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燃烧器壳体钻孔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2-07-14  77


    本实用新型属于燃烧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燃烧器壳体钻孔结构。



    背景技术:

    燃烧器,是使燃料和空气以一定方式喷出混合燃烧的装置统称,燃烧器按类型和应用领域分工业燃烧器、燃烧机、民用燃烧器、特种燃烧器几种。多用不锈钢或金属钛等耐腐蚀,耐高温的材料制成。燃烧器的作用是通过火焰燃烧使试样原子化。被雾化的试液进入燃烧器,在火焰温度和火焰气氛作用下,经过干燥、熔融、蒸发、离解等过程,产生大量的基态原子,以及部分激发态原子、离子和分子。一个设计良好的燃烧器应具有原子化效率高、噪声小、火焰稳定的性能,以保证有较高的吸收灵敏度和测定精密度;在燃烧器壳体的加工的过程中,需要对燃烧器壳体进行钻孔加工,由于燃烧器壳体里侧为中空结构,传统的钻孔结构一方面不适应实现较大孔径的钻孔操作,同时在钻孔过程中容易对燃烧器壳体造成变形损坏,影响钻孔质量,存在相应的局限性,如何发明一种燃烧器壳体钻孔结构来解决这些问题,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燃烧器壳体钻孔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燃烧器壳体钻孔结构,包括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的右侧上端通过螺栓固定安设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的上端焊接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的右端通过连接座固定安设有导柱,所述导柱上活动套接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后侧的上下两端均对接安设有活塞柱,所述活塞柱与右端的液压缸连接,所述液压缸嵌接固定在安装架边侧开设的卡接槽中,所述固定座包括垫环与轴承座,所述轴承座的左端通过铆钉固定安设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的左端对接安设有钻刀,所述钻刀的外侧套接有外齿圈,所述外齿圈与边侧的齿轮啮合相连,所述齿轮通过连轴与边侧的电机对接相连,所述导柱的左侧末端粘接安设有吸盘,所述吸盘的中端与导柱中侧的通孔对接相连,所述通孔通过连管与安装架里侧的真空泵对接相连。

    优选的,上侧所述活塞柱上套接固定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通过螺钉与电机固定相连,所述支撑架呈“l”状。

    优选的,所述垫环与里侧的套筒焊接固定,所述轴承座套接在套筒上,所述垫环与轴承座之间留有间隙。

    优选的,所述套筒的里侧设有凸块,所述凸块与套筒一体成型,所述凸块与导柱外侧的滑槽活动相连。

    优选的,所述钻刀呈圆环状,所述钻刀的直径长度低于固定座的截面直径长度。

    优选的,所述支撑座的左侧上端开设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的深度不低于五厘米。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该实用新型通过吸盘、电机、真空泵以及液压缸的配合设计,由此吸盘对燃烧器壳体进行吸合固定,液压缸运行带动活塞柱以及固定座整体向左端进行移动,同时电机运行,连轴以及齿轮进行相应的转动,带动与之啮合的外齿圈进行转动,钻刀转动运行对燃烧器外壳进行相应的钻孔,能够适应较大孔径的钻孔操作,并且有效的防止在钻孔过程中对燃烧器壳体造成变形损坏,有效的提升了钻孔质量,结构设计紧密合理,具有很强的实用性,适合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钻刀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安装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a方向固定座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撑座、2-定位槽、3-固定柱、4-安装架、5-真空泵、6-连管、7-活塞柱、8-导柱、9-支撑架、10-电机、11-齿轮、12-外齿圈、13-吸盘、14-钻刀、15-固定座、151-轴承座、152-垫环、16-卡接槽、17-液压缸、18-通孔、19-套筒、20-安装座、21-凸块、22-滑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4所示的一种燃烧器壳体钻孔结构,包括支撑座1,所述支撑座1的右侧上端通过螺栓固定安设有固定柱3,所述固定柱3的上端焊接有安装架4,所述安装架4的右端通过连接座固定安设有导柱8,所述导柱8上活动套接有固定座15,所述固定座15后侧的上下两端均对接安设有活塞柱7,所述活塞柱7与右端的液压缸17连接,所述液压缸17嵌接固定在安装架4边侧开设的卡接槽16中,所述固定座15包括垫环152与轴承座151,所述轴承座151的左端通过铆钉固定安设有安装座20,所述安装座20的左端对接安设有钻刀14,所述钻刀14的外侧套接有外齿圈12,所述外齿圈12与边侧的齿轮11啮合相连,所述齿轮11通过连轴与边侧的电机10对接相连,所述导柱8的左侧末端粘接安设有吸盘13,所述吸盘13的中端与导柱8中侧的通孔18对接相连,所述通孔18通过连管6与安装架4里侧的真空泵5对接相连。

    具体的,上侧所述活塞柱7上套接固定有支撑架9,所述支撑架9通过螺钉与电机10固定相连,所述支撑架9呈“l”状。

    具体的,所述垫环152与里侧的套筒19焊接固定,所述轴承座151套接在套筒19上,所述垫环152与轴承座151之间留有间隙。

    具体的,所述套筒19的里侧设有凸块21,所述凸块21与套筒19一体成型,所述凸块21与导柱8外侧的滑槽22活动相连。

    具体的,所述钻刀14呈圆环状,所述钻刀14的直径长度低于固定座15的截面直径长度。

    具体的,所述支撑座1的左侧上端开设有定位槽2,所述定位槽2的深度不低于五厘米,便于工作人员对燃烧器壳体进行固定。

    该实用新型在使用时,燃烧器的壳体通过定位槽2配合工作人员进行定位固定,由此吸盘13与燃烧器壳体的外侧贴合真空泵5运行,由此吸盘13对燃烧器壳体进行吸合固定,液压缸17运行带动活塞柱7以及固定座15整体向左端进行移动,同时电机10运行,连轴以及齿轮11进行相应的转动,带动与之啮合的外齿圈12进行转动,钻刀14转动运行对燃烧器外壳进行相应的钻孔,能有效的防止在钻孔过程中对燃烧器壳体造成变形损坏,并且也能有效提升钻孔质量,结构设计紧密合理,具有很强的实用性,适合推广。

    需要说明的是吸盘13、电机10、真空泵5以及液压缸17的具体型号需要依据该设置的具体规格进行计算,相应的计算方式属于该领域的现有技术,故不再赘述。

    吸盘13、电机10、真空泵5以及液压缸17的控制方式及其原理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清楚的,在此不予详细说明。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燃烧器壳体钻孔结构,包括支撑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1)的右侧上端通过螺栓固定安设有固定柱(3),所述固定柱(3)的上端焊接有安装架(4),所述安装架(4)的右端通过连接座固定安设有导柱(8),所述导柱(8)上活动套接有固定座(15),所述固定座(15)后侧的上下两端均对接安设有活塞柱(7),所述活塞柱(7)与右端的液压缸(17)连接,所述液压缸(17)嵌接固定在安装架(4)边侧开设的卡接槽(16)中,所述固定座(15)包括垫环(152)与轴承座(151),所述轴承座(151)的左端通过铆钉固定安设有安装座(20),所述安装座(20)的左端对接安设有钻刀(14),所述钻刀(14)的外侧套接有外齿圈(12),所述外齿圈(12)与边侧的齿轮(11)啮合相连,所述齿轮(11)通过连轴与边侧的电机(10)对接相连,所述导柱(8)的左侧末端粘接安设有吸盘(13),所述吸盘(13)的中端与导柱(8)中侧的通孔(18)对接相连,所述通孔(18)通过连管(6)与安装架(4)里侧的真空泵(5)对接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燃烧器壳体钻孔结构,其特征在于:上侧所述活塞柱(7)上套接固定有支撑架(9),所述支撑架(9)通过螺钉与电机(10)固定相连,所述支撑架(9)呈“l”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燃烧器壳体钻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垫环(152)与里侧的套筒(19)焊接固定,所述轴承座(151)套接在套筒(19)上,所述垫环(152)与轴承座(151)之间留有间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燃烧器壳体钻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19)的里侧设有凸块(21),所述凸块(21)与套筒(19)一体成型,所述凸块(21)与导柱(8)外侧的滑槽(22)活动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燃烧器壳体钻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钻刀(14)呈圆环状,所述钻刀(14)的直径长度低于固定座(15)的截面直径长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燃烧器壳体钻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1)的左侧上端开设有定位槽(2),所述定位槽(2)的深度不低于五厘米。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燃烧器壳体钻孔结构,包括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的右侧上端通过螺栓固定安设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的上端焊接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的右端通过连接座固定安设有导柱,所述导柱上活动套接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后侧的上下两端均对接安设有活塞柱,该实用新型通过吸盘、电机、真空泵以及液压缸的配合设计,由此吸盘对燃烧器壳体进行吸合固定,液压缸运行带动活塞柱以及固定座整体向左端进行移动,能够适应较大孔径的钻孔操作,并且有效的防止在钻孔过程中对燃烧器壳体造成变形损坏,有效的提升了钻孔质量,结构设计紧密合理,具有很强的实用性,适合推广。

    技术研发人员:陶玲玲;杨军;俞丰;张严林;刘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无锡晶润传感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5.05
    技术公布日:2020.04.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1200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