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水处理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旋流式射流曝气器。
背景技术:
射流曝气是污水处理好氧段曝气充氧的一种方式,相比于其它诸如微孔曝气、潜水曝气、表曝机等曝气方式,射流曝气几乎不会发生堵塞,在较长使用寿命期内几乎无需维护,能够恒定、稳定、高效地供氧。
一般的射流曝气器,如图1所示,包括依次连通在一起的的进水管1、曝气室2和出水管3,曝气室一侧连接有供气管4。由于水流直接从进水管1流入曝气室2,故水流比较平稳,导致供气管4充氧入水的效率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旋流式射流曝气器,可提高充氧入水的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旋流式射流曝气器,包括依次相互连接的进水管、曝气室和出水管,所述曝气室上连通有用于供氧的供气管,所述曝气室的进口端设有湍流件,所述湍流件包括呈中空圆台型设置的导向套和固设于导向套内壁的第一导向凸条,所述第一导向凸条呈螺旋状且沿导向套内壁设置,第一导向凸条沿导向套周向等间隔设置有至少2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污水通过进水管进入到曝气室,在进入曝气室的同时,水流在湍流件的导向下,从层流变成湍流,从而使污水流场中有许多小漩涡,进而使供气管提供给曝气室的氧气可更好的进入到污水中,提高充氧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进水管内径和曝气室内径相同,且所述导向套大端的外径小于所述曝气室的内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部分水流进入到湍流件内进行扰流,而部分水流之间进入到导向套和曝气室之间进行扰流,从而增大了扰流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供气管远离曝气室一端和进水管远离曝气室一端均设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连接管、固定设置于连接管一端外壁的凸环和套设于连接管上的法兰盘,所述法兰盘朝向凸环一侧侧壁开设有用于容纳凸环的容纳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容纳槽对凸环有一个轴向的限位,可使法兰盘稳定的安装在曝气室和进水管上。通过法兰盘可将该曝气器安装任意设备的管道上,方便了曝气器的安装。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进水管、湍流件、曝气室、供气管和出水管形成曝气单元,所述曝气单元设有若干个,且相邻所述曝气单元通过过渡管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多个曝气单元实现多次向污水中充氧,从而使污水可更好的被处理。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有所述供气管远离曝气室一端合管形成供气总管,越靠近后端的曝气单元对应的供气管到供气总管的距离越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污水越往后流,里面的含氧量越多,则充氧效率越低。所以需要供气管更短,从而使氧气更快的通过供气管进入到曝气室内,确保充氧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曝气室远离进水管一端呈缩口设置形成湍流段,所述湍流段内沿其内壁螺旋设有第二导向凸条,所述第二导向凸条固定连接于湍流段,且第二导向凸条沿湍流段周向等间隔设置有至少2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污水在经过湍流段时,水流在湍流段的导向下,从层流变成湍流,从而使污水流场中有许多小漩涡,进而使供气管提供给曝气室的氧气可更好的进入到污水中,提高充氧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导向凸条和第一导向凸条旋向相同。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而使污水可被更好的导向,形成湍流。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最后端的曝气单元连接有扩散管,所述扩散管呈喇叭状设置,所述扩散管远离曝气单元一端连接有布水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而使充氧后的污水可以通过扩散管和布水器被扩散,然后更分散的进入下一工位,方便后续对污水的净化处理。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1、具有较高的充氧入水的效率;2、安装方便;3、可将充氧后的污水分散进入到下一工序,方便后续对污水的净化处理。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一中湍流件大端的剖视图;
图4为实施例一中湍流件小端的剖视图;
图5为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进水管;2、曝气室;3、出水管;4、供气管;5、湍流件;6、导向套;7、第一导向凸条;8、连接件;9、连接管;10、凸环;11、法兰盘;12、曝气单元;13、湍流段;14、第二导向凸条;15、扩散管;16、布水器;17、单向阀;18、容纳槽;19、供气总管;20、过渡管;21、调节阀。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如图2所示,一种旋流式射流曝气器,包括依次相互连接的进水管1、曝气室2和出水管3,曝气室2上连通有用于供氧的供气管4。进水管1、曝气室2和出水管3截面均为圆形且外径和内径均相等。
如图2所示,曝气室2的进口端设有湍流件5,湍流件5包括呈中空圆台型设置的导向套6和固设于导向套6内壁的第一导向凸条7。导向套6同轴固定连接于曝气室2,且导向套6大端的外径小于曝气室2的内径。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导向凸条7呈螺旋状且沿导向套6内壁设置,第一导向凸条7沿导向套6周向等间隔设置有2条。
污水通过进水管1进入到曝气室2,在进入曝气室2的同时,水流在湍流件5的导向下,从层流变成湍流,从而使污水流场中有许多小漩涡,进而使供气管4提供给曝气室2的氧气可更好的进入到污水中,提高充氧效率。
如图2所示,供气管4远离曝气室2一端设有连接件8。该连接件8包括固定连接于供气管4的连接管9、固定设置于连接管9远离供气管4一端外壁的凸环10和套设于连接管9上的法兰盘11。法兰盘11朝向凸环10一侧侧壁开设有用于容纳凸环10的容纳槽18。安装时,可通过法兰盘11将供气管4连接在其他管道上。
如图2所示,进水管1远离曝气室2一端也设有连接件8。该连接件8包括固定连接于进水管1的连接管9、固定设置于连接管9远离进水管1一端外壁的凸环10和套设于连接管9上的法兰盘11。法兰盘11朝向凸环10一侧侧壁开设有用于容纳凸环10的容纳槽18。安装时,可通过法兰盘11将进水管1连接在其他管道上。
实施例二:
实施例二和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如图5所示,为了使污水中可充入更多的氧气,进水管1、湍流件5、曝气室2、供气管4和出水管3形成曝气单元12。曝气单元12设有若干个,且相邻曝气单元12通过过渡管20连接。供气管4远离曝气室2一端合管形成供气总管19,越靠近后端的曝气单元12对应的供气管4到供气总管19的距离越短。供气总管19上设有调节阀21。
如图5所示,曝气室2远离进水管1一端呈缩口设置形成湍流段13,湍流段13内沿其内壁螺旋设有第二导向凸条14。第二导向凸条14和第一导向凸条7旋向相同。第二导向凸条14固定连接于湍流段13,且第二导向凸条14沿湍流段13周向等间隔设置有2条。
如图5所示,最后端的曝气单元12连接有扩散管15,扩散管15呈喇叭状设置,扩散管15远离曝气单元12一端连接有布水器16。充氧后的污水,通过扩散管15和布水器16,更加分散的进入到下一工序,方便了后续对污水进行净化处理。为了防止污水回流,扩散管15远离布水器16一端设有单向阀17。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1.一种旋流式射流曝气器,包括依次相互连接的进水管(1)、曝气室(2)和出水管(3),所述曝气室(2)上连通有用于供氧的供气管(4),其特征是:所述曝气室(2)的进口端设有湍流件(5),所述湍流件(5)包括呈中空圆台型设置的导向套(6)和固设于导向套(6)内壁的第一导向凸条(7),所述第一导向凸条(7)呈螺旋状且沿导向套(6)内壁设置,第一导向凸条(7)沿导向套(6)周向等间隔设置有至少2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旋流式射流曝气器,其特征是:所述进水管(1)内径和曝气室(2)内径相同,且所述导向套(6)大端的外径小于所述曝气室(2)的内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旋流式射流曝气器,其特征是:所述供气管(4)远离曝气室(2)一端和进水管(1)远离曝气室(2)一端均设有连接件(8),所述连接件(8)包括连接管(9)、固定设置于连接管(9)一端外壁的凸环(10)和套设于连接管(9)上的法兰盘(11),所述法兰盘(11)朝向凸环(10)一侧侧壁开设有用于容纳凸环(10)的容纳槽(18)。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旋流式射流曝气器,其特征是:所述进水管(1)、湍流件(5)、曝气室(2)、供气管(4)和出水管(3)形成曝气单元(12),所述曝气单元(12)设有若干个,且相邻所述曝气单元(12)通过过渡管(20)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旋流式射流曝气器,其特征是:所有所述供气管(4)远离曝气室(2)一端合管形成供气总管(19),越靠近后端的曝气单元(12)对应的供气管(4)到供气总管(19)的距离越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旋流式射流曝气器,其特征是:所述曝气室(2)远离进水管(1)一端呈缩口设置形成湍流段(13),所述湍流段(13)内沿其内壁螺旋设有第二导向凸条(14),所述第二导向凸条(14)固定连接于湍流段(13),且第二导向凸条(14)沿湍流段(13)周向等间隔设置有至少2条。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旋流式射流曝气器,其特征是:所述第二导向凸条(14)和第一导向凸条(7)旋向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旋流式射流曝气器,其特征是:最后端的曝气单元(12)连接有扩散管(15),所述扩散管(15)呈喇叭状设置,所述扩散管(15)远离曝气单元(12)一端连接有布水器(16)。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