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载配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储物架。
背景技术:
现有壁挂式或者贴式的收纳盒或者收纳支架,多为通过拉伸从而给所需收纳的物品提供空间,不用时只需折叠即可。
但是此类型的多为固定的形式,很难拆装,其收纳盒或者收纳支架置入物品的开口多大,就只能适应开口尺寸范围大小的物品,一些形状的物品,例如一些呈现沙漏形状,其上下面较大,腰部较小,导致无法从开口处置入,但实际收纳盒或者收纳支架的内部空间却完全可容纳该物品,导致现有的产品均通用性较差。
且由于不可拆装,内部环境十分难清洗,一些收纳盒或者收纳支架用于收纳生活垃圾等产品,当垃圾袋破损或者其他情况,导致收纳盒或者收纳支架空间内部不干净,久而久之积累细菌和散发气味。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储物架。
本实用新型未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以技术方案如下: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相交于其上的任意一边,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以该边为中心轴实行可转动连接;第一壳体远离第二壳体的一面设有与外部物体固定的固定结构;折叠带,折叠带包括至少一个,折叠带分别连接至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固定部,固定部设于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与物品置入方向平行的侧边上,固定部用于将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可拆卸连接;第一壳体、第二壳体、折叠带围合形成容纳空间。
优选地,固定部为磁吸结构、粘合结构、转轴插销结构、铰链结构或拉链结构的任一种或者组合。
优选地,固定部包括第二固定棒与第二磁性件,第一壳体或者第二壳体的其中一个,与物品置入方向平行的侧边设有第二固定棒,另一个对应第二固定棒位置设有第二磁性件,第二固定棒可与第二磁性件磁吸固定,从而实现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可拆卸连接。
优选地,折叠带可为两个,两折叠带两端分别可拆卸连接于与第一壳体上固定部所在边相邻的两边及与第二壳体上固定部所在边相邻的两边;
从而第一壳体、第二壳体、两折叠带围合成仅有一端开口的容纳空间。
优选地,折叠带的相对两边分别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磁吸连接、粘接、绑带。
优选地,折叠带为柔性材料或者弹性材料,折叠带随着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相对转动从而折叠、展开或者伸缩。
优选地,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相互靠近的面上均设有第一固定棒,第一固定棒在第一壳体、第二壳体上相对设置,折叠带两端分别收卷并固定于第一固定棒上,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上设置有第一磁性件,第一固定棒可与第一磁性件磁吸固定。
优选地,包括支撑带,支撑带的边缘分别与第一壳体、第二壳体、折叠带的一端固定,以封闭容纳空间其中一端的开口。
优选地,固定结构为挂钩结构、夹子结构、卡固结构、别针结构、磁吸结构、粘附结构的任一种或者组合。
优选地,固定结构为贴附结构,贴附结构包括魔术贴、3m胶或磁铁中的任一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储物架,具有以下优点:
1、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可转动连接,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均可通过固定部随意拆卸,通过第一壳体、第二壳体、折叠带构成的容纳空间即可对外界物品进行收纳;
通过第一壳体或者第二壳体的转动即可改变容纳空间的大小,方便使用;
在第一壳体背离第二壳体的面上设置固定结构,可将储物架固定于外部,因此储物架的位置可任意设定;
因此通过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的拆卸可适配不同尺寸的物品的收纳。
2、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通过固定部进行分离或者组合,使得使用时较为省力,当储物架在折叠状态时可以保持稳定的状态。同时,储物架的结构简洁,使用较为简便。
3、固定部采用磁吸结构,使得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分离和组合仅需简单的操作,且同时固定部的磁吸力将给予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有收拢(靠近)方向上的分力,收拢较为方便的同时,且可使外部物品在储物架内固定更为牢固。
4、储物架经简单的变形,即可闭封一端的开口,从而变成仅有一端开口的形状,使得储物架可兜住外部物品。
5、折叠带和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可拆卸式连接,方便换洗,且可根据外部物品的具体尺寸来更换。
6、折叠带两端分别收卷并固定于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固定棒上,第二壳体合拢时折叠带收纳在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且第一固定棒均为磁性件,当储物架无收纳外部物品时,可通过第一固定棒的磁吸力,使得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相互靠拢,从而便于收纳,并可节省了车内的空间。
7、折叠带可为柔性或者弹性,折叠带为柔性即打开较为方便且手感较佳,折叠带为弹性可使得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有靠拢方向的回弹力,使得外部物品固定更为牢固。
8、储物架可以通过第一壳体或第二壳体的固定结构固定在外部,使得用户可以随时取下支架,可以更改固定的位置。
9、固定结构为贴附结构,可以选择为魔术贴、m胶或磁铁中的任一种,让用户有更多贴附的选择,且相比其他固定结构方便,可适应的场地更为广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储物架的第一视角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a和图2b是本实用储物架的另一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储物架的分解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储物架的另一实施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储物架的第二视角整体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储物架的第三视角整体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储物架;
1、第一壳体;2、第二壳体;3、固定部;4、折叠带;5、储物袋;6、镜子;7、支撑带;8、固定结构;
31、第二固定棒;32、第二磁性件;41、第一固定棒;42、第一磁性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结合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储物架100,其包括第一壳体1、第二壳体2、固定部3及折叠带4,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2相交于其上的任意一边,第二壳体2与第一壳体1通过固定部3实现可拆卸连接,所述折叠带4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壳体1可拆卸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壳体2可拆卸连接;
所述第一壳体1、第二壳体2和折叠带4共同围合形成具有两端有开口或者一端有开口的容纳空间,以收纳笔记本、手机、水杯等物品。
可以理解: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为平面或者曲面,形状为长方形、梯形、台型的任一种,也即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只要可满足于配合折叠带4可形成半围合的形状,均属于本实施例所述范围。
可选地,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均为四周具有倒圆角且呈微曲面的长方形。
所述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2的任意一侧边可通过所述固定部3实现转动连接,可以理解为:第一壳体1的任意一侧边和第二壳体2的一侧边为共用的一条边,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2在该边处可转动连接,且以该边为轴线旋转。
固定部3可使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可拆卸连接,具体地可为:转轴结构(插销)、铰链结构、磁吸结构、粘合结构、拉链结构。
请参阅图2a,固定部3可选地为拉链结构,通过将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的任一侧边用拉链结构即固定部3连接,通过拉链结构可使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并合或分离,以实现可拆卸连接,且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同样也可绕该拉链结构即固定部3转动。
请参阅图2b,固定部3可选地为铰链结构,通过铰链结构即固定部3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一壳体1,另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二壳体2,图示铰链为四杆铰链结构,可通过拆卸固定部3和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的其中一端,即可实现可拆卸连接,同理,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可在铰链结构即固定部3实现转动。
可选地,固定部3为粘合结构,粘合结构可为魔术贴、纳米微吸、3m胶等,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仅通过粘合分离即可实现可拆卸连接,在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粘合的同时可绕着其接缝的转动。
可选地,固定部3为磁吸结构;
请参阅图3,所述固定部3设于所述第一壳体1与所述第二壳体2的与物品置入方向平行的侧边之上;
所述固定部3包括第二固定棒31与第二磁性件32,第二固定棒31设置于第一壳体1远离第一固定棒41的一侧,所述第二磁性件32设于第二壳体2内对应第二固定棒31两端的位置,所述第二固定棒31可与所述第二磁性件32磁吸固定,第一壳体1、第二壳体2通过第二固定棒31、第二磁性件32转动连接,并且在第二固定棒31和第二磁性件32的磁吸作用下实现可拆卸。
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磁性件32上设有通孔,第二固定棒31可作为插销插入第二磁性件32通孔中,可以理解为带磁性的插销配合,从而进一步使得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固定更为牢固。
进一步地,折叠带4为柔性材料,涤纶、树脂,纤维等,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相对转动时,折叠带4可折叠或者展开,十分便捷且可提供多余空间。
更进一步地,第一壳体1、第二壳体2相互靠近的面上均设有第一固定棒41,两个第一固定棒41在第一壳体1、第二壳体2上相对设置,所述折叠带4两端分别收卷并固定于第一固定棒41上,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上对应第一固定棒41设置有第一磁性件42,所述第一固定棒41可与第一磁性件42磁吸固定。
可以理解,第一壳体1靠近第二壳体2的一面,和第二壳体2靠近第一壳体1的一面,即为相互靠近的面;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绕其相交边旋转时,第一壳体1上的第一固定棒41和第二壳体2的第一固定棒41相接触并可相对转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折叠带4为弹性材料,如橡胶与乳胶制成的皮筋或者弹力带,以实现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在相互远离时,折叠带4会给予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相互靠拢的回弹力,从而更为牢固地固定外界物品。
可以理解:折叠带4和第一壳体1、第二壳体2的可拆卸连接为:磁吸、魔术贴、3m、卡接、螺接、或者直接捆绑的任意一种方式,可选地,所述折叠带4通过磁吸的方式与所述第一壳体1、第二壳体2实现可拆卸连接。
更进一步地,折叠带4至少为一个;
请继续参阅图1,可以理解,折叠带4为一个,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相交于固定部3,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均可沿固定部3所在的a轴旋转,折叠带4一端可拆卸连接于第一壳体1上a轴所在边的对边上,另一端可拆卸连接于第二壳体2的a轴所在边的对边,从而围合成两端有开口的容纳空间;
请参阅图4,作为一种变形,折叠带4为两个,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同样相交于固定部3,同理均可围绕固定部3所在的b轴自由转动,两个折叠带4一端可拆卸连接第一壳体1上b轴所在边的两个邻边,另一端同理,可拆卸连接第二壳体2上b轴所在边的两个邻边,从而第一壳体1。第二壳体2、两折叠带4围合成仅一端有开口的容纳空间。
可以理解,第一壳体1或者第二壳体2上有公共顶点的两条边即为邻边,没有公共顶点的两条边称之为对边。
请继续参阅图1,储物架100设为两端有开口时,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以及折叠带4围合成一三角环状,且可通过折叠带4伸缩,因此可放置水瓶、饮料盒等筒状物品,物品从开口直接固定卡接储物架100上,方便简单,实用性强。
请继续参阅图4,储物架100在设为一端有开口时,即可从放置手机、平板、报纸等不易固定的物品,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的边长比例可根据实际产品设定,较大物品如平板电脑、将所述物品从开口放入,b轴所在边相当于一封口使储物架100可兜住物品,用户仅通过简单的更换折叠带4即可更换储物架100的形态,以满足不同物品的收纳需求。
进一步地,折叠带4可沿中间位置对折;当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2相对靠近时,折叠带4被折叠并压缩在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之间,当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相对远离时,折叠带4被拉伸,第一壳体1、第二壳体2和折叠带4共同围合形成一容纳物体的空间。
可选地,所述第一壳体1背离所述第二壳体2的表面设有磨砂层。在第二壳体2的表面设置磨砂层,用户在使用该储物架100时握持更加容易,而且还可以美化储物架100的外观。
请参阅图5所示,所述第一壳体1背离所述第二壳体2的表面设有储物袋5和镜子6。储物袋5可以用于装小型的物件,如杯刷、u盘等,镜子6可以用户可以照镜子,增加了储物架100的功能。
请参阅图6所示,可选地,还包括支撑带,所述支撑带的分别与第一壳体1、第二壳体2、折叠带4固定,以封闭容纳空间其中一端的开口。
具体地,所述支撑带可选地为三角形,支撑带为柔性材料或者弹性材料,具体地,其中柔性材料可包括但不受限于涤纶、树脂,纤维,弹性材料可包括但不受限于橡胶或者乳胶;
可以理解,储物架100进行拉伸和收缩的过程中,即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互相远离或者靠近时,支撑带可选地为弹性材料时,可由于弹性形变产生弹力,可增加该储物架100的牢固性,支撑带可选地为柔性材料时,可使储物架100打开更为省力。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壳体1远离所述第二壳体2的一面,或者所述第二壳体2远离所述第一壳体1的一面,设有与外部物体固定的固定结构8;
可选地,固定结构8设于第二壳体2背离第一壳体1的表面上,固定结构8可为挂钩结构、夹子结构、卡固结构、别针结构、磁吸结构、粘附结构的任意一种或者组合。
固定结构8可选地为挂钩结构,其一端固定于第二壳体2上,另一端可挂在外部物体的凸起上,从而使得储物架100固定。
固定结构8可选地为夹子结构,其一端固定于第二壳体2上,另一端夹在外部物体上,从而使得储物架100固定。
由于挂钩结构、夹子结构、卡固结构、别针结构、磁吸结构、粘附结构均为本领域易为得知和显而易见的结构,具体连接方式和结构本文不再过多阐述。
所述固定结构8可选地设置为粘附结构,具体为在第二壳体2背离第一壳体1的表面设置粘附层,粘附层为魔术贴、3m胶或磁铁中的任一种。
通过固定结构8将第二壳体2固定在外部物体上,储物架100安装方便,而且可以根据需要,多次改变安装位置。
使用时,将储物架100通过固定结构8固定在外部物品上,第二壳体2背离第一壳体1的表面以贴附的方式吸附在外部物体上。
当用户需要把物品收纳在储物架100内时,拉出第一壳体1远离第二壳体2,折叠带4、第一壳体1及第二壳体2围合成一可容纳物体的空间,用户可以将物品放进该空间内。
当用户取出收纳在储物架100内的物品后,将第一壳体1向第二壳体2的方向合拢,将第一壳体1以磁吸方式贴附在第二壳体2上,折叠带4向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2之间的可容纳空间折叠收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储物架,具有以下优点:
1、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可转动连接,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均可通过固定部随意拆卸,通过第一壳体、第二壳体、折叠带构成的容纳空间即可对外界物品进行收纳;
通过第一壳体或者第二壳体的转动即可改变容纳空间的大小,方便使用;
在第一壳体背离第二壳体的面上设置固定结构,可将储物架固定于外部,因此储物架的位置可任意设定;
因此通过折叠带和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可任意组装和适配不同尺寸和形状的物品的收纳。
2、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通过固定部进行分离或者组合,使得使用时较为省力,当储物架在折叠状态时可以保持稳定的状态。同时,储物架的结构简洁,使用较为简便。
3、固定部采用磁吸结构,使得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分离和组合仅需简单的操作,且同时固定部的磁吸力将给予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有收拢(靠近)方向上的分力,收拢较为方便的同时,且可使外部物品在储物架内固定更为牢固。
4、储物架经简单的变形,即可闭封一端的开口,从而变成仅有一端开口的形状,使得储物架可兜住外部物品。
5、折叠带和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可拆卸式连接,方便换洗,且可根据外部物品的具体尺寸来更换。
6、折叠带两端分别收卷并固定于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固定棒上,第二壳体合拢时折叠带收纳在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且第一固定棒均为磁性件,当储物架无收纳外部物品时,可通过第一固定棒的磁吸力,使得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相互靠拢,从而便于收纳,并可节省了车内的空间。
7、折叠带可为柔性或者弹性,折叠带为柔性即打开较为方便且手感较佳,折叠带为弹性可使得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有靠拢方向的回弹力,使得外部物品固定更为牢固。
8、储物架可以通过第一壳体或第二壳体的固定结构固定在外部,使得用户可以随时取下支架,可以更改固定的位置。
9、固定结构为贴附结构,可以选择为魔术贴、m胶或磁铁中的任一种,让用户有更多贴附的选择,且相比其他固定结构方便,可适应的场地更为广泛。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储物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相交于其上的任意一边,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以该边为中心轴实行可转动连接;
所述第一壳体远离所述第二壳体的一面,或者所述第二壳体远离所述第一壳体的一面,设有与外部物体固定的固定结构;
折叠带,所述折叠带包括至少一个,所述折叠带分别连接至所述第一壳体、所述第二壳体;
固定部,所述固定部设于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与物品置入方向平行的侧边上,所述固定部用于将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可拆卸连接;
所述第一壳体、第二壳体、折叠带围合形成容纳空间。
2.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储物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为磁吸结构、粘合结构、转轴插销结构、铰链结构或拉链结构的任一种或者几种的组合。
3.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储物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或者第二壳体的其中一个与物品置入方向平行的侧边设有第二固定棒,另一个对应所述第二固定棒位置设有第二磁性件,所述第二固定棒可与所述第二磁性件磁吸固定,从而实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可拆卸连接。
4.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储物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带可为两个,两所述折叠带两端分别可拆卸连接于与所述第一壳体上所述固定部所在边相邻的两边及与所述第二壳体上所述固定部所在边相邻的两边;
从而所述第一壳体、第二壳体、两折叠带围合成仅有一端开口的容纳空间。
5.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储物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带的相对两边分别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磁吸连接、粘接连接或绑带连接。
6.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储物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带为柔性材料或者弹性材料,所述折叠带随着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相对转动从而折叠、展开或者伸缩。
7.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储物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相互靠近的面上均设有第一固定棒,所述第一固定棒在第一壳体、第二壳体上相对设置,所述折叠带两端分别收卷并固定于所述第一固定棒上,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上设置有第一磁性件,所述第一固定棒可与所述第一磁性件磁吸固定。
8.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储物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储物架包括支撑带,所述支撑带的边缘分别与第一壳体、第二壳体、折叠带的一端固定,以封闭容纳空间其中一端的开口。
9.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储物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结构为挂钩结构、夹子结构、卡固结构、别针结构、磁吸结构、粘附结构的任一种或者多种的组合。
10.如权利要求9中所述储物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结构为贴附结构,所述贴附结构包括魔术贴、3m胶或磁铁中的任一种。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