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电池控制板与连接器的压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2-07-14  187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控制板与连接器的压合装置。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电池控制板组装中,需要将电池控制板与连接器进行有效压合,目前采取人工上料,再通过手压机进行压装,费时费力,效率极为低下,且人工作业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控制板与连接器的压合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新能源汽车电池控制板与连接器的压合装置,特点是:在工作台板上竖立安装有立柱,运动横梁通过导向套一置于立柱上,立柱的顶部水平固定一固定横梁,固定横梁上安装一伺服压机,伺服压机的丝杠穿过固定横梁与运动横梁驱动连接,可驱动运动横梁沿立柱上下运动,运动横梁的底面分布有压头,工作台板上的转台上安装转盘,控制板固定板通过滑动轴销置于工装底板上,滑动轴销上套置有弹簧,弹簧的下端与工装底板相抵接,弹簧的上端与控制板固定板相抵接,工装底板浮动安装于转盘上,工装底板的底面设有定位支撑轴,穿过转盘上的轴孔,工装底板下方的工作台板上安装有底座,底座上竖立安装有导向柱,定位销固定板通过滑套置于导向柱上,可沿导向柱上下运动,定位销固定板上设有定位销,定位销与工装底板的定位支撑轴正对接触,定位销固定板的底面安装有凸轮滚子安装座,凸轮滚子旋转自如地支撑于凸轮滚子安装座上,凸轮滚子下方设有一斜锲板,斜锲板的上表面为供凸轮滚子滚动接触的工作面,工作面上设有凸起,驱动单元与斜锲板驱动连接,可驱动斜锲板水平往复运动。

    进一步地,上述的新能源汽车电池控制板与连接器的压合装置,其中,工装底板上嵌装有导向套二,与其正对位置的转盘上装有与其配合的导正销,所述导向套二的内孔呈倒置漏斗形,其下段为圆柱形导向口,上段为圆锥台形配合口,所述导正销呈变径圆柱体形,其上段直径小于下段直径,上段衔接一半圆球体。

    进一步地,上述的新能源汽车电池控制板与连接器的压合装置,其中,工作台板上竖立安装有四只立柱,四只立柱以正四边形四顶点式分布。

    进一步地,上述的新能源汽车电池控制板与连接器的压合装置,其中,底座上竖立安装有四只导向柱,四只导向柱以正四边形四顶点式分布。

    进一步地,上述的新能源汽车电池控制板与连接器的压合装置,其中,斜锲板的底面设有滑槽,底座上设有滑轨,斜锲板置于滑轨上,驱动单元驱动斜锲板在滑轨上水平直线往复运动。

    进一步地,上述的新能源汽车电池控制板与连接器的压合装置,其中,驱动单元为气缸。

    进一步地,上述的新能源汽车电池控制板与连接器的压合装置,其中,工装底板的底面设有四只定位支撑轴,分别穿过转盘上轴孔。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显著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①本实用新型自动化实现电池控制板与连接器的压合,首先,对控制板和连接固定工装的定位,工装定位后,伺服压机驱动运动横梁及其上的压头向下移动,压头和控制板接触后继续向下移动,从而将控制板与连接器压合;

    ②设置一转盘,在转盘的作用下自动送到压装工位进行压装,压合结束后再转动转盘取出已压合的产品;

    ③工装底板通过其导向套二与转盘上导正销的配合定位于转盘上,解决了工装可靠定位问题;工装底板向上运动并二次定位时,确保导正销与导向套二快速脱离,避免因过定位引起憋住的情况发生;

    ④驱动单元驱动斜锲板运动,其上凸起与凸轮滚子接触,使定位销固定板上升,定位销顶住托起工装底板的定位支撑轴,工装底板相对于转盘呈分离浮动状态,工装底板全部重量承载于定位销固定板上;压装时给工装底板底部提供足够支撑力;

    ⑤控制板固定板通过滑动轴销置于工装底板上,滑动轴销上套置有弹簧,压头下压时,使电池控制板与连接器以软接触方式缓慢压合,有效保护产品不被伤害;

    ⑥自动完成压合装配,压合装配成功率100%,压合装配时间15s/件,作业效率极高。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压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工装底板与转盘的定位结构示意图;

    图3:压头下压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详细说明具体实施方案。

    如图1所示,新能源汽车电池控制板与连接器的压合装置,在工作台板1上竖立安装有四只立柱5,四只立柱以正四边形四顶点式分布,运动横梁3通过导向套一4置于立柱5上,立柱的顶部水平固定一固定横梁2,固定横梁2上安装一伺服压机14,伺服压机14的丝杠穿过固定横梁2与运动横梁3驱动连接,可驱动运动横梁3沿立柱上下运动,运动横梁3的底面分布有压头13,工作台板上的转台上安装转盘11,控制板固定板12通过滑动轴销置于工装底板15上,滑动轴销上套置有弹簧,弹簧的下端与工装底板15相抵接,弹簧的上端与控制板固定板12相抵接,工装底板15浮动安装于转盘11上,工装底板15的底面设有四只定位支撑轴,分别穿过转盘11上的轴孔,工装底板15下方的工作台板上安装有底座16,底座16上竖立安装有四只导向柱17,四只导向柱以正四边形四顶点式分布,定位销固定板6通过滑套置于导向柱17上,可沿导向柱上下运动,定位销固定板6上设有定位销,定位销与工装底板15的定位支撑轴正对接触,定位销固定板6的底面安装有凸轮滚子安装座7,凸轮滚子8旋转自如地支撑于凸轮滚子安装座7上,凸轮滚子8下方设有一斜锲板9,斜锲板9的上表面为供凸轮滚子8滚动接触的工作面,工作面上设有凸起,驱动单元10与斜锲板9驱动连接,斜锲板9的底面设有滑槽,底座16上设有滑轨,斜锲板9置于滑轨上,驱动单元10可驱动斜锲板9在滑轨上水平直线往复运动,驱动单元10采用气缸。

    首先,自动化实现对控制板和连接器固定工装的定位,工装定位后,伺服压机驱动运动横梁及其上的压头向下移动,压头和控制板接触后继续向下移动,从而将控制板和连接器压合。

    如图2所示,工装底板15上嵌装有导向套二18,与其正对位置的转盘11上装有与其配合的导正销19,导向套二18的内孔呈倒置漏斗形,其下段为圆柱形导向口,上段为圆锥台形配合口,导正销19呈变径圆柱体形,其上段直径小于下段直径,上段衔接一用于与圆锥台形配合口相配合的半圆球体。通过导正销19与导向套二18进行定位,将电池控制板与连接器的工装预定位在转盘上,方便底部定位工装对其进行精确定位;底部斜锲板机构带动定位销固定板6向上运动,带动工装底板15向上运动并二次定位时,确保导正销19和导向套二18快速脱离,从而避免因过定位引起憋住的情况发生。

    具体应用时,将电池控制板放入控制板固定板12中,连接器放入工装底板15上连接器固定板中;工装底板15通过其导向套二18与转盘11上导正销19的配合定位于转盘11上;

    转盘11旋转使工装底板15位于压头13的正下方;

    伺服压机14驱动运动横梁3向下运动,带动压头13下行,压头13接触到电池控制板的压合区域;

    驱动单元10驱动斜锲板9在滑轨上水平直线运动,斜锲板9的工作面上凸起与凸轮滚子8接触,进而推动定位销固定板6向上升起,定位销固定板6上定位销顶起工装底板15的定位支撑轴,使工装底板15相对于转盘11呈分离浮动状态,此时工装底板15的全部重量承载于定位销固定板6上;

    伺服压机14带动压头13继续下行时,因控制板固定板12是通过滑动轴销置于工装底板15上,滑动轴销上的弹簧受压缩,压头13使电池控制板继续下压,直至压头13将电池控制板的压合区与连接器的压合区进行充分有效压合,如图3所示;

    压合结束后,伺服压机14驱动运动横梁3向上运动,带动压头13上行,滑动轴销上的弹簧恢复,使控制板固定板12与转盘11相撑开;

    驱动单元10驱动斜锲板9在滑轨上水平直线运动,斜锲板9的工作面上凸起离开凸轮滚子8,进而定位销固定板6下降,工装底板15落于转盘11上。

    最后,转动转盘11,从工装底板15取出已压合有电池控制板的连接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设计独特、结构新颖,自动化实现电池控制板与连接器的压合,首先,对控制板和连接固定工装的定位,工装定位后,伺服压机驱动运动横梁及其上的压头向下移动,压头和控制板接触后继续向下移动,从而将控制板与连接器压合;

    设置一转盘,转盘的作用下自动送到压装工位进行压装,压合结束后再转动转盘取出已压合的产品;

    工装底板通过其导向套二与转盘上导正销的配合定位于转盘上,解决了工装可靠定位问题;工装底板向上运动并二次定位时,确保导正销与导向套二快速脱离,避免因过定位引起憋住的情况发生;

    驱动单元驱动斜锲板运动,其上凸起与凸轮滚子接触,使定位销固定板上升,定位销顶住托起工装底板的定位支撑轴,工装底板相对于转盘呈分离浮动状态,工装底板全部重量承载于定位销固定板上;压装时给工装底板底部提供足够支撑力;

    控制板固定板通过滑动轴销置于工装底板上,滑动轴销有弹簧,压头下压时,使电池控制板与连接器以软接触方式缓慢压合,有效保护产品不被伤害;

    自动完成压合装配,压合装配成功率100%,压合装配时间15s/件,作业效率极高。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范围;同时以上的描述,对于相关技术领域的专门人士应可明了及实施,因此其它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下所完成的等效改变或修饰,均应包含在申请专利范围中。


    技术特征:

    1.新能源汽车电池控制板与连接器的压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工作台板(1)上竖立安装有立柱(5),运动横梁(3)通过导向套一(4)置于立柱(5)上,立柱的顶部水平固定一固定横梁(2),固定横梁(2)上安装一伺服压机(14),伺服压机(14)的丝杠穿过固定横梁(2)与运动横梁(3)驱动连接,可驱动运动横梁(3)沿立柱上下运动,运动横梁(3)的底面分布有压头(13),工作台板上的转台上安装转盘(11),控制板固定板(12)通过滑动轴销置于工装底板(15)上,滑动轴销上套置有弹簧,弹簧的下端与工装底板(15)相抵接,弹簧的上端与控制板固定板(12)相抵接,工装底板(15)浮动安装于转盘(11)上,工装底板(15)的底面设有定位支撑轴,穿过转盘(11)上的轴孔,工装底板(15)下方的工作台板上安装有底座(16),底座(16)上竖立安装有导向柱(17),定位销固定板(6)通过滑套置于导向柱(17)上,可沿导向柱上下运动,定位销固定板(6)上设有定位销,定位销与工装底板(15)的定位支撑轴正对接触,定位销固定板(6)的底面安装有凸轮滚子安装座(7),凸轮滚子(8)旋转自如地支撑于凸轮滚子安装座(7)上,凸轮滚子(8)下方设有一斜锲板(9),斜锲板(9)的上表面为供凸轮滚子(8)滚动接触的工作面,工作面上设有凸起,驱动单元(10)与斜锲板(9)驱动连接,可驱动斜锲板(9)水平往复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电池控制板与连接器的压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工装底板(15)上嵌装有导向套二(18),与其正对位置的转盘(11)上装有与其配合的导正销(19),所述导向套二(18)的内孔呈倒置漏斗形,其下段为圆柱形导向口,上段为圆锥台形配合口,所述导正销(19)呈变径圆柱体形,其上段直径小于下段直径,上段衔接一半圆球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电池控制板与连接器的压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工作台板(1)上竖立安装有四只立柱,四只立柱以正四边形四顶点式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电池控制板与连接器的压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底座(16)上竖立安装有四只导向柱,四只导向柱以正四边形四顶点式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电池控制板与连接器的压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斜锲板(9)的底面设有滑槽,底座(16)上设有滑轨,斜锲板(9)置于滑轨上,驱动单元(10)驱动斜锲板(9)在滑轨上水平直线往复运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电池控制板与连接器的压合装置,其特征在于:驱动单元(10)为气缸。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电池控制板与连接器的压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工装底板(15)的底面设有四只定位支撑轴,分别穿过转盘(11)上轴孔。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汽车电池控制板与连接器的压合装置,工作台板上安装有立柱,运动横梁通过导向套置于立柱上,立柱顶部水平固定一固定横梁,固定横梁上安装伺服压机,伺服压机的丝杠穿过固定横梁与运动横梁驱动连接,运动横梁底面分布有压头;工作台板上的转台上安装转盘,控制板固定板通过滑动轴销置于工装底板上,滑动轴销上套置有弹簧,其下端与工装底板相抵接,上端与控制板固定板相抵接,工装底板上的定位支撑轴穿过转盘上的轴孔;定位销固定板通过滑套置于导向柱上,定位销固定板上的定位销与工装底板的定位支撑轴正对接触,底面安装有凸轮滚子安装座,凸轮滚子下方斜锲板工作面上设有凸起,斜锲板可往复运动。自动化实现压合作业。

    技术研发人员:孙钧峰;李文豪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科瑞自动化技术(苏州)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5.15
    技术公布日:2020.04.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1268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