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件自动分批上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2-07-14  77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工件自动分批上料装置。



    背景技术:

    在流水线生产时,为确保工件在作业过程中不相互干涉,在工件上料时需将工件逐一上料或者分批次上料,现有技术中一般是通过在人工手动分批上料;或者通过带有吸盘的机器人进行分批上料;人工上料效率低且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大,而吸盘的抓取能力有限,带有吸盘的机器人难以适用于一些重量较大的工件,如装有玻璃面板的箱体。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提到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工件自动分批上料装置,适用于重量较大的工件自动分批次上料;包括工件输送机构、设于所述工件输送机构下方的工件顶升机构、以及设于所述工件输送机构上方的工件容置仓;所述工件顶升机构可穿过所述工件输送机构运动至所述工件容置仓内;所述工件容置仓的底部设有至少两组可相对运动的分料抱爪。

    进一步地,所述工件顶升机构包括顶升托架和驱动所述顶升托架升降的顶升驱动机构。

    进一步地,所述顶升托架(21)包括若干间隔设置的子板,所有子板的上表面位于同一平面。

    进一步地,所述顶升驱动机构为丝杆传动机构、伺服电机传动机构、气缸传动机构中的任一种。

    进一步地,所述工件输送机构包括若干间隔设置的滚筒。

    进一步地,所述工件容置仓包括两组横向支架和两组纵向支架;两组所述分料抱爪分别设于不同的纵向支架上;所述分料抱爪通过分料气缸与所述纵向支架相连接;所述分料气缸用于驱动所述分料抱爪沿横向运动。

    进一步地,至少一组所述纵向支架通过横向调节机构设于所述横向支架上。

    进一步地,所述顶升托架上设有工件检测传感器;所述工件检测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顶升托架上方是否有工件。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工件自动分批上料装置,通过在工件输送机构的下方设置工件顶升机构,在工件输送机构的上方设置工件容置仓,并使工件顶升机构可穿过工件输送机构运动至工件容置仓内,利用工件顶升机构的上下升降将工件容置仓内的工件搬运至工件输送机构上;同时在工件容置仓的底部设置可相对运动的两组分料抱爪,实现工件的分批上料;相较于现有技术中采用带有吸盘的机器人进行分批上料,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工件自动分批上料装置,可适用于重量较大的工件,实现高效率的工件分批上料。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工件自动分批上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工件自动分批上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顶升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工件自动分批上料装置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一;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工件自动分批上料装置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二;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工件自动分批上料装置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三。

    附图标记:

    10工件输送机构20顶升机构21顶升托架

    22顶升驱动机构23工件检测传感器31横向支架

    32纵向支架33分料气缸34横向调节机构

    40分料抱爪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

    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工件自动分批上料装置,包括工件输送机构10、设于所述工件输送机构10下方的工件顶升机构20以及设于所述工件输送机构10上方的工件容置仓;所述工件顶升机构20可穿过所述工件输送机构10运动至所述工件容置仓内;所述工件容置仓的底部设有至少两组可相对运动的分料抱爪40。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工件自动分批上料装置,适用于重量较大的工件的自动分批次上料,尤其适用于呈矩形的箱体类工件或者板状类工件;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件自动分批上料装置,包括工件输送机构10、工件顶升机构20和工件容置仓;其中工件输送机构10用于将工件输送至后续的工序中;本实用新型实例中,工件输送机构10由多条间隔设置的输送滚筒组成,各输送滚筒相互平行;

    如图1所示,在工件输送机构10的下方设有工件顶升机构20,工件顶升机构20包括顶升托架21和用于驱动顶升托架21升降的顶升驱动机构2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顶升托架21包括若干间隔设置的子板,所有子板的上表面位于同一平面,组成顶升托架21的子板与组成工件输送机构10的输送滚筒相互错开,使得顶升托架21可无阻碍地穿过工件输送机构10;即在顶升驱动机构22的作用下,顶升托架21能够由低于工件输送机构10的高度至工件容置仓之间的区域上下运动;顶升驱动机构22可以是现有常用的传动机构,如丝杆传动机构、伺服电机传动机构、气缸传动机构中的任一种。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顶升驱动机构22为丝杆传动机构。

    如图2所示,工件容置仓包括两组横向支架31和两组纵向支架3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的横向即为如图2所示的x方向,纵向即为如图2所示的y方向;两组分料抱爪40分别设于不同的纵向支架32上;具体地,分料抱爪40通过分料气缸33与纵向支架32相连接;分料气缸33固定设置在纵向支架32上,分料抱爪40设置在分料气缸33的输出端;当分料气缸33工作时,可驱动分料抱爪40沿横向运动;如图2所示,通过分料气缸33可驱动两组分料抱爪40相向运动使得两组分料抱爪40的间距小于工件的横向尺寸,或者驱动两组分料抱爪40背向运动使得两组分料抱爪40的间距大于工件的横向尺寸。较佳地,至少一组纵向支架32通过横向调节机构34设于横向支架31上;横向调节机构34现有常用的传动机构,如丝杆传动机构、伺服电机传动机构、气缸传动机构中的任一种。通过横向调节机构34可调节两组纵向支架32的间距,即调节两组分料抱爪40的间距,从而适应于不同尺寸的工件。

    需要说明地是,分料抱爪40也可以是设置在横向支架31,当分料抱爪40设置在横向支架31上时,两组横向支架31的间距设为可调节,而两组纵向支架32的间距相对固定,分料抱爪40在分料气缸33的驱动下沿纵向运动。

    优选地,如图3所示,在顶升托架21上设有工件检测传感器2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工件检测传感器23为反射式光电检测传感器,光电检测传感器安装在顶升托架21的一块子板下表面,在该子板上开设有供光电检测传感器发射的检测光线通过的开口;当顶升托架21上方有工件时,光电检测传感器可检测到有反射回的检测光线;通过工件检测传感器23可检测顶升托架21上方是否有工件,进而判断工件容置仓内是否有工件,以便提醒工作人员或其它补料装置及时向工件容置仓内补充工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工件自动分批上料装置,在实际使用时:

    如图4所示,工作人员或其它补料装置向工件容置仓内放入若干工件50,工件50堆叠存放在分料抱爪40的上方;相邻工件50间具有可供分料抱爪40插入的间隙,该间隙可以通过将工件50置于尺寸大于工件50的托板上,之后由工件50和托板堆叠在一起而得到,也可以是由于工件50本身的顶部尺寸小于其底部尺寸,由工件50堆叠在一起而得到;

    如图5所示,在顶升驱动机构22的作用下,顶升托架21上升至工件容置仓内部将工件50向上托起;分料抱爪40在分料气缸33的驱动下背向运动,使分料抱爪40的间距大于工件50的尺寸;随后在顶升驱动机构22的作用下,顶升托架21下降,工件50即随之下降;当顶升托架21下降的高度接近一个工件50的高度时,分料抱爪40在分料气缸33的驱动下相向运动,分料抱爪40的间距小于工件50的尺寸,除了最下方的工件50外的其余工件50受到分料抱爪40的阻挡不再下降;

    如图6所示,在顶升驱动机构22的作用下,顶升托架21带动工件50继续下降,当经过工件输送机构10时,顶升托架21可继续下降,而工件50被工件输送机构10阻挡从而停留在工件输送机构10上,之后由工件输送机构10将工件50输送至后续工序;待工件输送机构10被送走后,顶升托架21再次上升,进行新一个工件50的上料,如此往复工作,即实现工件50的分批上料。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工件自动分批上料装置,通过在工件输送机构的下方设置工件顶升机构,在工件输送机构的上方设置工件容置仓,并使工件顶升机构可穿过工件输送机构运动至工件容置仓内,利用工件顶升机构的上下升降将工件容置仓内的工件搬运至工件输送机构上;同时在工件容置仓的底部设置可相对运动的两组分料抱爪,实现工件的分批上料;相较于现有技术中采用带有吸盘的机器人进行分批上料,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工件自动分批上料装置,可适用于重量较大的工件,实现高效率的工件分批上料。

    尽管本文中较多的使用了诸如工件输送机构、工件顶升机构、顶升托架、顶升驱动机构、工件检测传感器、横向支架、纵向支架、分料气缸、横向调节机构、分料抱爪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工件自动分批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件输送机构(10)、设于所述工件输送机构(10)下方的工件顶升机构(20)、以及设于所述工件输送机构(10)上方的工件容置仓;所述工件顶升机构(20)可穿过所述工件输送机构(10)运动至所述工件容置仓内;所述工件容置仓的底部设有至少两组可相对运动的分料抱爪(4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工件自动分批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件顶升机构(20)包括顶升托架(21)和驱动所述顶升托架(21)升降的顶升驱动机构(2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工件自动分批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升托架(21)包括若干间隔设置的子板,所有子板的上表面位于同一平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工件自动分批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升驱动机构(22)为丝杆传动机构、伺服电机传动机构、气缸传动机构中的任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工件自动分批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件输送机构(10)包括若干间隔设置的输送滚筒。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工件自动分批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件容置仓包括两组横向支架(31)和两组纵向支架(32);两组所述分料抱爪(40)分别设于不同的纵向支架(32)上;所述分料抱爪(40)通过分料气缸(33)与所述纵向支架(32)相连接;所述分料气缸(33)用于驱动所述分料抱爪(40)沿横向运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工件自动分批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一组所述纵向支架(32)通过横向调节机构(34)设于所述横向支架(31)上。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工件自动分批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升托架(21)上设有工件检测传感器(23);所述工件检测传感器(23)用于检测所述顶升托架(21)上方是否有工件。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工件自动分批上料装置,包括工件输送机构、设于工件输送机构下方的顶升机构、以及设于工件输送机构上方的工件容置仓;工件顶升机构可穿过工件输送机构运动至工件容置仓内;工件容置仓的底部设有可相对运动的两组分料抱爪。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工件自动分批上料装置,利用工件顶升机构将工件容置仓内的工件搬运至工件输送机构上;同时在工件容置仓的底部设置可相对运动的两组分料抱爪,实现工件的分批上料;相较于现有技术中采用带有吸盘的机器人进行分批上料,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工件自动分批上料装置,可适用于重量较大的工件,实现高效率的工件分批上料。

    技术研发人员:周瑞明;杨文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厦门奥拓美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7.16
    技术公布日:2020.04.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1171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