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床的挤压模具定位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2-07-14  78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钻床的模具定位结构。



    背景技术:

    在铝合金型材生产流程中,需要不同的挤压模具以实现不同型号型材的挤压工序。由于对铝合金及种类的需求越来越多,也需要生产更多对应的挤压模具,因此挤压模具生产的效率对于整体生产加工效率有着很大的影响。

    传统的挤压模具生产过程中,使用夹具将未经加工的挤压模具固定于钻床上,并进行打孔作业,在此过程中,每次打孔前后均需要对夹具的加紧、松开动作进行人工操作,多个挤压模具的情况下只能逐个更换进行作业,耗费时间长,效率低,且夹具的位置、力道如有偏差,会导致钻孔过程中挤压模具产生偏移,钻孔不精准,挤压模具不能使用。

    如何在钻孔过程中提高钻孔效率和精准度,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即在提供一种钻床的挤压模具定位结构。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

    一种钻床的挤压模具定位结构,在钻床上设置至少1个供放置挤压模具的模具定位区,该模具定位区为复数个同心且呈向圆心方向阶梯性下沉设置的圆形凹槽,模具定位区内还设置若干个钻机穿孔。

    所述模具定位区包含沿着半径方向延伸设置的复数个钻孔定位槽,所述钻机穿孔设置于该钻孔定位槽内和/或圆形凹槽上。

    所述钻孔定位槽为斜坡设置。

    所述钻孔定位槽为蘑菇形设置,其为非贯通的导流槽或上下贯通的贯通导流槽。

    还包含定位环,挤压模具放置在所述模具定位区内,所述定位环环设于挤压模具外,并置于挤压模具所在凹槽的外一级凹槽上。

    所述模具定位区内外上表面有预设的定位部,挤压模具上设有与该定位部对应的定位点。

    所述定位部为划线或预设线槽。

    在最内侧圆形凹槽中设置镂空部。

    本实用新型所产生的技术效果如下。

    1、钻床上包含2个或2个以上模具定位区时,对一个模具定位区进行钻孔作业的同时对另一模具定位区进行装载、拆卸,交替重复钻孔和装卸,可有效缩短拆卸时间,提升挤压模具的钻孔效率。

    2、模具定位区的不同圆形凹槽设置,可适用于不同型号的挤压模具进行定位,也防止因钻机对挤压模具的作用发生挤压模具位置的偏移。同时搭配定位环使用,其可以辅助定位直径较小的挤压模具,在钻孔过程中不发生水平的挪移,钻孔更精准。

    3、钻孔定位槽可设置为条状的斜坡,斜坡上设置钻机穿孔,或者钻孔定位槽可为条形与长圆形组成的蘑菇形设置,其可为非贯通的导流槽或上下贯通的贯通导流槽,在钻孔作业中钻头穿过穿孔或贯通式导流槽,不会对钻床本身造成损坏,同时还可导流多余的切削液。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钻床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钻床上模具定位区的俯视示意图。

    图3为使用本实用新型中的一个模具定位区进行模具定位安装方式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使用本实用新型中的一个模具定位区进行安装后钻孔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保护一种于钻床的挤压模具定位结构。

    如图1所示的实施例,钻床1上包含2个模具定位区2。每个模具定位区2包含复数个同心的圆形凹槽21,并且呈现阶梯性布置,即半径越小的圆形凹槽深度越深,如图3所示。复数个圆形凹槽用于容置不同规格的挤压模具在其内。在最内侧凹槽中央可设置镂空部22,可节省材料同时便于排出多余的切削液。

    图示的实施例为较佳的实施例,左侧模具定位区内圆形凹槽数量较多,适用于直径较大的挤压模具,右侧较少圆形凹槽数量较少,可以适用于直径较小的挤压模具,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挤压模具情况采用包含相同或不同规格模具定位区的钻床。

    如图2所示,模具定位区2内包含均匀分布的4个钻孔定位槽3,其可用于对钻头的定位,也可在钻孔过程中导流切削液,钻孔定位槽3的延伸方向为沿着圆形凹槽半径的方向,其穿过上述多个圆形凹槽。该钻孔定位槽3可为如右侧模具定位区内的斜坡设置,在斜坡上或圆形凹槽21上可设置圆形或长圆形的钻机穿孔4,该钻孔的位置根据实际挤压模具需求而定,并不限定在钻孔定位槽3之内。

    钻孔定位槽3也可为如左侧模具定位区内的条形连接长圆形组成的蘑菇形设置,其可为非贯通的导流槽或上下贯通的贯通导流槽。

    上述对挤压模具进行钻孔的过程中,钻头穿过挤压模具后恰好进入如右侧模具定位区的钻孔穿孔4或如左侧模具定位区的贯通式钻孔定位槽,不会对钻床本身造成损坏。

    本实施例中每个模具定位区的钻孔定位槽的数量设置4个为最佳,但并不限定于此,可依照实际挤压模具钻孔的需要而配置2个、6个或其它数量,以适应不同型号挤压模具的钻孔需求。

    在模具定位区2内外上表面有预设的定位部11,其可为划线或如图所示的预设线槽。挤压模具6上在前一工序中有已经画好的定位点(图中未示出),其安装时与上述定位部11对准即可实现挤压模具的定位。安置挤压模具6于模具定位区2后,还在挤压模具6的外环套设定位环5,用于对挤压模具进行辅助定位。

    本实用新型的挤压模具定位结构的使用过程如下。

    在图3所示的一个模具定位区2的圆形凹槽内放置需要钻孔作业的挤压模具6,通过旋转挤压模具6使该挤压模具6上预设的定位点与钻床1上的定位区11对准,同时挤压模具6上的钻孔即对应于钻孔定位槽3上方,接着将定位环5套在挤压模具6外并放置于挤压模具6所在凹槽的外一级凹槽上,将挤压模具进一步加固定位,如图4所示,定位之后,钻头7便可根据预定的位置进行钻孔作业。在对图1中左侧模具定位区内的挤压模具进行钻孔作业的同时,操作人员可以对右侧的模具定位区进行上述装卸挤压模具的过程。同理,当左侧的挤压模具完成钻孔作业后,右侧的挤压模具已经装载定位完毕,此时直接移动钻机到右侧挤压模具上进行钻孔作业,同时对左侧的模具定位区进行装载、拆卸,交替重复上述过程,可有效缩短拆卸时间,提升挤压模具的钻孔效率。

    挤压模具6刚好置于圆形凹槽内,圆形凹槽本身具有一定的定位功能,但是当挤压模具直径较小,自重较轻,在高速钻孔过程中可能会发生挤压模具脱离凹槽的情况,定位环5可以辅助直径较小的挤压模具的定位,在钻孔过程中不发生脱槽且无水平挪移,钻孔更精准。而当挤压模具直径较大时,因其自重较重,钻孔的过程并不会导致位置发生挪移,因此可不安装定位环5。


    技术特征:

    1.一种钻床的挤压模具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在钻床(1)上设置至少1个供放置挤压模具(6)的模具定位区(2),该模具定位区(2)为复数个同心且呈向圆心方向阶梯性下沉设置的圆形凹槽(21),模具定位区(2)内还设置若干个钻机穿孔(4)。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钻床的挤压模具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定位区(2)包含沿着半径方向延伸设置的复数个钻孔定位槽(3),所述钻机穿孔(4)设置于该钻孔定位槽(3)内和/或圆形凹槽(21)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钻床的挤压模具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钻孔定位槽(3)为斜坡设置。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钻床的挤压模具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钻孔定位槽(3)为蘑菇形设置,其为非贯通的导流槽或上下贯通的贯通导流槽。

    5.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钻床的挤压模具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含定位环(5),挤压模具(6)放置在所述模具定位区(2)内,所述定位环(5)环设于所述挤压模具(6)外,并置于挤压模具(6)所在凹槽的外一级凹槽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钻床的挤压模具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定位区(2)内外上表面有预设的定位部(11),挤压模具(6)上设有与该定位部(11)对应的定位点。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钻床的挤压模具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11)为划线或预设线槽。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钻床的挤压模具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最内侧圆形凹槽中设置镂空部。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钻床的挤压模具定位结构,在钻床上设置至少1个供放置挤压模具的模具定位区,其为复数个同心且呈向圆心方向阶梯性下沉设置的圆形凹槽,模具定位区内设置若干个钻机穿孔,模具定位区还包含沿着半径方向延伸设置的复数个钻孔定位槽,挤压模具放置在模具定位区内,在挤压模具所在凹槽的外一级凹槽上设置辅助定位的定位环,该挤压模具定位结构相比于现有的夹具固定方式,适用于各种规格的挤压模具,在钻孔过程中不会发生水平的挪移,钻孔更精准,当钻床上包含2个或2个以上的模具定位区时,对一个模具定位区进行钻孔作业同时对另一模具定位区进行装载、拆卸,交替重复钻孔和装卸,有效缩短拆卸时间,提升挤压模具的钻孔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罗勇明;陈文龙;严灿超;罗文健;韦超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兴发铝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7.04
    技术公布日:2020.04.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1179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