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水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人们在生活和生产中产生的污水也急剧增加,导致出现水资源紧张的情况,对污水的处理一般采用一种集调节池、缺氧池、污泥池、mbr池于一体的污水处理设备,虽然该污水处理设备能够良好的对污水进行处理,但是该设备各模块之间一般都水平安装,占用空间大,同时各模块之间一般都是通过导水管进行连接,而且每个模块之间运行有的也靠水压自发式的污水流动,由于各模块之间水平安装,所以很容易导致单个污水处理模块中的污水溢出,造成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目的是通过对污水处理设备各模块位置的优化,减小空间的使用,同时能够避免污水溢出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包括过滤池,所述过滤池的底部通过导水管连通有调节池,所述调节池位于过滤池的下方,所述调节池侧壁上部通过导水管连通有缺氧池,且导水管的另一端位于缺氧池的上部,所述缺氧池位于调节池的下方,所述缺氧池顶部通过抽水管ⅰ连通有mbr池,所述mbr池位于过滤池的一侧,且mbr池与过滤池同高度,所述mbr池底部通过输泥管连通有污泥池,所述污泥池位于mbr池的下方,且污泥池位于缺氧池的一侧,所述污泥池的侧壁上部通过导水管连接缺氧池的顶部,且位于污泥池的导水管一端高度高于其另一端,所述mbr池的侧壁中部通过引水管连接缺氧池的顶部,所述mbr池的侧壁上部通过导水管连接有清水池,所述清水池位于mbr池的一侧。
进一步,所述过滤池内安装有倾斜设置的格栅,所述过滤池内位于格栅的底部安装有细过滤网。
进一步,所述过滤池的侧壁上连通有抽水管ⅱ,所述抽水管ⅱ一端延伸至过滤池内并与细过滤网接触,所述抽水管ⅱ另一端位于所述过滤池的顶部。
进一步,所述抽水管ⅰ和抽水管ⅱ上均设有抽水机。
进一步,所述抽水管ⅰ位于缺氧池的上方,且抽水管ⅰ一端延伸至缺氧池中间部分,所述抽水管ⅰ另一端位于mbr池的顶部。
进一步,所述输泥管的一端与mbr池的底部连通,所述输泥管的另一端与污泥池底部连通。
进一步,所述输泥管上靠近输泥管与mbr池连通处连通有曝气管,所述曝气管另一端连接有曝气装置。
进一步,所述mbr池与缺氧池之间的引水管上安装有节流阀。
进一步,所述清水池的侧壁底部设有出水口。
该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
(1)本实用新型过滤池下方安装有调节池,调节池的下方安装有缺氧池,mbr池位于过滤池的一侧,污泥池位于mbr池的一侧,清水池位于mbr池的一侧,该种安装方式与传统上的安装方式相比节约三分之一的使用面积。
(2)本实用新型对于污水自发流动的模块,如过滤池流向调节池,调节池流向缺氧池,mbr池流向污泥池、缺氧池和清水池,利用各污水处理模块高度不同,形成压力差,达到污水自发流动的目的,同时污水流动更顺畅。
(3)本实用新型输泥管上连通有曝气管,曝气管能够对输泥管进行曝气,将输泥管进行快速疏通,防止输泥管阻塞。
(4)本实用新型过滤池内安装有细过滤网,同时连通有抽水管ⅱ,对过滤池的污水进行充分过滤。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中,1-过滤池,2-调节池,3-缺氧池,4-污泥池,5-清水池,6-mbr池,7-抽水管ⅱ,8-格栅,9-细过滤网,10-曝气管,11-输泥管,12-抽水机,13-节流阀,14-引水管,15-出水口,16-抽水管ⅰ。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包括过滤池1,所述过滤池1的底部通过导水管连通有调节池2,其导水管另一端延伸至调节池2内底部,所述调节池2位于过滤池1的下方,方便过滤池1内的污水进入到调节池2,所述调节池2侧壁上部通过导水管连通有缺氧池3,且导水管的另一端位于缺氧池3的上部,所述缺氧池3位于调节池2的下方,所述缺氧池3顶部通过抽水管ⅰ16连通有mbr池6,所述mbr池6位于过滤池1的一侧,且mbr池6与过滤池1同高度,所述mbr池6底部通过输泥管11连通有污泥池4,输泥管11的一端与mbr池6的底部连通,所述输泥管11的另一端与污泥池4底部连通。所述污泥池4位于mbr池6的下方,且污泥池4位于缺氧池3的一侧,所述污泥池4的侧壁上部通过导水管连接缺氧池3的顶部,且位于污泥池4的导水管一端高度高于其另一端,方便污泥池4中的污水流到缺氧池3中,所述mbr池6的侧壁中部通过引水管14连接缺氧池3的顶部,所述mbr池6的侧壁上部通过导水管连接有清水池5,所述清水池5位于mbr池6的一侧,本安装方式与传统上的安装方式相比节约三分之一的使用面积
本实用新型所述过滤池1内安装有倾斜设置的格栅8,所述过滤池1内位于格栅8的底部安装有细过滤网9,对过滤池1的污水进行充分过滤。
本实用新型过滤池1的侧壁上连通有抽水管ⅱ7,所述抽水管ⅱ7一端延伸至过滤池1内并与细过滤网9接触,所述抽水管ⅱ7另一端位于所述过滤池1的顶部,对过滤池1的污水进行充分过滤
本实用新型所述抽水管ⅰ16和抽水管ⅱ7上均设有抽水机12。
本实用新型抽水管ⅰ16位于缺氧池3的上方,且抽水管ⅰ16一端延伸至缺氧池3中间部分,所述抽水管ⅰ16另一端位于mbr池6的顶部。
本实用新型,输泥管11上靠近输泥管11与mbr池6连通处连通有曝气管10,所述曝气管10另一端连接有曝气装置,曝气管10能够对输泥管11进行曝气,将输泥管11进行快速疏通,防止输泥管11阻塞。
本实用新型mbr池6与缺氧池3之间的引水管14上安装有节流阀13,节流阀13控制mbr池6中的污水到缺氧池3的进水量。
本实用新型清水池5的侧壁底部设有出水口15。
当该污水处理设备开始运行时,污水会先进入过滤池1中,在过滤池1中污水先通过格栅8进行过滤,然后再经过细过滤网9进行过滤,同时抽水管ⅱ7会将细过滤网9过滤出来的垃圾抽吸到格栅8,再进行过滤,达到充分过滤的效果,然后过滤池1中污水进入到调节池2,调节池2中的污水进行处理然后进入到缺氧池3,缺氧池3中的污水处理后,然后通过抽吸管ⅰ将污水抽到mbr池6中,污水在mbr池6中的污水进行处理后,得到的清水进入到清水池5中,mbr池6中底部的污泥会经过输泥管11进入到污泥池4中,污泥池4中对污泥进行沉淀处理后,再进入到缺氧池3中,同时mbr池6中的结合水会再次进入到缺氧池3中,进行再次处理,直到得到清水。
应当理解,这些实施例的用途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非意欲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此外,也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做各种改动、修改和/或变型,所有的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包括过滤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池的底部通过导水管连通有调节池,所述调节池位于过滤池的下方,所述调节池侧壁上部通过导水管连通有缺氧池,且导水管的另一端位于缺氧池的上部,所述缺氧池位于调节池的下方,所述缺氧池顶部通过抽水管ⅰ连通有mbr池,所述mbr池位于过滤池的一侧,且mbr池与过滤池同高度,所述mbr池底部通过输泥管连通有污泥池,所述污泥池位于mbr池的下方,且污泥池位于缺氧池的一侧,所述污泥池的侧壁上部通过导水管连接缺氧池的顶部,且位于污泥池的导水管一端的高度高于其另一端,所述mbr池的侧壁中部通过引水管连接缺氧池的顶部,所述mbr池的侧壁上部通过导水管连接有清水池,所述清水池位于mbr池的一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池内安装有倾斜设置的格栅,所述过滤池内位于格栅的底部安装有细过滤网。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池的侧壁上连通有抽水管ⅱ,所述抽水管ⅱ一端延伸至过滤池内并与细过滤网接触,所述抽水管ⅱ另一端位于所述过滤池的顶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水管ⅰ和抽水管ⅱ上均设有抽水机。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水管ⅰ位于缺氧池的上方,且抽水管ⅰ一端延伸至缺氧池中间部分,所述抽水管ⅰ另一端位于mbr池的顶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泥管的一端与mbr池的底部连通,所述输泥管的另一端与污泥池底部连通。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泥管上靠近输泥管与mbr池连通处连通有曝气管,所述曝气管另一端连接有曝气装置。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mbr池与缺氧池之间的引水管上安装有节流阀。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水池的侧壁底部设有出水口。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