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体修复活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2-07-14  77


    本实用新型涉及活化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体修复活化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工农业的各种污染物以及富营养化物质在水体中的累积,我国的水生态环境遭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和破坏,例如养殖水体,往往因水产排泄物及残饲在水体的积累发酵,水体中氨氮及亚硝酸盐的毒性物质的不断累积,导致有害藻类大量繁殖夺氧使水产致病减产,养殖户为保产量往往向水体中投入大量抗生素及毒性农药,造成成本增高且存食品安全隐患,在水产养殖、水体净化、污水处理等场合,都需要往水中增氧以修复水体活化,但是现有技术增氧装置不便于在水中固定,并且不便于快速调整增氧装置的位置,为使用增氧装置时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现提出一种水体修复活化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增氧装置不便于在水中固定,并且不便于快速调整增氧装置的位置,为使用增氧装置时带来不便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水体修复活化装置,包括安装板、保护罩、电源线、增氧管、搅拌杆、增氧泵、电机和调节架,所述保护罩呈底端面中部镂空状且保护罩底端面完全覆盖于安装板顶端面,并且保护罩底端面四端通过螺母锁合于安装板顶端面四端,所述电源线一端穿过保护罩侧表面开设的线孔内侧后连接于增氧泵和电机的电源输入端,所述增氧管顶端面垂直穿过安装板底端面中部开设的管孔内侧后无缝固定插接于增氧泵气体输出端,所述搅拌杆顶端面垂直穿过安装板底端面右侧中部开设的轴孔内侧后固定连接于电机底端面输出轴,并且搅拌杆位于增氧管底部,所述增氧泵底端面四端固定锁合于安装板顶端面中部,所述电机底端面四端通过螺母锁合于安装板顶端面右侧中部,所述增氧泵和电机与电源线进行电连接,所述调节架由固定块、龙门架、滑杆、套杆、螺杆、转杆、侧板、支撑板、螺纹孔、固定螺栓、底座、连接杆、把手和螺纹槽组成,所述固定块对称垂直焊接有两个于安装板左右端面中部,所述龙门架呈倒u外形且底端面左右两端垂直焊接于固定块顶端面中部,并且龙门架左顶侧中部通过开设的转动槽与螺杆外侧右端面转动连接以及右端面顶侧中部垂直固定连接于滑杆左端面,所述滑杆外表面右端以过盈配合的方式与套杆左端面中部开设的滑孔内侧活动连接,所述螺杆外表面与转杆右端面中部开设的螺纹槽内侧螺纹连接,所述侧板对称分布有两个于龙门架左右两侧且右部侧板左端面顶侧中部通过螺母锁合于套杆右端面中部,并且左部侧板右端面顶侧中部通过开设的转槽内侧与转杆外表面左端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板通过顶端面中部开设的滑槽内侧以过盈配合的方式与侧板的外表面底端活动连接,所述螺纹孔垂直开设于侧板后端面中部,所述固定螺栓外表面前端穿过支撑板后端面中部开设的衔接孔内侧后与螺纹孔内侧端面螺纹连接,所述底座顶端面中部垂直焊接于支撑板底端面,所述连接杆右端面垂直穿过左部侧板左端面顶侧中部开设的圆孔内侧后固定连接于转杆左端中部,所述把手右端面顶侧中部固定锁合于连接杆左端面底侧中部。

    进一步的,所述螺纹孔等间距分布有两个以上于侧板前端面中部且螺纹孔为同一垂直线上。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的顶端面四端均开设有安装孔。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螺栓的后端面设置有转板,并且转板的外表面上设置有沿前后端面水平延伸的防滑条纹。

    进一步的,所述滑杆与螺杆的长度相等且套杆开设的滑孔与螺纹槽的深度分别小于滑杆与螺杆的长度。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板的内侧底端设置有两个密封圈,并且密封圈的内侧端面紧贴于增氧管和搅拌杆外表面顶端。

    进一步的,所述保护罩底端面边沿处通过粘合剂粘贴有一层密封条,并且密封条的底端面紧贴于安装板顶端面边沿处。

    进一步的,所述增氧泵型号为rb-81d增氧泵。

    进一步的,所述电机型号为ye2100l1-4电机。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为解决现有技术增氧装置不便于在水中固定,并且不便于快速调整增氧装置的位置,为使用增氧装置时带来不便的问题,通过设置了调节架在安装板两侧,通过两个底座放置在水体的两侧,通过底座顶端面四端设置的安装孔将该装置进行固定并且带动安装板进行固定,当需要对增氧管和搅拌杆的位置进行调整时,可通过转动把手带动连接杆转动,而连接杆则带动与之固定连接的转杆转动,使得螺纹槽随着转杆转动同时带动螺杆进行水平移动达到合适的地点后停止继续转动把手,达到了对增氧装置进行固定,并且对增氧装置的位置进行快速调整,使得增氧装置使用更加方便的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安装板顶端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调节价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a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转杆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安装板-1、保护罩-2、电源线-3、增氧管-5、搅拌杆-6、增氧泵-7、电机-8、调节架-4、固定块-41、龙门架-42、滑杆-43、套杆-44、螺杆-45、转杆-46、侧板-47、支撑板-48、螺纹孔-49、固定螺栓-410、底座-411、连接杆-412、把手-413、螺纹槽-414。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图2、图3、图4与图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体修复活化装置:包括安装板1、保护罩2、电源线3、增氧管5、搅拌杆6、增氧泵7、电机8和调节架4,保护罩2呈底端面中部镂空状且保护罩2底端面完全覆盖于安装板1顶端面,并且保护罩2底端面四端通过螺母锁合于安装板1顶端面四端,电源线3一端穿过保护罩2侧表面开设的线孔内侧后连接于增氧泵7和电机8的电源输入端,增氧管5顶端面垂直穿过安装板1底端面中部开设的管孔内侧后无缝固定插接于增氧泵7气体输出端,搅拌杆6顶端面垂直穿过安装板1底端面右侧中部开设的轴孔内侧后固定连接于电机8底端面输出轴,并且搅拌杆6位于增氧管5底部,增氧泵7底端面四端固定锁合于安装板1顶端面中部,电机8底端面四端通过螺母锁合于安装板1顶端面右侧中部,增氧泵7和电机8与电源线3进行电连接,调节架4由固定块41、龙门架42、滑杆43、套杆44、螺杆45、转杆46、侧板47、支撑板48、螺纹孔49、固定螺栓410、底座411、连接杆412、把手413和螺纹槽414组成,固定块41对称垂直焊接有两个于安装板1左右端面中部,龙门架42呈倒u外形且底端面左右两端垂直焊接于固定块41顶端面中部,并且龙门架42左顶侧中部通过开设的转动槽与螺杆45外侧右端面转动连接以及右端面顶侧中部垂直固定连接于滑杆43左端面,滑杆43外表面右端以过盈配合的方式与套杆44左端面中部开设的滑孔内侧活动连接,螺杆45外表面与转杆46右端面中部开设的螺纹槽414内侧螺纹连接,侧板47对称分布有两个于龙门架42左右两侧且右部侧板47左端面顶侧中部通过螺母锁合于套杆44右端面中部,并且左部侧板47右端面顶侧中部通过开设的转槽内侧与转杆46外表面左端转动连接,支撑板48通过顶端面中部开设的滑槽内侧以过盈配合的方式与侧板47的外表面底端活动连接,螺纹孔49垂直开设于侧板47后端面中部,固定螺栓410外表面前端穿过支撑板48后端面中部开设的衔接孔内侧后与螺纹孔49内侧端面螺纹连接,底座411顶端面中部垂直焊接于支撑板48底端面,连接杆412右端面垂直穿过左部侧板47左端面顶侧中部开设的圆孔内侧后固定连接于转杆46左端中部,把手413右端面顶侧中部固定锁合于连接杆412左端面底侧中部。

    其中,所述螺纹孔49等间距分布有两个以上于侧板47前端面中部且螺纹孔49为同一垂直线上,便于对侧板47的高度进行多高度的调节。

    其中,所述底座411的顶端面四端均开设有安装孔,便于通过安装孔将底座411快速固定在指定位置。

    其中,所述固定螺栓410的后端面设置有转板,并且转板的外表面上设置有沿前后端面水平延伸的防滑条纹,防止在转动固定螺栓410时滑动。

    其中,所述滑杆43与螺杆45的长度相等且套杆44开设的滑孔与螺纹槽414的深度分别小于滑杆43与螺杆45的长度,防止滑杆43和螺杆45在套杆44和螺纹槽414内脱落。

    其中,所述安装板1的内侧底端设置有两个密封圈,并且密封圈的内侧端面紧贴于增氧管5和搅拌杆6外表面顶端,防止有水进入到安装板1的顶端面。

    其中,所述保护罩2底端面边沿处通过粘合剂粘贴有一层密封条,并且密封条的底端面紧贴于安装板1顶端面边沿处,防止有水分进入到安装板1的顶端面。

    其中,所述增氧泵7型号为rb-81d增氧泵,密封性较好,并且节能性良好。

    其中,所述电机8型号为ye2100l1-4电机,马力较大。

    本专利所述的:增氧泵7,可叫做空气泵,将空气压入水中,让空气中的氧气与水充分接触,以达到让部分氧气融入水中,增加水的含氧量,保证水中鱼类生长的需要,观赏鱼缸,大到鱼塘,均有用到,叶轮转动时,由于离心力的作用,风向标促使气体向前向外运动,从而形成一系列螺旋状的运动,叶轮刀片之间的空气呈螺旋状加速旋转并将泵体之外的气体挤入(由吸气口吸入)侧槽,当它进入侧通道以后,气体被压缩,然后又回复到叶轮刀片间再次加速旋转,当空气沿着一条螺旋形轨道穿过叶轮和侧槽时,每个叶轮片增加了压缩和加速的程度,随着旋转的进行,气体的动能增加,使得沿侧通道通过的气体压力进一步增加,当空气到达侧槽与排放法兰的连接点(侧通道在出口处变窄),气体即被挤出叶片并通过出口消声器排出泵体。

    工作原理:首先向上拉动侧板47使得侧板47的高度达到恰当的高度,然后转动固定螺栓410,使得固定螺栓固定在螺纹孔49内,然后移动两个底座411放置在较窄的水体的两侧,并且通过底座411顶端面四端设置的安装孔将该装置进行固定,然后将电源线3的另一端与外部连接的控制装置与外部电源进行电连接,然后可通过转动把手413带动连接杆412转动,而连接杆412则带动与之固定连接的转杆46转动,使得螺纹槽414随着转杆46转动同时带动螺杆45进行水平移动达到合适的地点后停止继续转动把手413,同时螺杆45带动龙门架42和固定块41以及安装板1进行水平移动至恰当的位置,而安装板1则带动顶部的保护罩2、增氧泵7和电机8进行水平移动,而龙门架42在水平移动的同时带动滑杆43在套杆44的内侧进行水平移动,然后通过外部的控制装置使得电源线3得电,而电源线3则使得增氧泵7和电机8得电,而增氧泵7得电产生气体,并且气体通过增氧管5进入到水体的底端,同时电机8得电输出轴转动,并且带动搅拌杆6转动将水体进行搅拌进行补充氧气。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并且本实用新型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的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等常规手段,机械、零件和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加上电路连接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连接方式,在此不再详述。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技术特征:

    1.一种水体修复活化装置,包括安装板(1)、保护罩(2)、电源线(3)、增氧管(5)、搅拌杆(6)、增氧泵(7)和电机(8),所述保护罩(2)呈底端面中部镂空状且保护罩(2)底端面完全覆盖于安装板(1)顶端面,并且保护罩(2)底端面四端通过螺母锁合于安装板(1)顶端面四端,所述电源线(3)一端穿过保护罩(2)侧表面开设的线孔内侧后连接于增氧泵(7)和电机(8)的电源输入端,所述增氧管(5)顶端面垂直穿过安装板(1)底端面中部开设的管孔内侧后无缝固定插接于增氧泵(7)气体输出端,所述搅拌杆(6)顶端面垂直穿过安装板(1)底端面右侧中部开设的轴孔内侧后固定连接于电机(8)底端面输出轴,并且搅拌杆(6)位于增氧管(5)底部,所述增氧泵(7)底端面四端固定锁合于安装板(1)顶端面中部,所述电机(8)底端面四端通过螺母锁合于安装板(1)顶端面右侧中部,所述增氧泵(7)和电机(8)与电源线(3)进行电连接;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调节架(4),所述调节架(4)由固定块(41)、龙门架(42)、滑杆(43)、套杆(44)、螺杆(45)、转杆(46)、侧板(47)、支撑板(48)、螺纹孔(49)、固定螺栓(410)、底座(411)、连接杆(412)、把手(413)和螺纹槽(414)组成,所述固定块(41)对称垂直焊接有两个于安装板(1)左右端面中部,所述龙门架(42)呈倒u外形且底端面左右两端垂直焊接于固定块(41)顶端面中部,并且龙门架(42)左顶侧中部通过开设的转动槽与螺杆(45)外侧右端面转动连接以及右端面顶侧中部垂直固定连接于滑杆(43)左端面,所述滑杆(43)外表面右端以过盈配合的方式与套杆(44)左端面中部开设的滑孔内侧活动连接,所述螺杆(45)外表面与转杆(46)右端面中部开设的螺纹槽(414)内侧螺纹连接,所述侧板(47)对称分布有两个于龙门架(42)左右两侧且右部侧板(47)左端面顶侧中部通过螺母锁合于套杆(44)右端面中部,并且左部侧板(47)右端面顶侧中部通过开设的转槽内侧与转杆(46)外表面左端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板(48)通过顶端面中部开设的滑槽内侧以过盈配合的方式与侧板(47)的外表面底端活动连接,所述螺纹孔(49)垂直开设于侧板(47)后端面中部,所述固定螺栓(410)外表面前端穿过支撑板(48)后端面中部开设的衔接孔内侧后与螺纹孔(49)内侧端面螺纹连接,所述底座(411)顶端面中部垂直焊接于支撑板(48)底端面,所述连接杆(412)右端面垂直穿过左部侧板(47)左端面顶侧中部开设的圆孔内侧后固定连接于转杆(46)左端中部,所述把手(413)右端面顶侧中部固定锁合于连接杆(412)左端面底侧中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体修复活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孔(49)等间距分布有两个以上于侧板(47)前端面中部且螺纹孔(49)为同一垂直线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体修复活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411)的顶端面四端均开设有安装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体修复活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螺栓(410)的后端面设置有转板,并且转板的外表面上设置有沿前后端面水平延伸的防滑条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体修复活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杆(43)与螺杆(45)的长度相等且套杆(44)开设的滑孔与螺纹槽(414)的深度分别小于滑杆(43)与螺杆(45)的长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体修复活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1)的内侧底端设置有两个密封圈,并且密封圈的内侧端面紧贴于增氧管(5)和搅拌杆(6)外表面顶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体修复活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罩(2)底端面边沿处通过粘合剂粘贴有一层密封条,并且密封条的底端面紧贴于安装板(1)顶端面边沿处。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体修复活化装置,其结构包括安装板、保护罩、电源线、增氧管、搅拌杆、增氧泵、电机和调节架,通过设置了调节架在安装板两侧,通过两个底座放置在水体的两侧,通过底座顶端面四端设置的安装孔将该装置进行固定并且带动安装板进行固定,当需要对增氧管和搅拌杆的位置进行调整时,可通过转动把手带动连接杆转动,而连接杆则带动与之固定连接的转杆转动,使得螺纹槽随着转杆转动同时带动螺杆进行水平移动达到合适的地点后停止继续转动把手,达到了对增氧装置进行固定,并且对增氧装置的位置进行快速调整,使得增氧装置使用更加方便的有益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庄华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常州上善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5.29
    技术公布日:2020.04.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1222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