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火力发电机组直接空冷系统技术领域,具体为空冷管束形变监测系统。
背景技术:
:
我国能源结构以燃煤发电为主,北方地区冬季普遍采用城市集中供热,发展大型空冷机组低品位供热具有特殊重要意义。随着技术的不断完善,在火电机组设计过程中,直接空冷技术由于节水性能好,结构简单,所需空冷元件少,投资低等特点,在我国三北地区、内蒙、新疆等地方国家的大力推广,空冷机组在我国成为火电应用技术的主流,有效的解决了富煤贫水地区的发电问题。
三北地区的电厂建在气候高寒地区,冬季气温很低。加之有些机组是供热机组,在冬季采暖期间以供热服务为主,此时汽轮机排汽至空冷凝汽器的热量较低,空冷凝汽器系统易发生冻结,故空冷系统的冬季防冻安全性与低背压经济性之间的矛盾是我们在运行工况下必须考虑的工作之一。冬季,机组运行时,空冷机组背压降低,空冷机组面临冻结风险,通过长期观察实践,有效监测空冷散热管束形变量,可作为判断管束是否存在过冷度的判断条件。目前国内市场没有监测管束形变量的成熟产品,所以空冷管束变形监测技术的发明具有实际推广意义,为此,提出空冷管束形变监测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空冷管束形变监测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由如下技术方案实施:空冷管束形变监测系统,包括: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
冷却组件,所述冷却组件包括空冷蒸汽分配管、空冷散热器管束和空冷风机;
检测组件,所述检测组件包括拉绳位移传感器、无线模拟量采集控制器、无线模拟量采集接收器和dcs操作员站,所述拉绳位移传感器位于所述空冷散热器管束的上表面一侧,所述拉绳位移传感器的拉绳位于所述空冷散热器管束的上表面另一侧,所述拉绳位移传感器和所述无线模拟量采集控制器通过信号电缆信号连接,所述无线模拟量采集控制器和所述无线模拟量采集接收器通过信号电缆信号连接,所述无线模拟量采集接收器和所述dcs操作员站通过信号电缆信号连接;
第一固定组件,所述拉绳位移传感器通过所述第一固定组件与所述空冷散热器管束固定连接;
第二固定组件,所述拉绳位移传感器的拉绳通过所述第二固定组件与所述空冷散热器管束固定连接。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二支撑杆均匀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上表面。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空冷蒸汽分配管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上表面,所述空冷蒸汽分配管与所述空冷散热器管束连通,所述空冷蒸汽分配管与所述空冷风机的出风端连通。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组件包括第一固定板、通孔、杆体、螺母和限位块,所述通孔对称开设于所述第一固定板的上表面两侧,所述拉绳位移传感器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固定板的内侧壁,所述杆体位于所述通孔内,所述杆体的外侧壁顶部与所述螺母的内侧壁螺纹连接,所述杆体的外侧壁底部与所述限位块固定连接。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二固定组件包括固定座、螺纹通孔、螺杆、把手、轴承、第二固定板、第一凹槽、第二凹槽、导向杆和导向槽,所述螺纹通孔开设于所述固定座的上表面中心处,所述螺杆与所述螺纹通孔螺纹连接,所述螺杆的顶部与所述把手的下表面焊接,所述螺杆的外侧壁底部与所述轴承的内圈固定连接,所述轴承的外圈与所述第二固定板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凹槽开设于所述第二固定板的底部,所述拉绳位移传感器的拉绳位于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第二凹槽开设于所述固定座的一侧,所述第二固定板位于所述第二凹槽内。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导向杆对称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固定板的上表面两侧,所述导向槽对称开设于所述第二凹槽的上侧,所述导向杆插入所述导向槽内。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通过将拉绳位移传感器安装在空冷散热器管束上,拉绳位移传感器输出标准4-20ma信号至无线模拟量采集控制器,无线模拟量采集控制器接收信号,信号通过微波传输至无线模拟量采集接收器;信号接收后无线模拟量采集接收器用于与dcs控制系统i/o模块相连,实现测量数据传输至dcs操作员站,实现了空冷管束形变量的实时监测,有利于判断管束是否存在过冷度的情况。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杆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固定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固定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二固定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图。
图中:10、支撑组件;11、第一支撑杆;12、第二支撑杆;20、冷却组件;21、空冷蒸汽分配管;22、空冷散热器管束;23、空冷风机;30、检测组件;31、拉绳位移传感器;32、无线模拟量采集控制器;33、无线模拟量采集接收器;34、dcs操作员站;40、第一固定组件;41、第一固定板;42、通孔;43、杆体;44、螺母;45、限位块;50、第二固定组件;51、固定座;52、螺纹通孔;53、螺杆;54、把手;55、轴承;56、第二固定板;561、第一凹槽;57、第二凹槽;58、导向杆;59、导向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请参阅图1-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空冷管束形变监测系统,包括:支撑组件10,所述支撑组件10包括第一支撑杆11和第二支撑杆12;
冷却组件20,所述冷却组件20包括空冷蒸汽分配管21、空冷散热器管束22和空冷风机23;
检测组件30,所述检测组件30包括拉绳位移传感器31、无线模拟量采集控制器32、无线模拟量采集接收器33和dcs操作员站34,所述拉绳位移传感器31位于所述空冷散热器管束22的上表面一侧,所述拉绳位移传感器31的拉绳位于所述空冷散热器管束22的上表面另一侧,所述拉绳位移传感器31和所述无线模拟量采集控制器32通过信号电缆信号连接,所述无线模拟量采集控制器32和所述无线模拟量采集接收器33通过信号电缆信号连接,所述无线模拟量采集接收器33和所述dcs操作员站34通过信号电缆信号连接;
第一固定组件40,所述拉绳位移传感器31通过所述第一固定组件40与所述空冷散热器管束22固定连接;
第二固定组件50,所述拉绳位移传感器31的拉绳通过所述第二固定组件50与所述空冷散热器管束22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第二支撑杆12均匀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杆11的上表面;第一支撑杆11可以对第二支撑杆12进行支撑。
本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空冷蒸汽分配管21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撑杆12的上表面,所述空冷蒸汽分配管21与所述空冷散热器管束22连通,所述空冷蒸汽分配管21与所述空冷风机23的出风端连通;第二支撑杆12可以对空冷蒸汽分配管21,空冷蒸汽分配管21用于为空冷散热器管束22分配空冷蒸汽,空冷风机23为空冷蒸汽分配管21提供空冷蒸汽。
本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第一固定组件40包括第一固定板41、通孔42、杆体43、螺母44和限位块45,所述通孔42对称开设于所述第一固定板41的上表面两侧,所述拉绳位移传感器31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固定板41的内侧壁,所述杆体43位于所述通孔42内,所述杆体43的外侧壁顶部与所述螺母44的内侧壁螺纹连接,所述杆体43的外侧壁底部与所述限位块45固定连接;通过以上设置,通过将杆体43穿过空冷散热器管束22,然后穿过通孔42,将螺母44固定在杆体43顶部,由于限位块45的设置,可以将拉绳位移传感器31固定于空冷散热器管束22上。
本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第二固定组件50包括固定座51、螺纹通孔52、螺杆53、把手54、轴承55、第二固定板56、第一凹槽561、第二凹槽57、导向杆58和导向槽59,所述螺纹通孔52开设于所述固定座51的上表面中心处,所述螺杆53与所述螺纹通孔52螺纹连接,所述螺杆53的顶部与所述把手54的下表面焊接,所述螺杆53的外侧壁底部与所述轴承55的内圈固定连接,所述轴承55的外圈与所述第二固定板56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凹槽561开设于所述第二固定板56的底部,所述拉绳位移传感器31的拉绳位于所述第一凹槽561内,所述第二凹槽57开设于所述固定座51的一侧,所述第二固定板56位于所述第二凹槽57内;通过以上设置,将拉绳位移传感器31的拉绳穿入第一凹槽561内,转动把手54,把手54带动螺杆53在螺纹通孔52内转动,推动轴承55,轴承55推动第二固定板56,使第二固定板56贴紧空冷散热器管束22,从而将拉绳位移传感器31的拉绳固定在空冷散热器管束22上,当空冷散热器管束22发生形变时,拉绳位移传感器31能够对空冷散热器管束22进行检测。
本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导向杆58对称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固定板56的上表面两侧,所述导向槽59对称开设于所述第二凹槽57的上侧,所述导向杆58插入所述导向槽59内;通过以上设置,导向杆58在导向槽59内滑动,可以限定第二固定板56的运动方向。
本实施例中:在图6中,x表示输入通道号,x在一到四之间。
本实施例中:拉绳位移传感器31的型号为wfm。
本实施例中:无线模拟量采集控制器32由嵌入式高速单片机、射频芯片、天线组成,嵌入式高速单片机的型号为peb20534h-10v2.0。
工作原理或者结构原理:拉绳位移传感器31通过第一固定组件40安装在空冷散热器管束22上的一侧,拉绳位移传感器31的拉绳通过第二固定组件50安装在空冷散热器管束22上的另一侧,拉绳位移传感器31输出标准4-20ma信号至无线模拟量采集控制器32,无线模拟量采集控制器32由嵌入式高速单片机、射频芯片、天线组成,信号通过微波传输至无线模拟量采集接收器33;信号接收后无线模拟量采集接收器33用于与dcs控制系统i/o模块相连,实现测量数据传输至dcs操作员站34,实现了空冷管束形变量的实时监测,有利于判断管束是否存在过冷度的情况。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1.空冷管束形变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组件(10),所述支撑组件(10)包括第一支撑杆(11)和第二支撑杆(12);
冷却组件(20),所述冷却组件(20)包括空冷蒸汽分配管(21)、空冷散热器管束(22)和空冷风机(23);
检测组件(30),所述检测组件(30)包括拉绳位移传感器(31)、无线模拟量采集控制器(32)、无线模拟量采集接收器(33)和dcs操作员站(34),所述拉绳位移传感器(31)位于所述空冷散热器管束(22)的上表面一侧,所述拉绳位移传感器(31)的拉绳位于所述空冷散热器管束(22)的上表面另一侧,所述拉绳位移传感器(31)和所述无线模拟量采集控制器(32)通过信号电缆信号连接,所述无线模拟量采集控制器(32)和所述无线模拟量采集接收器(33)通过信号电缆信号连接,所述无线模拟量采集接收器(33)和所述dcs操作员站(34)通过信号电缆信号连接;
第一固定组件(40),所述拉绳位移传感器(31)通过所述第一固定组件(40)与所述空冷散热器管束(22)固定连接;
第二固定组件(50),所述拉绳位移传感器(31)的拉绳通过所述第二固定组件(50)与所述空冷散热器管束(22)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冷管束形变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杆(12)均匀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杆(11)的上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冷管束形变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冷蒸汽分配管(21)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撑杆(12)的上表面,所述空冷蒸汽分配管(21)与所述空冷散热器管束(22)连通,所述空冷蒸汽分配管(21)与所述空冷风机(23)的出风端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冷管束形变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组件(40)包括第一固定板(41)、通孔(42)、杆体(43)、螺母(44)和限位块(45),所述通孔(42)对称开设于所述第一固定板(41)的上表面两侧,所述拉绳位移传感器(31)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固定板(41)的内侧壁,所述杆体(43)位于所述通孔(42)内,所述杆体(43)的外侧壁顶部与所述螺母(44)的内侧壁螺纹连接,所述杆体(43)的外侧壁底部与所述限位块(45)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冷管束形变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组件(50)包括固定座(51)、螺纹通孔(52)、螺杆(53)、把手(54)、轴承(55)、第二固定板(56)、第一凹槽(561)、第二凹槽(57)、导向杆(58)和导向槽(59),所述螺纹通孔(52)开设于所述固定座(51)的上表面中心处,所述螺杆(53)与所述螺纹通孔(52)螺纹连接,所述螺杆(53)的顶部与所述把手(54)的下表面焊接,所述螺杆(53)的外侧壁底部与所述轴承(55)的内圈固定连接,所述轴承(55)的外圈与所述第二固定板(56)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凹槽(561)开设于所述第二固定板(56)的底部,所述拉绳位移传感器(31)的拉绳位于所述第一凹槽(561)内,所述第二凹槽(57)开设于所述固定座(51)的一侧,所述第二固定板(56)位于所述第二凹槽(57)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冷管束形变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杆(58)对称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固定板(56)的上表面两侧,所述导向槽(59)对称开设于所述第二凹槽(57)的上侧,所述导向杆(58)插入所述导向槽(59)内。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