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进行污水预处理的预制泵站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2-07-13  143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进行污水预处理的预制泵站。



    背景技术:

    泵站,是一种能提供有一定压力和流量的液压动力和气压动力的装置和工程。目前,市场上一般的预制泵站只是用于污水提升及排放,该类型的预制泵站在用于农村生活污水提升排放过程中,在配套中小型污水处理站点时,由于污水处理站的日处理能力较小,且处理时间较长,而农村生活污水排放时间又较为固定且集中,所以会增加污水处理站的处理压力。

    对此,现在急需一种具有污水预处理功能的预制泵站,以有效分担污水处理站的处理压力,便于污水可以达标排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进行污水预处理的预制泵站,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进行污水预处理的预制泵站,包括泵站主体,所述的泵站主体上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的出水口与潜水泵相连通,所述的泵站主体内设有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所述的第一隔板与进水口之间形成沉淀区,所述的第二隔板与第一隔板之间形成膜处理区,所述的潜水泵设置在第二隔板和出水口之间,所述的膜处理区内设有用于净化污水的膜组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膜组件包括若干组生物膜,所述的生物膜设置在膜处理区内。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生物膜为ehbr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膜处理区还与曝气组件相连通,所述的曝气组件设置在生物膜的下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曝气组件包括若干组设置在膜处理区内的曝气管,所述的曝气管位于生物膜的下方,并通过主管道与鼓风机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生物膜的两端分别与相邻的两组曝气管相连,所述的生物膜与相邻的两组曝气管之间还设有用于限制生物膜位置的限位组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限位组件包括绳子,所述的绳子设置在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之间,并位于生物膜与相邻的两组曝气管之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沉淀区内设有用于拦截污物的拦污组件,所述的进水口通过拦污组件与沉淀区相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拦污组件包括提篮格栅和第二导轨,所述的提篮格栅与第二导轨进行滑动配合,所述的第二导轨设置进水口的上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在泵站主体内设置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便可在泵站主体内形成沉淀区和膜处理区;另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在膜处理区内设置若干组生物膜,以及在生物膜的下方设置与鼓风机相连通的曝气管,便可通过曝气管和生物膜对膜处理区内的污水进行高效的净化处理,从而可以大大降低从出水口处排出的污水的污染物含量,以起到减轻污水处理站处理负担的作用。

    (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通过在沉淀区内设置带有提篮格栅的拦污组件,可以防止悬浮物等大体积的污染物进入到膜处理区内,另外,由于污水需要先经过沉淀区才能进入到膜处理区内,故可以使进入到膜处理区内的污水不会含有较多的大颗粒沉淀物,从而不会影响生物膜对污水的处理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可进行污水预处理的预制泵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a-a剖面图。

    图3为实施例2提供的一种可进行污水预处理的预制泵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泵站主体、2-进水口、3-出水口、4-第一隔板、5-第二隔板、6-沉淀区、7-膜处理区、8-生物膜、9-绳子、10-主管道、11-鼓风机、12-曝气管、13-球阀、14-潜水泵、15-第一导轨、16-连通管、17-控制柜、18-安全入口、19-安全格栅、20-井盖、21-视镜、22-爬梯、23-提篮格栅、24-第二导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的具体实施例是结合本说明书中提供的附图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具体、清楚的描述。其中,说明书的附图只是为了用于将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呈现得更加清楚明了,并不代表实际生产或使用中的形状或大小,以及也不能将附图的标记作为所涉及的权利要求的限制。

    另外,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所采用到的术语应当作广义的理解,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实际的具体情况来理解术语的具体含义。譬如,本申请中所采用的术语“安装”可以定义为可拆卸的固定安装或者是不可拆卸的固定安装等;所采用的术语“设置”和“设有”,可以定义为接触式设置或者未接触式设置等;所采用的术语“连接”和“相连”可以定义为固定连接或者可活动连接的机械连接,也可定义为电性连接等;所采用的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所采用的方位词术语均是以附图为参考或者根据以实际情况以及公知常识所定义的方向为准。

    实施例1

    参照附图1-2,该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进行污水预处理的预制泵站,包括泵站主体1和控制柜17,所述泵站主体1的两端分别设置设有进水口2和出水口3,且所述泵站主体1的顶部设有一组视镜21和两组安全入口18,视镜21的设置便于观察泵站主体1内部的工作状态,安全入口18内可拆装安装有安全栅格19,安全入口18的下方能设有爬梯22,安全栅格19上方铰接有井盖20,通过两组安全入口18可以进入到泵站主体1内部,便于对泵站主体1内的设备进行检修。

    另外,所述的出水口3通过连通管16与潜水泵14相连通,潜水泵14位于泵站主体1内部,并滑动设置在第一导轨15上,第一导轨15安装在泵站主体1内,连通管16与潜水泵14通过现有技术中的自动耦合装置进行连通;通过第一导轨15的设置,可以将潜水泵14从泵站主体1底部往上提,从而便于对潜水泵14进行检修。需要说明的是,控制柜17可选用现有预制泵站所配置的自动控制柜,通过控制柜17可以实现对潜水泵14等电气设备的自动化控制。

    进一步,所述的泵站主体1内固定安装有第一隔板4和第二隔板5,第一隔板4的高度不低于第二隔板5的高度;所述的第一隔板4与进水口2之间形成沉淀区6,沉淀区6用于沉淀污水中污物;所述的第二隔板5与第一隔板4之间形成膜处理区7,所述的潜水泵14设置在第二隔板5和出水口3之间;所述的膜处理区7内设有用于净化污水的膜组件。通过第一隔板4和第二隔板5的设置,可以使污水先经过沉淀区6沉淀后,再经过第一隔板4溢进到膜处理区7内进行污水处理,然后再通过第二隔板5溢出,从出水口3处排出,从而可以对泵站主体1内的污水进行有效的预处理。

    具体的,所述的膜组件包括若干组生物膜8,若干组生物膜8均匀地设置在膜处理区7内。其中,所述的生物膜8可选用现有技术中的强化耦合生物膜反应器(enhancedcouplingbiofilmreactor,ehbr)即ehbr膜。使用ehbr膜处理污水是一种有机地融合了气体分离膜技术和生物膜水处理技术的新型污水处理技术,另外,ehbr膜为中空纤维膜,是一种透氧膜,通过ehbr膜可以对附着生长在其表面的微生物直接供氧,污水在ehbr膜周围流动时,水体中的污染物在浓度差驱动和微生物吸附等作用下进入ehbr膜内,经过生物代谢和增殖被微生物利用,使水体中的污染物同化为微生物菌体固定在ehbr膜上或分解成无机代谢产物,从而实现对污水的高效净化处理。

    进一步,若干组生物膜8均设置在曝气组件的上方;其中,所述的曝气组件包括若干组设置在膜处理区7内的曝气管12,所述的曝气管12位于生物膜8的下方,并通过主管道10与鼓风机11相连通。另外,所述的主管道10上还设有若干组与曝气管12相对应的球阀13。曝气管12为现有技术中的曝气管,通过鼓风机11和曝气管12的设置,可以往膜处理区7内送入氧气,实现对污水的曝气处理,从而可以有效提高生物膜8对污水的处理效果。

    进一步,每组生物膜8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相邻的两组曝气管12上,另外,所述的生物膜8与相邻的两组曝气管12之间还设有用于限制生物膜8位置的限位组件。具体的,所述的限位组件包括绳子9,绳子9可选用尼龙绳,所述的绳子9固定在第一隔板4和第二隔板5之间,并位于生物膜8与相邻的两组曝气管12之间。通过绳子9的设置,可以限制生物膜8的高度,以及可以保证在曝气处理过程中,生物膜8的摇晃幅度不会过大,从而可以保证生物膜8与污水的接触面积。

    实施例2

    参照附图3,为了防止悬浮物等大体积污染物进入到膜处理区7内,该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具体的,所述的沉淀区6内设有用于拦截污物的拦污组件,所述的进水口2通过拦污组件与沉淀区6相通。其中,所述的拦污组件包括提篮格栅23和第二导轨24,所述的提篮格栅23与第二导轨24进行滑动配合,所述的第二导轨24安装进水口2的上方,便于将提篮格栅23提出进行清理或维修。通过提篮格栅23的设置,可以对污水中的悬浮物、大颗粒污染物等进行拦截,以防止悬浮物等大体积污染物进入到膜处理区7内,从而可以避免因悬浮物等吸附在生物膜8上而导致处理效果下降的问题。当然,拦污组件也可以根据情况选择粉碎型格栅等具有相同作用的组件。

    结合实施例1-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预制泵站,在使用时,污水先从进水口2处流进,并经过提篮格栅23进入到沉淀区6内;接着,污水持续进入,当沉淀区6内的水位高于第一隔板4时,污水便可进入到膜处理区7内;然后,通过生物膜8、鼓风机11和曝气管12,可以对膜处理区7内的污水进行净化处理;再接着,当膜处理区7内的水位高于第二隔板5时,被净化处理的污水便可从第二隔板5溢出,并通过潜水泵14从出水口3处排出。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在泵站主体1内设置第一隔板4和第二隔板5,便可在泵站主体1内形成沉淀区6和膜处理区7;另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在膜处理区7内设置若干组生物膜8,以及在生物膜8的下方设置与鼓风机11相连通的曝气管12,便可通过曝气管12和生物膜8对膜处理区7内的污水进行高效的净化处理,从而可以大大降低从出水口3处排出的污水的污染物含量,以起到减轻污水处理站处理负担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通过在沉淀区6内设置带有提篮格栅23的拦污组件,可以防止悬浮物等大体积的污染物进入到膜处理区7内,另外,由于污水需要先经过沉淀区6才能进入到膜处理区7内,故可以使进入到膜处理区7内的污水不会含有较多的大颗粒沉淀物,从而不会影响生物膜8对污水的处理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只是针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和技术特征进行具体、清楚的描述。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属于现有技术或者公知常识的方案或特征,在上面实施例中就不作详细地描述了。

    另外,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不只局限于上述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从而可以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技术特征:

    1.一种可进行污水预处理的预制泵站,包括泵站主体(1),所述的泵站主体(1)上设有进水口(2)和出水口(3),所述的出水口(3)与潜水泵(14)相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泵站主体(1)内设有第一隔板(4)和第二隔板(5),所述的第一隔板(4)与进水口(2)之间形成沉淀区(6),所述的第二隔板(5)与第一隔板(4)之间形成膜处理区(7),所述的潜水泵(14)设置在第二隔板(5)和出水口(3)之间,所述的膜处理区(7)内设有用于净化污水的膜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进行污水预处理的预制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膜组件包括若干组生物膜(8),所述的生物膜(8)设置在膜处理区(7)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进行污水预处理的预制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生物膜(8)为ehbr膜。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进行污水预处理的预制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膜处理区(7)还与曝气组件相连通,所述的曝气组件设置在生物膜(8)的下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进行污水预处理的预制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曝气组件包括若干组设置在膜处理区(7)内的曝气管(12),所述的曝气管(12)位于生物膜(8)的下方,并通过主管道(10)与鼓风机(11)相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可进行污水预处理的预制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膜(8)的两端分别与相邻的两组曝气管(12)相连,所述的生物膜(8)与相邻的两组曝气管(12)之间还设有用于限制生物膜(8)位置的限位组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可进行污水预处理的预制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限位组件包括绳子(9),所述的绳子(9)设置在第一隔板(4)和第二隔板(5)之间,并位于生物膜(8)与相邻的两组曝气管(12)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进行污水预处理的预制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沉淀区(6)内设有用于拦截污物的拦污组件,所述的进水口(2)通过拦污组件与沉淀区(6)相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可进行污水预处理的预制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拦污组件包括提篮格栅(23)和第二导轨(24),所述的提篮格栅(23)与第二导轨(24)进行滑动配合,所述的第二导轨(24)设置进水口(2)的上方。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进行污水预处理的预制泵站,属于污水处理领域。该预制泵站包括泵站主体,所述的泵站主体上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的出水口与潜水泵相连通,所述的泵站主体内设有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所述的第一隔板与进水口之间形成沉淀区,所述的第二隔板与第一隔板之间形成膜处理区,所述的潜水泵设置在第二隔板和出水口之间,所述的膜处理区内设有用于净化污水的膜组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在膜处理区内设置若干组生物膜,以及在生物膜的下方设置与鼓风机相连通的曝气管,便可通过曝气管和生物膜对膜处理区内的污水进行高效的净化处理,从而可以大大降低从出水口处排出的污水的污染物含量,以起到减轻污水处理站处理负担的作用。

    技术研发人员:刘晓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新三星给排水设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5.30
    技术公布日:2020.04.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1162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