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导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过渡导轨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过渡导轨调节装置,由于结构件为非精密结构,安装面为焊接毛面,只能实现前后或左右调节,若要调节上下方向需重新配改安装,安装不方便,难调整,装配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过渡导轨调节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过渡导轨调节装置上下调节效率较低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过渡导轨调节装置,其包括床身、床身导轨、过渡导轨、交换工作台、导轨座、工作台导轨以及导轨支架,所述床身导轨安装在所述床身上,所述导轨座安装在所述交换工作台上,所述工作台导轨安装在所述导轨座上;
所述交换工作台包括竖直设置在两侧的左侧板和右侧板,所述导轨支架安装在所述左侧板和所述右侧板之间,过渡导轨安装在所述导轨支架的顶面上,所述过渡导轨位于所述床身导轨和所述工作台导轨之间,所述导轨支架分别与所述左侧板和所述右侧板连接的两侧均设置有若干个用于调节所述导轨支架高度的第一调节腰孔,所述第一调节腰孔的长度方向沿z轴方向设置,所述导轨支架与所述左侧板之间及所述导轨支架与所述右侧板之间均通过螺栓组件锁紧连接,所述螺栓组件穿过所述第一调节腰孔。
进一步地,所述渡导轨调节装置还包括调节板,所述调节板通过紧固件锁紧于所述导轨支架上,所述过渡导轨安装在所述调节板上;
所述调节板上设置有若干个可调节所述导轨支架与所述调节板相对位置的第二调节腰孔,所述第二调节腰孔的长度方向沿x轴方向设置,所述紧固件穿过所述第二调节腰孔。
进一步地,所述导轨支架与所述调节板的连接面上设置有若干个可调节所述调节板与所述导轨支架相对位置的第三调节腰孔,所述第三调节腰孔的长度方向沿y轴方向设置,所述第三调节腰孔与所述第二调节腰孔呈十字交叉状上下叠合,所述紧固件穿过所述第三调节腰孔。
进一步地,所述导轨支架分别与所述左侧板和所述右侧板连接的两侧均设置有四个所述第一调节腰孔,四个所述第一调节腰孔围设成一个矩形状。
进一步地,所述工作台导轨的靠近所述过渡导轨的端面为圆锥面,所述过渡导轨靠近所述工作台导轨的端面为圆锥面,所述工作台导轨的端面与所述过渡导轨的端面之间配合间隙对接。
进一步地,所述工作台导轨、所述过渡导轨以及所述床身导轨均为六方导轨。
进一步地,所述交换工作台还包括设置在远离所述过渡导轨的一侧的后侧板,所述后侧板与所述左侧板和所述右侧板固定连接,所述左侧板和所述右侧板的底部之间连接有连接支架。
进一步地,所述工作台导轨上可滑动地安装有工作台框架,所述工作台框架与所述工作台导轨平行,所述工作台框架上设置有与所述工作台导轨、所述过渡导轨以及所述床身导轨配合连接的滚轮,所述工作台框架可依次在所述工作台导轨、所述过渡导轨以及所述床身导轨上滑动。
进一步地,所述工作台框架为碳钢焊接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过渡导轨调节装置还包括驱动所述滚轮在所述床身导轨和所述过渡导轨上滚动的第一传动结构;
所述第一传动结构包括第二电机、链条、第一链轮以及第二链轮,所述第二电机和所述第一链轮安装在所述床身的内侧面上,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和所述第一链轮传动连接,所述第二链轮安装在所述左侧板和所述右侧板的内侧面上,所述第一链轮和所述第二链轮通过所述链条连接,所述链条与所述第一链轮和所述第二链轮啮合,所述链条与所述滚轮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过渡导轨安装在导轨支架上,导轨支架则安装在固定于交换工作台两侧的左侧板和右侧板之间,且过渡导轨位于床身上的床身导轨和交换工作台的工作台导轨之间,导轨支架分别与左侧板和右侧板连接的两侧均设置有长度沿z轴方向设置的第一调节腰孔,导轨支架与左侧板之间及导轨支架与右侧板之间均通过螺栓组件穿过第一调节腰孔锁紧连接,通过调节第一调节腰孔和螺栓组件在z轴方向的相对位置,从而能够调节导轨支架相对于左侧板和右侧板的安装高度,进而调节过渡导轨在z轴方向的高度,使得过渡导轨与床身上的床身导轨上下平齐,该装置避免了对过渡导轨重新进行装配安装,调节方式简单,效率也大大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过渡导轨调节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a-a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c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b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在附图中,各附图标记表示:
1、床身;11、床身导轨;2、过渡导轨;3、导轨支架;4、调节板;5、交换工作台;6、滚轮;12、第一传动结构;121、第一电机;122、第一链轮;123、第二链轮;124、链条;31、第一调节腰孔;32、第三调节腰孔;33、螺栓组件;43、第二调节腰孔;52、左侧板;53、右侧板;54、后侧板;55、连接支架;56、工作台框架;57、导轨座;58、工作台导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和图2所示,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过渡导轨调节装置,其包括床身1、床身导轨11、过渡导轨2、交换工作台5、导轨座57、调节板4、工作台导轨58、工作台框架56以及导轨支架3,床身导轨11安装在床身1上,导轨座57安装在交换工作台5上,工作台导轨58安装在所述导轨座57上。交换工作台5包括竖直设置在两侧的左侧板52和右侧板53,工作台框架56可滑动地安装在工作台导轨58上,工作台框架56与工作台导轨58平行,工作台框架56上设置有与工作台导轨58、过渡导轨2以及床身导轨11配合连接的滚轮6,工作台框架56可依次在工作台导轨58、过渡导轨2以及床身导轨11上滑动。导轨支架3安装在左侧板52和右侧板53之间,调节板4安装在导轨支架3上,过渡导轨2安装在调节板4上,过渡导轨2位于床身导轨11和工作台导轨58之间,工作台导轨58上的滚轮6可依次在工作台导轨58、过渡导轨2以及床身导轨11上滚动。导轨支架3分别与左侧板52和右侧板53连接的两侧均设置有若干个用于调节导轨支架高度的第一调节腰孔31,第一调节腰孔31的长度方向沿z轴方向设置,导轨支架3与左侧板52之间及导轨支架3与右侧板53之间均通过螺栓组件33锁紧连接,螺栓组件33穿过第一调节腰孔31。通过第一调节腰孔31能够调节导轨支架3相对于左侧板52和右侧板53的高度,从而调节过渡导轨2竖直方向的高度,使得过渡导轨2与床身1上的床身导轨11上下平齐。优选的,导轨支架3与左侧板52和右侧板53的连接面上还设置有定位销孔,导轨支架3与左侧板52和右侧板53通过定位销定位,定位销进一步保证了过渡导轨2的安装面与床身导轨11的安装面上下平齐。可选的,导轨支架3分别与左侧板52和右侧板53连接的两侧均设置有四个第一调节腰孔31,四个第一调节腰孔围设成一个矩形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每一侧的第一调节腰孔31的数量也可以多于4个,第一调节腰孔31也可以围设成其他形状,只要能够保证有效调节导轨支架3的安装高度即可。
另外,调节板4包括上台阶面和下台阶面,过渡导轨2安装在上台阶面上,下台阶面上设置有若干个可调节导轨支架3与调节板4相对位置的第二调节腰孔43,第二调节腰孔43的长度方向沿x轴方向设置,紧固件穿过第二调节腰孔43。导轨支架3与调节板4的连接面上设置有若干个可调节调节板4与导轨支架3相对位置的第三调节腰孔32,第三调节腰孔32的长度方向沿y轴方向设置,第三调节腰孔32与第二调节腰孔43呈十字交叉状上下叠合,紧固件穿过第三调节腰孔32。第三调节腰孔32与第二调节腰孔43配合,可实现过渡导轨2前后调节,从而实现过渡导轨2与床身1上的床身1导轨对接间隙小,同时能实现床身1导轨左右调节,使床身1导轨、过渡导轨2、工作台导轨58左右方向对齐,保证滚轮6能顺畅通过且噪音小。可选的,第三调节腰孔32与第二调节腰孔43分别具有4个。
另外,交换工作台5还包括设置在远离过渡导轨2的一侧的后侧板54,后侧板54与左侧板52和右侧板53固定连接,左侧板52和右侧板53的底部之间连接有连接支架55。可选的,左侧板52与后板通过螺钉连接,右侧板53与后板通过螺钉连接,左侧板52与右侧板53底部通过连接支架55用螺钉连接形成牢固的支撑结构。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后侧板54与左侧板52以及右侧板53也可采用焊接或其他方式。可选的,工作台框架56为碳钢焊接结构。
优选的,过渡导轨2调节装置还包括驱动滚轮6在床身1导轨和过渡导轨2上滚动的第一传动结构12,第一传动结构12包括第一电机121、链条124、第一链轮122以及第二链轮123,第一电机121和第一链轮122安装在床身1的内侧面上,第一电机121的输出轴和第一链轮122传动连接,第二链轮123安装在左侧板52和右侧板53的内侧面上,第一链轮122和第二链轮123通过链条124连接,链条124与第一链轮122和第二链轮123啮合,链条124与滚轮6固定连接。通过第一传动结构51和第一传动结构12对滚轮6的驱动作用,滚轮6可依次在工作台导轨58、过渡导轨2以及床身1导轨上滚动。另外,交换工作台5上的工作台框架56可以设置为上下两个,当上方的工作台框架56离开交换工作台5时,下方的工作台框架56可通过齿轮偏心结构运输到上方,以此实现工作台框架56的持续输送。可选的,工作台导轨58靠近过渡导轨2的端面为圆锥面,过渡导轨2靠近工作台导轨58的端面也为圆锥面,工作台导轨58的端面与过渡导轨2的端面之间配合间隙对接,可确保滚轮6从工作台导轨58滚动到过渡导轨2时平滑过渡,减少冲击,降低噪音。可选的,工作台导轨58、过渡导轨2以及床身1导轨均为六方导轨,由六方钢加工而成,导轨座57为u型导轨座57,u型导轨座57由u型钢加工而成。导轨支架3由碳钢板折弯焊接加工而成,其两个折弯面上焊接两条加强筋,进一步提高导轨支架3的稳固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过渡导轨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导轨调节装置包括床身(1)、床身导轨(11)、过渡导轨(2)、交换工作台(5)、导轨座(57)、工作台导轨(58)以及导轨支架(3),所述床身导轨(11)安装在所述床身(1)上,所述导轨座(57)安装在所述交换工作台(5)上,所述工作台导轨(58)安装在所述导轨座(57)上;
所述交换工作台(5)包括竖直设置在两侧的左侧板(52)和右侧板(53),所述导轨支架(3)安装在所述左侧板(52)和所述右侧板(53)之间,所述过渡导轨(2)安装在所述导轨支架(3)的顶面上,所述过渡导轨(2)位于所述床身导轨(11)和所述工作台导轨(58)之间,所述导轨支架(3)分别与所述左侧板(52)和所述右侧板(53)连接的两侧均设置有若干个用于调节所述导轨支架高度的第一调节腰孔(31),所述第一调节腰孔(31)的长度方向沿z轴方向设置,所述导轨支架(3)与所述左侧板(52)之间及所述导轨支架(3)与所述右侧板(53)之间均通过螺栓组件(33)锁紧连接,所述螺栓组件(33)穿过所述第一调节腰孔(3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渡导轨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导轨调节装置还包括调节板(4),所述调节板(4)通过紧固件锁紧于所述导轨支架(3)上,所述过渡导轨(2)安装在所述调节板(4)上;
所述调节板(4)上设置有若干个可调节所述导轨支架(3)与所述调节板(4)相对位置的第二调节腰孔(43),所述第二调节腰孔(43)的长度方向沿x轴方向设置,所述紧固件穿过所述第二调节腰孔(43)。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过渡导轨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支架(3)与所述调节板(4)的连接面上设置有若干个可调节所述调节板(4)与所述导轨支架(3)相对位置的第三调节腰孔(32),所述第三调节腰孔(32)的长度方向沿y轴方向设置,所述第三调节腰孔(32)与所述第二调节腰孔(43)呈十字交叉状上下叠合,所述紧固件穿过所述第三调节腰孔(32)。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渡导轨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支架(3)分别与所述左侧板(52)和所述右侧板(53)连接的两侧均设置有四个所述第一调节腰孔(31),四个所述第一调节腰孔(31)围设成一个矩形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渡导轨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导轨(58)的靠近所述过渡导轨(2)的端面为圆锥面,所述过渡导轨(2)靠近所述工作台导轨(58)的端面为圆锥面,所述工作台导轨(58)的端面与所述过渡导轨(2)的端面之间配合间隙对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过渡导轨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导轨(58)、所述过渡导轨(2)以及所述床身导轨(11)均为六方导轨。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过渡导轨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换工作台(5)还包括设置在远离所述过渡导轨(2)的一侧的后侧板(54),所述后侧板(54)与所述左侧板(52)和所述右侧板(53)固定连接,所述左侧板(52)和所述右侧板(53)的底部之间连接有连接支架(55)。
8.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过渡导轨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导轨(58)上可滑动地安装有工作台框架(56),所述工作台框架(56)与所述工作台导轨(58)平行,所述工作台框架(56)上设置有与所述工作台导轨(58)、所述过渡导轨(2)以及所述床身导轨(11)配合连接的滚轮(6),所述工作台框架(56)可依次在所述工作台导轨(58)、所述过渡导轨(2)以及所述床身导轨(11)上滑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过渡导轨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框架(56)为碳钢焊接结构。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过渡导轨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导轨调节装置还包括驱动所述滚轮(6)在所述床身(1)导轨和所述过渡导轨(2)上滚动的第一传动结构(12);
所述第一传动结构(12)包括第一电机(121)、链条(124)、第一链轮(122)以及第二链轮(123),所述第一电机(121)和所述第一链轮(122)安装在所述床身(1)的内侧面上,所述第一电机(121)的输出轴和所述第一链轮(122)传动连接,所述第二链轮(123)安装在所述左侧板(52)和所述右侧板(53)的内侧面上,所述第一链轮(122)和所述第二链轮(123)通过所述链条(124)连接,所述链条(124)与所述第一链轮(122)和所述第二链轮(123)啮合,所述链条(124)与所述滚轮(6)固定连接。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