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结构储书课桌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2-07-14  95


    本实用新型属于桌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复合结构储书课桌。



    背景技术:

    现有的课桌不具备专门储书功能,一般是在桌面下设置桌洞来放置书包和书本,但是桌洞容量小,放进去的书本取阅起来也不方便;如果将书本平叠放于桌面时,抽取书本困难;如果借助书立将书本竖放于桌面,虽然取放书本十分方便,但书本会侵占大块桌面,使桌面上的学习活动受到很大限制,并且会遮挡视线,十分不便,桌面上堆积如小山的课本严重影响学习效率和学习舒适度。因此需要开发一种具有储书功能,并且可以方便取还书本的课桌。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复合结构储书课桌,包括桌板和支撑所述桌板的支撑件,所述桌板包括主桌板和设置在所述主桌板一侧的活动桌板,所述活动桌板下设置有顶端开口的第二书槽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书槽前侧的书槽腔,所述书槽腔前端设置开口,所述书槽腔内设置有可从书槽腔前端开口拉出的第一书槽。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书槽和第二书槽内均设置至少一个隔板。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书槽包括第一底板和环绕第一底板四周设置的四块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书槽包括第二底板和环绕第二底板四周设置的四块第二侧板;所述隔板两侧设置有隔板卡角,所述第一书槽前后两侧的两块第一侧板设置有与所述隔板卡角匹配的若干卡槽,所述第二书槽前后两侧的两块第二侧板上设置有与所述隔板卡角匹配的若干卡槽。

    进一步的,所述隔板上设置有指洞。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书槽的前侧侧板为透明的,

    和/或,

    所述第二书槽的前侧侧板为透明的。

    进一步的,所述活动桌板为透明的。

    进一步的,所述活动桌板远离主桌板的一端通过铰接件与第二书槽顶端和/或书槽腔顶端连接,所述活动桌板设置有铰接件的一端端面上设置有第一强磁件,所述第二书槽和/或书槽腔与所述活动桌板铰接的侧面顶端设置有第二强磁件,所述第一强磁件和所述第二强磁件的磁性相反。

    进一步的,所述主桌板下方设置有桌洞。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书槽和所述书槽腔下面设置有屉腔,所述屉腔前端开口,所述屉腔内设置有可从所述屉腔前端开口拉出的屉盒,所述屉盒包括第三书槽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三书槽后侧的书匣。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书槽内设置至少一个隔板。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书槽包括第三底板和环绕第三底板四周设置的四块第三侧板,所述隔板两侧设置有隔板卡角,所述第三书槽前后两侧的两块第三侧板上设置有与所述隔板卡角匹配的若干卡槽,所述第三书槽的前侧侧板为透明的。

    进一步的,所述隔板上设置有指洞。

    进一步的,所述桌洞下方设置有储物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将课桌和书架的结构特点与功能融为一体,具有专业储书功能,不会占用桌面空间,彻底解决桌面书本堆积问题,让学生有一个充足的桌面空间进行学习活动;并且通过采用竖放的收纳方式、可预览的存放位置以及便于操作的空间布局,使得存取书本的过程像竖放在桌面上时一样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复合结构储书课桌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2的复合结构储书课桌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2的隔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2的书槽侧壁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3的复合结构储书课桌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3的屉盒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实施例1

    一种复合结构储书课桌,如图1所示,包括桌板和支撑桌板的支撑件,桌板包括主桌板1和设置在主桌板1右侧的活动桌板2,主桌板1的右侧侧边与活动桌板2的左侧侧边拼接在一起组成桌板,活动桌板2可以向上掀开,方便取放第一书槽6和第二书槽4内的书本;活动桌板2下方设置第二书槽4和书槽腔5,书槽腔5设置在第二书槽4前侧,第二书槽4包括第二底板以及分别设置在第二底板左右两端的两块第二侧板,书槽腔5包括书槽腔底板以及分别设置在书槽腔底板左右两端的两块书槽腔侧板;书槽腔5内设置有第一书槽6,第一书槽6可从书槽腔5前侧拉出,第一书槽6包括第一底板以及分别设置在第一底板左右两端的两块第一侧板。

    本实施例提供的复合结构储书课桌在课桌一侧下方设置了第一书槽6和第二书槽4,第一书槽6和第二书槽4的尺寸以方便放入常规尺寸的书本为宜。书本可以竖放在第一书槽6和第二书槽4内,向上掀开活动桌板2即可方便取放书本。将第一书槽6和第二书槽4内的书本书脊朝向课桌前侧,可以从第一书槽6的前侧直接查看第一书槽6内的书本书名。第二书槽4和第一书槽6前后并列设置,将第一书槽6向外拉出后,第一书槽6和第二书槽4之间空出一段距离,既方便从第二书槽4前侧查看第二书槽4内的书本书名,又可以更便捷地取放第二书槽4内的书本。

    本实施例提供的复合结构储书课桌既保障了储书空间,又保证了桌面空间不被侵占,并且取放书本的操作也十分简单方便。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主桌板1下方设置有桌洞3,增加了课桌的储物空间。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支撑件包括设置在主桌板1左侧即远离活动桌板2的一侧两端的两条桌腿7和设置在第二书槽4和书槽腔5底部的两条桌腿7。优选的,桌腿7下端设置有塑料或橡胶材质的桌脚8,桌脚8套设在桌腿7下端上,桌脚8与桌腿7下端通过螺纹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活动桌板2可以为不透明的,也可以将其设置为整体透明的或部分区域透明的,方便不掀开活动桌板2就可以查看第一书槽6和第二书槽4内存放的书本情况。活动桌面2可以是一整块,也可以根据第一书槽6和第二书槽4的大小分为两块,分别设置在第一书槽6的上方和第二书槽4的上方。活动桌面2为一整块时,为方便使用,可以选择将活动桌板2右侧与第二书槽4顶端和书槽腔5顶端铰接,也可以选择将活动桌面2的后侧与第二书槽4顶端铰接。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在第一书槽6前侧可设置拉伸牵引结果,如拉伸、把手等,方便将第一书槽6从书槽腔5中拉出。

    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二书槽4的结构可以和本实施例一样,也可以在本实施例记载的结构的基础上再包括设置在第二书槽4前侧的前侧侧板和/或设置在第二书槽4后侧的后侧侧板。其中,前侧侧板可以设置为透明的,方便向前拉开第一书槽6后,从前侧侧板查看第二书槽4内存放的书本的情况。第一书槽6的结构可以和本实施例一样,这样既可以从第一书槽6前侧直接取放书本,也可以掀开活动桌板2或者向前拉出第一书槽6,从第一书槽6顶端取放书本;也可以在本实施例记载的结构的基础上再增加设置前侧侧板、后侧侧板和顶端盖板中的任意一个或两个,但要保证不能同时设置前侧侧板和顶端盖板。第一书槽6的结构不同,会导致取放书本的方式发生相应的变化。

    在本实用新型中,书槽腔5可以采用本实施例所述的由板拼接而成的结构。为了方便第一书槽6的推拉,可以在两块书槽腔侧板上设置凹槽,并第一书槽6的两侧侧板外壁上设置与凹槽匹配的凸起。也可以在书槽腔5内安装抽屉导轨。书槽腔5也可以采用框架搭建而成,并且在框架上架设抽屉导轨,方便第一书槽6的抽拉。抽屉导轨的结构和安装方式均是现有技术,不属于本实用新型要保护的内容。

    实施例2

    一种复合结构储书课桌,如图2-4所示,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

    第一书槽6还包括设置在第一底板前后两端的两块第一侧板;第二书槽4还包括设置在第二底板前后两端的两块第二侧板;第一书槽6和第二书槽4内设置有隔板9,隔板9垂直设立在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上;隔板9上设置有指洞10,方便抓取隔板9;隔板9两侧设置有隔板卡角11,设置在第一底板前后两端的两块第一侧板和设置在第二底板前后两端的两块第二侧板上均设置有与隔板卡角11匹配的多个平行设置的卡槽12,隔板卡角11可卡放在卡槽12内。可以根据书量的变化,通过将隔板9的隔板卡角11卡放在不同的卡槽12内来调节隔板9在书槽内的位置,以保持书本保持垂直站立不倾斜。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方便从书槽前侧看到书槽内书本的情况,可以将第一书槽6和第二书槽4的前侧侧板整体设置为透明的;也可以将前侧侧板的上半部分设置为透明的;还可以降低前侧侧板的高度,前侧侧板的具体高度以方便预览书本的书名为宜,便于从前侧侧板的上方空隙来查看书槽内的书本。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书槽6和第二书槽4也可以设置多个隔板9,将书本分隔开,更方便取放。

    在本实用新型中,隔板9可以如本实施例所述一样是可随意从书槽内拆取和安装,并且可以根据需要调整其在书槽内位置的结构,也可以采用固定安装在书槽内固定位置的设置方式,固定安装的隔板9可以设置一个,也可以平行设置多个。

    在本实用新型中,可拆取结构的隔板9可以设置各种方便握取的结构,可以如本实施例中一样在隔板9上设置指洞,指洞的数目可以设置为1-5个,多个指洞的位置排列参照人手结构;也可以采用其他常见的易握取结构。

    实施例3

    一种复合结构储书课桌,如图5-6所示,与实施例2不同的是:

    第二书槽4和书槽腔5下方设置有屉腔14,屉腔14包括屉腔底板和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屉腔底板左右两端的两块屉腔侧板,屉腔14内设置有可从屉腔14前侧拉出的屉盒15,屉盒15包括第三书槽16以及设置在第三书槽16后侧的书匣17,第三书槽16包括第三底板以及环绕第三底板四周设置的四块第三侧板,将存放在第三书槽16中的书本书脊朝向课桌前侧,可以从第三书槽16的前侧直接查看第三书槽16内的书本书名;书匣17包括书匣底板以及设置在书匣底板四周的四块书匣侧板,没有设置隔板9,适合放置试卷、不规则书本以及其他需要平放的物品;屉盒15可整体从屉腔14前侧向外拉出,拉出一半可以方便地取放第三书槽16内书本,再继续向外拉出可取放书匣17内物品。

    本实施例提供的复合结构储书课桌通过设置屉腔14及在屉腔14内设置屉盒15,不仅进一步增加了存放书本的空间,并且取放书本十分方便。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书槽6、第二书槽4和第三书槽16的尺寸都应该与常规书本的尺寸匹配,可将第一书槽6、第二书槽4和第三书槽16的尺寸设置为不一样,来适应不同尺寸的书本。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第三书槽16内设置有隔板9,隔板9垂直设立在第三底板上。隔板9的数目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和设置第一书槽6、第二书槽4内的隔板9一样,设置在第三书槽16内的隔板9可以固定安装在第三底板上表面的固定位置;也可以在隔板9上设置指洞10,在隔板9两侧设置隔板卡角11,同时在第三书槽16的前后侧的两块第三侧板上设置与隔板卡角11匹配的多个平行设置的卡槽12。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方便从第三书槽16前侧看到第三书槽16内书本的情况,可以将第三书槽16前侧的第三侧板整体设置为透明的;也可以将前侧的第三侧板的上半部分设置为透明的;还可以降低前侧的第三侧板的高度,具体高度以方便从前侧第三侧板的上方空隙可以预览书本的书名为宜。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在屉腔14底部设置两条桌腿7;也可以调整屉腔14和第二书槽4(或书槽腔5)的总高度,使总高度与设置在主桌板1远离活动桌板2一侧的两条桌腿7的高度相当,无需再在屉腔14底部设置桌腿7即可保持课桌的平衡。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桌洞3下方后侧设置有储物筐18。储物筐18利用了桌洞3下方后侧的空间,有不小的容量,可随意储放一些物品,增强收纳功能。储物筐18的大小以不影响双腿伸展为宜。储物筐18可以安装在安装架上,再将安装架固定安装在课桌上。

    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三书槽16可以包括第三底板和四块第三侧板;也可以只包括第三底板以及分别设置在第三底板左右两端的两块第三侧板,这样既能从第三书槽16前侧直接取放书本,也能向前拉出屉盒15,从第三书槽16顶端取放书本;还可以在此基础上再增加设置前侧第三侧板、后侧第三侧板和顶端盖板中的任意一个或两个,但要保证不能同时设置前侧第三侧板和顶端盖板。第三书槽16的结构不同,会导致从第三书槽16中取放书本的方式发生相应的变化。

    在本实用新型中,屉腔14可以采用本实施例所述的由板拼接而成的结构。为了方便屉盒15的推拉,可以在两块屉腔侧板上设置凹槽,并在屉盒15的两侧侧板外壁上设置与凹槽匹配的凸起;也可以在屉腔侧板上安装抽屉导轨。屉腔14也可以采用框架搭建而成,并且在框架上架设抽屉导轨,方便屉盒15的抽拉。

    实施例4

    一种复合结构储书课桌,与实施例3不同的是:活动桌板2远离主桌板1的一端通过铰接件与和第二书槽4右侧的第二侧板顶端和书槽腔右侧的书槽腔侧板顶端连接,活动桌板设置有铰接件的一端端面上设置有第一强磁件,第二书槽4右侧的第二侧板的顶端端面上和书槽腔右侧的书槽腔侧板的顶端端面上均设置有第二强磁件,第一强磁件和第二强磁件的磁性相反。将活动桌板2向上掀开后,活动桌板2直立在与其铰接的第二侧板和书槽腔侧板的顶端的上方,此时第一强磁件和第二强磁件相对,由于第一强磁件和第二强磁件相互吸引,活动桌板2可以自己立在课桌右侧,而无需手扶。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强磁件设置在活动桌面的一端端面上,第一强磁件可以从端面突出或凹陷,或者与端面平面齐平,也可以是浅埋在端面下,只要不影响其与第二强磁件的相互吸引的技术效果就可以。第二强磁件的设置方式也是和第一强磁件一样的。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技术特征:

    1.一种复合结构储书课桌,包括桌板和支撑所述桌板的支撑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桌板包括主桌板(1)和设置在所述主桌板(1)一侧的活动桌板(2),所述活动桌板(2)下设置有顶端开口的第二书槽(4)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书槽(4)前侧的书槽腔(5),所述书槽腔(5)前端设置开口,所述书槽腔(5)内设置有可从书槽腔(5)前端开口拉出的第一书槽(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结构储书课桌,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书槽(6)和第二书槽(4)内均设置至少一个隔板(9)。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结构储书课桌,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书槽(6)包括第一底板和环绕第一底板四周设置的四块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书槽(4)包括第二底板和环绕第二底板四周设置的四块第二侧板;所述隔板(9)两侧设置有隔板卡角(11),所述第一书槽(6)前后两侧的两块第一侧板设置有与所述隔板卡角(11)匹配的若干卡槽(12),所述第二书槽(4)前后两侧的两块第二侧板上设置有与所述隔板卡角(11)匹配的若干卡槽(1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结构储书课桌,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书槽(6)的前侧侧板为透明的,

    和/或,

    所述第二书槽(4)的前侧侧板为透明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结构储书课桌,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桌板(2)为透明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结构储书课桌,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桌板(2)远离主桌板(1)的一端通过铰接件与第二书槽(4)顶端和/或书槽腔(5)顶端连接,所述活动桌板设置有铰接件的一端端面上设置有第一强磁件,所述第二书槽(4)和/或书槽腔(5)与所述活动桌板铰接的侧面顶端设置有第二强磁件,所述第一强磁件和所述第二强磁件的磁性相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结构储书课桌,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桌板(1)下方设置有桌洞(3)。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复合结构储书课桌,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书槽(4)和所述书槽腔(5)下面设置有屉腔(14),所述屉腔(14)前端开口,所述屉腔(14)内设置有可从所述屉腔(14)前端开口拉出的屉盒(15),所述屉盒(15)包括第三书槽(16)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三书槽(16)后侧的书匣(17)。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复合结构储书课桌,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书槽(16)内设置至少一个隔板(9)。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复合结构储书课桌,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书槽(16)包括第三底板和环绕第三底板四周设置的四块第三侧板,所述隔板(9)两侧设置有隔板卡角(11),所述第三书槽(16)前后两侧的两块第三侧板上设置有与所述隔板卡角(11)匹配的若干卡槽(12),所述第三书槽(16)的前侧侧板为透明的。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复合结构储书课桌,包括桌板和支撑所述桌板的支撑件,所述桌板包括主桌板和设置在所述主桌板一侧的活动桌板,所述活动桌板下设置有顶端开口的第二书槽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书槽前侧的书槽腔,所述书槽腔前端设置开口,所述书槽腔内设置有可从书槽腔前端开口拉出的第一书槽。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将课桌和书架的结构特点与功能融为一体,具有专业储书功能,不会占用桌面空间,彻底解决桌面书本堆积问题,让学生有一个充足的桌面空间进行学习活动;并且通过采用竖放的收纳方式、可预览的存放位置以及便于操作的空间布局,使得存取书本的过程像竖放在桌面上时一样方便快捷。

    技术研发人员:郁树芹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郁树芹
    技术研发日:2019.06.06
    技术公布日:2020.04.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1204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