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机转子组装设备。
背景技术:
电机的转子包括电机轴、铁芯、轴承和键,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通常采用人工的方式对电机轴、铁芯、轴承和键进行组装,组装的效率较低,需要多个人员参与其中,且某些组装环节难度较大,同时无法保证组装的精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机转子组装设备,能方便地完成电机转子的组装,提高组装效率。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电机转子组装设备,包括:包括依次设置的电机轴与键组装机构、电机轴与轴承和铁芯组装机构、机械手和铁芯与磁钢组装机构;所述铁芯与磁钢组装机构包括:电机轴夹紧机构;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电机轴夹紧机构连接;
传送机构,所述第一电机安装在所述传送机构上;铁芯定位机构,所述铁芯定位机构位于所述传送机构的一侧;上胶机构,所述上胶机构位于所述传送机构的末端;插磁钢机构,所述插磁钢机构位于所述传送机构的末端,且所述插磁钢机构位于所述上胶机构的一侧,所述插磁钢机构包括:支架;送料轨道,所述送料轨道安装在所述支架上,所述送料轨道的一端朝向所述轴夹紧机构,所述送料轨道上设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上靠近所述轴夹紧机构的一端设有出料孔;安装座,所述安装座安装在所述送料轨道上朝向所述轴夹紧机构的一端;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固定在所述安装座上;插板,所述插板与所述第一气缸的输出轴连接,所述插板穿过所述送料轨道且与所述送料轨道滑动配合,所述插板位于所述出料孔的相应处。
优选的:所述插磁钢机构还包括磁钢送料机构,所述磁钢送料机构包括第一固定架、第二气缸、安装板和手指气缸,所述第一固定架安装在所述送料轨道的一侧,所述第二气缸固定在所述第一固定架上,所述第二气缸的输出轴的运动方向与所述容纳槽的延伸方向相应;所述安装板固定在所述第二气缸的输出轴上,所述安装板与所述第一固定架滑动连接;所述手指气缸固定在所述安装板上,所述手指气缸的爪头位于所述容纳槽的上方。
优选的:所述电机轴与键组装机构包括:第一传送轨道;电机轴送料机构,所述电机轴送料机构位于所述第一传送轨道的首端;轴定位转移机构,所述轴定位转移机构位于所述第一传送轨道的两侧;压键机构,所述压键机构位于所述第一传送轨道的末端,所述压键机构包括:底板;滑板,所述滑板滑动安装在所述底板上;第三气缸,所述第三气缸固定在所述底板上,且所述第三气缸的输出轴固定在所述滑板上;第二传送轨道,所述第二传送轨道固定在所述滑板上;所述第二传送轨道处于初始状态时,所述第二传送轨道的首端与所述第一传送轨道的末端相接;轴固定组件,所述轴固定组件安装在所述第二传送轨道的两侧;第二固定架,所述第二固定架安装在所述第二传送轨道的一侧;第四气缸,所述第四气缸安装在所述第二固定架上;第一滑动座,所述第一滑动座与所述第二固定架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滑动座与所述第四气缸的输出轴固定连接;储键块,所述储键块的底部形状与电机轴的形状相应,所述储键块与所述第一滑动座滑动连接,且所述储键块与所述第一滑动座之间设置有第一弹性件,所述储键块的底部设置有储键槽以及与所述储键槽导通的出键口;磁铁,所述磁铁安装在所述储键块内,且所述磁铁位于所述储键槽的相应处;压键块,所述压键块与所述第一滑动座固定连接,所述压键块滑动配合在所述储键槽内。
优选的:所述轴定位转移机构包括:导轨,所述导轨位于所述第一传送轨道的上方;第二滑动座,所述第二滑动座滑动安装在所述导轨上;第十八气缸,所述第十八气缸安装在所述导轨上,所述第十八气缸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二滑动座连接;第五气缸,所述第五气缸安装在所述第二滑动座上;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与所述第二滑动座滑动连接,所述安装板与所述第五气缸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板上设有轴限位板,所述轴限位板设置有两个,所述轴限位板的端部设有弧形缺口,其中一个所述轴限位板的弧形缺口处设有键槽定位块,所述键槽定位块与所述轴限位板滑动连接,且所述键槽定位块与所述轴限位板之间设置有第二弹性件;所述另一个轴限位板的弧形缺口处设有定位凸起;轴旋转组件,所述轴旋转组件安装在所述第一传送轨道的两侧。
优选的:所述电机轴与键组装机构还包括轴排列机构和第三传送轨道,所述第三传送轨道的首端与所述第二传送轨道的末端相接,所述轴排列机构位于所述第三传送轨道的末端,所述第三传送轨道的末端设置有导向孔,所述导向孔的内壁设置有斜面,所述轴排列机构包括:排列板,所述排列板位于所述第三传送轨道的一侧,所述排列板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排列板间隔设置,两个所述排列板上相互接近的一侧均设置有支撑凸起,两个所述支撑凸起之间存在间隔,所述排列板靠近所述第三传送轨道的一端设置有缺口;接料组件,所述接料组件位于所述排列板的一侧,所述接料组件包括:固定座;第六气缸,所述第六气缸与所述固定座固定连接;第三滑动座,所述第三滑动座与所述第六气缸的输出轴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三滑动座与所述固定座滑动连接;第七气缸,所述第七气缸固定在所述第三滑动座上;接料板,所述接料板与所述第三滑动座滑动连接,所述接料板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七气缸的输出轴连接,所述接料板的第二端伸入所述缺口内,所述接料板的第二端设置有推料部和接料部,所述接料部设置有接料缺口,所述接料缺口位于所述导向孔的下方。
优选的:所述电机轴与轴承和铁芯组装机构包括底座、轴与铁芯组装机构、轴与轴承组装机构和转移组件,所述轴与铁芯组装机构、轴与轴承组装机构沿着所述转移组件依次布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转移组件包括升降轨道、滑动托盘和滑台驱动组件,所述升降轨道安装在所述底座上,所述滑动托盘滑动安装在所述升降轨道上,所述滑台驱动组件与所述滑动托盘连接用于驱动滑动托盘滑动;所述轴与铁芯组装机构包括第一接料组件、第一预定位机构和第一压合机构,所述第一接料组件位于所述升降轨道的一侧,所述第一预定位机构位于所述升降轨道内,所述第一压合机构位于所述第一预定位机构的上方;所述轴与轴承组装机构包括第二接料组件、第二预定位机构和第二压合机构,所述第二接料组件位于所述升降轨道的一侧,所述第二预定位机构位于所述升降轨道内,所述第二压合机构位于所述第二预定位机构的上方。
优选的:所述滑动托盘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滑动托盘之间的距离固定。
优选的:所述第一接料组件包括第四滑动座、第八气缸、第九气缸、轴接料板、铁芯接料板、导向柱和第三弹性件,所述第四滑动座与所述底座滑动连接,所述第八气缸固定在所述底座上,且所述第八气缸的滑块与所述第四滑动座固定连接;所述轴接料板与所述第四滑动座滑动连接,所述铁芯接料板与所述第四滑动座滑动连接,且所述铁芯接料板间隔设置在所述轴接料板的下方相应处,所述导向柱固定在所述第四滑动座上,所述第三弹性件套设在所述导向柱上,所述铁芯接料板上设有挡块,所述挡块穿过所述导向柱,且所述挡块抵靠在所述第三弹性件上;所述第九气缸固定在所述第四滑动座上,且所述第九气缸的驱动轴与所述轴接料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预定位机构包括固定座、定位套和第十气缸,所述定位套滑动配合在所述固定座内,所述第十气缸的输出轴与所述定位套固定连接,所述第十气缸固定在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一压合机构包括第一升降轴,所述第一升降轴的底部设有凹槽。
优选的:所述第二接料组件包括第五滑动座、第十一气缸、第十二气缸、第十三气缸、上轴承接料板和下轴承接料板,所述第五滑动座与所述底座滑动连接,所述第十一气缸固定在所述底座上,且所述第十一气缸的驱动轴与所述第五滑动座连接;所述上轴承接料板与所述第五滑动座固定连接,所述第十二气缸固定在所述上轴承接料板上,所述第十二气缸的驱动轴上设置有推杆;所述下轴承接料板与所述第五滑动座滑动连接,且所述下轴承接料板间隔设置在所述上轴承接料板的下方相应处;所述第十三气缸与所述上轴承接料板固定连接,且所述第十三气缸的驱动轴与所述下轴承接料板连接;所述第二预定位机构包括下轴承定位台、导向轴和第十四气缸,所述下轴承定位台安装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导向轴滑动配合在所述下轴承定位台内,所述第十四气缸的驱动轴与所述导向轴连接,所述第十四气缸固定在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二压合机构包括第二升降轴,所述第二升降轴位于所述第二预定位机构的上方,所述第二升降轴的底部设置有轴承固定组件,所述轴承固定组件与所述第二升降轴滑动连接,且所述轴承固定组件与所述第二升降轴之间设置有第四弹性件。
优选的:所述轴与轴承组装机构还包括轴承上料组件,所述轴承上料组件位于所述转移组件的一侧,且所述轴承上料组件和所述第二接料组件分别位于所述转移组件的两侧,所述轴承上料组件包括:支撑座;储料座,所述储料座安装在所述支撑座上,所述储料座的底部设有第一出料口;第一推块,所述第一推块配合在所述第一出料口内;第十五气缸,所述第十五气缸固定在所述支撑座上,所述第十五气缸的驱动轴与所述第一推块连接;挡条,所述挡条设置有多个,所述挡条固定在所述支撑座上,多个所述挡条围绕形成导料槽,所述导料槽位于所述储料座的一侧,且所述导料槽的一侧设有和所述导料槽导通的进料口和缺口,所述导料槽的另一侧设有第二出料口,所述进料口位于所述第一出料口的相应处,所述缺口位于所述第二出料口的相应处;第二推块,所述第二推块滑动安装在所述缺口内;第十六气缸,所述第十六气缸固定在所述支撑座上,所述第十六气缸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二推块连接;推料座,所述推料座的底部滑动安装在所述导料槽内;第十七气缸,所述第十七气缸固定在所述支撑座上,所述第十七气缸的输出轴与所述推料座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先通过电机轴与键组装机构将电机轴和键组装在一起,然后组装好的电机轴与键被移送至电机轴与轴承和铁芯的组装机构中,组装好后,通过机械手将相关部件移动至插磁钢机构内,插完磁钢后将成品通过机械手将成品夹出,从而完成整个的组装过程,效率较高。在插磁钢的过程中,将带有铁芯的电机轴通过轴夹紧机构固定,然后通过传送机构将轴夹紧机构送至铁芯定位机构,对铁芯进行定位,接着将轴夹紧机构送至上胶机构处,对铁芯表面的铁芯槽进行上胶处理,上完胶后,通过插磁钢机构将磁钢插入铁芯表面的铁芯槽内,磁钢位于送料轨道内,移动磁钢使位于最前面的磁钢处于出料口处,然后启动第一气缸,第一气缸促使插板运动将磁钢推出出料口并插入铁芯表面的铁芯槽内,当一个铁芯槽安装好磁钢后,上胶机构对相邻的铁芯槽上胶,第一电机促使轴夹紧机构转动,带动铁芯转动,使相邻的铁芯槽与出料口对准,第一气缸启动促使插板将磁钢插入铁芯槽内,如此往复,直至铁芯表面都插满磁钢,然后通过传送机构将带有铁芯的电机轴转移。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电机转子组装设备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电机转子组装设备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电机转子组装设备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4为本实施例中的电机轴与键组装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5为本实施例中的电机轴与键组装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6为本实施例中的压键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7为本实施例中的压键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8为本实施例中的压键机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一;
图9为本实施例中的压键机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二;
图10本实施例中的轴排列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11本实施例中的轴排列机构中的接料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施例中的轴定位转移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13为本实施例中的轴定位转移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14为本实施例中的轴定位转移机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图14中a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实施例中的电机轴与轴承和铁芯组装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17为本实施例中的电机轴与轴承和铁芯组装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18为本实施例中的电机轴与轴承和铁芯组装机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一;
图19为本实施例中的电机轴与轴承和铁芯组装机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二;
图20为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接料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本实施例中的第二接料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2为本实施例中的转移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3为本实施例中的轴承上料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4为本实施例中的轴承上料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25为本实施例中的插磁钢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6为本实施例中的插磁钢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27为本实施例中的插磁钢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8为本实施例中的插磁钢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29为本实施例中的磁钢送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
1、电机轴与键组装机构;11、第一传送轨道;12、电机轴送料机构;13、轴定位转移机构;14、压键机构;15、轴排列机构;16、第三传送轨道;131、导轨;132、第二滑动座;133、第二滑动座;134、第五气缸;135、安装板;136、轴限位板;137、第二弹性件;138、轴旋转组件;136a、弧形缺口;136b、键槽定位块;136c、定位凸起;141、底板;142、滑板;143、第三气缸;144、第二传送轨道;145、轴固定组件;146、第二固定架;147、第四气缸;148、第一滑动座;149、储键块;150、磁铁;151、压键块;149a、储键槽;152、排列板;153、固定座;154、第六气缸;155、第三滑动座;156、第七气缸;157、接料板;161、导向孔;
2、电机轴与轴承和铁芯组装机构;21、底座;22、转移组件;23、第一接料组件;24、第一预定位机构;25、第一压合机构;26、第二接料组件;27、第二预定位机构;28、第二压合机构;29、轴承上料组件;221、升降轨道;222、滑动托盘;223、滑台驱动组件;231、第四滑动座;232、第八气缸;233、第九气缸;234、轴接料板;235、铁芯接料板;236、导向柱;237、第三弹性件;261、第五滑动座;262、第十一气缸;263、第十二气缸;264、第十三气缸;265、上轴承接料板;266、下轴承接料板;291、支撑座;292、储料座;293、第一推块;294、第十五气缸;295、挡条;296、第二推块;297、第十六气缸;298、推料座;299、第十七气缸;
3、机械手;
4、铁芯与磁钢组装机构;41、电机轴夹紧机构;42、第一电机;43、传送机构;44、铁芯定位机构;45、上胶机构;46、插磁钢机构;461、支架;462、送料轨道;463、安装座;464、第一气缸;465、插板;466第一固定架;467、第二气缸;468、安装板;469、手指气缸。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上”、“下”、“左”、“右”、“前”、“后”、“竖直”、“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和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图29所示,一种电机转子组装设备,包括依次设置的电机轴与键组装机构1、电机轴与轴承和铁芯组装机构2、机械手3和铁芯与磁钢组装机构4;
铁芯与磁钢组装机构4包括:
电机轴夹紧机构41;
第一电机42,第一电机42的输出轴与电机轴夹紧机构41连接;
传送机构43,第一电机42安装在传送机构43上;
铁芯定位机构44,铁芯定位机构44位于传送机构的一侧;
上胶机构45,上胶机构45位于传送机构43的末端;
插磁钢机构46,插磁钢机构46位于传送机构43的末端,且插磁钢机构46位于上胶机构45的一侧,插磁钢机构46包括:
支架461;
送料轨道462,送料轨道462安装在支架461上,送料轨道462的一端朝向电机轴夹紧机构41,送料轨道462上设有容纳槽,容纳槽上靠近电机轴夹紧机构41的一端设有出料孔;
安装座463,安装座463安装在送料轨道462上朝向轴夹紧机构41的一端;
第一气缸464,第一气缸464固定在安装座463上;
插板465,插板465与第一气缸464的输出轴连接,插板465穿过送料轨道462且与送料轨道462滑动配合,插板465位于出料孔的相应处。
这样一来,先通过电机轴与键组装机构1将电机轴和键组装在一起,然后组装好的电机轴与键被移送至电机轴与轴承和铁芯的组装机构2中,组装好后,通过机械手3将相关部件移动至插磁钢机构4内,插完磁钢4后将成品通过机械手3将成品夹出,从而完成整个的组装过程,在插磁钢的过程中,将带有铁芯的电机轴通过电机轴夹紧机构41固定,然后通过传送机构43将轴夹紧机构41送至铁芯定位机构44,对铁芯进行定位,接着将轴夹紧机构43送至上胶机构45处,对铁芯表面的铁芯槽进行上胶处理,上完胶后,通过插磁钢机构46将磁钢插入铁芯表面的铁芯槽内,磁钢位于送料轨道462内,移动磁钢使位于最前面的磁钢处于出料口处,然后启动第一气缸464,第一气缸464促使插板465运动将磁钢推出出料口并插入铁芯表面的铁芯槽内,当一个铁芯槽安装好磁钢后,上胶机构45对相邻的铁芯槽上胶,第一电机42促使电机轴夹紧机构41转动,带动铁芯转动,使相邻的铁芯槽与出料口对准,第一气缸464启动促使插板465将磁钢插入铁芯槽内,如此往复,直至铁芯表面都插满磁钢,然后通过传送机构43将带有铁芯的电机轴转移。
另外的,如图27-图29所示,插磁钢机构46还包括磁钢送料机构,磁钢送料机构包括第一固定架466、第二气缸467、安装板468和手指气缸469,第一固定架466安装在送料轨道462的一侧,第二气缸467固定在第一固定架466上,第二气缸467的输出轴的运动方向与容纳槽的延伸方向相应;安装板468固定在第二气缸467的输出轴上,安装板468与第一固定架466滑动连接;手指气缸469固定在安装板468上,手指气缸469的爪头位于容纳槽的上方。
这样一来,移动磁钢时,启动第二气缸467,第二气缸467带动安装板468运动,安装板468带动手指气缸469的移动,接着手指气缸469启动,手指气缸469的爪头将整条磁钢夹紧,接着第二气缸467的输出轴缩回,带动安装板468上的手指气缸469也发生移动,致使磁钢沿着容纳槽发生移动,如此一来,便完成了一次磁钢的移动,如此往复,便能将磁钢不断地移动相应的距离,方便高效。
电机轴夹紧机构包括:安装台、第十八气缸、内涨夹头和活塞杆,安装台固定在第一电机42的输出轴上,内涨夹头固定在安装台上,第十八气缸固定在安装台上,活塞杆配合在所述内涨夹头内,活塞杆与第十八气缸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把带有电机轴的铁芯放置在内涨夹头上,第十八气缸促使活塞杆移动,从而促使内涨夹头撑开,并挤压在铁芯底部的凹槽内壁,从而将铁芯进行固定。
定位机构包括:第三固定架、检测器、第十九气缸、安装底座、找位滑块和第五弹性件,第三固定架安装在传送机构43的一侧,第十九气缸固定在第三固定架上,安装底座固定在第十九气缸的输出轴上,找位滑块与安装底座滑动连接,第五弹性件连接在找位滑块和安装底座之间,找位滑块上设有检测杆,检测器安装在检测杆的两侧。当铁芯被送至定位机构时,第十九气缸促使找位滑块抵靠在铁芯的侧面,接着第一电机42促使铁芯转动,由于铁芯的表面具有用于安装磁钢的凹槽,随着铁芯的转动,找位滑块在第五弹性件的作用下伸入凹槽内,使得找位滑块发生滑动,找位滑块上的检测杆滑动至检测器之间,使检测器检测到信号,并促使第一电机停止转动,定位完成。
另外的,如图4-图15所示,电机轴与键组装机构1包括:
第一传送轨道11;
电机轴送料机构12,电机轴送料机构12位于第一传送轨道11的首端;
轴定位转移机构13,轴定位转移机构13位于第一传送轨道11的两侧;
压键机构14,压键机构14位于第一传送轨道11的末端,压键机构14包括:
底板141;
滑板142,滑板142滑动安装在底板141上;
第三气缸143,第三气缸143固定在底板141上,且第三气缸143的输出轴固定在滑板142上;
第二传送轨道144,第二传送轨道144固定在滑板142上;第二传送轨道144处于初始状态时,第二传送轨道144的首端与第一传送轨道11的末端相接;
轴固定组件145,轴固定组件145安装在第二传送轨道144的两侧;
第二固定架146,第二固定架146安装在第二传送轨道144的一侧;
第四气缸147,第四气缸147安装在第二固定架146上;
第一滑动座148,第一滑动座148与第二固定架146滑动连接,第一滑动座148与第四气缸147的输出轴固定连接;
储键块149,储键块149的底部形状与电机轴的形状相应,储键块149与第一滑动座148滑动连接,且储键块149与第一滑动座148之间设置有第一弹性件150,储键块149的表面设置有储键槽149a以及与储键槽149a导通的出键口;
磁铁150,磁铁150安装在储键块149内,且磁铁150位于储键槽149a的相应处;
压键块151,压键块151与第一滑动座148固定连接,压键块151滑动配合在储键槽149a内。
这样一来,电机轴送料机构12将电机送至第一传送轨道11上,然后轴定位转移机构13对电机轴进行定位并转移至压键机构14中的第二传送轨道144上,轴固定组件145将电机轴进行固定,同时第二传送轨道144在第三气缸143的作用下滑动至储键块149的下方,往储键块149的储键槽内放入键,接着启动第四气缸147,第四气缸147带动第一滑动座148朝电机轴的方向滑动,储键块149也不断向电机轴靠近直至压在电机轴的表面并发生滑动,然后压键块151推着键滑动并将键压入键槽内,便完成了键与轴的组装步骤,省时省力,提高了组装效率。
另外的,如图12-图15所示,轴定位转移机构13包括:
导轨131,导轨131位于第一传送轨道11的上方;
第二滑动座132,第二滑动座滑动安装在导轨131上;
第十八气缸133,第十八气缸133安装在导轨131上,第十八气缸133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二滑动座132连接;
第五气缸134,所述第五气缸134安装在所述第二滑动座132上;
安装板135,安装板135与第二滑动座132滑动连接,安装板135与第五气缸134的输出轴固定连接,安装板135上设有轴限位板136,轴限位板136设置有两个,轴限位板136的端部设有弧形缺口136a,其中一个轴限位板136的弧形缺口136a处设有键槽定位块136b,键槽定位块136b与轴限位板136滑动连接,且键槽定位块136b与轴限位板136之间设置有第二弹性件137;另一个轴限位板136的弧形缺口136a处设有定位凸起136c;
轴旋转组件138,轴旋转组件138安装在第一传送轨道11的两侧。
这样一来,第五气缸134促使安装板下移,带有键槽定位块136b的轴限位板压136在电机轴上,使电机轴径向固定,键槽定位块136b压在电机轴的表面,然后第二滑动座132的滑动促使电机轴移动到轴旋转组件138处,轴旋转组件138促使电机轴转动,当键槽定位块136b落入键槽内,电机轴完成定位;接着第五气缸134带动安装板135上升,然后第二滑动座132的滑动促使安装板135回复原位,接着第五气缸134重新促使安装板135下降,带有键槽定位块136b的轴限位板136压在新的电机轴上,同时,带有定位凸起136c的轴限位板136则压在之前完成定位的电机轴上,同时定位凸起136c伸入电机轴上的键槽内,避免电机轴转动,然后滑动第二滑动座132,促使新的电机轴移动至轴旋转组件138处进行定位,而已完成定位的电机轴则被移动至另外一个位置,为接下去的压键工序做准备,如此往复,便能将电机轴陆续进行定位并转移。
另外的,如图10和图11所示,电机轴与键组装机构1还包括轴排列机构15和第三传送轨道16,第三传送轨道16的首端与第二传送轨道144的末端相接,轴排列机构15位于第三传送轨道16的末端,第三传送轨道16的末端设置有导向孔161,导向孔161的内壁设置有斜面,轴排列机构15包括:
排列板152,排列板152位于第三传送轨道16的一侧,排列板152设置有两个,两个排列板152间隔设置,两个排列板152上相互接近的一侧均设置有支撑凸起,两个支撑凸起之间存在间隔,排列板152靠近第三传送轨道16的一端设置有缺口;
接料组件,接料组件位于排列板152的一侧,接料组件包括:
固定座153;
第六气缸154,第六气缸154与固定座153固定连接;
第三滑动座155,第三滑动座155与第六气缸154的输出轴固定连接,且第三滑动座155与固定座153滑动连接;
第七气缸156,第七气缸156固定在第三滑动座155上;
接料板157,接料板157与第三滑动座155滑动连接,接料板157的第一端与第七气缸156的输出轴连接,接料板157的第二端伸入缺口内,接料板157的第二端设置有推料部和接料部,接料部设置有接料缺口,接料缺口位于导向孔的下方。
这样一来,电机轴从第三传送轨道16上掉落至导向孔161内,由于导向孔161的内壁设置有斜面,因此电机轴会沿着斜面滑动,而位于导向孔161下方的是接料板157,随着电机轴的滑动,电机轴掉落至接料板157上的接料缺口内,使电机轴处于竖直放置状态,接着第六气缸154促使第三滑动座155的滑动,使得接料板157的推料部推动已经排列在排列板之间的电机轴向前滑动,为即将进入排列板的电机轴腾出空间,同时,位于接料板157缺口内的电机轴也移动至排列板152的支撑凸起之间,然后第七气缸156促使接料板157的一端离开排列板,而电机轴则留在了排列板152内,具体来说,由于电机轴的表面存在环形挡片,因此,电机轴的主干部位位于排列凸起之间,而环形挡片则位于环形凸起之上,因此电机轴可以沿着排列凸起之间的间隔滑动,这样一来,不断地将电机轴引入排列板152内,又不断地推动电机轴沿着排列板152前行,如此往复,便将电机轴整齐地排列在了排列板152内,完成了对电机轴的排列和整理。
另外的,如图16-图24所示,电机轴与轴承和铁芯组装机构2包括底座21、轴与铁芯组装机构、轴与轴承组装机构和转移组件22,轴与铁芯组装机构、轴与轴承组装机构沿着转移组件22依次布置在底座21上;
转移组件22包括升降轨道221、滑动托盘222和滑台驱动组件223,升降轨道221安装在底座21上,滑动托盘222滑动安装在升降轨道221上,滑台驱动组件223与滑动托盘222连接用于驱动滑动托盘222滑动;
轴与铁芯组装机构包括第一接料组件23、第一预定位机构24和第一压合机构25,第一接料组件23位于升降轨道221的一侧,第一预定位机构24位于升降轨道221内,第一压合机构25位于第一预定位24机构的上方;
轴与轴承组装机构包括第二接料组件26、第二预定位机构27和第二压合机构28,第二接料组件26位于升降轨道221的一侧,第二预定位机构27位于升降轨道221内,第二压合机构28位于第二预定位机构27的上方。
这样一来,先将轴与铁芯进行组装,第一接料组件23接到电机轴和铁芯之后,将电机轴和铁芯放置在第一预定位机构24上,然后通过第一压合机构25将电机轴和铁芯组合在一起,接着,通过转移组件22将组装好的电机轴和铁芯运送至第二预定位机构27处,同时,第二接料组件26接到轴承后,将轴承和之前组装好的电机轴和铁芯一起放置在第二预定位机构27上,并通过第二压合机构28将电机轴与轴承组合,最后,通过转移组件22将组装好的成品转移至特定的位置,如此一来,便能快速地将电机轴、铁芯和轴承组装在一起,效率较高。
另外的,滑动托盘222设置有两个,两个滑动托盘222之间的距离固定。
这样一来,其中一个托盘222用于将组装好的电机轴与铁芯运送至第二预定位机构27处用于继续组装轴承,而原先处于第二预定位机构27处的另一个托盘222则将组装好轴承的最终成品移送至下一个部位用于供下一个组装工序拿取,从而加快转移效率。
另外的,如图20所示,第一接料组件23包括第四滑动座231、第八气缸232、第九气缸233、轴接料板234、铁芯接料板235、导向柱236和第三弹性件237,第四滑动座231与底座21滑动连接,第八气缸232固定在底座21上,且第八气缸232的滑块与第四滑动座231固定连接;轴接料板234与第四滑动座231滑动连接,铁芯接料板235与第四滑动座231滑动连接,且铁芯接料板235间隔设置在所述轴接料板234的下方相应处,导向柱236固定在第四滑动座231上,第三弹性件237套设在导向柱236上,铁芯接料板235上设有挡块,挡块穿过导向柱236,且挡块抵靠在第三弹性件237上;第九气缸233固定在第四滑动座231上,且第九气缸233的驱动轴与轴接料板234固定连接;第一预定位机构24包括固定座、定位套和第十气缸,定位套滑动配合在固定座内,第十气缸的输出轴与定位套固定连接,第十气缸固定在所述底座21上;第一压合机构25包括第一升降轴,第一升降轴的底部设有凹槽。
这样一来,第八气缸232驱动第四滑动座231滑动,促使轴接料板234和铁芯接料板235移动至特定的位置接料,接到料后,第十气缸促使定位套上升并穿过转子铁芯,同时,第九气缸233促使轴接料板234下降,使电机轴的底部进入定位套内,接着第八气缸232促使第四滑动座231退回原位,如此一来,轴和铁芯便被放置在固定座上,便于第一压合机构25将轴和铁芯组装在一起。
另外的,如图21所示,第二接料组件26包括第五滑动座261、第十一气缸262、第十二气缸263、第十三气缸264、上轴承接料板265和下轴承接料板266,第五滑动座261与底座21滑动连接,第十一气缸262固定在底座21上,且第十一气缸262的驱动轴与第五滑动座261连接;上轴承接料板265与第五滑动座261固定连接,第十二气缸263固定在上轴承接料板265上,第十二气缸263的驱动轴上设置有推杆;下轴承接料板266与第五滑动座261滑动连接,且下轴承接料板266间隔设置在上轴承接料板265的下方相应处;第十三气缸264与上轴承接料板265固定连接,且第十三气缸264的驱动轴与所述下轴承接料板266连接;第二预定位机构27包括下轴承定位台、导向轴和第十四气缸,下轴承定位台安装在底座21上,导向轴滑动配合在下轴承定位台内,第十四气缸的驱动轴与导向轴连接,第十四气缸固定在底座上;第二压合机构28包括第二升降轴,第二升降轴位于第二预定位机构27的上方,第二升降轴的底部设置有轴承固定组件,轴承固定组件与第二升降轴滑动连接,且轴承固定组件与第二升降轴之间设置有第四弹性件。
这样一来,驱动第十一气缸262促使第五滑动座261滑动,使上轴承接料板265和下轴承接料板266均接收到轴承,接着,第十二气缸263促使推杆将上轴承推入第二升降轴的轴承固定组件内,同时,第十四气缸促使导向轴从下轴承定位台内伸出并穿过下轴承,同时第十三气缸264促使下轴承接料板266下滑,然后第十一气缸262促使第五滑动座261滑动,第五滑动座261的滑动带动下轴承接料板266离开下轴承,至此,上轴承位于第二升降轴上的轴承固定组件内,下轴承位于下轴承定位台内,然后将电机轴放入下轴承内,最后,第二升降轴向下滑动,同时将上轴承和上轴承与电机轴组装完成。
另外的,如图23和图24所示,轴与轴承组装机构还包括轴承上料组件29,轴承上料组件29位于转移组件22的一侧,且轴承上料组件29和第二接料组件24分别位于转移组件29的两侧,轴承上料组件包括:
支撑座291;
储料座292,储料座292安装在支撑座291上,储料座292的底部设有第一出料口;
第一推块293,第一推块293配合在第一出料口内;
第十五气缸294,第十五气缸294固定在支撑座291上,第十五气缸294的驱动轴与第一推块293连接;
挡条295,挡条295设置有多个,挡条295固定在支撑座291上,多个挡条295围绕形成导料槽,导料槽位于储料座的一侧,且导料槽的一侧设有和导料槽导通的进料口和缺口,导料槽的另一侧设有第二出料口,进料口位于第一出料口的相应处,缺口位于第二出料口的相应处;
第二推块296,第二推块296滑动安装在缺口内;
第十六气缸297,第十六气缸297固定在支撑座291上,第十六气缸297的输出轴与第二推块296连接;
推料座298,推料座298的底部滑动安装在导料槽内;
第十七气缸299,第十七气缸299固定在支撑座291上,第十七气缸299的输出轴与推料座298连接。
这样一来,将轴承放置在储料座292内,然后第一推块293将轴承推出第一出料口至导料槽内,接着第十七气缸299促使推料座292推动轴承,使轴承位于第二出料口处,最后第二推块296将轴承推出第二出料口,其次,第一推块293可以提前将多个轴承推入导料槽内做准备,多个轴承依次排列在导料槽内,同时推料座292推动位于最后方的轴承,促使最前方的轴承始终位于第二出料口处,这样一来,能自动完成轴承的送料工作,效率较高。
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电机转子组装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设置的电机轴与键组装机构、电机轴与轴承和铁芯组装机构、机械手和铁芯与磁钢组装机构;
所述铁芯与磁钢组装机构包括:
电机轴夹紧机构;
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电机轴夹紧机构连接;
传送机构,所述第一电机安装在所述传送机构上;
铁芯定位机构,所述铁芯定位机构位于所述传送机构的一侧;
上胶机构,所述上胶机构位于所述传送机构的末端;
插磁钢机构,所述插磁钢机构位于所述传送机构的末端,且所述插磁钢机构位于所述上胶机构的一侧,所述插磁钢机构包括:
支架;
送料轨道,所述送料轨道安装在所述支架上,所述送料轨道的一端朝向所述轴夹紧机构,所述送料轨道上设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上靠近所述轴夹紧机构的一端设有出料孔;
安装座,所述安装座安装在所述送料轨道上朝向所述轴夹紧机构的一端;
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固定在所述安装座上;
插板,所述插板与所述第一气缸的输出轴连接,所述插板穿过所述送料轨道且与所述送料轨道滑动配合,所述插板位于所述出料孔的相应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转子组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插磁钢机构还包括磁钢送料机构,所述磁钢送料机构包括第一固定架、第二气缸、安装板和手指气缸,所述第一固定架安装在所述送料轨道的一侧,所述第二气缸固定在所述第一固定架上,所述第二气缸的输出轴的运动方向与所述容纳槽的延伸方向相应;所述安装板固定在所述第二气缸的输出轴上,所述安装板与所述第一固定架滑动连接;所述手指气缸固定在所述安装板上,所述手指气缸的爪头位于所述容纳槽的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转子组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轴与键组装机构包括:
第一传送轨道;
电机轴送料机构,所述电机轴送料机构位于所述第一传送轨道的首端;
轴定位转移机构,所述轴定位转移机构位于所述第一传送轨道的两侧;
压键机构,所述压键机构位于所述第一传送轨道的末端,所述压键机构包括:
底板;
滑板,所述滑板滑动安装在所述底板上;
第三气缸,所述第三气缸固定在所述底板上,且所述第三气缸的输出轴固定在所述滑板上;
第二传送轨道,所述第二传送轨道固定在所述滑板上;所述第二传送轨道处于初始状态时,所述第二传送轨道的首端与所述第一传送轨道的末端相接;
轴固定组件,所述轴固定组件安装在所述第二传送轨道的两侧;
第二固定架,所述第二固定架安装在所述第二传送轨道的一侧;
第四气缸,所述第四气缸安装在所述第二固定架上;
第一滑动座,所述第一滑动座与所述第二固定架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滑动座与所述第四气缸的输出轴固定连接;
储键块,所述储键块的底部形状与电机轴的形状相应,所述储键块与所述第一滑动座滑动连接,且所述储键块与所述第一滑动座之间设置有第一弹性件,所述储键块的底部设置有储键槽以及与所述储键槽导通的出键口;
磁铁,所述磁铁安装在所述储键块内,且所述磁铁位于所述储键槽的相应处;
压键块,所述压键块与所述第一滑动座固定连接,所述压键块滑动配合在所述储键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机转子组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定位转移机构包括:
导轨,所述导轨位于所述第一传送轨道的上方;
第二滑动座,所述第二滑动座滑动安装在所述导轨上;
第十八气缸,所述第十八气缸安装在所述导轨上,所述第十八气缸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二滑动座连接;
第五气缸,所述第五气缸安装在所述第二滑动座上;
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与所述第二滑动座滑动连接,所述安装板与所述第五气缸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板上设有轴限位板,所述轴限位板设置有两个,所述轴限位板的端部设有弧形缺口,其中一个所述轴限位板的弧形缺口处设有键槽定位块,所述键槽定位块与所述轴限位板滑动连接,且所述键槽定位块与所述轴限位板之间设置有第二弹性件;另一个所述轴限位板的弧形缺口处设有定位凸起;
轴旋转组件,所述轴旋转组件安装在所述第一传送轨道的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机转子组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轴与键组装机构还包括轴排列机构和第三传送轨道,所述第三传送轨道的首端与所述第二传送轨道的末端相接,所述轴排列机构位于所述第三传送轨道的末端,所述第三传送轨道的末端设置有导向孔,所述导向孔的内壁设置有斜面,所述轴排列机构包括:
排列板,所述排列板位于所述第三传送轨道的一侧,所述排列板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排列板间隔设置,两个所述排列板上相互接近的一侧均设置有支撑凸起,两个所述支撑凸起之间存在间隔,所述排列板靠近所述第三传送轨道的一端设置有缺口;
接料组件,所述接料组件位于所述排列板的一侧,所述接料组件包括:
固定座;
第六气缸,所述第六气缸与所述固定座固定连接;
第三滑动座,所述第三滑动座与所述第六气缸的输出轴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三滑动座与所述固定座滑动连接;
第七气缸,所述第七气缸固定在所述第三滑动座上;
接料板,所述接料板与所述第三滑动座滑动连接,所述接料板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七气缸的输出轴连接,所述接料板的第二端伸入所述缺口内,所述接料板的第二端设置有推料部和接料部,所述接料部设置有接料缺口,所述接料缺口位于所述导向孔的下方。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机转子组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轴与轴承和铁芯组装机构包括底座、轴与铁芯组装机构、轴与轴承组装机构和转移组件,所述轴与铁芯组装机构、轴与轴承组装机构沿着所述转移组件依次布置在所述底座上;
所述转移组件包括升降轨道、滑动托盘和滑台驱动组件,所述升降轨道安装在所述底座上,所述滑动托盘滑动安装在所述升降轨道上,所述滑台驱动组件与所述滑动托盘连接用于驱动滑动托盘滑动;
所述轴与铁芯组装机构包括第一接料组件、第一预定位机构和第一压合机构,所述第一接料组件位于所述升降轨道的一侧,所述第一预定位机构位于所述升降轨道内,所述第一压合机构位于所述第一预定位机构的上方;
所述轴与轴承组装机构包括第二接料组件、第二预定位机构和第二压合机构,所述第二接料组件位于所述升降轨道的一侧,所述第二预定位机构位于所述升降轨道内,所述第二压合机构位于所述第二预定位机构的上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机转子组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托盘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滑动托盘之间的距离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机转子组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料组件包括第四滑动座、第八气缸、第九气缸、轴接料板、铁芯接料板、导向柱和第三弹性件,所述第四滑动座与所述底座滑动连接,所述第八气缸固定在所述底座上,且所述第八气缸的滑块与所述第四滑动座固定连接;所述轴接料板与所述第四滑动座滑动连接,所述铁芯接料板与所述第四滑动座滑动连接,且所述铁芯接料板间隔设置在所述轴接料板的下方相应处,所述导向柱固定在所述第四滑动座上,所述第三弹性件套设在所述导向柱上,所述铁芯接料板上设有挡块,所述挡块穿过所述导向柱,且所述挡块抵靠在所述第三弹性件上;所述第九气缸固定在所述第四滑动座上,且所述第九气缸的驱动轴与所述轴接料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预定位机构包括固定座、定位套和第十气缸,所述定位套滑动配合在所述固定座内,所述第十气缸的输出轴与所述定位套固定连接,所述第十气缸固定在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一压合机构包括第一升降轴,所述第一升降轴的底部设有凹槽。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机转子组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料组件包括第五滑动座、第十一气缸、第十二气缸、第十三气缸、上轴承接料板和下轴承接料板,所述第五滑动座与所述底座滑动连接,所述第十一气缸固定在所述底座上,且所述第十一气缸的驱动轴与所述第五滑动座连接;所述上轴承接料板与所述第五滑动座固定连接,所述第十二气缸固定在所述上轴承接料板上,所述第十二气缸的驱动轴上设置有推杆;所述下轴承接料板与所述第五滑动座滑动连接,且所述下轴承接料板间隔设置在所述上轴承接料板的下方相应处;所述第十三气缸与所述上轴承接料板固定连接,且所述第十三气缸的驱动轴与所述下轴承接料板连接;所述第二预定位机构包括下轴承定位台、导向轴和第十四气缸,所述下轴承定位台安装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导向轴滑动配合在所述下轴承定位台内,所述第十四气缸的驱动轴与所述导向轴连接,所述第十四气缸固定在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二压合机构包括第二升降轴,所述第二升降轴位于所述第二预定位机构的上方,所述第二升降轴的底部设置有轴承固定组件,所述轴承固定组件与所述第二升降轴滑动连接,且所述轴承固定组件与所述第二升降轴之间设置有第四弹性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机转子组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轴与轴承组装机构还包括轴承上料组件,所述轴承上料组件位于所述转移组件的一侧,且所述轴承上料组件和所述第二接料组件分别位于所述转移组件的两侧,所述轴承上料组件包括:
支撑座;
储料座,所述储料座安装在所述支撑座上,所述储料座的底部设有第一出料口;
第一推块,所述第一推块配合在所述第一出料口内;
第十五气缸,所述第十五气缸固定在所述支撑座上,所述第十五气缸的驱动轴与所述第一推块连接;
挡条,所述挡条设置有多个,所述挡条固定在所述支撑座上,多个所述挡条围绕形成导料槽,所述导料槽位于所述储料座的一侧,且所述导料槽的一侧设有和所述导料槽导通的进料口和缺口,所述导料槽的另一侧设有第二出料口,所述进料口位于所述第一出料口的相应处,所述缺口位于所述第二出料口的相应处;
第二推块,所述第二推块滑动安装在所述缺口内;
第十六气缸,所述第十六气缸固定在所述支撑座上,所述第十六气缸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二推块连接;
推料座,所述推料座的底部滑动安装在所述导料槽内;
第十七气缸,所述第十七气缸固定在所述支撑座上,所述第十七气缸的输出轴与所述推料座连接。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