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弹簧钢的一体式刀夹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2-07-14  85


    本实用新型涉及刀夹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弹簧钢的一体式刀夹。



    背景技术:

    加工中心机即金属加工中心机床,也叫cnc机床,简称加工中心(英文名是computerizednumericalcontrolmachine简称cnc)。金属加工中心机床通常由控制系统、伺服系统、检测系统、机械传动系统及其他辅助系统组成的、适用于加工复杂形状工件的高效率自动化机床。金属加工中心机床备有刀库,具有自动换刀功能,是对工件一次装夹后进行多工序加工的数控机床。

    在加工中心中,采用自动更换刀具,需要将刀具夹持,现有技术加工中心刀夹结构复杂,如中国专利申请号为cn201820436757.9,公开了一种铝制数控刀夹,包括刀夹本体,所述刀夹本体包括安装部及两个夹持部,所述两夹持部前端分别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设置有调节螺丝、弹簧、轴套及弹珠,所述调节螺丝与通孔之间通过螺纹连接,调节螺丝可沿通孔径向移动,所述弹珠固定在轴套内并可自由旋转,所述轴套通过弹簧与调节螺丝弹性连接,轴套可沿通孔径向移动。可见,其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解决了现有加工中心刀库刀夹结构复杂,成本高等问题,采用弹簧钢一体加工设计,对刀具夹持效果好,稳定性好,成本低,可靠性强的基于弹簧钢的一体式刀夹。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弹簧钢的一体式刀夹,包括由弹簧钢一体加工成型的刀夹主体,所述刀夹主体包括安装部和夹持部,所述夹持部包括与所述安装部相连的连接部,与连接部相连的第一弹力部,与第一弹力部相连的第二弹力部,所述第二弹力部开设有开口,所述第一弹力部、第二弹力部和开口均为对称设置两组形成夹持槽。

    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安装部开设有若干用于固定安装刀夹主体的安装孔。

    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夹持部与安装部之间设置一台阶,所述夹持部厚度小于安装部。

    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连接部为半圆弧形状设置,其设置第一弯折部与第一弹力部相连,所述第一弹力部设置第二弯折部与第二弹力部相连。

    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第一弹力部和第二弹力部均为圆弧形状设置。

    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第一弹力部、第二弹力部和开口均开设倒角。

    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第一弹力部和第二弹力部硬度在30~50hrc。

    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开口在第二弹力部末端并朝外扩张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采用弹簧钢一体加工成型的刀夹主体,弹簧钢是指由于在淬火和回火状态下的弹性,而专门用于制造弹簧和弹性元件的钢。钢的弹性取决于其弹性变形的能力,即在规定的范围之内,弹性变形的能力使其承受一定的载荷,在载荷去除之后不出现永久变形,其应用在刀夹上,使用寿命长,夹持效果好;刀夹主体包括了安装部和夹持部,具体是通过安装部用于固定安装使用,夹持部用于夹持刀具,安装方便,夹持效果好;夹持部包括了连接部、第一弹力部和第二弹力部,通过连接部用于连接使用,通过第一弹力部和第二弹力部形成夹持槽对刀具进行夹持,由两组弹力部可加强整体夹持过程中的弹性,同时也保证了夹持的稳定性,在第二弹力布上设置了开口,以便刀具的装入夹持,进一步保证装夹的方便性;采用对称设置的弹力部和开口,以便对刀具夹持固定,结构简单,夹持稳定性好。

    本实用新型中,解决了现有加工中心刀库刀夹结构复杂,成本高等问题,采用弹簧钢一体加工设计,对刀具夹持效果好,稳定性好,成本低,可靠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刀夹主体100、安装部110、安装孔111、台阶112、夹持部120、连接部121、第一弹力部122、第二弹力部123、开口124、夹持槽125、第一弯折部126、第二弯折部127、倒角12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图2所示,一种基于弹簧钢的一体式刀夹,包括由弹簧钢一体加工成型的刀夹主体100,所述刀夹主体100包括安装部110和夹持部120,所述夹持部120包括与所述安装部110相连的连接部121,与连接部121相连的第一弹力部122,与第一弹力部122相连的第二弹力部123,所述第二弹力部123开设有开口124,所述第一弹力部122、第二弹力部123和开口124均为对称设置两组形成夹持槽125。

    安装部110开设有若干用于固定安装刀夹主体100的安装孔111,以便本实用新型的固定安装使用,拆装方便。

    夹持部120与安装部110之间设置一台阶112,所述夹持部120厚度小于安装部110,以便夹持部120和安装部110分隔,同时台阶112也方便刀具夹持时进行定位,提高夹持精度。

    连接部121为半圆弧形状设置,其设置第一弯折部126与第一弹力部122相连,所述第一弹力部122设置第二弯折部127与第二弹力部123相连,采用半圆弧装设置,以便第一折弯部和第二折弯部形成夹持槽125,第一弹力部122和第二弹力部123均为圆弧形状设置,从而对刀具进行夹持,夹持稳定性好;另外,还设置了第一弯折部126和第二弯折部127,能够进一步加强第一弹力部122和第二弹力部123的弹力,提高夹持效果延长夹持寿命。

    第一弹力部122、第二弹力部123和开口124均开设倒角128,进一步方便对刀具的夹持,防止将刀具夹伤,夹持效果好。

    第一弹力部122和第二弹力部123硬度在30~50hrc,所述开口124在第二弹力部123末端并朝外扩张设置,从而保证了两弹力部的弹性,提高对刀具的夹持效果。

    采用弹簧钢一体加工成型的刀夹主体100,弹簧钢是指由于在淬火和回火状态下的弹性,而专门用于制造弹簧和弹性元件的钢。钢的弹性取决于其弹性变形的能力,即在规定的范围之内,弹性变形的能力使其承受一定的载荷,在载荷去除之后不出现永久变形,其应用在刀夹上,使用寿命长,夹持效果好;刀夹主体100包括了安装部110和夹持部120,具体是通过安装部110用于固定安装使用,夹持部120用于夹持刀具,安装方便,夹持效果好;夹持部120包括了连接部121、第一弹力部122和第二弹力部123,通过连接部121用于连接使用,通过第一弹力部122和第二弹力部123形成夹持槽125对刀具进行夹持,由两组弹力部可加强整体夹持过程中的弹性,同时也保证了夹持的稳定性,在第二弹力布上设置了开口124,以便刀具的装入夹持,进一步保证装夹的方便性;采用对称设置的弹力部和开口124,以便对刀具夹持固定,结构简单,夹持稳定性好。

    本实用新型中,解决了现有加工中心刀库刀夹结构复杂,成本高等问题,采用弹簧钢一体加工设计,对刀具夹持效果好,稳定性好,成本低,可靠性强。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技术特征:

    1.一种基于弹簧钢的一体式刀夹,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弹簧钢一体加工成型的刀夹主体,所述刀夹主体包括安装部和夹持部,所述夹持部包括与所述安装部相连的连接部,与连接部相连的第一弹力部,与第一弹力部相连的第二弹力部,所述第二弹力部开设有开口,所述第一弹力部、第二弹力部和开口均为对称设置两组形成夹持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弹簧钢的一体式刀夹,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开设有若干用于固定安装刀夹主体的安装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弹簧钢的一体式刀夹,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部与安装部之间设置一台阶,所述夹持部厚度小于安装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弹簧钢的一体式刀夹,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为半圆弧形状设置,其设置第一弯折部与第一弹力部相连,所述第一弹力部设置第二弯折部与第二弹力部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弹簧钢的一体式刀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力部和第二弹力部均为圆弧形状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弹簧钢的一体式刀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力部、第二弹力部和开口均开设倒角。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弹簧钢的一体式刀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力部和第二弹力部硬度在30~50hrc。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弹簧钢的一体式刀夹,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在第二弹力部末端并朝外扩张设置。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刀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弹簧钢的一体式刀夹,包括由弹簧钢一体加工成型的刀夹主体,所述刀夹主体包括安装部和夹持部,所述夹持部包括与所述安装部相连的连接部,与连接部相连的第一弹力部,与第一弹力部相连的第二弹力部,所述第二弹力部开设有开口,所述第一弹力部、第二弹力部和开口均为对称设置两组形成夹持槽;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加工中心刀库刀夹结构复杂,成本高等问题,采用弹簧钢一体加工设计,对刀具夹持效果好,稳定性好,成本低,可靠性强。

    技术研发人员:贺国建;杨超;邓志亮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乔锋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5.31
    技术公布日:2020.04.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1225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