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治理太阳能微生物发生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2-07-14  71


    本实用新型涉及河道微生物治理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河道治理太阳能微生物发生设备。



    背景技术:

    现今利用微生物进行河道水污染的治理已成为一种非常好的治理手段,如公告号为cn206955735u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浮式光伏生物曝气机,包括生物浮床和与生物浮床连接的微生物发生器,微生物发生器沉浸在河道水体内,利用生物浮床在河道内漂浮,微生物发生器可以不断释放具有快速降解功能的微生物菌群,促进水体内污染物的降解。

    现有技术,对于微生物曝气装置的设计,没有考虑到长期运行后,微生物发生器发生阻塞的问题,导致该设备长期运行不畅或者效率大幅度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河道治理太阳能微生物发生设备,其能够缓解微生物发生器长时间运行后发生堵塞。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河道治理太阳能微生物发生设备,包括支架和固定在支架上的承接板,承接板上方固定有风机,承接板下方固定有微生物发生器,支架上还固定有与风机连通对所述微生物发生器进行反冲洗的反冲洗装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微生物发生器长时间运行后,微生物发生器表面的微孔可能会产生堵塞,此时启动风机和反冲洗装置,利用风机产生的风吹向微生物发生器表面微孔,进行反冲洗,从而清除堵塞,恢复微生物菌群释放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反冲洗装置包括围绕微生物发生器的反冲洗管道,反冲洗管道朝向微生物发生器的一面设有反冲洗孔,反冲洗管道与所述风机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反冲洗管道围绕微生物发生器一圈,可以尽可能地增大吹风面积,增强反冲洗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架下方连接有水下锚固装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下锚固装置可以将本设备固定于河道、水库和湖泊的任意地点而不发生飘移,从而可以针对性地对某一水域进行重点治理。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水下锚固装置包括锚固组件和连接组件,锚固组件包括锚绳,锚绳一端与钢桩固接,另一端穿过钢套管,钢套管套在钢桩外周并且内部设有用于压住钢桩上端面的卡件;连接组件一端与锚绳远离钢桩一端可拆卸连接,另一端分别与所述支架可拆卸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固定时首先将本设备运到河道相应位置,然后将锚绳套入钢套管内,钢套管内的卡件卡在钢桩的上端,然后将钢套管连同钢桩一起缓缓放入水中,钢套管上端在水面外,然后向下击打钢套管的端部,通过卡件将钢桩锤入河底进行固定,最后向上抽出钢套管,然后将锚绳远离钢桩一端与连接组件连接,即实现水下锚固装置的安装,将本设备固定在河道上防止其偏移。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架上安装有曝气装置,包括与风机连接的进气管道和与进气管道连接的曝气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曝气装置可以在水下进行曝气增氧,增强治理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承接板底部安装有超声波液位传感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超声波液位传感器可以朝水下发射超声波进行反射,测量设备所在的水位,根据水体的水深进行洪水预警,及时通知远程控制中心系统根据情况进行应急措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在承接板上安装有电控接收器,与远程控制中心系统通信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设备主体的gps接收系统,可以和远程控制中心系统进行通信,对设备进行远程控制。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远程控制中心系统为中心站或移动设备终端。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可以利用风机产生的风吹向微生物发生器表面微孔,进行反冲洗,从而清除堵塞,恢复微生物菌群释放的效果;

    2.水下锚固装置可以将本设备固定于河道、水库和湖泊的任意地点而不发生飘移,从而可以针对性地对某一水域进行重点治理;

    3.利用设备主体的gps接收系统,可以和远程控制中心系统进行通信,对设备进行远程控制;

    4.承接板底面的超声波液位传感器可以测量设备所在的水位,从而根据水体的水深、流量进行洪水预警,及时向远程控制中心系统报警,根据情况采取应急措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体现支撑块结构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体现反冲洗装置结构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体现水下锚固装置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a处的放大图。

    图6是图4中b处的放大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体现锚固组件结构的示意图。

    图中,1、支架;11、承接板;12、支撑块;13、支腿;2、浮板;3、太阳能板;4、空气动力系统;41、风机;42、出风管道;5、微生物发生器;6、反冲洗装置;61、反冲洗管道;62、反冲洗孔;7、曝气装置;71、进气管道;72、曝气管;8、水下锚固装置;81、锚固组件;811、钢套管;8111、卡件;812、锚绳;813、钢桩;82、连接组件;821、连接绳;822、卡扣;823、吊环;9、超声波液位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参照图1和图2,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河道治理太阳能微生物发生设备,包括支架1,支架1上安装有平衡漂浮装置,包括固定在支架1两侧的一对浮板2。支架1上还安装有太阳能配电系统,包括安装在支架1上的若干太阳能板3,太阳能板3对称设置,以使微生物发生器5保持平衡,整个系统通过太阳能板3供电运行。

    支架1中心固定有承接板11,承接板11上安装空气动力系统4,包括风机41和与风机41连接的出风管道42,承接板11上焊接有支撑块12,风机41底部与支撑块12之间通过螺栓进行固定。为了减轻系统整体的重量,使其更好地漂浮在水面上,支撑块12设置为空心状。

    如图3所示,支架1底部设有四个支腿13,在承接板11下方与四个支腿13之间的空间内设置有微生物发生器5,微生物发生器5上端与承接板11底部固接,微生物发生器5四周设置有反冲洗装置6,反冲洗装置6包括一圈固定在支架1上的反冲洗管道61,反冲洗管道61上设有朝向微生物发生器5的反冲洗孔62。反冲洗管道61与风机41的出风管道42连接。在长期运行以后微生物发生器5表面微孔发生堵塞时,启动风机41,可以通过反冲洗管道61向微生物发生器5吹气进行反冲洗,从而将微孔内堵塞的杂质清除。

    在反冲洗装置6下方安装有曝气装置7,曝气装置7包括固定在支架1上的一圈进气管道71和连接在进气管道71上的一排曝气管72,进气管道71同样与风机41的出风管道42连接,并通过绳索绑定正在支架1上,风机41吹风经过进气管道71进入曝气管72,通过曝气管72向外曝气,以增加水体内的含氧量,进行污水治理。

    如图4所示,支架1底部安装有水下锚固装置8,用于将本设备固定于河道、水库和湖泊的任意地点而不发生飘移。参考图7,水下锚固装置8包括锚固组件81和连接组件82,锚固组件81包括钢套管811、锚绳812和与锚绳812一端固定的钢桩813,锚绳812从钢套管811内穿过,钢套管811内壁设有卡件8111。固定时首先将本设备运到河道相应位置,然后将锚绳812套入钢套管811内,钢套管811内的卡件8111卡在钢桩813的上端限制钢桩813向上运动,然后将钢套管811连同钢桩813一起缓缓放入水中,钢套管811上端在水面外,然后向下击打钢套管811的端部,通过卡件8111对钢桩813施力,将钢桩813锤入河底进行固定,最后向上抽出钢套管811,然后将锚绳812远离钢桩813一端与连接组件82连接。

    如图4和图5所示,连接组件82包括四根一端汇聚在一起的连接绳821,连接绳821汇聚的一端设有卡扣822,锚绳812远离钢桩813一端也设有吊环823,通过卡扣822扣紧吊环823将锚绳812与连接绳821固定连接。参考图4和图6,连接绳821分散开的一端也分别设有卡扣822,在支架1的底部四周各固定有一个吊环823,卡扣822同样与吊环823扣紧进行连接,设置四根连接绳821,保证设备锚固时的稳定和平衡,遇到水面波浪时也不容易发生侧翻。

    本设备具有远程预警和控制功能,在承接板11上安装有电控接收器,远端设有远程控制中心系统,远程控制中心系统可设置于任何地方,可以是中心站形式,也可以是手机等移动设备终端。利用设备主体的gps接收系统,可以和远程控制中心系统进行通信,对设备进行远程控制。

    在承接板11底面安装有超声波液位传感器9(参考图3),通过朝水下发射超声波进行反射,测量设备所在的水位,可以根据水体的水深,流量进行洪水预警,及时通知远程控制中心系统根据情况进行应急措施。

    本设备的太阳能配电系统是离网型光伏发电系统,含光伏及储能系统,能够利用光伏和储能电池配合进行发电、充电、存电及放电,光伏所发电能及储备电能可供空气动力系统4、电控系统、超声波液位传感器9使用。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首先通过船体将本设备运送到河道中,将本设备放入水中,通过浮板2进行漂浮。需要使用时可以通过中心站或者手机终端控制风机41、微生物发生器5等启动,微生物发生器5释放具有快速降解功能的微生物菌群,促进水体内污染物的降解,进行河道污染治理。太阳能板3接收太阳能进行供电,在不使用时可以进行储能。

    当需要对河道某一重点区域进行专门治理时,将本设备运送到相应位置后,将本设备通过水下锚固装置8进行固定,防止其漂移。

    通过超声波液位传感器9可以对河道水位进行预警,并利用远程控制中心系统进行远程控制。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河道治理太阳能微生物发生设备,包括支架(1)和固定在支架(1)上的承接板(11),承接板(11)上方固定有风机(41),承接板(11)下方固定有微生物发生器(5),其特征在于,支架(1)上还固定有与风机(41)连通对所述微生物发生器(5)进行反冲洗的反冲洗装置(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治理太阳能微生物发生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冲洗装置(6)包括围绕微生物发生器(5)的反冲洗管道(61),反冲洗管道(61)朝向微生物发生器(5)的一面设有反冲洗孔(62),反冲洗管道(61)与所述风机(41)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治理太阳能微生物发生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1)下方连接有水下锚固装置(8)。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河道治理太阳能微生物发生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下锚固装置(8)包括锚固组件(81)和连接组件(82),锚固组件(81)包括锚绳(812),锚绳(812)一端与钢桩(813)固接,另一端穿过钢套管(811),钢套管(811)套在钢桩(813)外周并且内部设有用于压住钢桩(813)上端面的卡件(8111);连接组件(82)一端与锚绳(812)远离钢桩(813)一端可拆卸连接,另一端分别与所述支架(1)可拆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治理太阳能微生物发生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1)上安装有曝气装置(7),包括与风机(41)连接的进气管道(71)和与进气管道(71)连接的曝气管(7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治理太阳能微生物发生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接板(11)底部安装有超声波液位传感器(9)。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治理太阳能微生物发生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承接板(11)上安装有电控接收器,与远程控制中心系统通信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河道治理太阳能微生物发生设备,其特征在于,远程控制中心系统为中心站或移动设备终端。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河道治理太阳能微生物发生设备,其包括支架和固定在支架上的承接板,承接板上方固定有风机,承接板下方固定有微生物发生器,支架上还固定有对所述微生物发生器进行反冲洗的反冲洗装置。本实用新型可以缓解微生物发生器长时间运行后表面发生的堵塞,并且利用设备主体的GPS接收系统对设备进行远程控制。同时利用超声波液位传感器测量水体的水深、流量进行洪水预警,及时通知远程控制中心系统根据情况进行应急措施。

    技术研发人员:赵珊珊;张黎明;王承亮;李碧;王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潮白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7.12
    技术公布日:2020.04.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1225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