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高度可调辅助轮的独轮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2-07-11  330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独轮车,具体涉及一种具有高度可调辅助轮的独轮车,属于运载机械领域。



    背景技术:

    独轮手推车俗称“鸡公车”、“二把手”、“土车子”。在全国许多地方都有分布。是以人力推动的小型便捷式运载工具,由于其操作便捷、成本低以及实用性强,因此广泛应用于农村日常生产生活和道路桥梁等建筑领域。特别在北方,几乎与毛驴起同样的作用。过去的独轮车,车轮为木制,有大有小。小者车盘平;大者高于车盘,将车盘分成左右两边,可载物,也可坐人,但两边须保持平衡。在两车把之间,挂“车绊”,驾车时搭在肩上,两手持把,以助其力,独轮车一般为一人往前推,但也有大型的独轮车用以载物,前后各有双把,前拉后推,称作“二把手”。由于车子只是凭一只单轮着地,不需要选择路面的宽度,所以窄路、巷道、田埂、木桥都能通过。这样非常适用于茶区生产运输,又由于是单轮,车子走过,地面上留下的痕迹,是一条直线或曲线,所以又名“线车”。

    独轮手推车以只有一个车轮为标志。由于重心法则,极易倾覆。因此使用时,需要使用者额外加力量保持器平衡后再推动前行。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开始在独轮车上加设辅助轮以保持其平衡达到其保持平衡的目的,辅助轮通常固定设置在独轮的两侧,但这种设置的辅助轮高度是固定不变的,在面对上下坡时,往往还是需要使用者施加外力才能保持其平衡。与此同时,在上下坡时,如果负重较多且使用者在长时间频繁上下坡时,不仅仅需要控制其平衡,还需要时刻控制车速,防止车速过快失控侧翻。

    因此,发明人提出了一种可以实时自由调节辅助轮高度的独轮车以便于独轮车能够随时应对多变的路面状况(例如长时间上下坡或者频繁上下坡等),同时该独轮车还设置有可以在装卸货物时能够快速保持车身平衡的平衡装置,以及在满载且长时间下坡时控制车速的刹车装置以提高独轮车的实用性,减少人们的劳动去强度,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发明人提出了一种能够实时自由调节辅助轮高度、且在装卸时能够快速保持平衡以及满载且长时间下坡时能够及时控制车速的独轮车,该独轮车结构简单,成本低,操作方便,能够极大的降低人们的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一种具有高度可调辅助轮的独轮车,该独轮车包括车厢、设置在车厢一侧的车把、设置在车厢底部的车轮架以及设置在车轮架底端的车轮。所述车厢的底部还设置有调节杆和辅助轮。

    作为优选,所述辅助轮通过调节杆与车厢前端底部相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调节杆是电动推杆,调节杆由调节电机和与调节电机相连的升缩杆组成。

    作为优选,所述升缩杆为相互套接的多级升缩杆,多级伸缩杆包括依次套接的一级升缩杆、二级升缩杆以及三级伸缩杆。

    作为优选,一级升缩杆与车厢前端的底部连接,二级升缩杆套装在一级升缩杆内,三级伸缩杆套装在二级升缩杆内,三级伸缩杆的一端与辅助轮连接;或

    作为优选,一级升缩杆与车厢前端的底部连接,一级升缩杆套装在二级升缩杆内,二级升缩杆套装在三级伸缩杆内,三级伸缩杆的一端与辅助轮连接。

    作为优选,该独轮车还包括有平衡装置,所述平衡装置设置在所述车厢的底部或侧面。

    作为优选,所述平衡装置包括平衡电机、平衡杆以及接地板。

    作为优选,平衡电机设置在车厢的底部,平衡杆连接平衡电机和接地板。

    作为优选,所述平衡杆为电动推杆。

    作为优选,所述接地板为圆形或矩形的片状结构,其接地的一面上设置有防滑凸起。

    作为优选,所述防滑凸起为上窄下宽的锥形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车轮上还设置有刹车装置,该刹车装置由刹车片和刹车钳组成。

    作为优选,所述刹车片为片状结构,其设置在车轮的一侧并与车轮同轴。

    作为优选,所述刹车钳为凹型钳状设计并咬合在刹车片上。

    作为优选,所述车把上还设置有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分别通过线路与调节电机、平衡电机以及刹车钳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高度可调节的辅助轮至少设置有一个,也可以根据需要设置有多个,所述车把上的控制装置通过电路控制调节电机可以根据路面情况随时进行辅助轮高度的调节,特别是由水平路面变为上坡或者下坡或者频繁上下坡的路面上能够随时保持独轮车的平衡,达到省力、提高效率的目的。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中,设置有平衡装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在不同的路况上需要装卸货物时能够在操控者放开把手去装卸货物时,独轮车在平衡装置的作用下能够时刻保持平衡。

    进一步地,所述平衡装置设置在所述车厢的底部或侧面,侧面指的是在车厢相对于独轮车前行方向的左右两侧,所述平衡装置至少设置有一个,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有多个。

    进一步的,所述平衡装置的平衡杆也采用电动推杆的目的是,当独轮车在凹凸不平或者不同倾斜角度的路面上装卸货物时能够在在伸缩式的平衡杆的作用下始终处于水平平衡的状态,以方便装卸货物,提高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接地板上设置有锥形凸起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在倾斜路面停车时,平衡杆与地面能有足够大的摩擦力以便于防止操控者在装卸货物时独轮车发生溜车现象。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车轮上设置刹车装置的目的是,当独轮车承重较大时或者操控者在长时间操控独轮车体力下降时,当独轮车需要下长坡或者陡坡时,在刹车装置的辅助下能有有效控制车速,防止车速过快失控而造成损失。

    在本实用新型中,将控制装置设置在车把手上,通过线路与各个调节结构连接的目的是便于操控者在操控独轮车的时候可以同时根据实际情况第一时间做出调节,提高生产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车厢为槽状可拆卸的车厢,将该槽状车厢拆下后,所述独轮车的载货部件则变为平板式的“车厢”(比如用来装载长度较长的圆条状货物),实际生产过程中,使用者可根据实际使用需求选择性的使用槽状车厢或者平板式“车厢”。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1、结构简单,成本低,易操控;

    2、具有高度可实时调节的辅助轮,提高了操控性能,节约时间和体力;

    3、具有辅助平衡装置,可以适应任意复杂路面的装卸货物情形,节省时间,提高实用性;

    4、具有辅助刹车装置,可以避免独轮车下长坡或者陡坡时速度过快而造成损失。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独轮车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调结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防滑凸起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刹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板式车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车把1、车厢2、车轮3、车轮架4、调结杆5、辅助轮6、一级升缩杆7、二级升缩杆8、三级伸缩杆9、调节电机10、平衡电机11、平衡杆12、接地板13、防滑凸起14、刹车片15、刹车钳1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本说明用于示例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非限制。

    如图1-4所示,一种具有高度可调辅助轮的独轮车,该独轮车包括车厢2、设置在车厢2一侧的车把1、设置在车厢2底部的车轮架4以及设置在车轮架4底端的车轮3;所述车厢2的底部还设置有调节杆5和辅助轮6。

    作为优选,所述辅助轮6通过调节杆5与车厢2前端的底部相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调节杆5是电动推杆,调节杆5由调节电机10和与调节电机10相连的升缩杆组成。

    作为优选,所述升缩杆为相互套接的多级升缩杆,多级伸缩杆包括依次套接的一级升缩杆7、二级升缩杆8以及三级伸缩杆9。

    作为优选,一级升缩杆7与车厢2前端的底部连接,二级升缩杆8套装在一级升缩杆7内,三级伸缩杆9套装在二级升缩杆8内,三级伸缩杆9的一端与辅助轮6连接;或

    作为优选,一级升缩杆7与车厢2前端的底部连接,一级升缩杆7套装在二级升缩杆8内,二级升缩杆8套装在三级伸缩杆9内,三级伸缩杆9的一端与辅助轮6连接。

    作为优选,该独轮车还包括有平衡装置,所述平衡装置设置在所述车厢2的底部或侧面。

    作为优选,所述平衡装置包括平衡电机11、平衡杆12以及接地板13。

    作为优选,平衡电机11设置在车厢2的底部,平衡杆12连接平衡电机11和接地板13。

    作为优选,所述平衡杆12为电动推杆。

    作为优选,所述接地板13为圆形或矩形的片状结构,其接地的一面上设置有防滑凸起14。

    作为优选,所述防滑凸起为上窄下宽的锥形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车轮3上还设置有刹车装置,该刹车装置由刹车片15和刹车钳16组成。

    作为优选,所述刹车片15为片状结构,其设置在车轮3的一侧并与车轮3同轴。

    作为优选,所述刹车钳16为凹型钳状设计并咬合在刹车片15上。

    作为优选,所述车把1上还设置有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分别通过线路与调节电机10、平衡电机11以及刹车钳16相连接。

    实施例1

    当独轮车需要上下坡或者频繁上下坡时,可通过设置在车把1上的控制装置调控调节电机10,进而控制依次套接的一级升缩杆7、二级升缩杆8以及三级伸缩杆9的伸缩,最终达到控制辅助轮6的高度的目的,进而使独轮车在行进过程中保持平稳。

    实施例2

    当独轮车需要停车甚至是在在凹凸不平或倾斜路面停车装卸货物时,可通过设置在车把1上的控制装置调控平衡电机11,进而控制平衡杆12和接地板13伸缩与地面接触,并在防滑凸起14的作用下时刻保持独轮车的平稳,方面操控者装卸货物,提高生产效率。

    实施例3

    当独轮车需要长时间下坡或者下陡坡时,可通过设置在车把1上的控制装置控制刹车钳16对刹车片15的咬合程度,进而控制车轮3的转动,从而达到降低车速的目的,进一步达到方便操控者能有省力的操控独轮车下长坡或者陡坡的目的。


    技术特征:

    1.一种具有高度可调辅助轮的独轮车,该独轮车包括车厢(2)、设置在车厢(2)一侧的车把(1)、设置在车厢(2)底部的车轮架(4)以及设置在车轮架(4)底端的车轮(3),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厢(2)的底部还设置有调节杆(5)和辅助轮(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独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轮(6)通过调节杆(5)与车厢(2)前端的底部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独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杆(5)是电动推杆,调节杆(5)由调节电机(10)和与调节电机(10)相连的升缩杆组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独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升缩杆为相互套接的多级升缩杆,多级升缩杆包括依次套接的一级升缩杆(7)、二级升缩杆(8)以及三级伸缩杆(9);一级升缩杆(7)与车厢(2)前端的底部连接,二级升缩杆(8)套装在一级升缩杆(7)内,三级伸缩杆(9)套装在二级升缩杆(8)内,三级伸缩杆(9)的一端与辅助轮(6)连接;或

    一级升缩杆(7)与车厢(2)前端的底部连接,一级升缩杆(7)套装在二级升缩杆(8)内,二级升缩杆(8)套装在三级伸缩杆(9)内,三级伸缩杆(9)的一端与辅助轮(6)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2、4中任一项所述的独轮车,其特征在于:该独轮车还包括有平衡装置,所述平衡装置设置在所述车厢(2)的底部或侧面。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独轮车,其特征在于:该独轮车还包括有平衡装置,所述平衡装置设置在所述车厢(2)的底部或侧面。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独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衡装置包括平衡电机(11)、平衡杆(12)以及接地板(13);平衡电机(11)设置在车厢(2)的底部,平衡杆(12)连接平衡电机(11)和接地板(13)。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独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衡装置包括平衡电机(11)、平衡杆(12)以及接地板(13);平衡电机(11)设置在车厢(2)的底部,平衡杆(12)连接平衡电机(11)和接地板(13)。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独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衡杆(12)为电动推杆。

    10.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独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板(13)为圆形或矩形的片状结构,其接地的一面上设置有防滑凸起(14)。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独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板(13)为圆形或矩形的片状结构,其接地的一面上设置有防滑凸起(14)。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独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凸起为上窄下宽的锥形结构。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独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凸起为上窄下宽的锥形结构。

    14.根据权利要求1-2、4、6-8、11-13中任一项所述独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轮(3)上还设置有刹车装置,该刹车装置由刹车片(15)和刹车钳(16)组成。

    1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独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轮(3)上还设置有刹车装置,该刹车装置由刹车片(15)和刹车钳(16)组成。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独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刹车片(15)为片状结构,其设置在车轮(3)的一侧并与车轮(3)同轴。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独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刹车片(15)为片状结构,其设置在车轮(3)的一侧并与车轮(3)同轴。

    18.根据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独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刹车钳(16)为凹型钳状设计并咬合在刹车片(15)上。

    19.根据权利要求1-2、4、6-8、11-13、15-17中任一项所述的独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把(1)上还设置有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分别通过线路与调节电机(10)、平衡电机(11)以及刹车钳(16)相连接。

    2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独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把(1)上还设置有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分别通过线路与调节电机(10)、平衡电机(11)以及刹车钳(16)相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高度可调辅助轮的独轮车,该独轮车包括车厢、设置在车厢一侧的车把、设置在车厢底部的车轮架以及设置在车轮架底端的车轮。所述车厢的底部还设置有调节杆和辅助轮,所述辅助轮通过调节杆与车厢相连接。本实用新型的独轮车结构简单、成本低,可以实时自由调节辅助轮的高度以便于独轮车能够随时应对多变的路面状况(例如长时间上下坡或者频繁上下坡等),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吴绍山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吴绍山
    技术研发日:2019.05.10
    技术公布日:2020.04.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126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