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泥清洗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2-07-13  138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泥清洗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油泥清洗装置。



    背景技术:

    油泥是指油田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原油开采,储存,集输,加工以及原油采出液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油泥处理不当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因此需要对油泥进行处理。清洗工艺是油泥处理工艺中的首要处理工艺段,分离油泥中的油、水和泥,通常作为化学氧化、热解吸或者生物处理的预处理。清洗工艺时将油泥输入油泥清洗设备中,加入清洗液进行搅拌。但是现有清洗设备仍存在搅拌不彻底,清洗效果较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油泥清洗装置,该装置能够对油泥进行充分搅拌,清洗效果好。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油泥清洗装置,包括壳体,还包括:

    过滤装置,用于过滤油,所述过滤装置设于所述壳体的内腔的上端;

    搅拌装置,所述搅拌装置包括搅拌轴、中层搅拌部和下层搅拌部,所述搅拌轴穿过所述过滤装置后由上至下依次设有所述中层搅拌部和所述下层搅拌部。

    以上技术方案优选的,所述下层搅拌部包括搅头和降音罩,所述降音罩罩设于所述搅头上。

    以上技术方案优选的,所述降音罩的下端间隔设有扰流板,相邻所述扰流板之间形成缺口。

    以上技术方案优选的,所述扰流板的下端低于所述搅头。

    以上技术方案优选的,所述壳体为桶状,所述扰流板距所述搅拌轴轴心的垂直距离小于或等于所述壳体半径的1/2。

    以上技术方案优选的,所述扰流板距所述搅拌轴轴心的垂直距离小于或等于所述壳体半径的1/3。

    以上技术方案优选的,所述搅头包括翼根和分布于所述翼根上的刀翼,所述翼根与所述刀翼的连接处形成扰流缺口。

    以上技术方案优选的,所述中层搅拌部为三角形桨叶。

    以上技术方案优选的,还包括集油装置,所述集油装置设于所述过滤装置的上方。

    以上技术方案优选的,所述搅拌装置上自所述中层搅拌部的上端至所述搅拌装置的底端设有加热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油泥清洗装置,包括壳体、驱动装置、过滤装置和搅拌装置,根据油泥清洗过程中油、水和泥分层的特性,搅拌轴由上至下依次设有中层搅拌部和下层搅拌部,过滤装置用于过滤最上层可回收的油,避免杂质进入可回收的油液中,中层搅拌部用于搅拌中层油泥和清洗液的混合溶液;下层搅拌部用于搅拌清洗过程中沉于底部的油泥。清洗过程中在油泥逐渐分层后,搅拌轴仍能够对中部的水层和底部的泥层进行充分搅拌,将其中混合的油进行搅拌分离,并能够在清洗过程中及清洗后对油进行有效过滤,搅拌彻底,清洗效果好,把油充分地从油泥中分离出来,脱油率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油泥清洗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降音罩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降音罩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搅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壳体;2-搅拌轴;3-电机;4-滤网;5-搅头;6-降音罩;7-三角形桨叶;8-吸油器;9-加热棒;51-翼根;52-刀翼;53-扰流缺口;61-扰流板;62-缺口;63-连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其中,术语“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为两个不同的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油泥在清洗过程中具有明显的分层,上层为可回收的油,中层为清洗液和部分细小颗粒的油泥,下层多为固相泥。因此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油泥清洗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壳体1、驱动装置、过滤装置和搅拌装置。壳体1的横截面为圆形、正方形或长方形等,本实用新型对壳体1的形状不作具体限制,本实施例中壳体1横截面为圆形。驱动装置设于壳体1上,过滤装置设于壳体1内腔的上端,搅拌装置包括搅拌轴2、中层搅拌部和下层搅拌部,搅拌轴2由上至下依次设有中层搅拌部和下层搅拌部。搅拌轴2的上端穿过过滤装置与驱动装置连接,搅拌轴2的中层搅拌部和下层搅拌部伸入壳体1内,对壳体1内油泥及清洗液起搅拌作用。驱动装置包括电机3,还可以包括传动装置例如带传动装置、链传动装置或齿轮传动装置等。搅拌轴2上端通过传动装置与电机3的输出轴连接或者搅拌轴2上端直接与电机3的输出轴连接均可,本实用新型对搅拌轴2与驱动装置的连接方式不做具体限定。

    其中,驱动装置向搅拌轴2提供转动的动力,过滤装置用于过滤可回收的油,避免杂质进入可回收的油液中;中层搅拌部用于搅拌中层油泥和清洗液的混合溶液,下层搅拌部用于搅拌清洗过程中沉于底部的油泥,对块状油泥具有粉碎作用。清洗过程中在油泥逐渐分层后,搅拌轴2仍能够对中部的水层和底部的泥层进行充分搅拌,将其中混合的油进行搅拌分离,并能够在清洗过程中及清洗后对油进行有效过滤,搅拌彻底,清洗效果好,能够把油充分地从油泥中分离出来,脱油率高。

    过滤装置可以为滤膜、过滤海绵或滤网4等,由于滤网4刚性大且易于装配,本实施例中过滤装置为滤网4。滤网4具有多个均布的空隙,滤网4的直径等于壳体1的内径,滤网4的空隙设置为200目,优选地滤网4的表面涂有疏油材料,具有疏油特性,油不易粘在滤网4上,在过滤的同时还具有隔离油层和水层的功效。壳体1内壁可以设置连接台,滤网4设于连接台上并通过螺钉连接,滤网4与内壁也可以为卡接等其他连接形式。

    由于底层油泥流动性差,下层搅拌部搅动时产生的噪声较大,为了控制噪声污染,下层搅拌部包括搅头5和降音罩6,降音罩6罩设于搅头5上。搅头5用于搅动粉碎底层油泥,降音罩6一方面具有粉碎油泥的功能,一方面具有降低噪声的功能,降音罩6具体的结构如图2、3所示,降音罩6的下端间隔设有扰流板61,相邻扰流板61之间形成缺口62。降音罩6可以呈半圆球形、圆柱型、拱形或锥形等形状罩设于搅头5上,将产生的噪声部分限定在降音罩6内,起到降噪作用,本实用新型对降音罩6的形状不做具体限定,本实施例中降音罩6呈拱形,拱形的上端封闭下端开放设置。降音罩6的上端设有连接孔63,用于与搅拌轴2连接,下端朝向搅头5设置。降音罩6的下端间隔设有扰流板61,扰流板61间隔设置呈波浪形或折线形等。本实施例中扰流板61的下部相对于扰流板61的上部朝向降音罩6内侧弯折设置,扰流板61的下端边缘为朝向降音罩6下方凸起的弧形状,扰流板61间隔设置呈波浪形。相邻扰流板61之间形成缺口62,用于搅动粉碎底部油泥。

    为了增强降噪效果,扰流板61的下端低于搅头5,由于受到降音罩6的限制,搅头5转动产生的噪音向外扩散受到影响,有效控制了噪声污染。并且扰流板61距搅拌轴2轴心的垂直距离小于或等于壳体1半径的1/2,优选地,扰流板61距搅拌轴2轴心的垂直距离小于或等于壳体1半径的1/3。

    如图4所示,搅头5包括翼根51和分布于翼根51上的刀翼52,刀翼52的数量可以为2、3、4或5个,本实施例优选地选取3个刀翼52,各个刀翼52的根部由翼根51向外伸展,并且每个刀翼52整体均相对于翼根51偏转,翼根51与刀翼52的连接处形成扰流缺口53,增大对底部的油泥搅拌粉碎的力度。

    由于油泥与清洗液混合后,处于壳体1的中层部分,已是浑浊液,搅拌的力度比底部油泥小,因此中层搅拌部结构较简单,中层搅拌部可以为长方形、半圆形或三角形等形状的桨叶,为了提高桨叶的牢固性,本实施例中层搅拌部为三角形桨叶7,优选地为正三角形桨叶。

    为了便于对上层油液的回收,本装置还包括集油装置,用于及时收取可回收的油,集油装置设于滤网4的上方。集油装置为吸油器8,壳体1的内壁滤网4的上方设有支架,吸油器8设于支架上,吸油器8的吸油管吸取油液,吸油器8与壳体1外部的容器连接,将油液吸取后输送到容器内。

    清洗前,油泥具有一定的粘度或硬度,不便与清洗液充分混合,因此本实施例还包括加热装置,搅拌轴2与中层搅拌部的上端结合处至搅拌轴2的底端设有加热装置,即加热装置的作用范围为壳体1的中下部油泥,此位置的油泥与清洗液混合较慢,加热装置用于对油泥和清洗液混合后的加热预处理,加快油泥与清洗液的混合,设置在搅拌轴2上的加热装置可以为加热棒9,加热棒9可以是设置在搅拌轴2上的电热层,例如电热合金、电热丝或电热膜等,电热层通过导线和开关与电源连接。加热装置还可以设置在壳体1侧壁的中下部,同样可以对油泥与清洗液进行加热预处理,加热装置例如为套设于壳体1外壁的散热片、加热用激光夹套或水带等。

    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将油泥与清洗液置入壳体1内,启动电机3,搅拌轴2转动带动三角形桨叶7、降音罩6和搅头5转动,降音罩6可周运转,其运转方向与搅头5的运转方向相同,共同对油泥进行搅拌和粉碎,加快油泥与清洗液的混合,加热装置对油泥和清洗液进行加热,加快油泥与清洗液的混合,油泥与清洗液的混合液位于中层,三角形桨叶7对其进行搅动,清洗液具有脱油效果,搅动使清洗液与油泥充分接触反应,使油液从油泥中脱离,清洗过程中油泥逐渐分层,油液通过滤网4进入上层,中层为清洗液和部分细小颗粒的泥,下层多为固相泥,三角形桨叶7继续转动,使中层的油充分脱离油泥,降音罩6与搅头5继续转动,使泥中的油充分脱离,有效提高脱油率,吸油器8及时将上层油吸取,降音罩6有效降低噪声,本实施例在使用过程中,具有充分搅拌和加热的功能,并且能够有效的控制噪声污染。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油泥清洗装置,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过滤装置,用于过滤油,所述过滤装置设于所述壳体(1)的内腔的上端;

    搅拌装置,所述搅拌装置包括搅拌轴(2)、中层搅拌部和下层搅拌部,所述搅拌轴(2)穿过所述过滤装置后由上至下依次设有所述中层搅拌部和所述下层搅拌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泥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层搅拌部包括搅头(5)和降音罩(6),所述降音罩(6)罩设于所述搅头(5)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泥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降音罩(6)的下端间隔设有扰流板(61),相邻所述扰流板(61)之间形成缺口(6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油泥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板(61)的下端低于所述搅头(5)。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油泥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为桶状,所述扰流板(61)距所述搅拌轴(2)轴心的垂直距离小于或等于所述壳体(1)半径的1/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油泥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板(61)距所述搅拌轴(2)轴心的垂直距离小于或等于所述壳体(1)半径的1/3。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泥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头(5)包括翼根(51)和分布于所述翼根(51)上的刀翼(52),所述翼根(51)与所述刀翼(52)的连接处形成扰流缺口(53)。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泥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层搅拌部为三角形桨叶(7)。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泥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集油装置,所述集油装置设于所述过滤装置的上方。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泥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装置上自所述中层搅拌部的上端至所述搅拌装置的底端设有加热装置。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油泥清洗装置,属于油泥清洗设备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油泥清洗装置包括壳体;过滤装置,用于过滤油,过滤装置设于壳体的内腔的上端;搅拌装置,搅拌装置穿过过滤装置后由上至下依次设有中层搅拌部和下层搅拌部。中层搅拌部和下层搅拌部能够对中部的水层和底部的泥层进行充分搅拌,将其中混合的油进行搅拌分离,过滤装置能够在清洗过程中及清洗后对油进行有效过滤,搅拌彻底,清洗效果好,能够把油充分地从油泥中清洗分离出来,脱油率高。

    技术研发人员:刘春燕;郭昊;吴轩;崔长颢;阮巍;张梅华;王亚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泽明环境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2.19
    技术公布日:2020.04.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1152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