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荧光渗透乳化油废水预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2-07-14  102


    本实用新型属于废水处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荧光渗透乳化油废水预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荧光渗透液作为示踪剂广泛地应用在精密零件,尤其汽车、飞机零部件的无损伤检测方面。在检测后零件清洗过程中产生高浓度荧光渗透液乳化油废水。该荧光渗透液乳化油废水中主要成份为表面活性剂,荧光粉剂,矿物油以及各种化学添加剂,组份十分复杂,该种类废水特征是间歇排放,量少但污染强度大。cod值在1000~15000mg/l,矿物油含量为600~3000mg/l,色度在600~1000倍。废水中有毒物含量高、含油高、色度高、可生化性差,不能直接透过生化方法来处理,因此处理难度极大。

    现有荧光渗透液乳化油废水一般采用脱色破乳后加活性炭吸附工艺处理或臭氧氧化作为预处理。由于活性炭吸附容量太小,导致需要的活性炭量较大,而且需要定期更换,更换下来的活性炭只能当危废处理,处理成本很高;臭氧氧化性不足,cod去除率不高,且臭氧发生装置不稳定,电耗也颇大。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例实施了一种简单、高效且运行费用低的处理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荧光渗透乳化油废水预处理系统,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荧光渗透乳化油废水预处理系统,该废水预处理系统包括暂存水箱、污水泵、加热器、脱色破乳反应器、第一沉淀池、芬顿反应器、第二沉淀池、污泥泵与板框压滤机,所述暂存水箱内部灌装有荧光渗透乳化油废水,该暂存水箱一端通过污水泵、加热器与脱色破乳反应器相连,且所述暂存水箱的另一端通过导管与脱色破乳反应器相连;

    所述第一沉淀池与第二沉淀池的下端均套接有污泥管,且第一沉淀池与第二沉淀池通过该污泥管与所述污泥泵相连,所述污泥泵的上端套接有一个支管,且该污泥泵通过支管与所述板框压滤机相连;

    所述暂存水箱、污水泵、加热器、脱色破乳反应器、第一沉淀池、芬顿反应器、第二沉淀池、污泥泵与板框压滤机从左至右依次相连。

    优选的,所述脱色破乳反应器的内部安装有搅拌机,且于该脱色破乳反应器的上端外表面上开设有第一加料口。

    优选的,所述第一沉淀池的内部设置有导流筒。

    优选的,所述芬顿反应器的内部也安装有一个搅拌机,且于该芬顿反应器的上端外表面上开设有第二加料口。

    优选的,所述第二沉淀池的内部也设置有一个导流筒。

    优选的,所述第一加料口注入碱、次氯酸钠、聚合氯化铝、聚丙烯酰胺。

    优选的,所述第二加料口注入碱、硫酸亚铁、双氧水、酸、聚丙烯酰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一种荧光渗透乳化油废水预处理系统,可将荧光渗透液乳化油废水的cod浓度由10000mg/l左右降低到400mg/l以下,处理后的废水基本无色透明,可以与生活污水一起混合后经生化处理后达标排放。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荧光渗透乳化油废水预处理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荧光渗透乳化油废水预处理系统的处理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荧光渗透乳化油废水预处理系统,在进行预处理时,把加热到40℃的荧光渗透液乳化油废水通过污水泵2泵入脱色破乳反应器4,向加热后的废水中加入10%浓度的次氯酸溶液,10%浓度的次氯酸钠加药量为:每升荧光渗透液乳化油废水投加100~150ml;反应1小时后,加入10%聚合氯化铝溶液,10%聚合氯化铝溶液加药量为:1~2ml/l,反应0.5小时后,加入0.1%聚丙烯酰胺溶液,0.1%聚丙烯酰胺溶液加药量为:1~2ml/l,反应5分钟,沉淀后上清液自流进入芬顿反应器6,在芬顿反应器6中调节ph值至3,再加入芬顿试剂,反应1小时后,调节ph值至7,再加入0.1%聚丙烯酰胺溶液反应10分钟,沉淀后上清液排至后续生化处理单元,芬顿试剂为硫酸亚铁和30%双氧水,硫酸亚铁与30%双氧水投加量分别为:10~15g/l和12~18ml/l,0.1%聚丙烯酰胺溶液加药量为:1~3ml/l。

    剩下的物质经过板框过滤机13过滤,得到泥饼,将泥饼外运妥善处理,最终完成荧光渗透乳化油废水预处理。

    实施例1

    把1m3荧光渗透液乳化油废水加热到40℃后,向废水中加入100l10%浓度的次氯酸溶液,搅拌反应1小时后,加入1l10%聚合氯化铝溶液,反应5分钟后,加入1l0.1%聚丙烯酰胺溶液,絮凝反应沉淀后,上清液自流进芬顿反应器。在芬顿反应器中加硫酸调节ph值至3,再加入硫酸亚铁10kg和双氧水12l,反应1小时后,加石灰调节ph值至7,再加入1l0.1%聚丙烯酰胺溶液反应10分钟,沉淀后得上清液。取荧光渗透液乳化油废水测cod为10220mg/l,反应后上清液测cod为388mg/l。

    实施例2

    把1m3荧光渗透液乳化油废水加热到40℃后,向废水中加入150l10%浓度的次氯酸溶液,搅拌反应1小时后,加入1l10%聚合氯化铝溶液,反应5分钟后,加入1l0.1%聚丙烯酰胺溶液,絮凝反应沉淀后,上清液自流进芬顿反应器。在芬顿反应器中加硫酸调节ph值至3,再加入硫酸亚铁15kg和双氧水18l,反应1小时后,加石灰调节ph值至7,再加入1.5l0.1%聚丙烯酰胺溶液反应10分钟,沉淀后得上清液。取荧光渗透液乳化油废水测cod为10220mg/l,反应后上清液测cod为331mg/l。

    实施例3

    把0.5m3荧光渗透液乳化油废水加热到40℃后,向废水中加入100l10%浓度的次氯酸溶液,搅拌反应1小时后,加入0.5l10%聚合氯化铝溶液,反应5分钟后,加入0.5l0.1%聚丙烯酰胺溶液,絮凝反应沉淀后,上清液自流进芬顿反应器。在芬顿反应器中加硫酸调节ph值至3,再加入硫酸亚铁5kg和双氧水6l,反应1小时后,加石灰调节ph值至7,再加入1l0.1%聚丙烯酰胺溶液反应10分钟,沉淀后得上清液。取荧光渗透液乳化油废水测cod为10220mg/l,反应后上清液测cod为347mg/l。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技术特征:

    1.一种荧光渗透乳化油废水预处理系统,该废水预处理系统包括暂存水箱(1)、污水泵(2)、加热器(3)、脱色破乳反应器(4)、第一沉淀池(5)、芬顿反应器(6)、第二沉淀池(7)、污泥泵(12)与板框压滤机(13),其特征在于,所述暂存水箱(1)内部灌装有荧光渗透乳化油废水,该暂存水箱(1)一端通过污水泵(2)、加热器(3)与脱色破乳反应器(4)相连,且所述暂存水箱(1)的另一端通过导管与脱色破乳反应器(4)相连;

    所述第一沉淀池(5)与第二沉淀池(7)的下端均套接有污泥管,且第一沉淀池(5)与第二沉淀池(7)通过该污泥管与所述污泥泵(12)相连,所述污泥泵(12)的上端套接有一个支管,且该污泥泵(12)通过支管与所述板框压滤机(13)相连;

    所述暂存水箱(1)、污水泵(2)、加热器(3)、脱色破乳反应器(4)、第一沉淀池(5)、芬顿反应器(6)、第二沉淀池(7)、污泥泵(12)与板框压滤机(13)从左至右依次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荧光渗透乳化油废水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脱色破乳反应器(4)的内部安装有搅拌机(8),且于该脱色破乳反应器(4)的上端外表面上开设有第一加料口(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荧光渗透乳化油废水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沉淀池(5)的内部设置有导流筒(9)。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荧光渗透乳化油废水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芬顿反应器(6)的内部也安装有一个搅拌机(8),且于该芬顿反应器(6)的上端外表面上开设有第二加料口(1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荧光渗透乳化油废水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沉淀池(7)的内部也设置有一个导流筒(9)。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荧光渗透乳化油废水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料口(10)注入碱、次氯酸钠、聚合氯化铝、聚丙烯酰胺。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荧光渗透乳化油废水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加料口(11)注入碱、硫酸亚铁、双氧水、酸、聚丙烯酰胺。

    技术总结
    一种荧光渗透乳化油废水预处理系统,该废水预处理系统包括暂存水箱、污水泵、加热器、脱色破乳反应器、第一沉淀池、芬顿反应器、第二沉淀池、污泥泵与板框压滤机,所述暂存水箱内部灌装有荧光渗透乳化油废水,该暂存水箱一端通过污水泵、加热器与脱色破乳反应器相连,且所述暂存水箱的另一端通过导管与脱色破乳反应器相连;所述第一沉淀池与第二沉淀池的下端均套接有污泥管,第一沉淀池与第二沉淀池通过该污泥管与所述污泥泵相连。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荧光渗透乳化油废水预处理系统,可将荧光渗透液乳化油废水的COD浓度由10000mg/L左右降低到400mg/L以下,处理后的废水基本无色透明,可以与生活污水一起混合后经生化处理后达标排放。

    技术研发人员:陈琴波;姚俊朝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天津大拇指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6.28
    技术公布日:2020.04.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1191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