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废水或污水的生物处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水质净化生态浮床系统。
背景技术:
生态浮岛,又称人工浮床、生态浮床等。它是人工浮岛的一种,针对富营养化的水质,利用生态工学原理,降解水中的cod、氮和磷的含量。它以水生植物为主体,运用无土栽培技术原理,以高分子材料等为载体和基质,应用物种间共生关系,充分利用水体空间生态位和营养生态位,从而建立高效人工生态系统,用以削减水体中的污染负荷。它能使水体透明度大幅度提高,同时水质指标也得到有效的改善,特别是对藻类有很好的抑制效果。生态浮岛对水质净化最主要的功效是利用植物的根系吸收水中的富营养化物质,例如总磷、氨氮、有机物等,使得水体的营养得到转移,减轻水体由于封闭或自循环不足带来的水体腥臭、富营养化现象。
目前,传统需要生态浮床的净水池通常只是简单的增加生态浮床进行净化,没有很好的利用空间,净化的效果可进一步优化。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水质净化生态浮床系统,其具有优化空间结构,提升净化能力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水质净化生态浮床系统,包括相互独立的一级净化池和二级净化池,一级净化池具有入水口,二级净化池具有排水口,一级净化池和二级净化池内均设有氧化塘和生物浮床,一级净化池和二级净化池内之间设有过渡池,过渡池与一级净化池之间连通有第一排水管道,且在第一排水管道内设有过滤网,过渡池与二级净化池之间连通有第二排水管道,第一排水管道的相对高度高于第二排水管道的高度,过渡池内铰接有封闭第二排水管道的阀板、联动阀板转动的浮动结构,浮动结构根据水位上升和下降联动阀板转动封闭第二排水管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多级净化池的配合可进行多次净化,并且,在两个净水池之间设有过渡池,一级净化池内的水经过过滤网后,流动至过渡池内的水可做进一步的沉淀,在水位逐渐上升后,利用浮球结构打开阀板,将沉淀后的水排入至二级净化池内,二级净化池内的生态浮床和氧化塘对水质进一步的二级优化,最后利用排水孔排放。
进一步设置:所述过渡池位于第二排水管道位置处设有斜坡,第二排水管道贯穿斜坡且管口与斜坡的平面齐平,阀板贴合至斜坡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阀板盖于斜坡上,45度的斜度刚好保证阀板根据自重贴合至第二排水管道的管口。
进一步设置:所述浮动结构包括浮球,阀板还包括背向第二排水管道的连接部,浮球与阀板的连接部采用链条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浮球与链条联动,在水位上升时,带动阀板一并运动,链条的连接方式具有足够的强度连接阀板。
进一步设置:所述阀板朝向斜坡的一侧设有密封垫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阀板上的密封垫层与斜坡之间形成密封接触,相互贴合的密封效果较佳。
进一步设置:位于一级净化池内的为第一氧化塘和第一生物浮床,第一生物浮床围合在第一氧化塘的外圈,第一排水管道位于第一生物浮床的外圈外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级净化池内的第一生物浮床能够围合在第一氧化塘外圈,充分的进行净化,后再由第一排排水管道排放至下一处。
进一步设置:位于二级净化池内的为第二氧化塘和第二生物浮床,第二氧化塘位于第二排水管道与排水口之间,第二生物浮床布置多个,且分别位于第二氧化塘与第二排水管道或排水口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氧化塘和第二生物浮床的位置布置可优化净化效果,位置布置更为合理。
进一步设置:所述一级净化池的入水口的高度高于第一排水管道的高度,二级净化池的排水口的高度低于第二排水管道的高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入水口到排水口的高度差较为合理,节省水泵等动力源。
进一步设置:所述一级净化池和二级净化池的边沿为0.8m宽的走道,且铺设有鹅软石。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养护人员在走道上行走可以享受脚底按摩,更为舒适。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多级净化,优化采用的生态浮床的净化池的净化空间,利用率高,净化效果好。
2、整个净化水过程实现自流,并且完全依靠净化池内的生态系统自然净化能力,无能耗、无药耗、运行管理简便、运行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水质净化生态浮床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浮动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一级净化池;2、二级净化池;3、入水口;4、排水口;5、第一排水管道;6、第二排水管道;7、第一生物浮床;8、第一氧化塘;9、第二氧化塘;10、第二生物浮床;11、过渡池;12、过滤网;13、浮球;14、链条;15、连接部;16、斜坡;17、密封垫层;18、阀板;19、走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第一种优选实施方式:
一种水质净化生态浮床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相互独立的一级净化池1和二级净化池2。一级净化池1具有入水口3,二级净化池2具有排水口4。一级净化池1和二级净化池2内之间设有过渡池11,过渡池11与一级净化池1之间连通有第一排水管道5,过渡池11与二级净化池2之间连通有第二排水管道6。利用一级净化池1和二级净化池2对需要净化的水质进行多级净化,得到可直接排放的水。
一级净化池1和二级净化池2内均设有氧化塘和生物浮床,位于一级净化池1内的为第一氧化塘8和第一生物浮床7,第一生物浮床7围合在第一氧化塘8的外圈,第一排水管道5位于第一生物浮床7的外圈外侧。位于二级净化池2内的为第二氧化塘9和第二生物浮床10,第二氧化塘9位于第二排水管道6与排水口4之间,第二生物浮床10布置多个,且分别位于第二氧化塘9与第二排水管道6或排水口4之间。生物浮床和氧化塘的优化,能够将水充分的进行净化。
如图2所示,一级净化池1的入水口3的高度高于第一排水管道5的高度,二级净化池2的排水口4的高度低于第二排水管道6的高度。第一排水管道5的相对高度高于第二排水管道6的高度。
在第一排水管道5内设有过滤网12,过渡池11内铰接有封闭第二排水管道6的阀板18、联动阀板18转动的浮动结构,浮动结构可根据水位上升和下降,联动阀板18对第二排水管道6进行封闭和打开。因为第二排水管道6的相对位置较低,一级净化池1内的水在净化后,通过过滤网12过滤,并排放至过渡池11内进行沉淀,沉淀后的水去除了较多的颗粒物和悬浮物。当一级净化池1的水量增加,浮力上升,从而利用浮动结构带动阀板18打开第二排水管道6排放至二级净化池2内。
浮动结构包括浮球13,阀板18还包括背向第二排水管道6的连接部15,浮球13与阀板18的连接部15采用链条14连接。浮动结构根据水位上升和下降联动阀板18转动。过渡池11位于第二排水管道6位置处设有斜坡16,第二排水管道6贯穿斜坡16且管口与斜坡16的平面齐平,阀板18朝向斜坡16的一侧设有密封垫层17,阀板18能够密封贴合至斜坡16上。浮球13联动阀板18转动上升,打开第二排水管道6,将净化且沉淀后的水排放至二级净化池2内。水位下降后,阀板18根据自重转动下降,对第二排水管道6进行封闭。二级净化池内水再一次的净化,可利用排水口4直接排出,环境友好。
一级净化池1和二级净化池2的边沿为0.8m宽的走道19,且铺设有鹅软石。养护人员在走道19上行走可以享受脚底按摩,更为舒适。
上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1.一种水质净化生态浮床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独立的一级净化池(1)和二级净化池(2),一级净化池(1)具有入水口(3),二级净化池(2)具有排水口(4),一级净化池(1)和二级净化池(2)内均设有氧化塘和生物浮床,一级净化池(1)和二级净化池(2)内之间设有过渡池(11),过渡池(11)与一级净化池(1)之间连通有第一排水管道(5),且在第一排水管道(5)内设有过滤网(12),过渡池(11)与二级净化池(2)之间连通有第二排水管道(6),第一排水管道(5)的相对高度高于第二排水管道(6)的高度,过渡池(11)内铰接有封闭第二排水管道(6)的阀板(18)、联动阀板(18)转动的浮动结构,浮动结构根据水位上升和下降联动阀板(18)转动封闭第二排水管道(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质净化生态浮床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池(11)位于第二排水管道(6)位置处设有斜坡(16),第二排水管道(6)贯穿斜坡(16)且管口与斜坡(16)的平面齐平,阀板(18)贴合至斜坡(16)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质净化生态浮床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动结构包括浮球(13),阀板(18)还包括背向第二排水管道(6)的连接部(15),浮球(13)与阀板(18)的连接部(15)采用链条(14)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水质净化生态浮床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阀板(18)朝向斜坡(16)的一侧设有密封垫层(17)。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质净化生态浮床系统,其特征在于:位于一级净化池(1)内的为第一氧化塘(8)和第一生物浮床(7),第一生物浮床(7)围合在第一氧化塘(8)的外圈,第一排水管道(5)位于第一生物浮床(7)的外圈外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一种水质净化生态浮床系统,其特征在于:位于二级净化池(2)的为第二氧化塘(9)和第二生物浮床(10),第二氧化塘(9)位于第二排水管道(6)与排水口(4)之间,第二生物浮床(10)布置多个,且分别位于第二氧化塘(9)与第二排水管道(6)或排水口(4)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质净化生态浮床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净化池(1)的入水口(3)的高度高于第一排水管道(5)的高度,二级净化池(2)的排水口(4)的高度低于第二排水管道(6)的高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质净化生态浮床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净化池(1)和二级净化池(2)的边沿为0.8m宽的走道(19),且铺设有鹅软石。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