的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

    应该理解,以上描述是为了进行图示说明而不是为了进行限制。通过阅读上述描述,在所提供的示例之外的许多实施方式和许多应用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都将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本教导的范围不应该参照上述描述来确定,而是应该参照所附权利要求以及这些权利要求所拥有的等价物的全部范围来确定。出于全面之目的,所有文章和参考包括专利申请和公告的公开都通过参考结合在本文中。在前述权利要求中省略这里公开的主题的任何方面并不是为了放弃该主体内容,也不应该认为申请人没有将该主题考虑为所公开的申请主题的一部分。


    技术特征:

    1.一种传动侧隙调节装置,包括相互啮合的主动轮和从动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固定部;

    导向杆,所述导向杆与所述主动轮固定,所述导向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部可转动连接,另一端设置有滑块;

    第二固定部,所述从动轮能绕所述第二固定部旋转;

    与所述第二固定部可转动连接的第二导向件,所述滑块设置在所述第二导向件上;

    设置在所述第二导向件上的驱动件,所述驱动件具有第一弹性势能;

    所述传动侧隙调节装置处于工作状态下,当所述驱动件的第一弹性势能减小时,所述滑块能被所述驱动件驱动沿所述第二导向件滑动,带动所述导向杆和所述主动轮绕所述第一固定部向靠近所述从动轮的方向摆动,将所述主动轮与所述从动轮的中心距减小至目标值,所述驱动件由所述第一弹性势能减小到第二弹性势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动侧隙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侧隙调节装置还具有启动状态,当所述中心距减小至第一预定值时,所述滑块能沿所述第二导向件滑动,带动所述导向杆和所述主动轮绕所述第一固定部向远离所述从动轮的方向摆动,所述中心距由所述第一预定值增大至所述目标值。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传动侧隙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设置有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能调节所述第二弹性势能增大至第三弹性势能,所述第三弹性势能大于所述第一弹性势能,所述滑块能被所述驱动件驱动沿所述第二导向件滑动,所述主动轮与所述从动轮的中心距减小至第二预定值,所述传动侧隙调节装置处于锁止状态,所述第二预定值小于所述第一预定值。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传动侧隙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包括:

    套设在所述第二导向件上的弹簧,所述弹簧具有靠近所述第二固定部的第一侧和远离所述第二固定部的第二侧,所述滑块位于所述弹簧的第一侧;

    位于所述弹簧第二侧的所述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二导向件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传动侧隙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具体为转向件,所述转向件具有能与所述弹簧第二侧相接触的第一端、第二端;所述转向件具有回转中心,所述回转中心与所述第二导向件的端部铰接,所述转向件的第一端距所述回转中心之间的直线距离小于所述转向件的第二端距所述回转中心之间的直线距离。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传动侧隙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件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转向件的第一端至所述回转中心的第一连线与所述转向件的第二端至所述回转中心的第二连续之间的形成的夹角为180°。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传动侧隙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件为凸轮,所述凸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均为圆弧面。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动侧隙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固定部,所述主动轮绕所述第三固定部转动,所述第二固定部与所述第三固定部位于同一水平面,所述主动轮具有第一摆动平面,所述第一摆动平面与所述从动轮的轮面重合。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传动侧隙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传动侧隙调节装置处于所述锁止状态时,所述主动轮断开与动力源的连接。

    10.一种武器站,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传动侧隙调节装置。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传动侧隙调节装置以及武器站,包括相互啮合的主动轮和从动轮,装置包括:第一固定部;导向杆,导向杆与主动轮固定,导向杆的一端与第一固定部可转动连接,另一端设置有滑块;第二固定部,从动轮能绕第二固定部旋转;与第二固定部可转动连接的第二导向件,滑块设置在第二导向件上;设置在第二导向件上的驱动件,驱动件具有预定弹性势能;传动侧隙调节装置处于工作状态下,当驱动件的第一弹性势能减小时,滑块能被驱动件驱动沿第二导向件滑动,带动导向杆和主动轮向靠近从动轮的方向摆动,将主动轮与从动轮的中心距减小至目标值。本申请提供的传动侧隙调节装置以及武器站能够将齿侧间隙保持在啮合传动所必需的最小值。

    技术研发人员:李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中天高新成套设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5.10
    技术公布日:2020.04.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1280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