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疗废水深度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2-07-14  139


    本实用新型属于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医疗废水深度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医疗废水来自医院,含有大量的病原细菌、病毒和化学药剂,需要特殊工艺处理。但目前各大医院并没有对具有严重危害性的医疗废水进行合理处置,忽略了废水中病毒传染可能导致的水污染恶性事件。同时,国家的相关立法也需要及时跟进,对医疗废水的处理作出更加明确的规定,各级环保部门也应加强管理和环保意识的普及。相关资料与工业废水相比,医疗废水对环境的影响更大,危害也更大。医院在运行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水,这些废水的来源决定了其成分复杂性,涉及多种生物性、化学性或放射性污染。

    目前的医疗废水处理系统由于在消毒环节仅进行单一的消毒处理,没有消毒彻底,导致排放不达标。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出一种医疗废水深度处理系统,通过双重消毒处理,消毒彻底,达标排放。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医疗废水深度处理系统,包括通过管道依次连接的格栅井、调节池、混凝池、消毒池、以及清水池,消毒池包括第一池体、连接管、流量控制阀、第二池体、搅拌组、进料组、隔板、进水管、进水阀门、紫外线灯组、出水管、以及出水阀门,进水管固定连通在第一池体的左侧壁的上方,进水阀门设置在进水管上,进料组固定连通在第一池体的左侧壁,且进料组位于进水管的上方,连接管的左端固定连通在第一池体的右侧壁的下方,连接管的右端固定连通在第二池体的左侧壁的上方,出水管固定连通在第二池体的右侧壁的下方,出水阀门设置出水管上,隔板竖直固定在第一池体内底部,搅拌组固定在第一池体的顶部,搅拌组的一部分穿过第一池体的顶壁延伸至第一池体的内部,且分别位于隔板的左右两侧,紫外线灯组固定在第二池体的内部。

    优选地,搅拌组包括l型安装架、电机、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一轴承座、第二轴承座、第一转轴、第一搅拌叶片、第二转轴、以及第二搅拌叶片,l型安装架的底端固定在第一池体顶部的左侧,电机固定在l型安装架上,第一轴承座固定在第一池体的顶部,且位于电机的下方,第一转轴的顶端与电机底部的固定连接,第一转轴的底端穿过第一轴承座和第一池体的顶壁,且延伸至第一池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搅拌叶片,第一转轴与第一轴承座转动配合,第一搅拌叶片位于隔板的左侧,第一齿轮固定在第一转轴上,第一齿轮位于第一轴承座和电机之间,第二轴承座固定在第一池体的顶部,且位于第一轴承座的右侧,第二转轴穿过第二轴承座,第二转轴和第二轴承座转动配合,第二齿轮固定在第二转轴的顶端,第二齿轮和第一齿轮啮合,第二转轴的底端穿过第一池体的顶壁且延伸至第一池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搅拌叶片,第二搅拌叶片位于隔板的右侧。

    优选地,紫外线灯组包括第一紫外线灯管、第二紫外线灯管、第三紫外线灯管、第一倾斜板、以及第二倾斜板,第一紫外线灯管固定在第二池体内部的顶壁上,第一倾斜板向上倾斜固定在第二池体内部的左侧壁上,第一倾斜板位于第二池体的上部位置,且位于连接管的下方,第二紫外线灯管固定在第一倾斜板的底部,第二倾斜板向上倾斜固定在第二池体内部的右侧壁上,第二倾斜板位于第一倾斜板的下方,且位于出水管的上方,第三紫外线灯管固定在第二倾斜板的底部。

    优选地,第一倾斜板的右端和第二倾斜板的左端均固定有导流挡板。

    优选地,第一紫外线灯管、第二紫外线灯管、以及第三紫外线灯管均为防水紫外线灯管。

    优选地,第一倾斜板和第二倾斜板的倾斜仰角均为12-45°。

    优选地,进料组包括料箱、进料管、以及进料阀门,进料管的顶端固定连通在料箱的底部,进料管的右端固定连通在第一池体的左侧壁,进料阀门设置在进料管上。

    优选地,还包括污泥浓缩池,污泥浓缩池与混凝池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医疗废水深度处理系统,消毒环节池依次经过消毒药剂的消毒处理和紫外线光消毒处理,并且通过搅拌组和隔板的设置能使得消毒剂和医疗废水充分混合,使得消毒更加彻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消毒池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为:1-格栅井,2-调节池,3-混凝池,4-消毒池,41-第一池体,42-连接管,43-流量控制阀,44-第二池体,45-搅拌组,451-l型安装架,452-电机,453-第一齿轮,454-第二齿轮,455-第一轴承座,456-第二轴承座,457-第一转轴,458-第一搅拌叶片,459-第二转轴,4510-第二搅拌叶片,46-进料组,461-料箱,462-进料管,463-进料阀门,47-隔板,48-进水管,49-进水阀门,410-紫外线灯组,4101-第一紫外线灯管,4102-第二紫外线灯管,4103-第三紫外线灯管,4104-第一倾斜板,4105-第二倾斜板,4106-导流挡板,411-出水管,412-出水阀门,5-清水池,6-污泥浓缩池。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1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医疗废水深度处理系统,包括通过管道依次连接的格栅井1、调节池2、混凝池3、消毒池4、以及清水池5,消毒池4包括第一池体41、连接管42、流量控制阀43、第二池体44、搅拌组45、进料组46、隔板47、进水管48、进水阀门49、紫外线灯组410、出水管411、以及出水阀门412,进水管48固定连通在第一池体41的左侧壁的上方,进水阀门49设置在进水管48上,进料组46固定连通在第一池体41的左侧壁,且进料组46位于进水管48的上方,连接管42的左端固定连通在第一池体41的右侧壁的下方,连接管42的右端固定连通在第二池体44的左侧壁的上方,出水管411固定连通在第二池体44的右侧壁的下方,出水阀门412设置出水管411上,隔板47竖直固定在第一池体41内底部,搅拌组45固定在第一池体41的顶部,搅拌组45的一部分穿过第一池体41的顶壁延伸至第一池体41的内部,且分别位于隔板47的左右两侧,紫外线灯组410固定在第二池体44的内部,格栅井1的内部设有机械格栅,医疗废水通过格栅井1的处理过滤掉较大的悬浮物和漂浮物,随后医疗废水进入调节池2调节水质水量,然后进入混凝池3内与混凝剂混合,使得医疗废水中的悬浮污染物沉淀,混凝池3内的上清液进入消毒池4依次经过消毒药剂的消毒处理和紫外线光消毒处理后排入清水池5内进行收集后达标排放,本实施例选用的消毒剂为单过硫酸氢钾复合粉,单过硫酸氢钾复合粉对与医院相关的病原菌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芽孢等均有杀灭作用,特别适合医院污水消毒,消毒剂能发挥药效的一个重要因数在于是否与医疗废水充分混合,通过搅拌组45和隔板47的设置能使得消毒剂和医疗废水充分混合,使得消毒更加彻底。

    进一步的,搅拌组45包括l型安装架451、电机452、第一齿轮453、第二齿轮454、第一轴承座455、第二轴承座456、第一转轴457、第一搅拌叶片458、第二转轴459、以及第二搅拌叶片4510,l型安装架451的底端固定在第一池体41顶部的左侧,电机452固定在l型安装架451上,第一轴承座455固定在第一池体41的顶部,且位于电机452的下方,第一转轴457的顶端与电机452底部的固定连接,第一转轴457的底端穿过第一轴承座455和第一池体41的顶壁,且延伸至第一池体4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搅拌叶片458,第一转轴457与第一轴承座455转动配合,第一搅拌叶片458位于隔板47的左侧,第一齿轮453固定在第一转轴457上,第一齿轮453位于第一轴承座455和电机452之间,第二轴承座456固定在第一池体41的顶部,且位于第一轴承座455的右侧,第二转轴459穿过第二轴承座456,第二转轴459和第二轴承座456转动配合,第二齿轮454固定在第二转轴459的顶端,第二齿轮454和第一齿轮453啮合,第二转轴459的底端穿过第一池体41的顶壁且延伸至第一池体4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搅拌叶片4510,第二搅拌叶片4510位于隔板47的右侧,消毒处理时,消毒剂通过进料组46投放入第一池体41的内部,打开进水阀门49,医疗废水通过进水管48进入第一池体41的内部,具体的,医疗废水和消毒剂均进入隔板47左侧的空间内,电机452转动,带动第一转轴457转动,进而带动第一搅拌叶片458转动,对医疗废水和消毒剂进行搅拌混合,起初,医疗废水和消毒剂均在隔板47左侧的空间内被搅拌混合,当水位高于隔板47高度时,与消毒剂混合的医疗废水流入隔板47右侧的空间,第一转轴457转动的同时第一齿轮453转动,带动第二齿轮454反方向转动,带动第二转轴459反方向转动,从而带动第二搅拌叶片4510反方向转动,对医疗废水反向搅动,使得混合更加充分,消毒更加彻底,药物消毒完毕后,打开流量控制阀43,通过流量控制阀43可控制出水流量,药物消毒完毕的医疗废水通过连接管42流入第二池体44内,经由紫外线灯组410进行紫外线消毒处理,紫外线消毒处理完毕后,打开出水阀门412,紫外线消毒处理后的医疗废水通过出水管411排至清水池5。

    进一步的,紫外线灯组410包括第一紫外线灯管4101、第二紫外线灯管4102、第三紫外线灯管4103、第一倾斜板4104、以及第二倾斜板4105,第一紫外线灯管4101固定在第二池体44内部的顶壁上,第一倾斜板4104向上倾斜固定在第二池体44内部的左侧壁上,第一倾斜板4104位于第二池体44的上部位置,且位于连接管42的下方,第二紫外线灯管4102固定在第一倾斜板4104的底部,第二倾斜板4105向上倾斜固定在第二池体44内部的右侧壁上,第二倾斜板4105位于第一倾斜板4104的下方,且位于出水管411的上方,第三紫外线灯管4103固定在第二倾斜板4105的底部,药物消毒处理完毕的医疗废水进入第二池体44内部后首先掉落在第一倾斜板4104上,水位缓慢升高,第一紫外线灯管4101对第一倾斜板4104上的医疗废水进行高强度的紫外线杀菌处理,随着医疗废水的持续送入,第一倾斜板4104上的医疗废水的水位上升,并从第一倾斜板4104掉落至第二倾斜板4105上,第二紫外线灯管4102对第二倾斜板4105上的医疗废水进行高强度的紫外线杀菌处理,随着医疗废水的持续送入,第二倾斜板4105上的医疗废水的水位上升,并从第二倾斜板4105掉落到第二池体44的底部,第三紫外线灯管4103对第二池体44底部上的医疗废水进行高强度的紫外线杀菌处理,紫外线处理完毕后的医疗废水通过出水管411排出。通过第一紫外线灯管4101、第二紫外线灯管4102、第三紫外线灯管4103结合倾斜设置的第一倾斜板4104、以及第二倾斜板4105,使得紫外线杀菌效果更佳。

    进一步的,第一倾斜板4104的右端和第二倾斜板4105的左端均固定有导流挡板4106,导流挡板4106的设置防止医疗废水流至第二紫外线灯管4102和第三紫外线灯管4103处,提高安全性。

    进一步的,第一紫外线灯管4101、第二紫外线灯管4102、以及第三紫外线灯管4103均为防水紫外线灯管,确保使用寿命和安全。

    进一步的,第一倾斜板4104和第二倾斜板4105的倾斜仰角均为12-45°,优选为30°。

    进一步的,进料组46包括料箱461、进料管462、以及进料阀门463,进料管462的顶端固定连通在料箱461的底部,进料管462的右端固定连通在第一池体41的左侧壁,进料阀门463设置在进料管462上,需要进料时,打开进料阀门463,消毒剂从料箱461内排向进料管462,并由进料管462排向第一池体41的内部。

    进一步的,还包括污泥浓缩池6,污泥浓缩池6与混凝池3连通,用于收集混凝池3产生的污泥。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医疗废水深度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包括通过管道依次连接的格栅井、调节池、混凝池、消毒池、以及清水池;

    所述消毒池包括第一池体、连接管、流量控制阀、第二池体、搅拌组、进料组、隔板、进水管、进水阀门、紫外线灯组、出水管、以及出水阀门;

    所述进水管固定连通在所述第一池体的左侧壁的上方,所述进水阀门设置在所述进水管上;

    所述进料组固定连通在所述第一池体的左侧壁,且所述进料组位于所述进水管的上方;

    所述连接管的左端固定连通在所述第一池体的右侧壁的下方,所述连接管的右端固定连通在所述第二池体的左侧壁的上方;

    所述出水管固定连通在所述第二池体的右侧壁的下方,所述出水阀门设置所述出水管上;

    所述隔板竖直固定在所述第一池体内底部;

    所述搅拌组固定在所述第一池体的顶部,所述搅拌组的一部分穿过所述第一池体的顶壁延伸至所述第一池体的内部,且分别位于所述隔板的左右两侧;

    所述紫外线灯组固定在所述第二池体的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疗废水深度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搅拌组包括l型安装架、电机、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一轴承座、第二轴承座、第一转轴、第一搅拌叶片、第二转轴、以及第二搅拌叶片;

    所述l型安装架的底端固定在所述第一池体顶部的左侧;

    所述电机固定在所述l型安装架上;

    所述第一轴承座固定在所述第一池体的顶部,且位于所述电机的下方;

    所述第一转轴的顶端与所述电机底部的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轴的底端穿过所述第一轴承座和所述第一池体的顶壁,且延伸至所述第一池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所述第一搅拌叶片,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第一轴承座转动配合,所述第一搅拌叶片位于所述隔板的左侧;

    所述第一齿轮固定在所述第一转轴上,所述第一齿轮位于所述第一轴承座和所述电机之间;

    所述第二轴承座固定在所述第一池体的顶部,且位于所述第一轴承座的右侧;

    所述第二转轴穿过所述第二轴承座,所述第二转轴和所述第二轴承座转动配合;

    所述第二齿轮固定在所述第二转轴的顶端,所述第二齿轮和所述第一齿轮啮合;

    所述第二转轴的底端穿过所述第一池体的顶壁且延伸至所述第一池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所述第二搅拌叶片,所述第二搅拌叶片位于所述隔板的右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疗废水深度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紫外线灯组包括第一紫外线灯管、第二紫外线灯管、第三紫外线灯管、第一倾斜板、以及第二倾斜板;

    所述第一紫外线灯管固定在所述第二池体内部的顶壁上;

    所述第一倾斜板向上倾斜固定在所述第二池体内部的左侧壁上,所述第一倾斜板位于所述第二池体的上部位置,且位于所述连接管的下方,所述第二紫外线灯管固定在所述第一倾斜板的底部;

    所述第二倾斜板向上倾斜固定在所述第二池体内部的右侧壁上,所述第二倾斜板位于所述第一倾斜板的下方,且位于所述出水管的上方,所述第三紫外线灯管固定在所述第二倾斜板的底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医疗废水深度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倾斜板的右端和所述第二倾斜板的左端均固定有导流挡板。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医疗废水深度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紫外线灯管、第二紫外线灯管、以及第三紫外线灯管均为防水紫外线灯管。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医疗废水深度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倾斜板和所述第二倾斜板的倾斜仰角均为12-4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疗废水深度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料组包括料箱、进料管、以及进料阀门;

    所述进料管的顶端固定连通在所述料箱的底部,所述进料管的右端固定连通在所述第一池体的左侧壁,所述进料阀门设置在所述进料管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疗废水深度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污泥浓缩池;

    所述污泥浓缩池与所述混凝池连通。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医疗废水深度处理系统,属于废水处理技术领域,一种医疗废水深度处理系统,进水管固定连通在第一池体的左侧壁的上方,进料组固定连通在第一池体的左侧壁,且进料组位于进水管的上方,连接管的左端固定连通在第一池体的右侧壁的下方,连接管的右端固定连通在第二池体的左侧壁的上方,出水管固定连通在第二池体的右侧壁的下方,板竖直固定在第一池体内底部,搅拌组固定在第一池体的顶部,搅拌组的一部分穿过第一池体的顶壁延伸至第一池体的内部,且分别位于隔板的左右两侧,紫外线灯组固定在第二池体的内部。本实用新型的医疗废水深度处理系统,通过双重消毒处理,消毒彻底,达标排放。

    技术研发人员:张永;韩业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厦门中环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7.05
    技术公布日:2020.04.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1177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