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棒状材料的容器,具体地涉及用于口红、唇膏等可擦涂棒状化妆品的容器。
背景技术:
用于棒状材料的容器,例如口红管,通常包括同心设置的内筒体、外筒体以及支座筒体。内筒体可转动地设置在外筒体中,支座筒体支承棒状口红并可滑动地设置在内筒体中。在使用时,用户转动口红管的底座部分,使内筒体相对于外筒体转动,此时,根据不同的旋转方向,支座筒体可携带口红在口红管中上升或下降,以使口红从口红管露出或缩回口红管。通常,口红管还包括装饰性外壳体和保护盖。
对于化妆品用户,不但化妆品本身的品质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和购买选择,而且化妆品容器的质量、使用体验等也极大地影响着用户对产品的认可度。对于口红管,除了口红本身的品质外,口红旋出和旋入口红管的顺畅性也极大地影响着用户对产品质量的评价和最终的购买选择。通常,使内筒体和外筒体相对旋转的扭矩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因此,如何控制内筒体和外筒体相对旋转的扭矩,使内筒体相对于外筒体平稳转动一直是口红管厂家不断研究的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用于例如为口红的棒状材料的容器,其能够更好地控制内筒体和外壳体相对旋转的扭矩,使内筒体相对于外壳体平稳转动,提升用户体验。进一步通过改进外壳体的材料以确保在长期使用或保存过程中外壳体不会发生变形,由此确保内筒体与外壳体之间的扭矩不会发生波动,还通过改进提供摩擦的部分的材料来保持摩擦的平顺性,而无需施加任何润滑剂。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棒状材料的容器包括:内筒体,在内筒体的侧壁上形成有至少一个纵向通孔;外筒体,在外筒体的内壁上形成有至少一个螺旋槽,内筒体能够旋转地设置在所述外筒体内;支座筒体,该支座筒体用于支承棒状材料,在支座筒体的外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凸柱,支座筒体容纳在内筒体内,凸柱穿过纵向通孔并且插入螺旋槽中,使得当内筒体相对于外筒体转动时,凸柱沿着螺旋槽移动;以及外壳体,该外壳体设置在外筒体的外部并与外筒体固定在一起,进一步地,在内筒体与外壳体之间形成有弹性摩擦部,当内筒体与外壳体相对旋转时,弹性摩擦部提供内筒体与外壳体之间的摩擦力。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棒状材料的容器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弹性摩擦部设置在内筒体的外壁上。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棒状材料的容器的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弹性摩擦部包括至少一个弹性垫和至少一个弹性片,弹性垫在内筒体的径向方向上浮动地设置,弹性片沿着内筒体的圆周方向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棒状材料的容器的再一个优选的实施例,弹性片的沿着内筒体的径向方向的外端部与内筒体的中心轴线的距离大于弹性垫的沿着内筒体的径向方向的外端部与内筒体的中心轴线的距离。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棒状材料的容器的还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弹性垫和弹性片的位置在内筒体的圆周方向和/或轴向方向上相互错开。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棒状材料的容器的又一个优选的实施例,弹性垫包括形成在内筒体的侧壁上的支承部以及从支承部突起的垫部,支承部围绕垫部设置,支承部的厚度小于邻近的内筒体的侧壁的厚度,垫部的厚度大于邻近的内筒体的侧壁的厚度。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棒状材料的容器的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支承部包括两个或更多个支臂,在相邻的支臂之间形成镂空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棒状材料的容器的再一个优选的实施例,弹性片的数量为两个或更多个,两个或更多个弹性片关于内筒体的中心轴线中心对称地设置。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棒状材料的容器的还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弹性垫的数量为两个或更多个,两个或更多个弹性垫关于内筒体的中心轴线中心对称地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棒状材料的容器的又一个优选的实施例,弹性垫和弹性片设置在内筒体的下部,位于纵向通孔的下方。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棒状材料的容器的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外壳体由金属材料制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棒状材料的容器的再一个优选的实施例,金属材料为铝或铝合金。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棒状材料的容器的还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弹性摩擦部由pok材料制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棒状材料的容器的又一个优选的实施例,内筒体由pok材料制成。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棒状材料的容器的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棒状材料为口红或唇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各个实施例,在内筒体和外壳体之间形成有弹性摩擦部,通过弹性摩擦部控制内筒体和外壳体之间的相对旋转的扭矩,保证内筒体相对于外壳体的平稳转动,提升用户体验。进一步通过改进外壳体和弹性摩擦部的材料,以确保内筒体和外壳体之间的扭矩在较长时期内保持稳定,并避免摩擦部分对润滑剂的需求,由此防止了润滑剂对棒状材料的污染。
附图说明
图1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口红管的分解透视图;
图2示出图1中的内筒体的透视图;
图2a是图2中的内筒体的底部的放大视图;
图3示出图1所示的口红管的组装状态的剖视图;
图3a是图3中的口红管的底部的放大视图;
图4示出图1所示的口红管的组装状态的另一剖视图;
图5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口红管的组装状态的局部剖视图,其中示出与外壳体抵接的弹性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公开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说明。应当理解的是,下文对于实施例的描述旨在对本公开的总体构思进行解释和说明,而不应当理解为是对本公开的限制。在说明书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指代相同或相似的部件或构件。为了清晰起见,附图不一定按比例绘制,并且附图中可能省略了一些公知部件和结构。
除非另外定义,本公开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总体构思,提供了一种用于棒状材料的容器,其包括:内筒体,在内筒体的侧壁上形成有至少一个纵向通孔;外筒体,在外筒体的内壁上形成有至少一个螺旋槽,内筒体能够旋转地设置在所述外筒体内;支座筒体,该支座筒体用于支承棒状材料,在支座筒体的外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凸柱,支座筒体容纳在内筒体内,凸柱穿过纵向通孔并且插入螺旋槽中,使得当内筒体相对于外筒体转动时,凸柱沿着螺旋槽移动;以及外壳体,该外壳体设置在外筒体的外部并与外筒体固定在一起,其中,在内筒体与外壳体之间形成有弹性摩擦部,当内筒体与外壳体相对旋转时,弹性摩擦部提供内筒体与外壳体之间的摩擦力。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棒状材料的容器的实施例,在内筒体和外壳体之间形成有包括弹性垫和弹性片的弹性摩擦部,通过弹性垫和弹性片的协同作用来控制内筒体和外壳体相对旋转的扭矩,保证内筒体相对于外壳体平稳转动,提升用户体验。进一步通过提供金属材质的外壳体,从而确保外壳体在使用或存储较长时间之后不会发生变形,由此使得摩擦不会产生波动。另外,金属材质相对于塑料材质能够更好地保证滑动的平顺性。利用pok材料的自润滑特性来制造弹性摩擦部,由此无需在弹性摩擦部处使用润滑剂,从而能够避免润滑剂的施用而对棒状材料造成污染。
以下以口红管为例来说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用于棒状材料的容器的结构。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根据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容器可以用于任何棒状材料,例如其它可擦涂棒状化妆品、护肤品或用于其它应用领域。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限制。
如图1-4所示,口红管10包括内筒体12、外筒体14、外壳体16和支座筒体18。内筒体12容纳在外筒体14中且能够相对于外筒体14转动,支座筒体18容纳在内筒体12中,支座筒体18用于支承口红,并可在内筒体12中上下滑动。内筒体12、外筒体14和支座筒体18均可以由例如为聚丙烯的热塑性弹性体材料模制而成。
现有技术中,为了提高口红管10的用户体验,通常会在内筒体12与外筒体14之间提供摩擦力,比如可以在两者之间设置弹性摩擦部,由此提供两者之间的摩擦或扭矩,外壳体16一般仅用作装饰性保护壳,其与外筒体14相对固定地设置,通过操作外壳体16为外筒体14提供旋转作用力。然而,由于内筒体12与外筒体14均由树脂类的塑料材料制成,而塑料与塑料之间的摩擦比较干涩,使得两者之间的摩擦力极不稳定,且经过长时间的存放或者承受高温后,塑料会产生变形,旋转摩擦或扭矩会产生波动,影响用户的使用感受。此外,为了改善内筒体12与外筒体14之间的比较干涩的摩擦感受,一般会在两者之间涂抹润滑剂来改善这种使用感受,使得使用感觉更加舒适,但是润滑剂容易引起对内容物的污染,比如会对支座筒体18内的口红带来污染。由此,润滑剂的使用受到了相当大的限制。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首先对口红管10的结构进行了改进,将提供摩擦力或扭矩的部件设置为内筒体12和外壳体16,而非内筒体12和外筒体14,也就是说,将设置在内筒体12与外壳体16之间的外筒体14的下部去除一部分,并使外壳体16的下部适当延长,从而使得外壳体16的下部的长度大于外筒体14的下部的长度,即外壳体16的下部延伸超过外筒体14的下部。由此使得外壳体16的下部能够直接面对内筒体12的相关部分,并且将提供摩擦力的部分设置在外壳体16与内筒体12之间。其次,对外壳体16的材料进行改进,采用硬度更大并且更不易产生变形的材料,比如采用金属材料,优选采用铝,也可选用铝合金。这样,可以使得设置在内筒体12的外壁上的弹性摩擦部与铝制的外壳体16直接接触,由此在内筒体12与外壳体16相互旋转运动时,通过弹性摩擦部与铝制的外壳体16之间的摩擦产生阻尼力。由于铝制的外壳体16的硬度较高且表面光滑,既能够保证相对旋转时的顺滑性,而且能够通过摩擦提供带有阻尼的高级使用感觉,改善了用户体验。此外还能够确保在承受高温或长时间存放和/或使用之后,外壳体16不会产生变形,也就不会出现由于变形而造成的旋转扭力的波动,从而进一步改善了用户在旋转口红管10时的使用体验。
以下以口红管为例,参照附图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棒状材料的容器的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口红管10的内筒体12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从其侧壁突出的第一台阶部122和第二台阶部124作为止挡部,用于限制内筒体12和外筒体14之间的轴向运动。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止挡部的形式不限于台阶部,也可以是其它形式,只要能够限制内筒体12和外筒体14之间的轴向运动即可。并且,止挡部也可以形成在外筒体14而非内筒体12上,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制。
如图1和图2所示,内筒体12的侧壁上形成有径向对称的两个纵向通孔126。外筒体14的内壁上形成有至少一个螺旋槽142。支座筒体18的外壁上具有至少一个凸柱182。当口红管10处于组装状态时,支座筒体18的凸柱182穿过内筒体12的纵向通孔126插入外筒体14的螺旋槽142中,从而,当内筒体12相对于外筒体14转动时,凸柱182能够沿着螺旋槽142移动,从而使得支座筒体18在内筒体12中滑动。根据内筒体12和外筒体14相对旋转的旋转方向,支座筒体18带动口红在口红管10内上升或下降。图3示出了支座筒体18位于口红管10的底部的状态。图4示出了支座筒体18位于口红管10的顶部的状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内筒体12的纵向通孔126、外筒体14的螺旋槽142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凸柱182的数量也可以为多个,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制。
外壳体16设置在外筒体14的外部并且与外筒体14相对固定地设置在一起。外壳体16的下边缘延伸超出外筒体14的下边缘,使得外壳体16能够与内筒体12滑动地接触。也就是说,当操作人员手动旋转外壳体16时,外壳体16能够带动外筒体14一起相对于内筒体12旋转,在旋转过程中,外壳体16与内筒体12之间产生滑动摩擦。
如图2和图2a所示,在内筒体12的外壁上靠近底部处形成有与外壳体16的内壁弹性地接触的弹性摩擦部,该弹性摩擦部可以使内筒体12与外壳体16之间的接触具有一定的弹力,使得当内筒体12与外壳体16相对旋转时,两者之间能够产生摩擦力,由此使相对滑动带有阻尼感,从而使得口红管10具有良好的操作感,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弹性摩擦部包括围绕内筒体12的外壁的底部周向地设置的弹性垫128和弹性片130。为避免影响内筒体12与外筒体14和外壳体16之间的相对转动,弹性垫128和弹性片130设置于纵向通孔126和螺旋槽142的下方。
弹性垫128在内筒体12的径向方向上浮动地设置,弹性片130沿内筒体12的圆周方向设置。根据一个实施例,弹性垫128和弹性片130一体地形成在内筒体12的外壁上,在内筒体12相对于外筒体14和外壳体16旋转时,弹性垫128和弹性片130弹性地抵接在外壳体16的内壁上,共同控制内筒体12和外壳体16相对旋转的扭矩,保证内筒体12相对于外壳体16平稳转动,由此提升用户体验。另外,由于存在两个提供内筒体12与外壳体16之间的弹性接触的部件,因此能够为两者之间的弹性接触提供更可靠的保障。例如,当弹性垫128和弹性片130中的一个失效时,另一个仍然可以起到弹性接触以及控制扭矩的作用;此外,弹性垫128和弹性片130可以相互分担扭矩,提高弹性垫128和弹性片130中的每一个的耐用性。
特别地,由于弹性片130的厚度较薄,当外部扭矩过大时,如果没有弹性垫128分担扭矩,弹性片130极易损坏,导致弹性接触控制失效。而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由于弹性垫128和弹性片130共同分担扭矩,因此弹性片130不易损坏。另一方面,如果不设置弹性片130,弹性垫128由于浮动设置而存在不能够提供足够的摩擦力的可能性,这将导致内筒体12相对于外壳体16旋转时的扭矩控制失效。但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通过弹性垫128和弹性片130的协同作用,共同控制内筒体12与外壳体16相对旋转时的扭矩,能够保证内筒体12相对于外壳体16平稳转动,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根据一个具体的实施例,弹性片130是从内筒体12的外壁上突出设置的翼形薄片。弹性垫128是在内筒体12的侧壁中形成的径向浮动块,并具有大致圆形或椭圆形形状的外部轮廓,当然,弹性垫128也可以形成为其他的外部轮廓,比如为方形、矩形、多边形等。弹性片130位于弹性垫128的上方,弹性垫128和弹性片130的位置在内筒体12的圆周方向和轴向方向上相互错开,以在内筒体12和外壳体16相对旋转时在圆周方向上获得均匀的扭矩。也就是说,可以沿着内筒体12的圆周方向间隔地形成至少两个弹性片130,在两个弹性片130之间的间隔内形成弹性垫128,进一步有利的是,弹性片130和弹性垫128可以沿着内筒体12的轴向方向错开地设置,也就是弹性片130相对于弹性垫128设置在更靠近内筒体12的顶部的位置处,或者弹性片130相对于弹性垫128设置在更靠近内筒体12的底部的位置处。当然,弹性片130和弹性垫128沿内筒体12的轴向方向的设置位置可以完全对齐、部分重叠或者可以完全间隔开,也就是说,弹性片130和弹性垫128与内筒体12的底面或顶面的距离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根据一个实施例,弹性片130沿内筒体12的圆周方向的延伸长度可以大于弹性垫128沿圆周方向的延伸长度。通过调节弹性片130沿圆周方向的延伸长度可以调节弹性片130与外壳体16的内壁之间的摩擦力。弹性片130很薄,例如弹性片130的厚度在0.1mm-0.5mm之间,优选0.2mm。在内筒体12装配于外筒体14和外壳体16中时,弹性片130的末端能够被弯曲,以与外壳体16的内壁弹性接触,如图3和图3a所示。为了增加弹性片130与外壳体16的内壁之间的摩擦力,弹性片130沿圆周方向的延伸长度可以在4mm-10mm的范围内选择,优选6mm。进一步地,弹性片130的径向尺寸不能过大或过小,如果弹性片130的径向尺寸过大则不足以支撑内筒体12与外壳体16之间的间隙,导致内筒体12与外壳体16之间发生晃动,而弹性片130的径向尺寸过小则起不到应有的摩擦制动作用。弹性片130的径向尺寸可以设置成稍大于内筒体12的外壁与外壳体16的内壁之间的距离,以使弹性片130能够接触外壳体16并且能够提供两者之间的适度大小的摩擦力。
根据一个实施例,弹性片130的数量可以为两个或更多个,优选地,两个或更多个弹性片130关于内筒体12的中心轴线中心对称地设置。弹性垫128关于内筒体12的中心轴线中心对称地设置,弹性垫128可以设置两个或更多个,优选地其可以成对地设置,比如可以为两对,当然也可以为一对或多于两对。关于中心轴线对称地设置的两个或更多个弹性垫128可以保证内筒体12和外壳体16相对旋转时在圆周方向上获得均匀的扭矩。
如图2a所示,示出图2中的内筒体12的底部的放大图,弹性垫128包括形成在内筒体12的侧壁上的支承部1282以及在支承部1282上突起的垫部1284,支承部1282可以围绕垫部1284设置,比如支承部1282沿着内筒体12的圆周方向设置在垫部1284的两侧(如附图2a的实施例所示),或者支承部1282沿着内筒体12的轴向方向设置在垫部1284的两侧,或者还可以沿着圆周方向和轴向方向在垫部1284的两侧均设置支承部1282。支承部1282的厚度小于邻近的内筒体12的侧壁的厚度,垫部1284的厚度大于所述邻近的内筒体12的侧壁的厚度。根据这种结构,弹性垫128成为在内筒体12的侧壁中形成的径向浮动块,当内筒体12相对于外壳体16旋转时,外壳体16沿径向方向按压垫部1284,弹性垫128则可以弹性地抵靠在外壳体16的内壁上,以在内筒体12与外壳体16相对旋转时控制扭矩。
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内筒体12的侧壁的厚度为0.6mm,支承部1282的厚度比邻近的内筒体12的侧壁的厚度小0.2mm-0.4mm,优选小0.3mm。垫部1284的厚度比内筒体12的侧壁16的厚度大,使得在将内筒体12安装到外筒体14和外壳体16内之后,垫部1284的顶部能够弹性地抵靠在外壳体16的内壁上,如图5所示,由此使得内筒体12相对于外壳体16旋转时垫部1284能够为外壳体16提供适度大小的摩擦力。通过适当地选择支承部1282和垫部1284的厚度,可以保证弹性垫128具有适当的弹性,在内筒体12和外壳体16相对旋转时提供适当的摩擦制动力,以避免因扭矩过大或过小而导致转动不顺畅,影响用户使用体验。
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支承部1282可以设置成支臂的形式,比如可以围绕垫部1284设置两个或更多个支臂,以便为垫部1284提供弹性支承。在相邻的支臂之间形成镂空部,比如在具有两个支臂的情况下,两个支臂的两侧之间均为镂空部,即支承部1282形成为具有两个支臂和两个镂空部;而在具有四个支臂的情况下,相邻的两个支臂之间形成为镂空部,即支承部1282具有四个支臂和四个镂空部。通过在支臂之间设置镂空部,可以进一步提高垫部1284的弹性,增加弹性垫128径向浮动的范围。
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例,弹性片130的沿径向方向的外端部与内筒体12的中心轴线的距离大于弹性垫128的沿径向方向的外端部与内筒体的中心轴线的距离。也就是说,弹性片130沿内筒体的径向方向从内筒体的外壁向外延伸的距离大于弹性垫128沿内筒体的径向方向从内筒体的外壁向外延伸的距离。根据这种设置方式,弹性片130可以作为主要的扭矩控制部件首先接触外壳体16的内壁,弹性垫128可以作为次要的扭矩控制部件起到辅助控制作用。具体地,弹性片130与外壳体16的内壁直接接触可以起到较大的摩擦制动作用,浮动设置的弹性垫128可以具有较小的摩擦制动作用。这样,当内筒体12相对于外壳体16旋转时,可以根据需要提供适当大小的预定扭矩。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棒状材料的容器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为了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将内筒体12上的提供与外壳体16之间的摩擦的弹性垫128和弹性片130设置成由pok材料制成,由于pok材料本身具有自润滑性,因此其能够使得内筒体12与外壳体16之间的旋转更加顺畅和平滑,从而无需在两者之间涂抹润滑剂。在此,pok材料指的是一种称为聚酮的工程塑料,其英文名称为polyketone。以上所述情况是弹性垫128和弹性片130与内筒体12本体是由两种不同材料分别独立成型之后再通过粘接、焊接等工艺形成在一起的示例。在内筒体12是一体件的情况下,可以将内筒体12整体上采用pok材料制成,因此形成在内筒体12上的弹性垫128和弹性片130也是由pok材料制成,由此同样可以达到提供自润滑能力的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棒状材料的容器通过将与内筒体产生摩擦的部件设置为外壳体,并且将外壳体限定为硬度更高、不易变形的金属材料,从而使得内筒体与外壳体之间的相对运动更加平滑和稳定,由此能够在两者之间提供均匀的摩擦力和扭矩,从而提升用户体验。另外,由于外壳体采用了比如为铝的金属材料,因此其在长期的使用或存储过程中不易发生变形,由此可以确保容器具有更长的使用寿命并且始终能够提供内筒体与外壳体之间的平顺的相互滑动以及高级的使用感。进一步地,通过将与外壳体提供摩擦的内筒体上的弹性摩擦部,即弹性垫和弹性片,设置成由能够提供自润滑作用的pok材料制成,从而更进一步提高内筒体与外壳体的相对运动的平顺性,并且无需在两者之间涂抹润滑剂,从而避免了涂抹润滑剂而对棒状材料造成的污染。
以上通过举例的方式描述了本公开的几个实施例,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会认识到,在不背离本公开的构思的前提下,可以对本公开的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和变化。在不产生冲突的情况下,各个实施例之间可以相互组合、部分替代。所有这些修改和变化都应当落入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内。因此,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1.一种用于棒状材料的容器,包括:
内筒体,在所述内筒体的侧壁上形成有至少一个纵向通孔;
外筒体,在所述外筒体的内壁上形成有至少一个螺旋槽,所述内筒体能够旋转地设置在所述外筒体内;
支座筒体,所述支座筒体用于支承棒状材料,在所述支座筒体的外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凸柱,所述支座筒体容纳在所述内筒体内,所述凸柱穿过所述纵向通孔并且插入所述螺旋槽中,使得当所述内筒体相对于所述外筒体转动时,所述凸柱沿着所述螺旋槽移动;以及
外壳体,所述外壳体设置在所述外筒体的外部并与所述外筒体固定在一起,
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内筒体与所述外壳体之间形成有弹性摩擦部,当所述内筒体与所述外壳体相对旋转时,所述弹性摩擦部提供所述内筒体与所述外壳体之间的摩擦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棒状材料的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摩擦部设置在所述内筒体的外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棒状材料的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摩擦部包括至少一个弹性垫和至少一个弹性片,所述弹性垫在所述内筒体的径向方向上浮动地设置,所述弹性片沿着所述内筒体的圆周方向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棒状材料的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片的沿着所述内筒体的径向方向的外端部与所述内筒体的中心轴线的距离大于所述弹性垫的沿着所述内筒体的径向方向的外端部与所述内筒体的中心轴线的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棒状材料的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垫和所述弹性片的位置在所述内筒体的圆周方向和/或轴向方向上相互错开。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棒状材料的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垫包括形成在所述内筒体的侧壁上的支承部以及从所述支承部突起的垫部,所述支承部围绕所述垫部设置,所述支承部的厚度小于邻近的所述内筒体的侧壁的厚度,所述垫部的厚度大于邻近的所述内筒体的侧壁的厚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棒状材料的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部包括两个或更多个支臂,在相邻的支臂之间形成镂空部。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棒状材料的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片的数量为两个或更多个,两个或更多个弹性片关于所述内筒体的中心轴线中心对称地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棒状材料的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垫的数量为两个或更多个,两个或更多个弹性垫关于所述内筒体的中心轴线中心对称地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棒状材料的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垫和所述弹性片设置在所述内筒体的下部,位于所述纵向通孔的下方。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棒状材料的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由金属材料制成。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用于棒状材料的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材料为铝或铝合金。
13.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棒状材料的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摩擦部由pok材料制成。
14.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棒状材料的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体由pok材料制成。
15.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棒状材料的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棒状材料为口红或唇膏。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