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易自适应调节平台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2-07-14  69


    本实用新型涉及位置调节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简易自适应调节平台。



    背景技术:

    在进行产品套合组装时,用以承接产品的加工座通常会发生偏移现象。而为了使加工座精确复位,目前常采用视觉系统来进行引导。但视觉系统的价格高,从而会增加制造成本。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实用新型。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简易自适应调节平台,其具有结构简单、合理,制作成本低,操作效率高、精度高等特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简易自适应调节平台,包括底板、可供产品于其上进行套合组装操作的加工座、第一复位调节组件和第二复位调节组件,其中,所述底板呈水平布置,所述加工座、第一复位调节组件和第二复位调节组件皆分别活动安装于所述底板上侧上,且所述第一复位调节组件还位于所述加工座的第一侧旁,所述第二复位调节组件还位于所述加工座的第二侧旁;

    当所述加工座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水平偏移、并撤销外力后,所述第一复位调节组件能够带动所述加工座沿水平第一方向进行位置调节,所述第二复位调节组件能够带动所述加工座沿与水平第一方向相垂直的水平第二方向进行位置调节,协同使得所述加工座复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将所述水平第一方向定义为x轴方向,相应的,所述水平第二方向定义为y轴方向;

    在所述底板的上侧上定位铺设有一沿y轴方向延伸的第一偏移导轨和一沿x轴方向延伸的第一定位导轨,并在所述第一偏移导轨上还滑动安装有一偏移板;

    所述加工座和所述第一复位调节组件均分别安装于所述偏移板上侧上,且当所述加工座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水平偏移、并撤销外力后,所述第一复位调节组件能够作用于所述加工座,以驱动所述加工座沿x轴方向进行位置调节;

    所述第二复位调节组件滑动安装于所述第一定位导轨上,且当所述偏移板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水平偏移、并撤销外力后,所述第二复位调节组件能够作用于所述偏移板,以驱动所述偏移板沿y轴方向进行位置调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实现所述加工座和所述第一复位调节组件均分别安装于所述偏移板上侧上的结构为:在所述偏移板的上侧上定位铺设有一沿x轴方向延伸的第二偏移导轨和一沿y轴方向延伸的第二定位导轨,所述加工座滑动安装于所述第二偏移导轨上,所述第一复位调节组件滑动安装于所述第二定位导轨上;

    实现所述第一复位调节组件能够作用于所述加工座,以驱动所述加工座沿x轴方向进行位置调节的结构为:所述加工座的第一侧向内凹陷形成一第一凹槽,且所述第一凹槽还为沿x轴方向延伸的弧形结构;所述第一复位调节组件具有一滑动安装于所述第二定位导轨上的第一基块和一安装于所述第一基块一侧上的第一凸轮滚子,所述第一凸轮滚子还配合置于所述第一凹槽中,且所述第一凸轮滚子还与所述第一凹槽的内表面始终保持弹性接触;当所述加工座在外力作用下沿x轴正向偏移时,所述第一凸轮滚子亦会相对所述第一凹槽的中心处发生偏移,而当撤销外力后,所述第一凸轮滚子会在摩擦力及弹性力的作用下相对所述第一凹槽的中心处移动,进而会带动所述加工座沿x轴反向移动,实现x轴方向上的复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实现所述第一凸轮滚子与所述第一凹槽的内表面始终保持弹性接触的结构为:设有第一安装块、第一调整螺丝和第一弹簧,其中,所述第一安装块定位安装于所述偏移板靠近于所述第一基块的一侧上,所述第一调整螺丝螺接于所述第一安装块上,且所述第一调整螺丝的一端还露出于所述第一安装块外、并与所述第一基块另一侧之间具有间隙,所述第一弹簧套接于所述第一调整螺丝上,且所述第一弹簧的两端还分别弹性抵接于所述第一安装块一侧和所述第一基块另一侧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实现所述第二复位调节组件能够作用于所述偏移板,以驱动所述偏移板沿y轴方向进行位置调节的结构为:所述偏移板的一侧向内凹陷形成一第二凹槽,且所述第二凹槽还为沿y轴方向延伸的弧形结构;所述第二复位调节组件具有一滑动安装于所述第一定位导轨上的第二基块和一安装于所述第二基块一侧上的第二凸轮滚子,所述第二凸轮滚子还配合置于所述第二凹槽中,且所述第二凸轮滚子还与所述第二凹槽的内表面始终保持弹性接触;当所述偏移板在外力作用下沿y轴正向偏移时,所述第二凸轮滚子亦会相对所述第二凹槽的中心处发生偏移,而当撤销外力后,所述第二凸轮滚子会在摩擦力及弹性力作用下相对所述第二凹槽的中心处移动,进而会带动所述偏移板沿y轴反向移动,实现y轴方向上的复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实现所述第二凸轮滚子与所述第二凹槽的内表面始终保持弹性接触的结构为:设有第二安装块、第二调整螺丝和第二弹簧,其中,所述第二安装块定位安装于所述底板靠近于所述第二基块的一侧上,所述第二调整螺丝螺接于所述第二安装块上,且所述第二调整螺丝的一端还露出于所述第二安装块外、并与所述第二基块另一侧之间具有间隙,所述第二弹簧套接于所述第二调整螺丝上,且所述第二弹簧的两端还分别弹性抵接于所述第二安装块一侧和所述第二基块另一侧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板和所述偏移板均为凸字状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调节平台的结构简单、合理,制作成本低,而且该调节平台在外力作用下会发生偏移,但当撤销外力后又会自动的、快速的、高精度的恢复到原位,完全不需要配置视觉系统,从而大大降低了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简易自适应调节平台处于第一视角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简易自适应调节平台处于第二视角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结合附图,作以下说明:

    1——底板2——加工座

    20——第一凹槽3——第一复位调节组件

    30——第一基块31——第一凸轮滚子

    4——第二复位调节组件40——第二基块

    41——第二凸轮滚子50——第一偏移导轨

    51——第一定位导轨52——偏移板

    53——第二偏移导轨54——第二定位导轨

    520——第二凹槽60——第一安装块

    61——第一调整螺丝62——第一弹簧

    70——第二安装块71——第二调整螺丝

    72——第二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藉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艺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艺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所能涵盖的范围内。于本说明书中所述的“第一”、“第二”仅为便于叙述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实施例1:

    请参阅附图1和附图2所示,分别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简易自适应调节平台处于两个不同视角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所述简易自适应调节平台包括底板1、可供产品于其上进行套合组装操作的加工座2、第一复位调节组件3和第二复位调节组件4,其中,所述底板1呈水平布置,所述加工座2、第一复位调节组件3和第二复位调节组件4皆分别活动安装于所述底板1上侧上,且所述第一复位调节组件3还位于所述加工座2的第一侧旁,所述第二复位调节组件4还位于所述加工座2的第二侧旁;

    当所述加工座2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水平偏移、并撤销外力后,所述第一复位调节组件3能够带动所述加工座2沿水平第一方向进行位置调节,所述第二复位调节组件4能够带动所述加工座2沿与水平第一方向相垂直的水平第二方向进行位置调节,协同使得所述加工座2复位。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将所述水平第一方向定义为x轴方向,相应的,所述水平第二方向定义为y轴方向;

    在所述底板1的上侧上定位铺设有一沿y轴方向延伸的第一偏移导轨50和一沿x轴方向延伸的第一定位导轨51,并在所述第一偏移导轨50上还滑动安装有一偏移板52;

    所述加工座2和所述第一复位调节组件3均分别安装于所述偏移板52上侧上,且当所述加工座2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水平偏移、并撤销外力后,所述第一复位调节组件3能够作用于所述加工座2,以驱动所述加工座2沿x轴方向进行位置调节;

    所述第二复位调节组件4滑动安装于所述第一定位导轨51上,且当所述偏移板52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水平偏移、并撤销外力后,所述第二复位调节组件4能够作用于所述偏移板52,以驱动所述偏移板52沿y轴方向进行位置调节,即实现驱动所述加工座2沿y轴方向进行位置调节。

    进一步优选的,实现所述加工座2和所述第一复位调节组件3均分别安装于所述偏移板52上侧上的结构为:在所述偏移板52的上侧上定位铺设有一沿x轴方向延伸的第二偏移导轨53和一沿y轴方向延伸的第二定位导轨54,所述加工座2滑动安装于所述第二偏移导轨53上,所述第一复位调节组件3滑动安装于所述第二定位导轨54上;

    实现所述第一复位调节组件3能够作用于所述加工座2,以驱动所述加工座2沿x轴方向进行位置调节的结构为:所述加工座2的第一侧向内凹陷形成一第一凹槽20,且所述第一凹槽20还为沿x轴方向延伸的弧形结构;所述第一复位调节组件3具有一滑动安装于所述第二定位导轨54上的第一基块30和一安装于所述第一基块30一侧上的第一凸轮滚子31,所述第一凸轮滚子31还配合置于所述第一凹槽20中,且所述第一凸轮滚子31还与所述第一凹槽20的内表面始终保持弹性接触;当所述加工座2在外力作用下沿x轴正向(或反向)偏移时,所述第一凸轮滚子31亦会相对所述第一凹槽20的中心处发生偏移,而当撤销外力后,所述第一凸轮滚子31会在摩擦力及弹性力的作用下相对所述第一凹槽20的中心处移动,进而会带动所述加工座2沿x轴反向(或正向)移动,实现x轴方向上的复位。

    进一步优选的,实现所述第一凸轮滚子31与所述第一凹槽20的内表面始终保持弹性接触的结构为:设有第一安装块60、第一调整螺丝61和第一弹簧62,其中,所述第一安装块60定位安装于所述偏移板52靠近于所述第一基块30的一侧上,所述第一调整螺丝61螺接于所述第一安装块60上,且所述第一调整螺丝61的一端还露出于所述第一安装块60外、并与所述第一基块30另一侧之间具有间隙,所述第一弹簧62套接于所述第一调整螺丝61上,且所述第一弹簧62的两端还分别弹性抵接于所述第一安装块60一侧和所述第一基块30另一侧上。

    进一步优选的,实现所述第二复位调节组件4能够作用于所述偏移板52,以驱动所述偏移板52沿y轴方向进行位置调节的结构为:所述偏移板52的一侧(与所述加工座2的第二侧位于同一侧)向内凹陷形成一第二凹槽520,且所述第二凹槽520还为沿y轴方向延伸的弧形结构;所述第二复位调节组件4具有一滑动安装于所述第一定位导轨51上的第二基块40和一安装于所述第二基块40一侧上的第二凸轮滚子41,所述第二凸轮滚子41还配合置于所述第二凹槽520中,且所述第二凸轮滚子41还与所述第二凹槽520的内表面始终保持弹性接触;当所述偏移板52及所述加工座2在外力作用下沿y轴正向(或反向)偏移时,所述第二凸轮滚子41亦会相对所述第二凹槽520的中心处发生偏移,而当撤销外力后,所述第二凸轮滚子41会在摩擦力及弹性力作用下相对所述第二凹槽520的中心处移动,进而会带动所述偏移板52沿y轴反向(或正向)移动,实现y轴方向上的复位。

    进一步优选的,实现所述第二凸轮滚子41与所述第二凹槽520的内表面始终保持弹性接触的结构为:设有第二安装块70、第二调整螺丝71和第二弹簧72,其中,所述第二安装块70定位安装于所述底板1靠近于所述第二基块40的一侧上,所述第二调整螺丝71螺接于所述第二安装块70上,且所述第二调整螺丝71的一端还露出于所述第二安装块70外、并与所述第二基块40另一侧之间具有间隙,所述第二弹簧72套接于所述第二调整螺丝71上,且所述第二弹簧72的两端还分别弹性抵接于所述第二安装块70一侧和所述第二基块40另一侧上。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底板1和所述偏移板52均为凸字状结构。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述调节平台的结构简单、合理,制作成本低,而且该调节平台在外力作用下会发生偏移,但当撤销外力后又会自动的、快速的、高精度的恢复到原位,完全不需要配置视觉系统,从而大大降低了制造成本。

    上述实施方式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简易自适应调节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可供产品于其上进行套合组装操作的加工座(2)、第一复位调节组件(3)和第二复位调节组件(4),其中,所述底板(1)呈水平布置,所述加工座(2)、第一复位调节组件(3)和第二复位调节组件(4)皆分别活动安装于所述底板(1)上侧上,且所述第一复位调节组件(3)还位于所述加工座(2)的第一侧旁,所述第二复位调节组件(4)还位于所述加工座(2)的第二侧旁;

    当所述加工座(2)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水平偏移、并撤销外力后,所述第一复位调节组件(3)能够带动所述加工座(2)沿水平第一方向进行位置调节,所述第二复位调节组件(4)能够带动所述加工座(2)沿与水平第一方向相垂直的水平第二方向进行位置调节,协同使得所述加工座(2)复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简易自适应调节平台,其特征在于:将所述水平第一方向定义为x轴方向,相应的,所述水平第二方向定义为y轴方向;

    在所述底板(1)的上侧上定位铺设有一沿y轴方向延伸的第一偏移导轨(50)和一沿x轴方向延伸的第一定位导轨(51),并在所述第一偏移导轨(50)上还滑动安装有一偏移板(52);

    所述加工座(2)和所述第一复位调节组件(3)均分别安装于所述偏移板(52)上侧上,且当所述加工座(2)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水平偏移、并撤销外力后,所述第一复位调节组件(3)能够作用于所述加工座(2),以驱动所述加工座(2)沿x轴方向进行位置调节;

    所述第二复位调节组件(4)滑动安装于所述第一定位导轨(51)上,且当所述偏移板(52)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水平偏移、并撤销外力后,所述第二复位调节组件(4)能够作用于所述偏移板(52),以驱动所述偏移板(52)沿y轴方向进行位置调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简易自适应调节平台,其特征在于:实现所述加工座(2)和所述第一复位调节组件(3)均分别安装于所述偏移板(52)上侧上的结构为:在所述偏移板(52)的上侧上定位铺设有一沿x轴方向延伸的第二偏移导轨(53)和一沿y轴方向延伸的第二定位导轨(54),所述加工座(2)滑动安装于所述第二偏移导轨(53)上,所述第一复位调节组件(3)滑动安装于所述第二定位导轨(54)上;

    实现所述第一复位调节组件(3)能够作用于所述加工座(2),以驱动所述加工座(2)沿x轴方向进行位置调节的结构为:所述加工座(2)的第一侧向内凹陷形成一第一凹槽(20),且所述第一凹槽(20)还为沿x轴方向延伸的弧形结构;所述第一复位调节组件(3)具有一滑动安装于所述第二定位导轨(54)上的第一基块(30)和一安装于所述第一基块(30)一侧上的第一凸轮滚子(31),所述第一凸轮滚子(31)还配合置于所述第一凹槽(20)中,且所述第一凸轮滚子(31)还与所述第一凹槽(20)的内表面始终保持弹性接触;当所述加工座(2)在外力作用下沿x轴正向偏移时,所述第一凸轮滚子(31)亦会相对所述第一凹槽(20)的中心处发生偏移,而当撤销外力后,所述第一凸轮滚子(31)会在摩擦力及弹性力的作用下相对所述第一凹槽(20)的中心处移动,进而会带动所述加工座(2)沿x轴反向移动,实现x轴方向上的复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简易自适应调节平台,其特征在于:实现所述第一凸轮滚子(31)与所述第一凹槽(20)的内表面始终保持弹性接触的结构为:设有第一安装块(60)、第一调整螺丝(61)和第一弹簧(62),其中,所述第一安装块(60)定位安装于所述偏移板(52)靠近于所述第一基块(30)的一侧上,所述第一调整螺丝(61)螺接于所述第一安装块(60)上,且所述第一调整螺丝(61)的一端还露出于所述第一安装块(60)外、并与所述第一基块(30)另一侧之间具有间隙,所述第一弹簧(62)套接于所述第一调整螺丝(61)上,且所述第一弹簧(62)的两端还分别弹性抵接于所述第一安装块(60)一侧和所述第一基块(30)另一侧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简易自适应调节平台,其特征在于:实现所述第二复位调节组件(4)能够作用于所述偏移板(52),以驱动所述偏移板(52)沿y轴方向进行位置调节的结构为:所述偏移板(52)的一侧向内凹陷形成一第二凹槽(520),且所述第二凹槽(520)还为沿y轴方向延伸的弧形结构;所述第二复位调节组件(4)具有一滑动安装于所述第一定位导轨(51)上的第二基块(40)和一安装于所述第二基块(40)一侧上的第二凸轮滚子(41),所述第二凸轮滚子(41)还配合置于所述第二凹槽(520)中,且所述第二凸轮滚子(41)还与所述第二凹槽(520)的内表面始终保持弹性接触;当所述偏移板(52)在外力作用下沿y轴正向偏移时,所述第二凸轮滚子(41)亦会相对所述第二凹槽(520)的中心处发生偏移,而当撤销外力后,所述第二凸轮滚子(41)会在摩擦力及弹性力作用下相对所述第二凹槽(520)的中心处移动,进而会带动所述偏移板(52)沿y轴反向移动,实现y轴方向上的复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简易自适应调节平台,其特征在于:实现所述第二凸轮滚子(41)与所述第二凹槽(520)的内表面始终保持弹性接触的结构为:设有第二安装块(70)、第二调整螺丝(71)和第二弹簧(72),其中,所述第二安装块(70)定位安装于所述底板(1)靠近于所述第二基块(40)的一侧上,所述第二调整螺丝(71)螺接于所述第二安装块(70)上,且所述第二调整螺丝(71)的一端还露出于所述第二安装块(70)外、并与所述第二基块(40)另一侧之间具有间隙,所述第二弹簧(72)套接于所述第二调整螺丝(71)上,且所述第二弹簧(72)的两端还分别弹性抵接于所述第二安装块(70)一侧和所述第二基块(40)另一侧上。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简易自适应调节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和所述偏移板(52)均为凸字状结构。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简易自适应调节平台,包括水平布置的底板、皆分别活动安装于底板上侧上的加工座、第一复位调节组件和第二复位调节组件,第一复位调节组件还位于加工座的第一侧旁,第二复位调节组件还位于加工座的第二侧旁;当加工座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水平偏移、并撤销外力后,第一复位调节组件能够带动加工座沿水平第一方向进行位置调节,第二复位调节组件能够带动加工座沿与水平第一方向相垂直的水平第二方向进行位置调节,协同使得加工座复位。该调节平台的结构简单、合理,制作成本低,该调节平台在外力作用下会发生偏移,但当撤销外力后又会自动的、快速的、高精度的恢复到原位,完全不需要配置视觉系统,大大降低了制造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刘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州峰之建精密设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6.17
    技术公布日:2020.04.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1235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