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效型生活污水生态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人工湿地是模拟自然湿地的人工生态系统,由人工建造和监督控制的、类似沼泽地的地面,在一定长宽比及地面坡度的洼地上由土壤、沙、石等混合成的填料床并在床体上种植处理性能好、成活率高、抗水性强、适应当地生长环境、美观的植物及在水中、填料中生存的动物、微生物所组成的独特生态系统,利用土壤-湿生植物-微生物复合系统,经过物理、化学、生物学、光学等综合作用,对水中的水肥资源加以回收利用,起到污水的净化功效,属于污水生态处理方法,人工湿地通过简单的格栅过滤或复杂的反冲洗进行防堵,随着污水处理的不断改善,高效型生活污水生态处理装置也得到了技术改进,但是现有技术污水的杂质易堵塞格栅和管道,使得水流不通,且不便进行清堵。
技术实现要素: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现提出一种高效型生活污水生态处理装置,解决了污水的杂质易堵塞格栅和管道,使得水流不通,且不便进行清堵的问题,达到了防堵成本低,使用简捷,便于更换的有益效果。
(二)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高效型生活污水生态处理装置,包括沉淀池、进水管、出水管、防堵装置、布水管、箱体、排水口、水生植物、第一填料层和第二填料层,所述进水管右端与沉淀池左端上侧垂直粘接,所述进水管左端与沉淀池右端中部螺栓连接垂直粘接,所述出水管右端与防堵装置左端螺栓连接,所述布水管左端与防堵装置右端螺栓连接,所述布水管左端设置在箱体内部,所述排水口设置在箱体右端上侧,所述水生植物设置在箱体内部上端,所述第一填料层设置在箱体内部中端,所述第二填料层设置在箱体内部底端,所述布水管右端设置在第一填料层和第二填料层之间,所述防堵装置由壳体、壳盖、把手、第一连接口、第二连接口、第一滤框、第二滤框和第三滤框组成,所述壳体内部上端与具有遮挡作用的壳盖下端垂直插接,所述把手下端与壳盖顶端中部螺栓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口右端与壳体左端垂直焊接,所述第一连接口左端与出水管右端螺栓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口左端与壳体右端垂直焊接,所述第二连接口右端与布水管左端螺栓连接,所述第一滤框、第二滤框和第三滤框均设置在壳体内部,所述第二滤框左端与具有粗过滤的第一滤框右端螺纹连接,所述第三滤框左端与具有精过滤的第二滤框右端螺纹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布水管左端为直管,右端由树枝状支管组成,且布水管上设置有两个以上的通孔。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填料层和第二填料层占据箱体内部体积的三分之二。
进一步的,所述把手外表面套设有橡胶层,且橡胶层上刻有防滑花纹。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口的通道面积是第二连接口的三倍。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滤框、第二滤框和第三滤框的网孔大小呈递减模式,第一滤框最大,第三滤框最小。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滤框、第二滤框和第三滤框三者均为左端开口,右端闭合,且闭合处和四周上设置有网孔。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填料层为土壤结合新型陶粒与煤渣复合填料。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填料层为砾石与火山岩复合填料。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滤框材质为铝合金。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为解决污水的杂质易堵塞格栅和管道,使得水流不通,且不便进行清堵的问题,通过出水管上设置防堵装置,解决了污水的杂质易堵塞格栅和管道,使得水流不通,且不便进行清堵的问题,污水进入到出水管内,接着流进第一连接口,进入到壳体内,污水以及杂物依次穿过壳体内第一滤框、第二滤框和第三滤框,进行层层过滤,通过第二连接口进入到布水管,可抓住把手将壳盖取下,然后将第一滤框、第二滤框和第三滤框取出进行跟换,达到防堵成本低,使用简捷,便于更换的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箱体内部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箱体内部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防堵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防堵装置内部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沉淀池-1、进水管-2、出水管-3、防堵装置-4、布水管-5、箱体-6、排水口-7、水生植物-8、第一填料层-9、第二填料层-10、壳体-41、壳盖-42、把手-43、第一连接口-44、第二连接口-45、第一滤框-46、第二滤框-47、第三滤框-48。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图2、图3、图4和图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效型生活污水生态处理装置:包括沉淀池1、进水管2、出水管3、防堵装置4、布水管5、箱体6、排水口7、水生植物8、第一填料层9和第二填料层10,进水管2右端与沉淀池1左端上侧垂直粘接,进水管2左端与沉淀池1右端中部螺栓连接垂直粘接,出水管3右端与防堵装置4左端螺栓连接,布水管5左端与防堵装置4右端螺栓连接,布水管5左端设置在箱体6内部,排水口7设置在箱体6右端上侧,水生植物8设置在箱体6内部上端,第一填料层9设置在箱体6内部中端,第二填料层10设置在箱体6内部底端,布水管5右端设置在第一填料层9和第二填料层10之间,防堵装置4由壳体41、壳盖42、把手43、第一连接口44、第二连接口45、第一滤框46、第二滤框47和第三滤框48组成,壳体41内部上端与具有遮挡作用的壳盖42下端垂直插接,把手43下端与壳盖42顶端中部螺栓连接,第一连接口44右端与壳体41左端垂直焊接,第一连接口44左端与出水管3右端螺栓连接,第二连接口45左端与壳体41右端垂直焊接,第二连接口45右端与布水管5左端螺栓连接,第一滤框46、第二滤框47和第三滤框48均设置在壳体41内部,第二滤框47左端与具有粗过滤的第一滤框46右端螺纹连接,第三滤框48左端与具有精过滤的第二滤框47右端螺纹连接。
其中,所述布水管5左端为直管,右端由树枝状支管组成,且布水管5上设置有两个以上的通孔,便于污水流进第一填料层9和第二填料层10内。
其中,所述第一填料层9和第二填料层10占据箱体6内部体积的三分之二,能有效的去除水中的污染物。
其中,所述把手43外表面套设有橡胶层,且橡胶层上刻有防滑花纹,能有效的增加与手部的摩擦力,便于抓取把手43。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口44的通道面积是第二连接口45的三倍,便于带有杂质的污水流进壳体41,并从第二连接口45流出。
其中,所述第一滤框46、第二滤框47和第三滤框48的网孔大小呈递减模式,第一滤框46最大,第三滤框48最小,能有效的进行层层过滤,去除杂质,防止布水管5堵塞。
其中,所述第一滤框46、第二滤框47和第三滤框48三者均为左端开口,右端闭合,且闭合处和四周上设置有网孔,便于杂质进入其中,并堆积在其内。
其中,所述第一填料层9为土壤结合新型陶粒与煤渣复合填料,能有效的去除磷、氮等物质。
其中,所述第二填料层10为砾石与火山岩复合填料,便于污水渗透以及取出杂质。
其中,所述第一滤框46材质为铝合金。
据上表可知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滤框46材质为铝合金,具有优良的抗蚀性、机械性能和强度的优点。
本专利所述的第一滤框46材质为铝合金,铝合金是工业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类有色金属结构材料,在航空、航天、汽车、机械制造、船舶及化学工业中已大量应用,工业经济的飞速发展,对铝合金焊接结构件的需求日益增多,使铝合金的焊接性研究也随之深入,目前铝合金是应用最多的合金,铝合金密度低,但强度比较高,接近或超过优质钢,塑性好,可加工成各种型材,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导热性和抗蚀性,工业上广泛使用,使用量仅次于钢,一些铝合金可以采用热处理获得良好的机械性能、物理性能和抗腐蚀性能,硬铝合金属ai—cu—mg系,一般含有少量的mn,可热处理强化.其特点是硬度大,但塑性较差,超硬铝属al一cu—mg—zn系,可热处理强化,是室温下强度最高的铝合金,但耐腐蚀性差,高温软化快,锻铝合金主要是al—zn—mg—si系合金,虽然加入元素种类多,但是含量少,因而具有优良的热塑性,适宜锻造,故又称锻造铝合金。
工作原理:首先污水通过进水管2进入到沉淀池1内,污泥石子等较重的物体沉积在沉淀池1底部,而较轻的杂质随着污水进入到出水管3内,接着流进第一连接口44,进入到壳体41内,污水以及杂物依次穿过壳体41内第一滤框46、第二滤框47和第三滤框48,进行层层过滤,杂质留在第一滤框46、第二滤框47和第三滤框48内,然后污水进入到布水管5内,并通过布水管5上通孔将污水流进第一填料层9和第二填料层10内,且在第一填料层9上种植有水生植物8,通过第一填料层9、第二填料层10和水生植物8吸收可利用的营养物质,如水体中的氮和磷等,且第一填料层9和第二填料层10内微生物可起到降解作用,然后水透过第一填料层9,堆积在箱体6内上端,并从排水口7流出,一段时间后,需要可抓住把手43将壳盖42取下,然后将第一滤框46、第二滤框47和第三滤框48取出进行跟换,然后将取下的第一滤框46、第二滤框47和第三滤框48分别旋开,进行清理,通过出水管3上设置防堵装置4,解决了污水的杂质易堵塞格栅和管道,使得水流不通,且不便进行清堵的问题,污水进入到出水管3内,接着流进第一连接口44,进入到壳体41内,污水以及杂物依次穿过壳体41内第一滤框46、第二滤框47和第三滤框48,进行层层过滤,通过第二连接口45进入到布水管5,可抓住把手43将壳盖42取下,然后将第一滤框46、第二滤框47和第三滤框48取出进行跟换,达到防堵成本低,使用简捷,便于更换的有益效果。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1.一种高效型生活污水生态处理装置,包括沉淀池(1)、进水管(2)、出水管(3)、布水管(5)、箱体(6)、排水口(7)、水生植物(8)、第一填料层(9)和第二填料层(10),所述进水管(2)右端与沉淀池(1)左端上侧垂直粘接,所述进水管(2)左端与沉淀池(1)右端中部螺栓连接垂直粘接,所述出水管(3)右端与防堵装置(4)左端螺栓连接,所述布水管(5)左端与防堵装置(4)右端螺栓连接,所述布水管(5)左端设置在箱体(6)内部,所述排水口(7)设置在箱体(6)右端上侧,所述水生植物(8)设置在箱体(6)内部上端,所述第一填料层(9)设置在箱体(6)内部中端,所述第二填料层(10)设置在箱体(6)内部底端,所述布水管(5)右端设置在第一填料层(9)和第二填料层(10)之间;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堵装置(4),所述防堵装置(4)由壳体(41)、壳盖(42)、把手(43)、第一连接口(44)、第二连接口(45)、第一滤框(46)、第二滤框(47)和第三滤框(48)组成,所述壳体(41)内部上端与具有遮挡作用的壳盖(42)下端垂直插接,所述把手(43)下端与壳盖(42)顶端中部螺栓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口(44)右端与壳体(41)左端垂直焊接,所述第一连接口(44)左端与出水管(3)右端螺栓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口(45)左端与壳体(41)右端垂直焊接,所述第二连接口(45)右端与布水管(5)左端螺栓连接,所述第一滤框(46)、第二滤框(47)和第三滤框(48)均设置在壳体(41)内部,所述第二滤框(47)左端与具有粗过滤的第一滤框(46)右端螺纹连接,所述第三滤框(48)左端与具有精过滤的第二滤框(47)右端螺纹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型生活污水生态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水管(5)左端为直管,右端由树枝状支管组成,且布水管(5)上设置有两个以上的通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型生活污水生态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填料层(9)和第二填料层(10)占据箱体(6)内部体积的三分之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型生活污水生态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43)外表面套设有橡胶层,且橡胶层上刻有防滑花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型生活污水生态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口(44)的通道面积是第二连接口(45)的三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型生活污水生态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滤框(46)、第二滤框(47)和第三滤框(48)的网孔大小呈递减模式,第一滤框(46)最大,第三滤框(48)最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型生活污水生态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滤框(46)、第二滤框(47)和第三滤框(48)三者均为左端开口,右端闭合,且闭合处和四周上设置有网孔。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