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远程图像传输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h.264的画面分割器远程控制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在远程的图像传输中,一般会使用到cofdm技术,即编码正交频分复用的简称,是目前世界最先进和最具发展潜力的调制技术,其基本原理就是将高速数据流通过串并转换,分配到传输速率较低的若干子信道中进行传输。
现有的,在远程监控设备的图像传输过程中,一般使用图像转发设备对图像进行传输,从而将监控设备获取到的图像传输至画面分割器处,现有的图像转发设备一般都配有三脚架,在使用时将图像转发设备安装在三脚架上,从而实现较为清晰的图像传输。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工作人员在进行图像转发设备的布置时,需要一只手携带三脚架,另一只手携带图像转发设备,然后移动至布置处进行图像转发设备的布置,在交通不便的地方,需要徒步行走较长距离才能够到达布置处,从而导致整个图像转发设备的布置较为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种基于h.264的画面分割器远程控制设备,具有方便对图像转发设备进行布置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h.264的画面分割器远程控制设备,包括放置袋,所述放置袋内设置有图像转发设备,所述放置袋上设置有背带,所述放置袋内设置有若干个定位件,所述定位件包括安装在放置袋上的稳定带、设置在稳定带上的挂钩,所述图像转发设备上固定连接有限位环,所述挂钩穿设在限位环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进行图像转发设备的布置时,工作人员通过背带和放置袋背负图像转发设备至布置处,从而解放双手,通过背的方式也使得工作人员较为轻松,同时在稳定带、挂钩和限位环的限制下,图像转发设备也不易在工作人员移动中从放置袋内掉落,从而较为方便的对图像转发设备进行布置。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图像转发设备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上的cofdm通信发射单元、设置在壳体上的cofdm通信接收单元和设置在壳体上的供电电源,所述cofdm通信发射单元和cofdm通信接收单元均与供电电源电连接,所述限位环位于壳体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供电电源为cofdm通信发射单元和cofdm通信接收单元进行供电,cofdm通信接收单元接收传输过来的图像信号,然后再通过cofdm通信发射单元进行图像的传输,限位环位于壳体上,从而将整个图像转发设备的位置进行较好的限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壳体上设置有限位带,所述限位带的两端固定连接在壳体上,所述限位带与壳体之间形成定位空间,所述放置袋上开设有贯穿孔,所述贯穿孔内穿设有三脚架支脚,所述三脚架支脚穿设在定位空间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壳体发生移动时,限位带随之发生移动,此时由于三脚架支脚的限制,限位带的移动被阻挡,从而使得壳体也难以发生移动,壳体不易在工作人员移动时发生较大幅度的移动,方便工作人员移动至布置处对图像转发设备进行布置。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贯穿孔内固定连接有滑动环,所述滑动环的表面光滑设置,所述三脚架支脚的侧壁与所述滑动环抵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动环的设置减小了三脚架支脚与贯穿孔之间的摩擦力,工作人员能够较为方便的将三脚架支脚穿设至贯穿孔内,方便工作人员对图像转发设备进行布置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放置袋上固定连接有遮盖片,所述遮盖片覆盖放置袋的开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遮盖片覆盖放置袋的开口,从而对放置袋内的图像转发设备进行遮挡,使得图像转发设备不易受到外界的影响。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遮盖片与放置袋之间设置有吸合件,所述吸合件包括固定连接在遮盖片上的吸附块、固定连接在放置袋上的吸附片,所述吸附块和吸附片互相吸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吸附块和吸附片互相吸合,从而使得遮盖片的位置不易发生移动,工作人员在移动时遮盖片不易离开放置袋的袋口,从而使图像转发设备持续受到保护。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遮盖片上固定连接有承接片,所述承接片与遮盖片之间形成放置空间,所述放置空间内放置有三脚架承接盘,所述三脚架承接盘上开设有用于与三脚架支脚螺纹连接的固定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承载片与遮盖片之间形成放置三脚架承接盘的放置空间,三脚架承载盘能够较为稳定的位于遮盖片上,同时三脚架承载盘自身的重量又能够对遮盖片的位置进行较好的限定,使遮盖片不易离开放置袋的开口。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遮盖片上固定连接有固定连接有定位片,所述定位片覆盖承接片,所述定位片上固定连接有固定带,所述固定带远离定位片的一端绑定在三脚架支脚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定位片覆盖承接片,固定带将定位片固定在三脚架支脚上,从而实现对三脚架承接盘和三脚架支脚的位置固定,使两者不易移动,使工作人员较为方便的移动至布置处。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三脚架承接盘上开设有供图像转发设备放置的容纳槽,所述容纳槽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定位凸起,所述壳体上开设有与定位凸起配合的定位凹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进行图像转发设备的安装时,图像转发设备位于容纳槽内,定位凸起嵌合在定位凹槽内,从而对图像转发设备完成位置的限定,整个安装较为方便快捷。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壳体上开设有散热口,所述散热口上安装有散热风扇,所述散热风扇与供电电源电连接,所述放置袋上开设有通风口,所述通风口与散热口对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散热风扇将壳体内的热量通过散热口排出,排出的热量通过通风口离开放置袋,从而实现较好的散热。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放置袋对图像转发设备进行承接,通过稳定带、挂钩和限位环对图像转发设备的位置进行限定,工作人员在进行图像转发设备的布置时,可以空出双手进行移动且通过背负的方法使得工作人员较为省力,从而方便工作人员对图像转发设备进行布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体现图像转发设备与放置袋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为体现壳体与供电电源的连接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4为体现cofdm通信发射单元与cofdm通信接收单元的系统框图;
图5为体现遮盖片与承接片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2的a处放大图,体现稳定带与挂钩的连接结构;
图7为体现限位带与三脚架支脚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8为体现放置空间与三脚架承接盘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9为体现吸附块与吸附片的连接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10为体现容纳槽与定位凸起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11为体现三脚架承接盘与固定槽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12为体现壳体与定位凹槽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放置袋;11、背带;12、通风口;13、定位件;131、稳定带;132、挂钩;14、贯穿孔;15、滑动环;2、图像转发设备;21、壳体;211、散热口;212、定位凹槽;22、cofdm通信发射单元;221、mpeg-2音视频压缩模块;222、cofdm无线编码调制模块;223、d/a转换功率放大器;224、第二滤波器;225、通讯天线;23、cofdm通信接收单元;231、全向天线;232、第一滤波器;233、a/d转换器;234、cofdm解码器;235、mpeg-2音视频解压缩模块;236、音视频控制器;24、供电电源;25、散热风扇;26、限位环;27、限位带;28、定位空间;3、三脚架支脚;4、三脚架承接盘;41、容纳槽;42、定位凸起;43、固定槽;5、遮盖片;51、承接片;52、放置空间;6、定位片;61、固定带;7、吸合件;71、吸附块;72、吸附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和图2,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基于h.264的画面分割器远程控制设备,包括放置袋1,放置袋1上设置有两条背带11,两条背带11位于同侧且沿放置袋1的中心左右对称,背带11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放置袋1的上、下两端。参照图2和图3,放置袋1内放置有图像转发设备2,图像转发设备2包括壳体21、cofdm通信发射单元22、cofdm通信接收单元23和供电电源24。
参照图2和图4,cofdm通信接收单元23设置在壳体21内,cofdm通信接收单元23包括全向天线231、第一滤波器232、a/d转换器233、cofdm解码器234、mpeg-2音视频解压缩模块235和音视频控制器236,第一滤波器232、a/d转换器233、cofdm解码器234、mpeg-2音视频解压缩模块235和音视频控制器236均安装在壳体21内,全向天线231安装在壳体21外,全向天线231与第一滤波器232电连接,第一滤波器232与a/d转换器233电连接,a/d转换器233与cofdm解码器234电连接,cofdm解码器234与mpeg-2音视频解压缩模块235电连接,mpeg-2音视频解压缩模块235与音视频控制器236电连接。全向天线231接收空中无线信号,无线信号经第一滤波器232滤波后,通过a/d转换器233进行模数转换,数字信号通过cofdm解码器234、mpeg-2音视频解压缩模块235进行解码,视频信号进入音视频控制器236。
cofdm通信发射单元22设置在壳体21内,cofdm通信发射单元22包括mpeg-2音视频压缩模块221、cofdm无线编码调制模块222、d/a转换功率放大器223、第二滤波器224和通讯天线225,mpeg-2音视频压缩模块221、cofdm无线编码调制模块222、d/a转换功率放大器223和第二滤波器224均安装在壳体21内,通讯天线225安装在壳体21外,音视频控制器236与mpeg-2音视频压缩模块221电连接,mpeg-2音视频压缩模块221与cofdm无线编码调制模块222电连接,cofdm无线编码调制模块222与d/a转换功率放大器223电连接,d/a转换功率放大器223与第二滤波器224电连接,第二滤波器224与通讯天线225电连接。mpeg-2音视频压缩模块221接收音视频控制器236传输的信号,然后经cofdm无线编码调制模块222进行编码,编码完成后的信号经d/a转换功率放大器223进行数模转换并放大,最后信号经第二滤波器224滤波后,通过通讯天线225向外发射。
供电电源24安装在壳体21内壁上,供电电源24为锂电池,供电电源24与第一滤波器232、a/d转换器233、cofdm解码器234、mpeg-2音视频解压缩模块235和音视频控制器236电连接,供电电源24也与mpeg-2音视频压缩模块221、cofdm无线编码调制模块222、d/a转换功率放大器223和第二滤波器224电连接。
参照图4和图5,壳体21远离背带11的一侧上开设有散热口211,散热口211内安装有散热风扇25,散热风扇25与供电电源24电连接,放置袋1远离背带11的一侧上开设有通风口12,通风口12与散热口211对应。
参照图5和图6,壳体21上固定连接有三个限位环26,限位环26位于壳体21两侧和壳体21远离背带11的一侧。定位件13包括稳定带131和挂钩132,采用尼龙制成的稳定带131固定连接在放置袋1的内表面上,挂钩132固定连接在稳定带131远离放置袋1内表面的一端,挂钩132穿设在限位环26内。参照图7,壳体2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采用尼龙制成的限位带27,限位带27位于壳体21下表面的两端,限位带27的两端均固定连接在壳体21上,限位带27与壳体21之间形成定位空间28。放置袋1的下端开设有贯穿孔14,贯穿孔14位于放置袋1的两侧且每侧各为三个,贯穿孔14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不锈钢制成的滑动环15,滑动环15表面光滑设置。贯穿孔14内穿设有三脚架支脚3,三脚架支脚3的外壁与滑动环15的内壁抵触,三脚架支脚3穿过定位空间28且外壁与限位带27抵触,三脚架支脚3的两端均开设有螺纹。
参照图8和图9,放置袋1上固定连接有布制的遮盖片5,遮盖片5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放置袋1的开口朝向背带11的一侧,遮盖片5覆盖放置袋1的开口。遮盖片5与放置袋1之间设置有吸合件7,吸合件7包括吸附块71和吸附片72,吸附块71固定连接在遮盖片5朝向放置袋1的一侧,吸附块71为磁铁,吸附片72固定连接在放置袋1上,吸附片72为铁片,吸附块71与吸附片72互相吸引。
遮盖片5远离放置袋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布制的承接片51,承接片51与遮盖片5之间形成放置空间52,放置空间52内放置有呈扁圆柱形的三脚架承接盘4。参照图10和图11,三脚架承接盘4的一侧开设有容纳槽41,另一侧开设有三个固定槽43,固定槽43倾斜设置,三个固定槽43沿三脚架承接盘4的轴心呈圆周分布,固定槽43朝远离轴心的方向倾斜,固定槽43内开设有螺纹,容纳槽41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呈半球形的定位凸起42,定位凸起42采用橡胶制成。参照图10和图12,壳体21的周侧外壁上开设有若干个定位凹槽212,定位凹槽212靠近壳体21的底部,定位凹槽212与定位凸起42互相配合。
参照图1和图5,遮盖片5上固定连接有布制的定位片6,定位片6的一端与遮盖片5固定连接,定位片6覆盖承接片51,定位片6远离遮盖片5的一端上固定连接有固定带61,固定带61采用尼龙制成,固定带61位于定位片6的两侧,固定带61远离定位片6的一端绑定在三脚架支脚3上。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当需要去进行图像转发设备2的布置时,工作人员通过背带11将放置袋1背在身上,稳定带131、挂钩132和限位环26对图像转发设备2的位置进行限定,三脚架支脚3和限位带27相互配合,对图像转发设备2的底部固定,定位片6和遮盖片5对图像转发设备2的上部进行固定,使图像转发设备2不易工作人员行走攀爬时发生移动,从而不易影响工作人员的正常行走。如果在工作人员前往布置处时需要进行图像转发,此时工作人员可将全向天线231和通讯天线225从放置袋1的开口处伸出,从而及时的进行图像的转发。在到达布置处时,工作人员将固定带61从三脚架支脚3上解开,翻开定位片6,将三脚架承接盘4从放置空间52内取出,然后翻转遮盖片5,将挂钩132从限位环26内取出,将三脚架支脚3从贯穿孔14内抽出,从而将图像转发设备2从放置袋1内取出。然后将三脚架支脚3螺纹连接至固定槽43内,将图像转发设备2放置至容纳槽41内,使定位凸起42嵌入到定位凹槽212内,从而完成布置。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基于h.264的画面分割器远程控制设备,其特征是:包括放置袋(1),所述放置袋(1)内设置有图像转发设备(2),所述放置袋(1)上设置有背带(11),所述放置袋(1)内设置有若干个定位件(13),所述定位件(13)包括安装在放置袋(1)上的稳定带(131)、设置在稳定带(131)上的挂钩(132),所述图像转发设备(2)上固定连接有限位环(26),所述挂钩(132)穿设在限位环(26)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h.264的画面分割器远程控制设备,其特征是:所述图像转发设备(2)包括壳体(21)、设置在壳体(21)上的cofdm通信发射单元(22)、设置在壳体(21)上的cofdm通信接收单元(23)和设置在壳体(21)上的供电电源(24),所述cofdm通信发射单元(22)和cofdm通信接收单元(23)均与供电电源(24)电连接,所述限位环(26)位于壳体(21)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h.264的画面分割器远程控制设备,其特征是:所述壳体(21)上设置有限位带(27),所述限位带(27)的两端固定连接在壳体(21)上,所述限位带(27)与壳体(21)之间形成定位空间(28),所述放置袋(1)上开设有贯穿孔(14),所述贯穿孔(14)内穿设有三脚架支脚(3),所述三脚架支脚(3)穿设在定位空间(28)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h.264的画面分割器远程控制设备,其特征是:所述贯穿孔(14)内固定连接有滑动环(15),所述滑动环(15)的表面光滑设置,所述三脚架支脚(3)的侧壁与所述滑动环(15)抵触。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h.264的画面分割器远程控制设备,其特征是:所述放置袋(1)上固定连接有遮盖片(5),所述遮盖片(5)覆盖放置袋(1)的开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h.264的画面分割器远程控制设备,其特征是:所述遮盖片(5)与放置袋(1)之间设置有吸合件(7),所述吸合件(7)包括固定连接在遮盖片(5)上的吸附块(71)、固定连接在放置袋(1)上的吸附片(72),所述吸附块(71)和吸附片(72)互相吸合。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h.264的画面分割器远程控制设备,其特征是:所述遮盖片(5)上固定连接有承接片(51),所述承接片(51)与遮盖片(5)之间形成放置空间(52),所述放置空间(52)内放置有三脚架承接盘(4),所述三脚架承接盘(4)上开设有用于与三脚架支脚(3)螺纹连接的固定槽(43)。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h.264的画面分割器远程控制设备,其特征是:所述遮盖片(5)上固定连接有固定连接有定位片(6),所述定位片(6)覆盖承接片(51),所述定位片(6)上固定连接有固定带(61),所述固定带(61)远离定位片(6)的一端绑定在三脚架支脚(3)上。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h.264的画面分割器远程控制设备,其特征是:所述三脚架承接盘(4)上开设有供图像转发设备(2)放置的容纳槽(41),所述容纳槽(41)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定位凸起(42),所述壳体(21)上开设有与定位凸起(42)配合的定位凹槽(212)。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h.264的画面分割器远程控制设备,其特征是:所述壳体(21)上开设有散热口(211),所述散热口(211)上安装有散热风扇(25),所述散热风扇(25)与供电电源(24)电连接,所述放置袋(1)上开设有通风口(12),所述通风口(12)与散热口(211)对应。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