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观检测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2-07-14  75


    本实用新型涉及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外观检测设备。



    背景技术:

    在生产加工完成后通常都需要对成品进行出厂检,外观检查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现有的外观检查过程中,外观检查大多由工人手工操作,当产品较大或者流水线上生产的产品数量较多时,单依靠工人检查费时费力,而且工人长时间工作容易产生疲劳,且对工件的检测准确率下降,报废品还需要经过额外的处理,降低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工人检查费时费力,而且工人长时间工作容易产生疲劳,且对工件的检测准确率下降的问题,而提出的外观检测设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外观检测设备,包括设置在流水线上的检测箱,所述检测箱的内壁两侧均设置有用于扫描工件外观的相机,所述检测箱的内侧顶部连接有运输机构,所述检测箱的底部对称设置有盖板,所述盖板的两侧与检测箱底部横截面为l形结构的卡槽滑动连接,所述盖板的相对一侧通过传动杆与伸缩电机连接固定。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运输机构包括与检测箱内顶壁固定连接的顶板,所述顶板的底部通过支撑板连接有u形结构的滑槽,所述顶板的底面且关于支撑板对称设置有吊杆。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吊杆的底端均连接有传动带,所述传动带上均嵌设有拨杆,所述拨杆的底端延伸至滑槽的内侧下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滑槽的两竖边顶部均与吊装夹具顶部的挂钩配合,且挂钩与拨杆配合。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挂钩为金属材质,且拨杆为磁性材质,所述拨杆之间的间距等于检测箱的长度。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吊装夹具上与工件固定的结构为电动机械夹持机构或电磁吸附机构中的任意一种。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将相机设置在检测箱的内壁两侧,使得检测结果更加准确,同时在检测箱的内顶壁上安装运输机构,通过运输机构将工件依次送入检测箱中进行检测,简单快速。

    同时,运输机构上的吊装夹具与滑槽是滑动连接,当需要对不同的工件进行检测时,可以换装不同的吊装夹具,适用性更广,两条传动带进行吊装夹具的运输移动,当只需要一条传动带工作时,另一条传动带可以将空置的吊装夹具运回,当两条吊装夹具同时工作时,只需将工件位于检测箱内部的位置错开,且不影响成像即可,效率更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外观检测设备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外观检测设备的仰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外观检测设备中运输机构的正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外观检测设备中运输机构的侧视图。

    图例说明:

    1、检测箱;2、相机;3、运输机构;301、顶板;302、支撑板;303、滑槽;304、吊杆;305、传动带;306、拨杆;307、吊装夹具;308、挂钩;4、盖板;5、卡槽;6、传动杆;7、伸缩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技术方案:外观检测设备,包括设置在流水线上的检测箱1,检测箱1的内壁两侧均设置有用于扫描工件外观的相机2,检测箱1的内侧顶部连接有运输机构3,检测箱1的底部对称设置有盖板4,盖板4的两侧与检测箱1底部横截面为l形结构的卡槽5滑动连接,盖板4的相对一侧通过传动杆6与伸缩电机7连接固定,通过运输机构3将工件依次运送至检测箱1内,并经过检测箱1内壁上的两个相机2进行外观检测,合格的工件直接通过运输机构3运送至下一道工序,而检测出不合格的产品后,通过伸缩电机7驱动传动杆6打开盖板4,运输机构3直接将不合格产品松开,产品通过盖板4开启后的通孔落入检测箱1下方的废料收集装置中。

    具体的,如图2-4所示,运输机构3包括与检测箱1内顶壁固定连接的顶板301,通过顶板301实现运输机构3的吊装,顶板301的底部通过支撑板302连接有u形结构的滑槽303,顶板301的底面且关于支撑板302对称设置有吊杆304,吊杆304的底端均连接有传动带305,传动带305上均嵌设有拨杆306,拨杆306的底端延伸至滑槽303的内侧下部,滑槽303的两竖边顶部均与吊装夹具307顶部的挂钩308配合,且挂钩308与拨杆306配合,挂钩308为金属材质,且拨杆306为磁性材质,拨杆306之间的间距等于检测箱1的长度,吊装夹具307上与工件固定的结构为电动机械夹持机构或电磁吸附机构中的任意一种,传动带305分别位于支撑板302的两侧可同时实现两件物料的检查,并且检查时两工件的位置错开,吊装夹具307可以从滑槽303上取下,因此可以根据不同的工件使用不同的吊装夹具307,吊装时,拨杆306能够推动挂钩308,使得吊装夹具307沿滑槽303滑动,吊装夹具307的底端通过电动机械夹持机构或电磁吸附机构与工件连接,当检测出不合格产品后,可以直接控制吊装夹具307将工件松开。

    工作原理:使用时,通过吊装夹具307将待检测的工件固定,并将挂钩308挂在对应滑槽303的竖边上,驱动传动带305工作,拨杆306在传动带305的带动下移动,当拨杆306接触到挂钩308时,拨杆306会将挂钩308吸附,同时拨杆306会作用在挂钩308上,使挂钩308以及吊装夹具307沿滑槽303滑动,当传动带305将工件移动至检测箱1内部的中间位置时,传动带305停止运动,此时,相机2工作对工件外观进行拍摄,拍摄的图片信息经对比检测合格后,传动带305继续工作,直至将工件移至下移工序;当检测结果不合格时,伸缩电机7驱动传动杆6打开盖板4,吊装夹具307直接将不合格产品松开,产品通过盖板4开启后的通孔落入检测箱1下方的废料收集装置中。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外观检测设备,包括设置在流水线上的检测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箱(1)的内壁两侧均设置有用于扫描工件外观的相机(2),所述检测箱(1)的内侧顶部连接有运输机构(3),所述检测箱(1)的底部对称设置有盖板(4),所述盖板(4)的两侧与检测箱(1)底部横截面为l形结构的卡槽(5)滑动连接,所述盖板(4)的相对一侧通过传动杆(6)与伸缩电机(7)连接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观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输机构(3)包括与检测箱(1)内顶壁固定连接的顶板(301),所述顶板(301)的底部通过支撑板(302)连接有u形结构的滑槽(303),所述顶板(301)的底面且关于支撑板(302)对称设置有吊杆(30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外观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吊杆(304)的底端均连接有传动带(305),所述传动带(305)上均嵌设有拨杆(306),所述拨杆(306)的底端延伸至滑槽(303)的内侧下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外观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303)的两竖边顶部均与吊装夹具(307)顶部的挂钩(308)配合,且挂钩(308)与拨杆(306)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外观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挂钩(308)为金属材质,且拨杆(306)为磁性材质,所述拨杆(306)之间的间距等于检测箱(1)的长度。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外观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装夹具(307)上与工件固定的结构为电动机械夹持机构或电磁吸附机构中的任意一种。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外观检测设备,包括设置在流水线上的检测箱,所述检测箱的内壁两侧均设置有用于扫描工件外观的相机,所述检测箱的内侧顶部连接有运输机构,所述检测箱的底部对称设置有盖板,所述盖板的两侧与检测箱底部横截面为L形结构的卡槽滑动连接,所述盖板的相对一侧通过传动杆与伸缩电机连接固定。本实用新型中,运输机构上的吊装夹具与滑槽是滑动连接,当需要对不同的工件进行检测时,可以换装不同的吊装夹具,适用性更广,两条传动带进行吊装夹具的运输移动,当只需要一条传动带工作时,另一条传动带可以将空置的吊装夹具运回,当两条吊装夹具同时工作时,只需将工件位于检测箱内部的位置错开,且不影响成像即可,效率更高。

    技术研发人员:何建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中能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8.01
    技术公布日:2020.04.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1219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