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市政、环境保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效处理底泥与排污控制综合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雨水检查井中初期雨水分流装置,所述装置安装于雨水管道检查井下游管口附近,包括垂向固定挡板和水平向固定挡板、直立翻板、水平翻板、平衡翻板、转轴、雨污水管道连接管和逆止阀;其特征在于:在雨水检查井下游管口附近的雨水管底孔口上,固定一个低于雨水管管径高度的垂向固定挡板,垂向固定挡板顶部一端安装有水平向固定挡板,所述水平向固定挡板一端与垂向固定挡板连接处为无缝连接,另一端与转轴连接;直立翻板、水平翻板和平衡翻板随转轴一起转动,转动角度由雨水管道中水位变化控制;
又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的一种复合木本生物浮床的底泥曝气装置,申请公布号(cn105000657a),该装置由风光互补发电系统进行供电,驱动电力鼓风机转动,通过设置在表层底泥中的微孔曝气布气管对底泥进行曝气,同时在曝气区设置一层木本生物浮床;
上述两个专利,一个实现了雨水分流,另外一个进行底泥曝气,两者并无相关性,而在实际的环境中,雨污和排放河道是息息相关的,如何对雨污进行引导排放,及对排放后的雨污进行及时处理,是现有存在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雨污排放和处理一体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高效处理底泥与排污控制综合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效处理底泥与排污控制综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雨水管道及污水管道,雨水管道连通至河道,污水管道连通至污水处理厂,雨水管道与污水管道均位于检查井下方并通过分流机构相连接,雨水管道连通的河道底部设置曝气机构,该曝气机构连接位于河道外的曝气源,将雨水管道流入河道底部的污泥及河道底部的底泥进行微纳米曝气曝气,从而改善河道水质。
作为优选,所述的污水管道位于雨水管道下方并且两者呈交叉设置,污水管道连接有污水排放口,位于污水排放口上侧设有雨污隔离堰及全自动挡板,全自动挡板可封闭污水排放口设置,进而在雨天将雨水导向雨水管道。
作为优选,全自动挡板的具体结构是:包括大挡板、小挡板、坠重辅助杆、挡板坠重和挡板固定杆,挡板坠重和坠重辅助杆保持大挡板处于倾斜状态。
作为优选,所述的大挡板、小挡板固定在挡板固定牛角上,挡板固定牛角固定在检查井的侧壁上
作为优选,所述的污水管道的中部的雨水隔离堰之间设有过水沟。
作为优选,所述的曝气机构是:包括埋于河道底部的不锈钢筛管,不锈钢筛管的侧壁上开设有出气孔,不锈钢筛管内设置有不同粒径的石英砂,不锈钢筛管的外侧是河道底泥。
作为优选,所述的不同粒径的石英砂包括粒径为1-2mm的石英砂和粒径为2-4mm的石英砂,粒径为1-2mm的石英砂位于粒径为2-4mm的石英砂的上部的外围。
作为优选,所述的不锈钢筛管包括管体,管体的上侧可拆卸地设有筛管盖。
作为优选,不锈钢筛管的外侧还呈放射状地设有若干出气管。
作为优选,出气孔及出气管的管口的直径均为1毫米,出气孔及出气管排出的为气泡或微纳米气泡水。
作为优选,曝气机构可升降地设置在河道底部的具体结构是:若干根不锈钢筛管均安装在一根主管道上,主管道连接曝气源,该主管道的一端伸出河道底部竖直设置并固定在丝杆上,通过电机驱动丝杆进而带动主管道、若干根不锈钢筛管作升降运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全自动雨污分流检查井,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将流入河道的污泥及河道自身的底泥进行曝气,有效地保护河道的生态,维持河道的正常。
2、本发明实际操作中通过细砂所占高度及厚度比例的变化,来调节气泡的走向,基本保证气泡(或者微纳米气泡水)能够均匀地从装置的各个气孔喷出,从而对底泥的全断面产生较好的曝气效果。
3、本发明采用微纳米曝气,极大地提高了水中溶解氧的含量,喷出的微纳米气泡水含氧量更高、衰减速度更慢,更能够适应水处理中曝气的需要。
4、本发明中微纳米曝气技术能够把臭氧快速、高效地溶入水中,形成高浓度的微纳米气泡臭氧水,利用臭氧的强氧化作用分解有机污染物。在水处理工艺中,通过微纳米臭氧气泡水的消毒工艺和微纳米富氧气泡水的增氧工艺的结合,能够起到综合治理的效果,因此可以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以及生活用水的处理中。
5、本发明埋在河道底部的曝气机构可以升降,进而对不同层次的河底泥进行曝气,同时也可以进行旋转,增加曝气的范围。
6、本发明在雨天由于雨水管水位上涨致使全自动挡板堵住污水排放口,使后期干净雨水从过水沟及雨污隔离堰上方通过排入河道。
7、本发明在非雨天时由于雨污混流而进雨水管污水及下雨天前期进入雨水管的初期雨水,通过全自动挡板下方的污水排放口进入污水管流向污水处理厂处理。
8、本发明减少由于雨污混流而流入河道的污水量,以达到净化河道的目的。
9、本发明减少下雨天流入污水处理厂的污水量,使污水处理厂能够处理更多的污水,减少非必要容量损耗。
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局部结构的的a-a视图;
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局部结构的b-b视图;
图4为本发明提出的局部结构的c-c视图;
图5为本发明提出的局部结构的全自动挡板的正面图。
图6为本发明提出的曝气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中不锈钢筛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中不锈钢筛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中不锈钢筛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中曝气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参照图1-10,一种高效处理底泥与排污控制综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雨水管道2及污水管道3,雨水管道2连通至河道,污水管道3连通至污水处理厂,雨水管道2与污水管道3均位于检查井1下方并通过分流机构相连接,雨水管道2连通的河道底部设置曝气机构15,该曝气机构连接位于河道外的曝气源16,将雨水管道2流入河道底部的污泥及河道底部的底泥进行微纳米曝气曝气,从而改善河道水质。
曝气源16可以为增氧机或臭氧发生器,臭氧气泡水可分解有机污染物,起到综合治疗的效果。
本发明将雨污分流后冲入河道的污泥,连通原河道的底泥一同进行曝气处理,为了保证曝气的有效性,在曝气机构(不锈钢筛管)的外侧设有若干个出气管,这些排气管可以有效地将传递气体,避免污泥堆积导致曝气效果差的现象产生。
当冲入河道的污泥堆积太多的时候,不能升降的曝气机构就不能对不同层次的底泥进行曝气,导致曝气的效果很差,因此,在本发明中,为了实现排污、河道底泥的联合处理,将曝气机构设置成可以升降的,这样即使排出的污泥量非常的大,也不会彻底堆积在河底影响河道的生态环境。
同时本发明中,曝气机构15包含的不锈钢筛管可以进行升降操作,具体地,不锈钢筛管连接到一个主管道上,通过人工或机械拉动主管道,即可调节不锈钢筛管在河道内的位置,这样在污泥堆积过多的情况下,不锈钢筛管均能对各个层次的污泥进行曝气。
同时本发明中,曝气机构15包含的不锈钢筛管可以进行旋转操作,具体地,不锈钢筛管可以连接到主管道的轴承上,出气管与不锈钢筛管相切设置,这样出气的时候气流的方向与不锈钢筛管相切,进而产生一些旋转的效果,达到更好的曝气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的污水管道3位于雨水管道2下方并且两者呈交叉设置,污水管道3连接有污水排放口4,位于污水排放口4上侧设有雨污隔离堰5及全自动挡板6,全自动挡板6可封闭污水排放口4设置,进而在雨天将雨水导向雨水管道2。
作为优选,全自动挡板6的具体结构是:包括大挡板7、小挡板8、坠重辅助杆9、挡板坠重10和挡板固定杆11,挡板坠重10和坠重辅助杆9保持大挡板7处于倾斜状态。
所述的大挡板7、小挡板8固定在挡板固定牛角12上,挡板固定牛角12固定在检查井1的侧壁上。
所述的污水管道3的中部的雨水隔离堰5之间设有过水沟13。
作为优选,所述的曝气机构15是:包括埋于河道底部的不锈钢筛管17,不锈钢筛管17的侧壁上开设有出气孔,不锈钢筛管内设置有不同粒径的石英砂,不锈钢筛管的外侧是河道底泥18。
出气孔及出气管的管口的直径均为1毫米,出气孔及出气管排出的为气泡或微纳米气泡水。
作为优选,所述的不同粒径的石英砂包括粒径为1-2mm的石英砂19和粒径为2-4mm的石英砂20,粒径为1-2mm的石英砂19位于粒径为2-4mm的石英砂20的上部的外围。
作为优选,所述的不锈钢筛管17包括管体,管体的上侧可拆卸地设有筛管盖21。
作为优选,不锈钢筛管的外侧还呈放射状地设有若干出气管22。
曝气机构可升降地设置在河道底部的具体结构是:若干根不锈钢筛管均安装在一根主管道上,主管道连接曝气源,该主管道的一端伸出河道底部竖直设置并固定在丝杆上,通过电机驱动丝杆进而带动主管道、若干根不锈钢筛管作升降运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高效处理底泥与排污控制综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雨水管道及污水管道,雨水管道连通至河道,污水管道连通至污水处理厂,雨水管道与污水管道均位于检查井下方并通过分流机构相连接,雨水管道连通的河道底部设置曝气机构,该曝气机构连接位于河道外的曝气源,将雨水管道流入河道底部的污泥及河道底部的底泥进行微纳米曝气,从而改善河道水质,曝气机构可升降或/和可旋转地设置在河道底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处理底泥与排污控制综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曝气机构是:包括埋于河道底部的不锈钢筛管,不锈钢筛管的侧壁上开设有出气孔,不锈钢筛管内设置有不同粒径的石英砂,不锈钢筛管的外侧是河道底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效处理底泥与排污控制综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不同粒径的石英砂包括粒径为1-2mm的石英砂和粒径为2-4mm的石英砂,粒径为1-2mm的石英砂位于粒径为2-4mm的石英砂的上部的外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效处理底泥与排污控制综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不锈钢筛管包括管体,管体的上侧可拆卸地设有筛管盖,不锈钢筛管的外侧还呈放射状地设有若干出气管,或者是,若干根出气管与不锈钢筛管相切设置,出气管的出气口为斜口。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一种高效处理底泥与排污控制综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出气孔及出气管的管口的直径均为1毫米,出气孔及出气管排出的为气泡或微纳米气泡水。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高效处理底泥与排污控制综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曝气机构可升降地设置在河道底部的具体结构是:若干根不锈钢筛管均安装在一根主管道上,主管道连接曝气源,该主管道的一端伸出河道底部竖直设置并固定在丝杆上,通过电机驱动丝杆进而带动主管道、若干根不锈钢筛管作升降运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处理底泥与排污控制综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污水管道位于雨水管道下方并且两者呈交叉设置,污水管道连接有污水排放口,位于污水排放口上侧设有雨污隔离堰及全自动挡板,全自动挡板可封闭污水排放口设置,进而在雨天将雨水导向雨水管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高效处理底泥与排污控制综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全自动挡板的具体结构是:包括大挡板、小挡板、坠重辅助杆、挡板坠重和挡板固定杆,挡板坠重和坠重辅助杆保持大挡板处于倾斜状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高效处理底泥与排污控制综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大挡板、小挡板固定在挡板固定牛角上,挡板固定牛角固定在检查井的侧壁上。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高效处理底泥与排污控制综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污水管道的中部的雨水隔离堰之间设有过水沟。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