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办公台结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基于自动化控制升降的办公台支架。
背景技术:
办公桌,顾名思义是指办公使用的专用桌,其主要消费集中在两类人群上:企业与政府工作人员,办公桌除可拉伸的抽屉外,整体固定,其桌面高度随之固定。
基于上述背景技术,中国专利号为cn201820861915.5中公开了一种自动升降办公台支架。该自动升降办公台支架,驱动装置驱动螺纹杆旋转,螺纹杆带动与之螺纹配合的第一滑动支撑架向左或向右滑动,第一滑动支撑架滑动带动与之铰接的第二支撑杆绕第一滑动支撑架转动,同时第一支撑杆绕其中一个第一固定支撑架转动,第二支撑杆另一端铰接在面板底部其中一个第二固定支撑架,第一支撑杆另一端铰接的第二滑动支撑架在第二轴上滑动,从而实现面板的升降。
基于上述专利,所应用到的技术为丝杆配合滑架控制升降架起落式的结构,来实现顶部办公台面的升降,类似于现有的工业用升降架,结构复杂,采用驱动装置会产生较多噪音,并且会引起台面或整个装置产生振动,并且其所安装的控制面板位于装置的前侧使台面前侧伸出一块结构,易发生碰撞,且影响整体美观,因此上述装置在升降结构上有必要进行合理设计。
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基于自动化控制升降的办公台支架,以期达到更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自动化控制升降的办公台支架,以解决现有上述连接架式的升降台面,结构复杂,由于采用电动马达式的驱动装置控制升降架的升或除,会产生较多噪音,并且马达还会引起台面或整个装置产生振动,并且其所安装的控制面板位于装置的前侧使台面前侧伸出一块结构,易发生碰撞,且影响整体美观,因此上述装置在升降结构上有必要进行合理设计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基于自动化控制升降的办公台支架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一种基于自动化控制升降的办公台支架,包括底架,顶面平台,电动缸,滑座,安装板,线管,风扇,电器盒,开关,导柱,出线口,出线槽,活动槽和散气槽;所述底架的底面设有四处橡胶支脚,且其前侧中间位置开设有出线口;所述底架的底面略靠近前侧位置焊接有一块安装板,且在此安装板的内侧面均布焊接有一排方形板,通过这些方形板安装有一排线管;所述线管内穿有电性连接线,且在线管的端头均还通过电性连接线连接并安装有一处风扇;所述底架的顶面前侧还安装有互相临近且电性连接的电器盒和开关,并且开关与风扇实现串联电性控制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底架的底面呈对角样式贯穿安装有两处电动缸,且这两处电动缸也与开关电性控制连接,并且两电动缸的动作杆件向上伸入到底架的u形腔中。
进一步的:所述底架的底面呈对角样式还贯穿有两处滑座,且这两处滑座为筒腔结构,并且它们的筒腔中均还配合有一根圆柱状结构的导柱。
进一步的:所述顶面平台为长方形扣腔结构,其顶面开设有一排散气槽,并且顶面平台通过底面焊接支撑在两电动缸和两导柱的顶面上。
进一步的:所述底架上还开设有一处长方形槽口结构样式的活动槽,且风扇通过金属波纹管样式的线管伸入到活动槽中。
进一步的:所述顶面平台的外轮廓尺寸与底架的u形腔轮廓尺寸相匹配,并且两者扣合后形成一个夹腔。
进一步的:所述顶面平台的前侧开设有u形槽口结构的出线槽,并且出线槽与底架上所开设的出线口形成内外位置互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根据对比文件较提出的关于其结构较复杂等缺陷问题,设计了一款同样为自动化式起落式办公台装置,本装置与对比文件进行比较来看,省去了其原有的铰接式升降架、滑架、丝杆、以及马达等组件,而设计采用对角式的两电动缸,对角式的两导柱机构可使工作台面实现同样的升降操作,但是省去了原有技术中的滑架配合升降架的方式可减小噪音,省去了丝杆配合与马达机构同样降低了噪音,而且还减小了振动,并且采用简单的电动缸顶升的方式结构简单,一步到位,省去其原有技术一系列的连接件配合机构,并且本结构还设有五处可灵活摆动使用的散热风扇,与现有的散热性电脑桌所不同的是,本结构的散热风扇可灵活使用,采用摆杆一样结构的金属波纹管连接,最外两处向外扳出后可呈对称的方式同时对前侧人体进行散热效果,功能结构得到了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由图1引出的旋转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底架与顶面平台分解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底架底部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底架断开后的侧视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
1、底架;2、顶面平台;3、电动缸;4、滑座;5、安装板;6、线管;7、风扇;8、电器盒;9、开关;10、导柱;11、出线口;12、出线槽;13、活动槽;14、散气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如附图1至附图5所示: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自动化控制升降的办公台支架,包括底架1,顶面平台2,电动缸3,滑座4,安装板5,线管6,风扇7,电器盒8,开关9,导柱10,出线口11,出线槽12,活动槽13和散气槽14;所述底架1的底面设有四处橡胶支脚,且其前侧中间位置开设有出线口11;所述底架1的底面略靠近前侧位置焊接有一块安装板5,且在此安装板5的内侧面均布焊接有一排方形板,通过这些方形板安装有一排线管6;所述线管6内穿有电性连接线,且在线管6的端头均还通过电性连接线连接并安装有一处风扇7;所述底架1的顶面前侧还安装有互相临近且电性连接的电器盒8和开关9,并且开关9与风扇7实现串联电性控制连接。
其中:所述底架1的底面呈对角样式贯穿安装有两处电动缸3,且这两处电动缸3也与开关9电性控制连接,并且两电动缸3的动作杆件向上伸入到底架1的u形腔中,而对比文件采用的顶升结构为滑架配合丝杆受一侧驱动装置内马达驱动,来控制升降架上升与下降的,由此比较来看,对比文件升降结构复杂。
其中:所述底架1的底面呈对角样式还贯穿有两处滑座4,且这两处滑座4为筒腔结构,并且它们的筒腔中均还配合有一根圆柱状结构的导柱10,由此可以看出,装置不但是利用两个电动缸3进行起落效应,而还还采用对角式的两处导柱10滑动配合在滑座4内的方式进行稳定导向,因此这种方式采用的起降结构,所产生的振动与噪音就会较对比文件更低。
其中:所述顶面平台2为长方形扣腔结构,其顶面开设有一排散气槽14,并且顶面平台2通过底面焊接支撑在两电动缸3和两导柱10的顶面上,顶面平台2就是用于放置笔记本或其它物品的支撑桌面,其在具有更加稳定的电动缸3与导柱进行的顶升与回落动作,优于现有技术。
其中:所述底架1上还开设有一处长方形槽口结构样式的活动槽13,且风扇7通过金属波纹管样式的线管6伸入到活动槽13中,由此可以看出,这些风扇7均可以通过柔性的管件进行灵活伸拉以及变换位置,其中使用时,可将两侧的风扇7向外转出,用于吹向人体部位,夏季散热,并且由此可以看出,与现有的散热性电脑桌所不同的是,本结构的散热风扇可灵活使用,采用摆杆一样结构的金属波纹管连接,最外两处向外扳出后可呈对称的方式同时对前侧人体进行散热效果,功能结构得到了提高。
其中:所述顶面平台2的外轮廓尺寸与底架1的u形腔轮廓尺寸相匹配,并且两者扣合后形成一个夹腔,这个夹腔同时还是风扇7的收纳腔结构,还是电器盒8和开关9的收纳结构。
其中:为使外部所连接进入本装置的电源一束走线不会受到影响,所述顶面平台2的前侧开设有u形槽口结构的出线槽12,并且出线槽12与底架1上所开设的出线口11形成内外位置互应,以提高结构合理性。
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方式与作用:
由底部按下开关9上的底部按钮键,对角处的两处电动缸3动作杆向上顶升,使与它们连接的顶面平台2向上移动,由此可以看出,这种起升动作结构简单,而相比较之下的比文件cn201820861915.5中完成这一动作需要采用驱动装置、滑架、丝杆、起落架配合完成,因此两者比较来看,本结构简单,且噪音较低,并且为提高本结构这一简单升降方式的结构合理性,还在对角处设有两处滑座4和导柱10的配合件,使被顶升或回落的顶面平台2两种动作更加稳定,并且顶面平台2下落后,可收纳在u形腔结构的底架1中,同时根据需要还可以按下开关9上的底部另一按钮,可使活动槽13中的一排风扇7产生散热效果,对放在顶面平台2上的笔记本电脑底部散热,但是还是与现有的带有散热结构的桌面所不同的是,本散热结构金属波纹管样式的线管6为风扇7的支撑件也是风扇7的电源来源的管件,因此其柔性支撑可提高风扇7的灵活使用,采用摆杆一样结构的金属波纹管连接,最外两处风扇7向外扳出后可呈对称的方式同时对前侧人体进行散热效果,功能结构得到了提高。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实用新型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1.一种基于自动化控制升降的办公台支架,其特征在于:该基于自动化控制升降的办公台支架包括底架(1),顶面平台(2),电动缸(3),滑座(4),安装板(5),线管(6),风扇(7),电器盒(8),开关(9),导柱(10),出线口(11),出线槽(12),活动槽(13)和散气槽(14);所述底架(1)的底面设有四处橡胶支脚,且其前侧中间位置开设有出线口(11);所述底架(1)的底面略靠近前侧位置焊接有一块安装板(5),且在此安装板(5)的内侧面均布焊接有一排方形板,通过这些方形板安装有一排线管(6);所述线管(6)内穿有电性连接线,且在线管(6)的端头均还通过电性连接线连接并安装有一处风扇(7);所述底架(1)的顶面前侧还安装有互相临近且电性连接的电器盒(8)和开关(9),并且开关(9)与风扇(7)实现串联电性控制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自动化控制升降的办公台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架(1)的底面呈对角样式贯穿安装有两处电动缸(3),且这两处电动缸(3)也与开关(9)电性控制连接,并且两电动缸(3)的动作杆件向上伸入到底架(1)的u形腔中。
3.如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自动化控制升降的办公台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架(1)的底面呈对角样式还贯穿有两处滑座(4),且这两处滑座(4)为筒腔结构,并且它们的筒腔中均还配合有一根圆柱状结构的导柱(10)。
4.如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自动化控制升降的办公台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面平台(2)为长方形扣腔结构,其顶面开设有一排散气槽(14),并且顶面平台(2)通过底面焊接支撑在两电动缸(3)和两导柱(10)的顶面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自动化控制升降的办公台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架(1)上还开设有一处长方形槽口结构样式的活动槽(13),且风扇(7)通过金属波纹管样式的线管(6)伸入到活动槽(13)中。
6.如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自动化控制升降的办公台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面平台(2)的外轮廓尺寸与底架(1)的u形腔轮廓尺寸相匹配,并且两者扣合后形成一个夹腔。
7.如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自动化控制升降的办公台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面平台(2)的前侧开设有u形槽口结构的出线槽(12),并且出线槽(12)与底架(1)上所开设的出线口(11)形成内外位置互应。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