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是一种辊压机承力板装置,属于辊压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辊压机,又名挤压磨、辊压磨,是国际8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新型水泥节能粉磨设备,具有替代能耗高、效率低球磨机预粉磨系统,并且降低钢材消耗及噪声的功能,适用于新厂建设,也可用于老厂技术改造,使球磨机系统产量提高30—50%,经过挤压后的物料料饼中0.08mm细料占20—35%,小于2mm占65—85%,小颗粒的内部结构因受挤压而充满许多微小裂纹,易磨性大为改善。辊面采用热堆焊,耐磨层维修更为方便。
传统的辊压机承力板多采用固定式放置,不方便调节辊压强度,另外传统的辊压机承力板由于结构缺乏有效的承力结构,使辊压的精度值不会太高,现有的设备不能够提高辊压强度,不方便调节,现在急需一种辊压机承力板装置来解决上述出现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辊压机承力板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便于提高辊压机承力板强度,方便调节。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辊压机承力板装置,包括辊压筒固定杆、辊压筒、钢带、承力板机构以及支撑座,所述辊压筒固定杆下侧安装有辊压筒,所述辊压筒下侧安装有钢带,所述辊压筒下侧设置有承力板机构,所述钢带下侧安装有支撑座,所述承力板机构包括承力板、调节杆、电机、横杆、液压杆、滚筒轴、承力板卡杆以及齿形滑槽,所述钢带内部安装有承力板,所述承力板上下两侧开设有齿形滑槽,所述承力板前后两侧安装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内侧安装有承力板卡杆,所述钢带内部左右两侧安装有滚筒轴,所述滚筒轴后侧安装有电机,所述调节杆下侧安装有横杆,所述横杆下侧安装有液压杆。
进一步地,所述钢带内侧开设有齿形条带,且齿形条带与齿形滑槽相匹配。
进一步地,所述滚筒轴环形侧面装配有滚筒,所述滚筒轴设有两组,且两组滚筒轴规格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液压杆下侧装配有液压座,且液压座通过液压导管与外界液压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承力板前后两侧开设有卡杆孔,且卡杆孔与承力板卡杆相匹配。
进一步地,所述电机通过导线与外界电源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座与滚筒轴相连接,所述支撑座设有四组,且四组支撑座规格相同。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辊压机承力板装置,因本实用新型添加了承力板、调节杆、电机、横杆、液压杆、滚筒轴、承力板卡杆以及齿形滑槽,该设计能提高辊压强度,方便调节承力板,解决了原有辊压机承力板不能够提高辊压强度,不方便调节的问题,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高强度可调节性。
因钢带内侧开设有齿形条带,且齿形条带与齿形滑槽相匹配,该设计提高钢带耐受辊压筒的辊压强度,因滚筒轴环形侧面装配有滚筒,该设计通过滚筒带动钢带传动,因液压杆下侧装配有液压座,该设计通过液压杆伸缩调节承力板高度进而控制辊压强度,因承力板前后两侧开设有卡杆孔,该设计使调节杆灵活调节承力板的高度,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便于提高辊压机承力板强度,方便调节。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辊压机承力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辊压机承力板装置中承力板机构的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辊压机承力板装置中承力板机构的右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辊压机承力板装置中承力板机构的右视图剖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辊压机承力板装置中承力板机构中a的放大图;
图中:1-固定杆、2-辊压筒、3-钢带、4-承力板机构、5-支撑座、41-承力板、42-调节杆、43-电机、44-横杆、45-液压杆、46-滚筒轴、411-承力板卡杆、412-齿形滑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图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辊压机承力板41装置,包括辊压筒固定杆1、辊压筒2、钢带3、承力板机构4以及支撑座5,辊压筒固定杆1下侧安装有辊压筒2,辊压筒2下侧安装有钢带3,辊压筒2下侧设置有承力板机构4,钢带3下侧安装有支撑座5。
承力板机构4包括承力板41、调节杆42、电机43、横杆44、液压杆45、滚筒轴46、承力板卡杆411以及齿形滑槽412,钢带3内部安装有承力板41,承力板41上下两侧开设有齿形滑槽412,承力板41前后两侧安装有调节杆42,调节杆42内侧安装有承力板卡杆411,钢带3内部左右两侧安装有滚筒轴46,滚筒轴46后侧安装有电机43,调节杆42下侧安装有横杆44,横杆44下侧安装有液压杆45,该设计解决了原有辊压机承力板不能够提高辊压强度,不方便调节的问题。
钢带3内侧开设有齿形条带,且齿形条带与齿形滑槽412相匹配,该设计提高钢带3耐受辊压筒2的辊压强度,滚筒轴46环形侧面装配有滚筒,滚筒轴46设有两组,且两组滚筒轴46规格相同,该设计通过滚筒带动钢带3传动,液压杆45下侧装配有液压座,且液压座通过液压导管与外界液压相连接,该设计通过液压杆45伸缩调节承力板41高度进而控制辊压强度,承力板41前后两侧开设有卡杆孔,且卡杆孔与承力板卡杆相匹配,该设计使调节杆42灵活调节承力板41的高度,电机43通过导线与外界电源相连接,该设计使电机43运转,支撑座5与滚筒轴46相连接,支撑座5设有四组,且四组支撑座5规格相同,该设计方便支撑座5固定装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工作人员首先将电机43通过导线与外界电源相连接,调节液压杆45高度使滚筒与钢带3之间保持适宜宽度的辊压缝隙,将外界需要辊压的物料从钢带3左侧放入,经过辊压筒2辊压,被辊压的物料从钢带3右侧传出,当需要调节辊压细度,工作人员将液压杆45升高,迫使横杆44带动调节杆42向上移动,带动承力板41向上移动,使辊压筒2与钢板之间的缝隙变窄,方便将外界需要辊压的物料进行高细度辊压,因钢带3内侧开设有齿形条带,使钢带3不易水平辊压发生形变,使外界辊压物料的物料更加整齐,齿形条带与承力板41上下两侧开设的齿形滑槽412相匹配,使钢带3不易打滑,不易偏离辊压轨道。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1.一种辊压机承力板装置,包括辊压筒固定杆、辊压筒、钢带、承力板机构以及支撑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辊压筒固定杆下侧安装有辊压筒,所述辊压筒下侧安装有钢带,所述辊压筒下侧设置有承力板机构,所述钢带下侧安装有支撑座;
所述承力板机构包括承力板、调节杆、电机、横杆、液压杆、滚筒轴、承力板卡杆以及齿形滑槽,所述钢带内部安装有承力板,所述承力板上下两侧开设有齿形滑槽,所述承力板前后两侧安装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内侧安装有承力板卡杆,所述钢带内部左右两侧安装有滚筒轴,所述滚筒轴后侧安装有电机,所述调节杆下侧安装有横杆,所述横杆下侧安装有液压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辊压机承力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钢带内侧开设有齿形条带,且齿形条带与齿形滑槽相匹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辊压机承力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滚筒轴环形侧面装配有滚筒,所述滚筒轴设有两组,且两组滚筒轴规格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辊压机承力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杆下侧装配有液压座,且液压座通过液压导管与外界液压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辊压机承力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力板前后两侧开设有卡杆孔,且卡杆孔与承力板卡杆相匹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辊压机承力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通过导线与外界电源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辊压机承力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与滚筒轴相连接,所述支撑座设有四组,且四组支撑座规格相同。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