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陪护椅减震装置。
背景技术:
医院都需要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各种医疗器械在保证其功能的前提下要达到静音的效果。医用陪护椅是病人家属为更好的陪伴与护理病人而设计的,且应用广泛。医用陪护椅是直接面对住院病人家属使用,就需要达到无噪音的目的。
为了减少陪护椅收放时产生的噪音,目前市面上多是采用拉簧结构,但拉簧有以下几个缺点:1、多次使用后会疲劳失效,使其作用减小;2、拉簧不便安装,受震动容易脱落;3、拉簧拉力不方便控制,容易回弹,产生二次噪音。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陪护椅减震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陪护椅拉力不方便控制,容易回弹和产生二次噪音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陪护椅减震装置,包括框架一、框架二和连接机构,连接机构上方设置有套管一和套管二,框架一贯穿设置在套管一中,且与套管一可转动相连;框架二贯穿设置在套管二中,且与套管二可转动相连;所述连接机构下方通过气弹簧与支撑管相连;所述支撑管为u型,包括一个横杆和横杆两端的竖杆,所述横杆上设置有连接耳三和连接耳四,所述气弹簧一端与连接机构固定相连,另一端与连接耳三铰接,所述连接耳四通过支撑块与框架二相连;所述支撑块一端与连接耳四铰接,另一端与框架二铰接;所述竖杆的两个端部与框架一铰接。
当需要展开陪护椅时,分别拉动框架一和框架二,让框架一绕着套管一逆时针转动,框架二绕着套管二顺时针转动,在转动的过程中,支撑管逆时针转动,压缩气弹簧,当框架一和框架二之间的夹角为180°时,框架一和框架二的位置在支撑管、支撑块和连接机构的共同作用下固定,此时陪护椅变成了可以躺卧的床。当框架一和框架二之间的夹角由0°至180°的变换过程中,由于气弹簧的反作用力,需要不断的施加外力才能实现。当需要收起陪护椅时,通过按压让框架一绕着套管一顺时针转动,框架二绕着套管二逆时针转动,在转动的过程中,拉伸气弹簧,当框架一和框架二之间的夹角为0°时,停止按压。在收起气弹簧的过程中,由于气弹簧作用力的原因,只需要很小的力就能够将框架手绘并拢,气弹簧有助力效果。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连接耳四设置有两个,分别设置在连接耳三的两端。两个连接耳的设置,能够使连接更加稳定,避免因为一端受力过大而造成的变形等问题。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连接耳三设置在横杆的中部。能够保证气弹簧设置在陪护椅的中部,保证受力均匀。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框架一上设置有连接耳一,框架二上设置有连接耳二,所述竖杆的端部与连接耳一铰接,所述支撑块一端与连接耳四铰接,另一端与连接耳二铰接。连接耳一和连接耳二,能够延长支撑管的伸展举例,加大拉绳和压缩时气弹簧的行程距离,方便陪护椅的收起和展开。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套管一和套管二设置在同一平面内,且互相平行。保证了框架一和框架二在连接处的平稳过渡。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连接机构包括安装型材和支撑拉管,安装型材的底部设置有与支撑拉管的外形相匹配的连接槽,所述连接槽套设在支撑拉管上。通过模块化设计,能够方便流水化生产,节约成本。同时,能够根据需要随意增加支撑拉管上安装型材的数量。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连接槽上设置有通孔,支撑拉管上对应的位置也设置有匹配的通孔,螺栓穿过通孔将支撑拉管和连接槽可拆卸相连。可拆卸的连接,能够方便生产和组装,同时,当陪护椅遇到故障需要维修时,方便维修。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支撑拉管的下方设置有安装耳,安装耳的截面为u型,所述气弹簧的顶部设置在安装耳内。让气弹簧能够随着安装耳的旋转而旋转,保证气弹簧始终与安装耳的旋转方向一致。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连接耳一设置有两个,两连接耳一之间的框架一上设置有开口一;所述连接耳二设置有两个,两连接耳二之间的框架二上设置有开口二;所述开口一的两端分别与连接管一的两端可拆卸相连,开口二的两端分别与连接管二的两端可拆卸相连。当陪护椅组装时,先将安装型材上的套管一套在连接管一上,套管二套在连接管二上,再将连接管一与框架一连接,套管二与框架二连接,可以方便安装型材的安装。同时,在发生故障时,也方便拆卸维护。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套管一和套管二均设置有两个,所述两个套管一分别套设在连接管一的两端,两个套管二分别套设在连接管二的两端。使安装型材与连接管一和连接管二的连接更加稳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能使框架一和框架二在0°-180°之间旋转,当需要展开时,由于有气弹簧反作用力的作用,需施加外力才能完全展平,不会因重力作用而迅速掉下展平,达到减震的效果。当框架需要收起时,由于有气弹簧作用力的原因,使其只需很小的力就能将框架收回并拢,达到助力效果。本实用新型没有使用传统的拉簧结构,从而从根本上解决了使用拉簧结构而带来的噪音、多次使用后会疲劳失效、安装不便、受震动容易脱落、拉力不方便控制、容易回弹、产生二次噪音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结构牢固、简便,所需零配件简单,易于加工和生产,提高工作效率。能够完全解决陪护椅放下时产生噪音的问题,且能帮助减小病人家属收起陪护椅时所需的力,既能满足医院的使用要求,也能提高客户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支撑管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支撑拉管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框架一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安装型材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安装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框架一;2、支撑管;3、支撑块;4、气弹簧;5、安装型材;6、支撑拉管;7、连接管一;8、安装耳;9、连接耳一;10、连接耳二;11、框架二;12、连接槽;13、连接耳三;14、连接耳四;15、套管一;16、套管二;17、横杆;18、竖杆;19、连接管二;20、底座;21、框架三;22、移动支撑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陪护椅减震装置,包括框架一1、框架二11和连接机构,连接机构上方设置有套管一15和套管二16,框架一1贯穿设置在套管一15中,且与套管一15可转动相连;框架二11贯穿设置在套管二16中,且与套管二16可转动相连;所述连接机构下方通过气弹簧4与支撑管2相连;所述支撑管2为u型,包括一个横杆17和横杆17两端的竖杆18,所述横杆17上设置有连接耳三13和连接耳四14,所述气弹簧4一端与连接机构固定相连,另一端与连接耳三13铰接,所述连接耳四14通过支撑块3与框架二11相连;所述支撑块3一端与连接耳四14铰接,另一端与框架二11铰接;所述竖杆18的两个端部与框架一1铰接。所述框架一1一端套设在套管一15中,另一端与底座20铰接,框架二11一端套设在套管二16中,另一端与框架三21铰接,框架三21的端部下方设置有移动支撑机构22。
当需要展开陪护椅时,分别拉动框架一1和框架二11,让框架一1绕着套管一15逆时针转动,框架二11绕着套管二16顺时针转动,在转动的过程中,支撑管2逆时针转动,压缩气弹簧4,当框架一1和框架二11之间的夹角为180°时,框架一1和框架二11的位置在支撑管2、支撑块3和连接机构的共同作用下固定,此时陪护椅变成了可以躺卧的床。当框架一1和框架二11之间的夹角由0°至180°的变换过程中,由于气弹簧4的反作用力,需要不断的施加外力才能实现。当需要收起陪护椅时,通过按压让框架一1绕着套管一15顺时针转动,框架二11绕着套管二16逆时针转动,在转动的过程中,拉伸气弹簧4,当框架一1和框架二11之间的夹角为0°时,停止按压。在收起气弹簧4的过程中,由于气弹簧4作用力的原因,只需要很小的力就能够将框架手绘并拢,气弹簧4有助力效果。
实施例2:
如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陪护椅减震装置,包括框架一1、框架二11和连接机构,连接机构上方设置有套管一15和套管二16,框架一1贯穿设置在套管一15中,且与套管一15可转动相连;框架二11贯穿设置在套管二16中,且与套管二16可转动相连;所述连接机构下方通过气弹簧4与支撑管2相连;所述支撑管2为u型,包括一个横杆17和横杆17两端的竖杆18,所述横杆17上设置有连接耳三13和连接耳四14,所述气弹簧4一端与连接机构固定相连,另一端与连接耳三13铰接,所述连接耳四14通过支撑块3与框架二11相连;所述支撑块3一端与连接耳四14铰接,另一端与框架二11铰接;所述竖杆18的两个端部与框架一1铰接。
所述连接耳四14设置有两个,分别设置在连接耳三13的两端。两个连接耳的设置,能够使连接更加稳定,避免因为一端受力过大而造成的变形等问题。
实施例3:
如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陪护椅减震装置,包括框架一1、框架二11和连接机构,连接机构上方设置有套管一15和套管二16,框架一1贯穿设置在套管一15中,且与套管一15可转动相连;框架二11贯穿设置在套管二16中,且与套管二16可转动相连;所述连接机构下方通过气弹簧4与支撑管2相连;所述支撑管2为u型,包括一个横杆17和横杆17两端的竖杆18,所述横杆17上设置有连接耳三13和连接耳四14,所述气弹簧4一端与连接机构固定相连,另一端与连接耳三13铰接,所述连接耳四14通过支撑块3与框架二11相连;所述支撑块3一端与连接耳四14铰接,另一端与框架二11铰接;所述竖杆18的两个端部与框架一1铰接。所述连接耳三13设置在横杆17的中部。能够保证气弹簧4设置在陪护椅的中部,保证受力均匀。
实施例4:
如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陪护椅减震装置,包括框架一1、框架二11和连接机构,连接机构上方设置有套管一15和套管二16,框架一1贯穿设置在套管一15中,且与套管一15可转动相连;框架二11贯穿设置在套管二16中,且与套管二16可转动相连;所述连接机构下方通过气弹簧4与支撑管2相连;所述支撑管2为u型,包括一个横杆17和横杆17两端的竖杆18,所述横杆17上设置有连接耳三13和连接耳四14,所述气弹簧4一端与连接机构固定相连,另一端与连接耳三13铰接,所述连接耳四14通过支撑块3与框架二11相连;所述支撑块3一端与连接耳四14铰接,另一端与框架二11铰接;所述竖杆18的两个端部与框架一1铰接。
所述框架一1上设置有连接耳一9,框架二11上设置有连接耳二10,所述竖杆18的端部与连接耳一9铰接,所述支撑块3一端与连接耳四14铰接,另一端与连接耳二10铰接。连接耳一9和连接耳二10,能够延长支撑管2的伸展举例,加大拉绳和压缩时气弹簧4的行程距离,方便陪护椅的收起和展开。
实施例5:
如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陪护椅减震装置,包括框架一1、框架二11和连接机构,连接机构上方设置有套管一15和套管二16,框架一1贯穿设置在套管一15中,且与套管一15可转动相连;框架二11贯穿设置在套管二16中,且与套管二16可转动相连;所述连接机构下方通过气弹簧4与支撑管2相连;所述支撑管2为u型,包括一个横杆17和横杆17两端的竖杆18,所述横杆17上设置有连接耳三13和连接耳四14,所述气弹簧4一端与连接机构固定相连,另一端与连接耳三13铰接,所述连接耳四14通过支撑块3与框架二11相连;所述支撑块3一端与连接耳四14铰接,另一端与框架二11铰接;所述竖杆18的两个端部与框架一1铰接。所述套管一15和套管二16设置在同一平面内,且互相平行。保证了框架一1和框架二11在连接处的平稳过渡。
实施例6:
如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陪护椅减震装置,包括框架一1、框架二11和连接机构,连接机构上方设置有套管一15和套管二16,框架一1贯穿设置在套管一15中,且与套管一15可转动相连;框架二11贯穿设置在套管二16中,且与套管二16可转动相连;所述连接机构下方通过气弹簧4与支撑管2相连;所述支撑管2为u型,包括一个横杆17和横杆17两端的竖杆18,所述横杆17上设置有连接耳三13和连接耳四14,所述气弹簧4一端与连接机构固定相连,另一端与连接耳三13铰接,所述连接耳四14通过支撑块3与框架二11相连;所述支撑块3一端与连接耳四14铰接,另一端与框架二11铰接;所述竖杆18的两个端部与框架一1铰接。
所述连接机构包括安装型材5和支撑拉管6,安装型材5的底部设置有与支撑拉管6的外形相匹配的连接槽12,所述连接槽12套设在支撑拉管6上。通过模块化设计,能够方便流水化生产,节约成本。同时,能够根据需要随意增加支撑拉管6上安装型材5的数量。
实施例7:
如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陪护椅减震装置,包括框架一1、框架二11和连接机构,连接机构上方设置有套管一15和套管二16,框架一1贯穿设置在套管一15中,且与套管一15可转动相连;框架二11贯穿设置在套管二16中,且与套管二16可转动相连;所述连接机构下方通过气弹簧4与支撑管2相连;所述支撑管2为u型,包括一个横杆17和横杆17两端的竖杆18,所述横杆17上设置有连接耳三13和连接耳四14,所述气弹簧4一端与连接机构固定相连,另一端与连接耳三13铰接,所述连接耳四14通过支撑块3与框架二11相连;所述支撑块3一端与连接耳四14铰接,另一端与框架二11铰接;所述竖杆18的两个端部与框架一1铰接。
所述连接机构包括安装型材5和支撑拉管6,安装型材5的底部设置有与支撑拉管6的外形相匹配的连接槽12,所述连接槽12套设在支撑拉管6上。通过模块化设计,能够方便流水化生产,节约成本。同时,能够根据需要随意增加支撑拉管6上安装型材5的数量。
所述连接槽12上设置有通孔,支撑拉管6上对应的位置也设置有匹配的通孔,螺栓穿过通孔将支撑拉管6和连接槽12可拆卸相连。可拆卸的连接,能够方便生产和组装,同时,当陪护椅遇到故障需要维修时,方便维修。
实施例8:
如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陪护椅减震装置,包括框架一1、框架二11和连接机构,连接机构上方设置有套管一15和套管二16,框架一1贯穿设置在套管一15中,且与套管一15可转动相连;框架二11贯穿设置在套管二16中,且与套管二16可转动相连;所述连接机构下方通过气弹簧4与支撑管2相连;所述支撑管2为u型,包括一个横杆17和横杆17两端的竖杆18,所述横杆17上设置有连接耳三13和连接耳四14,所述气弹簧4一端与连接机构固定相连,另一端与连接耳三13铰接,所述连接耳四14通过支撑块3与框架二11相连;所述支撑块3一端与连接耳四14铰接,另一端与框架二11铰接;所述竖杆18的两个端部与框架一1铰接。
所述连接机构包括安装型材5和支撑拉管6,安装型材5的底部设置有与支撑拉管6的外形相匹配的连接槽12,所述连接槽12套设在支撑拉管6上。通过模块化设计,能够方便流水化生产,节约成本。同时,能够根据需要随意增加支撑拉管6上安装型材5的数量。
所述支撑拉管6的下方设置有安装耳8,安装耳8的截面为u型,所述气弹簧4的顶部设置在安装耳8内。让气弹簧4能够随着安装耳8的旋转而旋转,保证气弹簧4始终与安装耳8的旋转方向一致。
实施例9:
如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陪护椅减震装置,包括框架一1、框架二11和连接机构,连接机构上方设置有套管一15和套管二16,框架一1贯穿设置在套管一15中,且与套管一15可转动相连;框架二11贯穿设置在套管二16中,且与套管二16可转动相连;所述连接机构下方通过气弹簧4与支撑管2相连;所述支撑管2为u型,包括一个横杆17和横杆17两端的竖杆18,所述横杆17上设置有连接耳三13和连接耳四14,所述气弹簧4一端与连接机构固定相连,另一端与连接耳三13铰接,所述连接耳四14通过支撑块3与框架二11相连;所述支撑块3一端与连接耳四14铰接,另一端与框架二11铰接;所述竖杆18的两个端部与框架一1铰接。
所述框架一1上设置有连接耳一9,框架二11上设置有连接耳二10,所述竖杆18的端部与连接耳一9铰接,所述支撑块3一端与连接耳四14铰接,另一端与连接耳二10铰接。连接耳一9和连接耳二10,能够延长支撑管2的伸展举例,加大拉绳和压缩时气弹簧4的行程距离,方便陪护椅的收起和展开。
所述连接耳一9设置有两个,两连接耳一9之间的框架一1上设置有开口一;所述连接耳二10设置有两个,两连接耳二10之间的框架二11上设置有开口二;所述开口一的两端分别与连接管一7的两端可拆卸相连,开口二的两端分别与连接管二19的两端可拆卸相连。当陪护椅组装时,先将安装型材5上的套管一15套在连接管一7上,套管二16套在连接管二19上,再将连接管一7与框架一1连接,套管二16与框架二11连接,可以方便安装型材5的安装。同时,在发生故障时,也方便拆卸维护。
实施例10:
如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陪护椅减震装置,包括框架一1、框架二11和连接机构,连接机构上方设置有套管一15和套管二16,框架一1贯穿设置在套管一15中,且与套管一15可转动相连;框架二11贯穿设置在套管二16中,且与套管二16可转动相连;所述连接机构下方通过气弹簧4与支撑管2相连;所述支撑管2为u型,包括一个横杆17和横杆17两端的竖杆18,所述横杆17上设置有连接耳三13和连接耳四14,所述气弹簧4一端与连接机构固定相连,另一端与连接耳三13铰接,所述连接耳四14通过支撑块3与框架二11相连;所述支撑块3一端与连接耳四14铰接,另一端与框架二11铰接;所述竖杆18的两个端部与框架一1铰接。
所述框架一1上设置有连接耳一9,框架二11上设置有连接耳二10,所述竖杆18的端部与连接耳一9铰接,所述支撑块3一端与连接耳四14铰接,另一端与连接耳二10铰接。连接耳一9和连接耳二10,能够延长支撑管2的伸展举例,加大拉绳和压缩时气弹簧4的行程距离,方便陪护椅的收起和展开。
所述连接耳一9设置有两个,两连接耳一9之间的框架一1上设置有开口一;所述连接耳二10设置有两个,两连接耳二10之间的框架二11上设置有开口二;所述开口一的两端分别与连接管一7的两端可拆卸相连,开口二的两端分别与连接管二19的两端可拆卸相连。当陪护椅组装时,先将安装型材5上的套管一15套在连接管一7上,套管二16套在连接管二19上,再将连接管一7与框架一1连接,套管二16与框架二11连接,可以方便安装型材5的安装。同时,在发生故障时,也方便拆卸维护。
所述套管一15和套管二16均设置有两个,所述两个套管一15分别套设在连接管一7的两端,两个套管二16分别套设在连接管二19的两端。使安装型材5与连接管一7和连接管二19的连接更加稳固。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1.一种陪护椅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一(1)、框架二(11)和连接机构,连接机构上方设置有套管一(15)和套管二(16),框架一(1)贯穿设置在套管一(15)中,且与套管一(15)可转动相连;框架二(11)贯穿设置在套管二(16)中,且与套管二(16)可转动相连;所述连接机构下方通过气弹簧(4)与支撑管(2)相连;所述支撑管(2)为u型,包括一个横杆(17)和横杆(17)两端的竖杆(18),所述横杆(17)上设置有连接耳三(13)和连接耳四(14),所述气弹簧(4)一端与连接机构固定相连,另一端与连接耳三(13)铰接,所述连接耳四(14)通过支撑块(3)与框架二(11)相连;所述支撑块(3)一端与连接耳四(14)铰接,另一端与框架二(11)铰接;所述竖杆(18)的端部与框架一(1)铰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陪护椅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耳四(14)设置有两个,分别设置在连接耳三(13)的两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陪护椅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耳三(13)设置在横杆(17)的中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陪护椅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一(1)上设置有连接耳一(9),框架二(11)上设置有连接耳二(10),所述竖杆(18)的端部与连接耳一(9)铰接,所述支撑块(3)一端与连接耳四(14)铰接,另一端与连接耳二(10)铰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陪护椅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一(15)和套管二(16)设置在同一平面内,且互相平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陪护椅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机构包括安装型材(5)和支撑拉管(6),安装型材(5)的底部设置有与支撑拉管(6)的外形相匹配的连接槽(12),所述连接槽(12)套设在支撑拉管(6)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陪护椅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槽(12)上设置有通孔,支撑拉管(6)上对应的位置也设置有匹配的通孔,螺栓穿过通孔将支撑拉管(6)和连接槽(12)可拆卸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陪护椅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拉管(6)的下方设置有安装耳(8),安装耳(8)的截面为u型,所述气弹簧(4)的顶部设置在安装耳(8)内。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陪护椅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耳一(9)设置有两个,两连接耳一(9)之间的框架一(1)上设置有开口一;所述连接耳二(10)设置有两个,两连接耳二(10)之间的框架二(11)上设置有开口二;所述开口一的两端分别与连接管一(7)的两端可拆卸相连,开口二的两端分别与连接管二(19)的两端可拆卸相连。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陪护椅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一(15)和套管二(16)均设置有两个,所述两个套管一(15)分别套设在连接管一(7)的两端,两个套管二(16)分别套设在连接管二(19)的两端。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