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体式折叠桌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2-07-14  160


    本实用新型涉及桌子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分体式折叠桌。



    背景技术:

    目前使用的折叠桌大多数是有可折叠的桌面和可折叠的桌架构成,桌面和桌架一般不可分离,这导致现有的折叠桌的结构复杂,折叠后体积还是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体式折叠桌,其收合后占用空间小。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分体式折叠桌,其包括桌面、折叠桌架、第一桌面支撑管和第二桌面支撑管;第一桌面支撑管和第二桌面支撑管平行设置并可拆的配合在折叠桌架顶部上;第一桌面支撑管内侧均形成有第一l形缺槽,第一桌面支撑管两端分别配合有第一卡扣座,第一卡扣座对应于第一l形缺槽形成有第一限位卡板,第二桌面支撑管内侧均形成有第二l形缺槽,第二桌面支撑管两端分别配合有第二卡扣座,第二卡扣座对应于第二l形缺槽形成有第二限位卡板,第一l形缺槽和第二l形缺槽相对设置;所述桌面包括多个平行排列的条形板,各个条形板两端分别搭靠在第一l形缺槽和第二l形缺槽中。

    所述第一桌面支撑管外侧和第二桌面支撑管外侧均配合有魔术贴。

    所述折叠桌架包括左支架、右支架以及位于左支架和右支架之间的中间支架;左支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左腿管和第二左腿管,中间支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中间腿管和第二中间腿管,右支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右腿管和第二右腿管;第一左腿管、第一中间腿管和第一右腿管呈列排布,第二左腿管、第二中间腿管和第二左腿管也呈列排布;第一左腿管顶部设有第一左铰接座,第一左腿管上滑接有第一左滑座;第二左腿管顶部设有第二左铰接座,第二左腿管上滑接有第二左滑座;第一中间腿管顶部设有第一中间铰接座,第一中间腿管上滑接有第一中间滑座;第二中间腿管顶部设有第二中间铰接座,第二中间腿管上滑接有第二中间滑座;第一右腿管顶部设有第一右铰接座,第一右腿管上滑接有第一右滑座;第二右腿管顶部设有第二右铰接座,第二右腿管上滑接有第二右滑座;第一左腿管和第二左腿管通过第一x形支架相连,第一x形支架包括交叉设置并铰接在一起的两根第一支杆,两根第一支杆的上端分别与第一左铰接座和第二左铰接座铰接,两根第一支杆的下端分别与第一左滑座和第二左滑座铰接;第一右腿管和第二右腿管通过第二x形支架相连,第二x形支架包括交叉设置并铰接在一起的两根第二支杆,两根第二支杆的上端分别与第一右铰接座和第二右铰接座铰接,两根第二支杆的下端分别与第一右滑座和第二右滑座铰接;第一左腿管和第一中间腿管通过第三x形支架相连,第三x形支架包括交叉设置并铰接在一起的两根第三支杆,两根第三支杆的上端分别与第一左铰接座和第一中间铰接座铰接,两根第三支杆的下端分别与第一左滑座和第一中间滑座铰接;第一中间腿管和第一右腿管通过第四x形支架相连,第四x形支架包括交叉设置并铰接在一起的两根第四支杆,两根第四支杆的上端分别与第一中间铰接座和第一右铰接座铰接,两根第四支杆的下端分别与第一中间滑座和第一右滑座铰接;第二左腿管和第二中间腿管通过第五x形支架相连,第五x形支架包括交叉设置并铰接在一起的两根第五支杆,两根第五支杆的上端分别与第二左铰接座和第二中间铰接座铰接,两根第五支杆的下端分别与第二左滑座和第二中间滑座铰接;第二中间腿管和第二右腿管通过第六x形支架相连,第六x形支架包括交叉设置并铰接在一起的两根第六支杆,两根第六支杆的上端分别与第二中间铰接座和第二右铰接座铰接,两根第六支杆的下端分别与第二中间滑座和第二右滑座铰接。

    所述第一桌面支撑管左右两端的第一卡扣座分别卡合第一左铰接座和第一右铰接座;第二桌面支撑管左右两端的第二卡扣座分别卡合第二左铰接座和第二右铰接座。

    所述第一左铰接座顶面、第二左铰接座顶面、第一右铰接座顶面以及第二右铰接座顶面分别设有固定通孔,第一桌面支撑管左右两端的第一卡扣座下端分别插置在第一左铰接座的固定通孔中和第一右铰接座的固定通孔中,第二桌面支撑管左右两端的第二卡扣座下端分别插置在第二左铰接座的固定通孔中和第二右铰接座的固定通孔中。

    所述第一左腿管上端侧壁、第二左腿管上端侧壁、第一右腿管上端侧壁和第二右腿管上端侧壁均形成有定位卡孔,所述第一卡扣座下端和第二卡扣座下端均形成有弹性卡点;第一桌面支撑管左端的第一卡扣座下端插置于第一左铰接座的固定通孔和第一左腿管中且第一桌面支撑管左端的第一卡扣座下端的弹性卡点与第一左腿管上端侧壁的定位卡孔活动扣合;第一桌面支撑管右端的第一卡扣座下端插置于第一右铰接座的固定通孔和第一右腿管中且第一桌面支撑管右端的第一卡扣座下端的弹性卡点与第一右腿管上端侧壁的定位卡孔活动扣合;第二桌面支撑管左端的第二卡扣座下端插置于第二左铰接座的固定通孔和第二左腿管中且第二桌面支撑管左端的第二卡扣座下端的弹性卡点与第二左腿管上端侧壁的定位卡孔活动扣合;第二桌面支撑管右端的第二卡扣座下端插置于第二右铰接座的固定通孔和第二右腿管中且第二桌面支撑管右端的第二卡扣座下端的弹性卡点与第二右腿管上端侧壁的定位卡孔活动扣合。

    所述第一桌面支撑管包括第一左支管和第一右支管,第一左支管左端配合有第一卡扣座,第一左支管内侧形成第一左l形缺槽,第一右支管右端配合有第一卡扣座,第一右支管内侧形成第一右l形缺槽;第一左支管右端通过第一铰链与第一右支管左端铰接,第一铰链与第一中间铰接座卡合;第一左l形缺槽右端和第一右l形缺槽左端对接而形成所述第一l形缺槽;所述第二桌面支撑管包括第二左支管和第二右支管,第二左支管左端配合有第二卡扣座,第二左支管内侧形成第二左l形缺槽,第二右支管右端配合有第二卡扣座,第二右支管内侧形成第二右l形缺槽;第二左支管右端通过第二铰链与第二右支管左端铰接,第二铰链与第二中间铰接座卡合;第二左l形缺槽右端和第二右l形缺槽左端对接而形成所述第二l形缺槽。

    所述第一中间铰接座顶面和第二中间铰接座顶面分别设有卡孔,第一铰链卡合在第一中间铰接座的卡孔中,第二铰链卡合在第二中间铰接座的卡孔。

    所述条形板为两端开口的空心结构;条形板两端的开口配合有塑料堵头。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可将桌面、折叠桌架、第一桌面支撑管和第二桌面支撑管分别拆开,并且能将折叠桌架进行折叠以及将桌面的各个条形板叠放在一起,这使得本实用新型的收合后占用空间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折叠桌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桌面支架管的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桌面支架管的分解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左腿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收合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分体式折叠桌,其包括桌面1、折叠桌架2、第一桌面支撑管3和第二桌面支撑管4;其中第一桌面支撑管3和第二桌面支撑管4平行设置并可拆的配合在折叠桌架2顶部上;第一桌面支撑管3内侧均形成有第一l形缺槽301,第二桌面支撑管4内侧均形成有第二l形缺槽401,第一l形缺槽301和第二l形缺槽401相对设置;所述桌面1包括多个平行排列的条形板11,各个条形板11两端分别搭靠在第一l形缺槽301和第二l形缺槽401中而将桌面1可拆的配合到第一桌面支撑管3和第二桌面支撑管4上;为防止条形板11脱离从第一l形缺槽301和第二l形缺槽401两端脱出,第一桌面支撑管3两端分别配合有第一卡扣座5,第一卡扣座5对应于第一l形缺槽301形成有第一限位卡板51,第二桌面支撑管4两端分别配合有第二卡扣座6,第二卡扣座6对应于第二l形缺槽401形成有第二限位卡板61,这样通过第一桌面支撑管3两端的第一卡扣座5的第一限位卡板51和第二桌面支撑管4两端的第二卡扣座6的第二限位卡板61对条形板11进行限位。

    本实用新型展开时,先将折叠桌架2展开,然后将第一桌面支撑管3和第二桌面支撑管4安装到折叠桌架2顶部上,最后将桌面1的各个条形板11两端分别搭靠在第一l形缺槽301和第二l形缺槽401中;而本实用新型收合时,先将桌面1的各个条形板11从第一l形缺槽301和第二l形缺槽401中取出并将各个条形板11叠放在一起,然后将第一桌面支撑管3和第二桌面支撑管4从折叠桌架2上拆卸下来,最后将折叠桌架2折叠并将第一桌面支撑管3、第二桌面支撑管4以及叠放在一起的条形板11叠放到折叠桌架2上。

    具体的,配合图1所示,所述条形板11可为两端开口的空心结构,条形板11两端的开口配合有塑料堵头12而防止条形板11开口边缘割伤使用者。

    配合图2所示,所述折叠桌架2可包括左支架21、右支架22以及位于左支架和右支架之间的中间支架23;左支架2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左腿管211和第二左腿管212,中间支架23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中间腿管231和第二中间腿管232,右支架22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右腿管221和第二右腿管222;第一左腿管211、第一中间腿管231和第一右腿管221呈列排布,第二左腿管212、第二中间腿管232和第二左腿管222也呈列排布;其中第一左腿管211顶部设有第一左铰接座2111,第一左腿管211上滑接有第一左滑座2112;第二左腿管212顶部设有第二左铰接座2121,第二左腿管212上滑接有第二左滑座2122;第一中间腿管231顶部设有第一中间铰接座2311,第一中间腿管231上滑接有第一中间滑座2312;第二中间腿管232顶部设有第二中间铰接座2321,第二中间腿管232上滑接有第二中间滑座2322;第一右腿管221顶部设有第一右铰接座2211,第一右腿管221上滑接有第一右滑座2212;第二右腿管222顶部设有第二右铰接座2221,第二右腿管222上滑接有第二右滑座2222;第一左腿管211和第二左腿管212通过第一x形支架24相连而使得第一腿管221与第二腿管212相对可折叠,第一x形支架24包括交叉设置并铰接在一起的两根第一支杆241,两根第一支杆241的上端分别与第一左铰接座2111和第二左铰接座2121铰接,两根第一支杆241的下端分别与第一左滑座2112和第二左滑座2122铰接;第一右腿管221和第二右腿管222通过第二x形支架25相连而使第一右腿管221和第二右腿管222相对可折叠,第二x形支架25包括交叉设置并铰接在一起的两根第二支杆251,两根第二支杆251的上端分别与第一右铰接座2211和第二右铰接座2221铰接,两根第二支杆251的下端分别与第一右滑座2212和第二右滑座2222铰接;第一左腿管211和第一中间腿管231通过第三x形支架26相连而使得第一左腿管211和第一中间腿管231相对可折叠,第三x形支架26包括交叉设置并铰接在一起的两根第三支杆261,两根第三支杆261的上端分别与第一左铰接座2111和第一中间铰接座2311铰接,两根第三支杆261的下端分别与第一左滑座2112和第一中间滑座2312铰接;第一中间腿管231和第一右腿管221通过第四x形支架27相连,第四x形支架27包括交叉设置并铰接在一起的两根第四支杆271,两根第四支杆271的上端分别与第一中间铰接座2311和第一右铰接座2211铰接,两根第四支杆271的下端分别与第一中间滑座2312和第一右滑座2212铰接;第二左腿管212和第二中间腿管232通过第五x形支架28相连而使得第二左腿管212和第二中间腿管232可相对折叠,第五x形支架28包括交叉设置并铰接在一起的两根第五支杆281,两根第五支杆281的上端分别与第二左铰接座2121和第二中间铰接座2321铰接,两根第五支杆281的下端分别与第二左滑座2122和第二中间滑座2322铰接;第二中间腿管232和第二右腿管222通过第六x形支架29相连而使得第二中间腿管232和第二右腿管222可相对折叠,第六x形支架29包括交叉设置并铰接在一起的两根第六支杆291,两根第六支杆291的上端分别与第二中间铰接座2321和第二右铰接座2221铰接,两根第六支杆261的下端分别与第二中间滑座2322和第二右滑座2222铰接。

    配合图1和图2所示,所述第一左铰接座2111顶面、第二左铰接座2121顶面、第一右铰接座2211顶面以及第二右铰接座2221顶面分别设有固定通孔2113,2123,2213,2223;第一桌面支撑管4左右两端的第一卡扣座5下端分别插置于第一左铰接座2111的固定通孔2113中和第一右铰接座2211的固定通孔2213中而将第一桌面支撑管3左右两端的第一卡扣座5分别与第一左铰接座2311和第一右铰接座2211卡合,第二桌面支撑管4左右两端的第二卡扣座6下端分别插置于第二左铰接座2121的固定通孔2123中和第二右铰接座2221的固定通孔2223中而将第二桌面支撑管4左右两端的第二卡扣座6分别与第二左铰接座2121和第二右铰接座2221卡合,这样将第一桌面支撑管3和第二桌面支撑管4安装到折叠桌架2上后,能对折叠桌架2进行限位,从而使得本实用新型展开后结构稳固。所述第一桌面支撑管3外侧和第二桌面支撑管4外侧可均配合有魔术贴7,这样通过魔术贴7能对铺放在桌面1上的布质的桌布进行固定而限制桌布移动,魔术贴7可通过铆钉来固定在第一桌面支撑管3外侧和第二桌面支撑管4外侧。

    进一步,配合图3和图5所示,所述第一左腿管211上端侧壁形成有定位卡孔2114,所述第一卡扣座5下端形成有弹性卡点51;第一桌面支撑管3左端的第一卡扣座5下端插置于第一左铰接座2111的固定通孔2113和第一左腿管211中且第一桌面支撑管3左端的第一卡扣座5下端的弹性卡点51与第一左腿管211上端侧壁的定位卡孔2114活动扣合而定位住第一桌面支撑管3左端的第一卡扣座5;同样的,所述第一右腿管221上端侧壁也可形成有定位卡孔,第一桌面支撑管3右端的第一卡扣座5下端插置于第一右铰接座2211的固定通孔2113和第一右腿管221中且第一桌面支撑管3右端的第一卡扣座5下端的弹性卡点51与第一右腿管221上端侧壁的定位卡孔活动扣合而定位住第一桌面支撑管3右端的第一卡扣座5。同样的,第二左腿管212上端侧壁和第二右腿管222上端侧壁也设有定位卡孔;而第二卡扣座6下端也形成有弹性卡点;第二桌面支撑管4左端的第二卡扣座6下端插置于第二左铰接座2121的固定通孔2123和第二左腿管212中且第二桌面支撑管4左端的第二卡扣座6下端的弹性卡点与第二左腿管212上端侧壁的定位卡孔活动扣合而定位住第二桌面支撑管4左端的第二卡扣座6;第二桌面支撑管4右端的第二卡扣座6下端插置于第二右铰接座2221的固定通孔2223和第二右腿管222中且第二桌面支撑管4右端的第二卡扣座6下端的弹性卡点与第二右腿管222上端侧壁的定位卡孔活动扣合而定位住第二桌面支撑管4右端的第二卡扣座6。

    配合图3所示,所述第一桌面支撑管3可包括第一左支管31和第一右支管32,第一左支管31左端配合有第一卡扣座5,第一左支管31左端的第一卡扣座5与第一左支管31左端开口嵌合,第一左支管31内侧形成第一左l形缺槽311,第一右支管32右端配合有第一卡扣座5,第一右支管32右端的第一卡扣座5与第一右支管32右端开口嵌合,第一右支管32内侧形成第一右l形缺槽321;第一左支管31右端通过第一铰链33与第一右支管32左端铰接而使得第一桌面支撑管3的第一左支管31和第一右支管32可折叠而进一步减小本实用新型收合空间,第一中间铰接座2311顶面设有卡孔2313,第一铰链33与第一中间铰接座2311的卡孔2313卡合而将第一铰链33与第一中间铰接座2311卡合,进而定位住第一左支管31和第一右支管32,以使第一桌面支撑管3能稳固支撑桌面1;第一左l形缺槽311右端和第一右l形缺槽321左端对接而形成所述第一l形缺槽301。

    配合图4所示,所述第二桌面支撑管4可包括第二左支管41和第二右支管42,第二左支管41左端配合有第二卡扣座6,第二左支管41左端的第二卡扣座6与第二左支管41左端开口嵌合,第二左支管41内侧形成第二左l形缺槽411,第二右支管42右端配合有第二卡扣座6,第二右支管42右端的第二卡扣座6与第二右支管42右端开口嵌合,第二右支管42内侧形成第二右l形缺槽421;第二左支管41右端通过第二铰链43与第二右支管42左端铰接而使得第二桌面支撑管4的第二左支管41和第二右支管42可折叠而进一步减小本实用新型收合空间,第二中间铰接座2321顶面设有卡孔2323,第二铰链43与第二中间铰接座2321的卡孔2323卡合而将第二铰链43与第二中间铰接座2321卡合,进而定位住第二左支管41和第二右支管42,以使第二桌面支撑管4能稳固支撑桌面1;第二左l形缺槽411右端和第二右l形缺槽421左端对接而形成所述第二l形缺槽401。

    上述实施例和图式并非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


    技术特征:

    1.一种分体式折叠桌,其特征在于:包括桌面、折叠桌架、第一桌面支撑管和第二桌面支撑管;第一桌面支撑管和第二桌面支撑管平行设置并可拆的配合在折叠桌架顶部上;第一桌面支撑管内侧均形成有第一l形缺槽,第一桌面支撑管两端分别配合有第一卡扣座,第一卡扣座对应于第一l形缺槽形成有第一限位卡板,第二桌面支撑管内侧均形成有第二l形缺槽,第二桌面支撑管两端分别配合有第二卡扣座,第二卡扣座对应于第二l形缺槽形成有第二限位卡板,第一l形缺槽和第二l形缺槽相对设置;所述桌面包括多个平行排列的条形板,各个条形板两端分别搭靠在第一l形缺槽和第二l形缺槽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体式折叠桌,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桌面支撑管外侧和第二桌面支撑管外侧均配合有魔术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体式折叠桌,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桌架包括左支架、右支架以及位于左支架和右支架之间的中间支架;左支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左腿管和第二左腿管,中间支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中间腿管和第二中间腿管,右支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右腿管和第二右腿管;第一左腿管、第一中间腿管和第一右腿管呈列排布,第二左腿管、第二中间腿管和第二左腿管也呈列排布;

    第一左腿管顶部设有第一左铰接座,第一左腿管上滑接有第一左滑座;第二左腿管顶部设有第二左铰接座,第二左腿管上滑接有第二左滑座;第一中间腿管顶部设有第一中间铰接座,第一中间腿管上滑接有第一中间滑座;第二中间腿管顶部设有第二中间铰接座,第二中间腿管上滑接有第二中间滑座;第一右腿管顶部设有第一右铰接座,第一右腿管上滑接有第一右滑座;第二右腿管顶部设有第二右铰接座,第二右腿管上滑接有第二右滑座;

    第一左腿管和第二左腿管通过第一x形支架相连,第一x形支架包括交叉设置并铰接在一起的两根第一支杆,两根第一支杆的上端分别与第一左铰接座和第二左铰接座铰接,两根第一支杆的下端分别与第一左滑座和第二左滑座铰接;

    第一右腿管和第二右腿管通过第二x形支架相连,第二x形支架包括交叉设置并铰接在一起的两根第二支杆,两根第二支杆的上端分别与第一右铰接座和第二右铰接座铰接,两根第二支杆的下端分别与第一右滑座和第二右滑座铰接;

    第一左腿管和第一中间腿管通过第三x形支架相连,第三x形支架包括交叉设置并铰接在一起的两根第三支杆,两根第三支杆的上端分别与第一左铰接座和第一中间铰接座铰接,两根第三支杆的下端分别与第一左滑座和第一中间滑座铰接;

    第一中间腿管和第一右腿管通过第四x形支架相连,第四x形支架包括交叉设置并铰接在一起的两根第四支杆,两根第四支杆的上端分别与第一中间铰接座和第一右铰接座铰接,两根第四支杆的下端分别与第一中间滑座和第一右滑座铰接;

    第二左腿管和第二中间腿管通过第五x形支架相连,第五x形支架包括交叉设置并铰接在一起的两根第五支杆,两根第五支杆的上端分别与第二左铰接座和第二中间铰接座铰接,两根第五支杆的下端分别与第二左滑座和第二中间滑座铰接;

    第二中间腿管和第二右腿管通过第六x形支架相连,第六x形支架包括交叉设置并铰接在一起的两根第六支杆,两根第六支杆的上端分别与第二中间铰接座和第二右铰接座铰接,两根第六支杆的下端分别与第二中间滑座和第二右滑座铰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分体式折叠桌,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桌面支撑管左右两端的第一卡扣座分别卡合第一左铰接座和第一右铰接座;第二桌面支撑管左右两端的第二卡扣座分别卡合第二左铰接座和第二右铰接座。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分体式折叠桌,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左铰接座顶面、第二左铰接座顶面、第一右铰接座顶面以及第二右铰接座顶面分别设有固定通孔,第一桌面支撑管左右两端的第一卡扣座下端分别插置在第一左铰接座的固定通孔中和第一右铰接座的固定通孔中,第二桌面支撑管左右两端的第二卡扣座下端分别插置在第二左铰接座的固定通孔中和第二右铰接座的固定通孔中。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分体式折叠桌,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左腿管上端侧壁、第二左腿管上端侧壁、第一右腿管上端侧壁和第二右腿管上端侧壁均形成有定位卡孔,所述第一卡扣座下端和第二卡扣座下端均形成有弹性卡点;

    第一桌面支撑管左端的第一卡扣座下端插置于第一左铰接座的固定通孔和第一左腿管中且第一桌面支撑管左端的第一卡扣座下端的弹性卡点与第一左腿管上端侧壁的定位卡孔活动扣合;

    第一桌面支撑管右端的第一卡扣座下端插置于第一右铰接座的固定通孔和第一右腿管中且第一桌面支撑管右端的第一卡扣座下端的弹性卡点与第一右腿管上端侧壁的定位卡孔活动扣合;

    第二桌面支撑管左端的第二卡扣座下端插置于第二左铰接座的固定通孔和第二左腿管中且第二桌面支撑管左端的第二卡扣座下端的弹性卡点与第二左腿管上端侧壁的定位卡孔活动扣合;

    第二桌面支撑管右端的第二卡扣座下端插置于第二右铰接座的固定通孔和第二右腿管中且第二桌面支撑管右端的第二卡扣座下端的弹性卡点与第二右腿管上端侧壁的定位卡孔活动扣合。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分体式折叠桌,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桌面支撑管包括第一左支管和第一右支管,第一左支管左端配合有第一卡扣座,第一左支管内侧形成第一左l形缺槽,第一右支管右端配合有第一卡扣座,第一右支管内侧形成第一右l形缺槽;第一左支管右端通过第一铰链与第一右支管左端铰接,第一铰链与第一中间铰接座卡合;第一左l形缺槽右端和第一右l形缺槽左端对接而形成所述第一l形缺槽;

    所述第二桌面支撑管包括第二左支管和第二右支管,第二左支管左端配合有第二卡扣座,第二左支管内侧形成第二左l形缺槽,第二右支管右端配合有第二卡扣座,第二右支管内侧形成第二右l形缺槽;第二左支管右端通过第二铰链与第二右支管左端铰接,第二铰链与第二中间铰接座卡合;第二左l形缺槽右端和第二右l形缺槽左端对接而形成所述第二l形缺槽。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分体式折叠桌,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中间铰接座顶面和第二中间铰接座顶面分别设有卡孔,第一铰链卡合在第一中间铰接座的卡孔中,第二铰链卡合在第二中间铰接座的卡孔。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体式折叠桌,其特征在于:所述条形板为两端开口的空心结构;条形板两端的开口配合有塑料堵头。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分体式折叠桌,其包括桌面、折叠桌架、第一桌面支撑管和第二桌面支撑管;第一桌面支撑管和第二桌面支撑管平行设置并可拆的配合在折叠桌架顶部上;第一桌面支撑管内侧均形成有第一L形缺槽,第一桌面支撑管两端分别配合有第一卡扣座,第一卡扣座对应于第一L形缺槽形成有第一限位卡板,第二桌面支撑管内侧均形成有第二L形缺槽,第二桌面支撑管两端分别配合有第二卡扣座,第二卡扣座对应于第二L形缺槽形成有第二限位卡板,第一L形缺槽和第二L形缺槽相对设置;所述桌面包括多个平行排列的条形板,各个条形板两端分别搭靠在第一L形缺槽和第二L形缺槽中。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收合后占用空间小。

    技术研发人员:李荣岩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厦门宏朋工贸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5.13
    技术公布日:2020.04.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1231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