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收纳盒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一体式双层收纳盒。
背景技术:
收纳盒是用来存放物品的盒子,为了将不同类型的物品分开存放,收纳盒通常设计成双层结构,例如申请号为cn201520046894.8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的一种双层抽屉的收纳盒,包括收纳盒的主体和抽屉,收纳盒的主体设有两个容纳腔,分别为第一和第二容纳腔,第一容纳腔位于第二容纳腔的正上方,两个容纳腔的大小相同,两个容纳腔内分别插入抽屉,其为第一抽屉和第二抽屉,并通过扣体和垫片,固定连接第一把手和第一抽屉,以及第二把手和第二抽屉。这种双层抽屉的收纳盒在进行搬运时,只要稍有倾斜,抽屉就会沿着滑轨滑出,造成重心偏移,导致收纳盒倾倒;如要防止抽屉滑出,只能给每个抽屉单独设置锁紧装置,结构较为复杂。双层收纳盒还有一种结构形式是分体式,即下层是顶面开口的盒体,上层也是顶面开口的盒体,上层盒体与下层盒体之间通过插销和插槽连接,盒盖卡接在上层盒体的顶部。这种分体式结构形式在对下层物品存取时需将上层盒体完全取下,对上层物品存取时需将盒盖完全取下,使用较为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一体式双层收纳盒,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如下问题:(1)抽屉式双层收纳盒在搬运时抽屉易滑出,造成重心偏移,导致收纳盒倾倒;(2)分体式双层收纳盒对下层物品存取时需将上层盒体完全取下,对上层物品存取时需将盒盖完全取下,使用较为不便。
(二)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一体式双层收纳盒,包括第一安装板,第一安装板两侧铰接有第二安装板和第三安装板,第一安装板表面固定安装有顶面开口的第一容纳腔,第二安装板表面固定安装有顶面开口的第二容纳腔,第三安装板表面固定安装有顶面开口的第三容纳腔。第二容纳腔和第三容纳腔的底面与第一容纳腔的顶面位于同一平面,第二安装板和第三安装板转动,可带动第二容纳腔和第三容纳腔转动,从而控制第一容纳腔的开启与闭合。第一安装板顶部高于第一容纳腔的顶面,在第二容纳腔和第三容纳腔转动过程中,第一安装板抵触到第二容纳腔和第三容纳腔的侧壁,从而对第二容纳腔和第三容纳腔的转动角度进行限制,避免第二容纳腔和第三容纳腔自由转动引起收纳盒重心偏移。第二容纳腔上铰接有可向上翻转180°的第一盖板,第三容纳腔上铰接有可向上翻转180°的第二盖板。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向上翻转180°后,第二容纳腔和第三容纳腔处于完全打开的状态。第一盖板的端面凸起形成限位块,第二盖板的端面内凹形成与限位块相互配合的限位槽,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合上时,限位块配合在限位槽内,限制第二容纳腔和第三容纳腔的转动,使得第一容纳腔、第二容纳腔和第三容纳腔处于稳定的封闭状态。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容纳腔的顶面为正方形,第一安装板的长度和第一容纳腔顶面的边长相同,第一安装板与第一容纳腔的一个侧壁紧密配合。第二容纳腔和第三容纳腔的底面为矩形,该矩形的长度为宽度的两倍,且长度与第一安装板的长度相同。第二安装板的横截面为l形,第二安装板包括第一短板和第一长板,第二安装板与第二容纳腔相邻的侧壁紧密配合,第三安装板的横截面为l形,第三安装板包括第二短板和第二长板,第三安装板与第三容纳腔相邻的侧壁紧密配合。第一盖板包括第一顶板和两块相对设置的第一侧板,侧板的端面固定连接凸起的限位块,第二盖板包括第二顶板和两块相对设置的第二侧板,侧板的端面内凹形成与限位块相互配合的限位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安装板的高度为第一容纳腔高度的1.5倍,第二安装板、第三安装板的高度与第一安装板的高度相同,第一侧板的高度为第二容纳腔高度的一半,第二侧板的高度为第三容纳腔高度的一半。第一顶板的面积和第二容纳腔顶面开口面积相同,第二顶板的面积和第三容纳腔顶面开口面积相同。第一短板的长度和第二容纳腔底面的宽度相同,第一长板的长度和第二容纳腔底面的长度相同,第二短板的长度和第三容纳腔底面的宽度相同,第二长板的长度和第三容纳腔底面的长度相同。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安装板和第一容纳腔、第二安装板和第二容纳腔以及第三安装板和第三容纳腔之间通过螺钉固定连接。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为一体式双层收纳盒,通过三个容纳腔的组合实现双层收纳的功能,一方面解决了抽屉式双层收纳盒在搬运时抽屉易滑出,造成重心偏移,导致收纳盒倾倒的情况;另一方面,也避免了分体式双层收纳盒对下层物品存取时需将上层盒体完全取下,对上层物品存取时需将盒盖完全取下的不便。
(2)本实用新型设置三个容纳腔,其中第一容纳腔位于底层,第二容纳腔和第三容纳腔位于上层,第二容纳腔和第三容纳腔底面与第一容纳腔顶面位于同一平面。三个容纳腔固定在三块安装板上,三块安装板铰接在一起并带动三个容纳腔相对转动,从而实现对第一容纳的开启与闭合。第二容纳腔上铰接有第一盖板,第三容纳腔上铰接有第二盖板。第一盖板端面凸起形成限位块,第二盖板的端面内凹形成限位槽,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合上时,限位块配合在限位槽内,限制第二容纳腔和第三容纳腔的转动,使得第一容纳腔、第二容纳腔和第三容纳腔处于稳定的封闭状态。本实用新型舍弃了传统的抽屉式结构,避免了倾斜状态下抽屉滑动导致的重心偏移,且由于限位块和限位槽的作用,本实用新型在倾斜状态下第二容纳腔和第三容纳腔也不会发生转动,收纳盒的重心不会发生偏移,提高了稳定性。
(3)本实用新型在第二容纳腔上铰接有可向上翻转的第一盖板,在第三容纳腔上铰接有可向上翻转的第二盖板。通过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实现对第二容纳腔与第三容纳腔的开启和闭合。盖板和容纳腔为一体式结构,打开容纳腔时无需将盒盖完全取下,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完全打开状态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在完全打开状态下的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在完全打开状态下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在完全关闭状态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b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c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中:1-第一安装板、2-第二安装板、201-第一短板、202-第一长板、3-第三安装板、301-第二短板、302-第二长板、4-第一容纳腔、5-第二容纳腔、6-第三容纳腔、7-第一盖板、701-限位块、702-第一顶板、703-第一侧板、8-第二盖板、801-限位槽、802-第二顶板、803-第二侧板、9-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一体式双层收纳盒,包括第一安装板1,第一安装板1两侧铰接有第二安装板2和第三安装板3,第一安装板1表面固定安装有顶面开口的第一容纳腔4,第二安装板2表面固定安装有顶面开口的第二容纳腔5,第三安装板3表面固定安装有顶面开口的第三容纳腔6。第二容纳腔5和第三容纳腔6的底面与第一容纳腔4的顶面位于同一平面,第二安装板2和第三安装板3转动,可带动第二容纳腔5和第三容纳腔6转动,从而控制第一容纳腔4的开启与闭合。第一安装板1顶部高于第一容纳腔4的顶面,在第二容纳腔5和第三容纳腔6转动过程中,第一安装板1抵触到第二容纳腔5和第三容纳腔6的侧壁,限制第二容纳腔5的逆时针转动和第三容纳腔6的顺时针转动,避免了第二容纳腔5和第三容纳腔6自由转动造成收纳盒重心偏移。第二容纳腔5上铰接有可向上翻转180°的第一盖板7,第三容纳腔6上铰接有可向上翻转180°的第二盖板8,第一盖板7和第二盖板8向上翻转180°后,第二容纳腔5和第三容纳腔6处于完全打开的状态。如图5至图7所示,第一盖板7的端面凸起形成限位块701,第二盖板8的端面内凹形成与限位块701相互配合的限位槽801,第一盖板7和第二盖板8合上时,限位块701配合在限位槽801内,限制第二容纳腔5和第三容纳腔6的转动,使得第一容纳腔4、第二容纳腔5和第三容纳腔6处于稳定的封闭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容纳腔4的顶面为正方形,第一安装板1的长度和第一容纳腔4顶面的边长相同,第一安装板1与第一容纳腔4的一个侧壁紧密配合,第二容纳腔5和第三容纳腔6的底面为矩形,该矩形的长度为宽度的两倍,且长度与第一安装板1的长度相同。第二容纳腔5和第三容纳腔6相邻的两个侧壁配合在一起后,第二容纳腔5和第三容纳腔6的底面正好将第一容纳腔4的顶部封闭。第二安装板2的横截面为l形,第二安装板2包括第一短板201和第一长板202,第二安装板2与第二容纳腔5相邻的侧壁紧密配合,第三安装板3的横截面为l形,第三安装板3包括第二短板301和第二长板302,第三安装板3与第三容纳腔6相邻的侧壁紧密配合。第一盖板7包括第一顶板702和两块相对设置的第一侧板703,侧板703的端面固定连接凸起的限位块701,第二盖板8包括第二顶板802和两块相对设置的第二侧板803,侧板703的端面内凹形成与限位块701相互配合的限位槽801。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安装板1的高度为第一容纳腔4高度的1.5倍,第二安装板2、第三安装板3的高度与第一安装板1的高度相同,第一侧板703的高度为第二容纳腔5高度的一半,第二侧板803的高度为第三容纳腔6高度的一半。第一顶板702的面积和第二容纳腔5顶面开口面积相同,第二顶板802的面积和第三容纳腔6顶面开口面积相同。第一盖板7和第二盖板8正好能将第二容纳腔5和第三容纳腔6顶面的开口封闭。第一短板201的长度和第二容纳腔5底面的宽度相同,第一长板202的长度和第二容纳腔5底面的长度相同,第二短板301的长度和第三容纳腔6底面的宽度相同,第二长板302的长度和第三容纳腔6底面的长度相同。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安装板1和第一容纳腔4、第二安装板2和第二容纳腔5以及第三安装板3和第三容纳腔6之间通过螺钉9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步骤:
完全封闭状态:转动第二安装板2和第三安装板3,带动第二容纳腔5和第三容纳腔6相对于第一容纳腔4转动,当第二容纳腔5和第三容纳腔6相邻的两个侧壁配合在一起后,第二容纳腔5和第三容纳腔6的底面正好将第一容纳腔4的顶部封闭。合上第一盖板7和第二盖板8,限位块701配合在限位槽801内,限制第二容纳腔5和第三容纳腔6的转动,使得第一容纳腔4、第二容纳腔5和第三容纳腔6处于完全封闭状态。
第二容纳腔5和第三容纳腔6单独开启:将第一盖板7和第二盖板8向上翻转180°,即可将第二容纳腔5和第三容纳腔6单独开启。
第一容纳腔4单独开启:将第一盖板7和第二盖板8向上翻转一定角度,使得限位块701脱离限位槽801,然后转动第二安装板2和第三安装板3,带动第二容纳腔5和第三容纳腔6相对于第一容纳腔4转动,再合上第一盖板7和第二盖板8;实现第一容纳腔4的单独开启。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一体式双层收纳盒,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体式双层收纳盒包括第一安装板(1),第一安装板(1)两侧铰接有第二安装板(2)和第三安装板(3),第一安装板(1)表面固定安装有顶面开口的第一容纳腔(4),第二安装板(2)表面固定安装有顶面开口的第二容纳腔(5),第三安装板(3)表面固定安装有顶面开口的第三容纳腔(6),第一安装板(1)顶部高于第一容纳腔(4)的顶面,第二容纳腔(5)和第三容纳腔(6)的底面与第一容纳腔(4)的顶面位于同一平面;第二容纳腔(5)上铰接有可向上翻转180°的第一盖板(7),第三容纳腔(6)上铰接有可向上翻转180°的第二盖板(8),第一盖板(7)的端面凸起形成限位块(701),第二盖板(8)的端面内凹形成与限位块(701)相互配合的限位槽(80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一体式双层收纳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纳腔(4)的顶面为正方形,第一安装板(1)的长度和第一容纳腔(4)顶面的边长相同,第一安装板(1)与第一容纳腔(4)的一个侧壁紧密配合,第二容纳腔(5)和第三容纳腔(6)的底面为矩形,该矩形的长度为宽度的两倍,且长度与第一安装板(1)的长度相同;第二安装板(2)的横截面为l形,第二安装板(2)包括第一短板(201)和第一长板(202),第二安装板(2)与第二容纳腔(5)相邻的侧壁紧密配合,第三安装板(3)的横截面为l形,第三安装板(3)包括第二短板(301)和第二长板(302),第三安装板(3)与第三容纳腔(6)相邻的侧壁紧密配合;第一盖板(7)包括第一顶板(702)和两块相对设置的第一侧板(703),侧板(703)的端面固定连接凸起的限位块(701),第二盖板(8)包括第二顶板(802)和两块相对设置的第二侧板(803),侧板(703)的端面内凹形成与限位块(701)相互配合的限位槽(80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一体式双层收纳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板(1)的高度为第一容纳腔(4)高度的1.5倍,第二安装板(2)、第三安装板(3)的高度与第一安装板(1)的高度相同,第一侧板(703)的高度为第二容纳腔(5)高度的一半,第二侧板(803)的高度为第三容纳腔(6)高度的一半;第一顶板(702)的面积和第二容纳腔(5)顶面开口面积相同,第二顶板(802)的面积和第三容纳腔(6)顶面开口面积相同;第一短板(201)的长度和第二容纳腔(5)底面的宽度相同,第一长板(202)的长度和第二容纳腔(5)底面的长度相同,第二短板(301)的长度和第三容纳腔(6)底面的宽度相同,第二长板(302)的长度和第三容纳腔(6)底面的长度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一体式双层收纳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板(1)和第一容纳腔(4)、第二安装板(2)和第二容纳腔(5)以及第三安装板(3)和第三容纳腔(6)之间通过螺钉(9)固定连接。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