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椅子,具体地说是涉及椅子的座垫与支撑座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椅子结构装配复杂,零配件多,特别是座垫和支撑座的连接更复杂,还有椅子往后仰后复位不及时,不方便,复位结构也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椅子后仰后复位快速的椅子的座垫与支撑座连接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椅子的座垫与支撑座连接结构,包括支撑座和座垫,所述座垫的后端与支撑座后端部分转动连接,座垫的前端与支撑座前端部分滑动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还可作下述进一完善。
所述座垫前端两侧各设有一段水平槽,水平槽内镶嵌有弹簧,支撑座前端部分的端头插入水平槽内,弹簧设在支撑座前端部分的端头和水平槽端壁之间。
所述水平槽内还设有弹簧罩和底壳,弹簧设在弹簧罩和底壳内,底壳与座垫之间用螺丝锁紧,以使弹簧罩被固定于水平槽内,底壳底面设有滑槽,支撑座前端部分的端头设在底壳内,弹簧一端部设有弹簧塞,弹簧塞与支撑座前端部分的端头通过插销连接,支撑座前端部分能沿滑槽移动。
所述支撑座前端部分形状呈y字形,支撑座后端部分形状呈t字形,支撑座前端部分与支撑座后端部分通过枢轴连接,两者可以在0-20度范围内相互转动。
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简单合理,座垫和支撑座之间装配快,座垫复位快速。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分解图。
图2为实施例椅脚和支撑座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侧视图。
图4为a-a剖视图,主要示出靠背与扶手的轨槽配合结构。
图5为b-b剖视图,主要示出支撑座前端部分与后端部分连接结构。
图6为c-c剖视图,主要示出扶手与连接座的安装结构。
图7为d-d剖视图,主要示出扶手与靠背连接结构。
图8为e-e剖视图,主要示出支撑座前端部分与座垫之间结构图。
图9为f-f剖视图,主要示出支撑座后端部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结合附图,一种椅子,包括椅脚1、支撑座2、座垫3、扶手4和靠背5。所述支撑座2分成前端部分20和后端部分21,支撑座前端部分20形状呈y字形,支撑座后端部分21形状呈t字形,支撑座前端部分20与支撑座后端部分21通过枢轴22连接,两者之间可以在0-20度范围内相互转动,其实也可以通过卯钉锁紧支撑座前端部分20与支撑座后端部分21,让它们不转动。支撑座前端部分20安装在椅脚1上,支撑座相对椅脚能够升降调节,这部分属现有技术。
扶手4安装在支撑座后端部分21上,支撑座后端部分21两侧向其体内各设有一插孔23,扶手4底端伸入插孔23内,再用螺丝40锁紧扶手4和支撑座后端部分21。
座垫3的后端与支撑座后端部分21转动连接,支撑座后端部分表面突出有连接头24,座垫3后端有枢轴座30,连接头24与枢轴座30之间用枢轴25连接实现转动。
座垫3的前端与支撑座前端部分20滑动连接,座垫前端部分两侧各设有一段水平槽31,水平槽31内设有弹簧罩32和底壳33,底壳33与座垫3固定接,以使弹簧罩被固定于水平槽内,弹簧罩32和底壳33构成的空间内设有弹簧34,弹簧34一端部设有弹簧塞35,支撑座前端部分20的端头设在底壳内与弹簧塞35之间通过插销36连接,弹簧34另一端抵靠在水平槽31端壁上,底壳33上开设有一条滑槽37,支撑座前端部分能在滑槽37中移动但不会从滑槽中脱落。
扶手4的内侧表面与靠背两侧边通过轨和槽啮合连接,所述扶手4内侧表面突出有轨41,相应的靠背5侧边设有槽50,靠背两边的槽50啮合扶手内表面的轨41,然后向下按靠背通过槽啮合轨实现连接,靠背5底边与支撑座后端部分21之间再用螺丝51锁紧,同时靠背5还与扶手4之间通过螺丝42锁紧。
使用时,通过升降装置可以调节座垫升降,人坐在座垫上时往后靠,靠背和座垫均往后往下移动,座垫往后往下移动时和支撑座前端部分的端头共同压缩弹簧34,当使用者站起来或坐直时,弹簧能快速让座垫和靠背复位。
1.一种椅子的座垫与支撑座连接结构,包括支撑座和座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座垫的后端与支撑座后端部分转动连接,座垫的前端与支撑座前端部分滑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椅子的座垫与支撑座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座垫前端两侧各设有一段水平槽,水平槽内镶嵌有弹簧,支撑座前端部分的端头插入水平槽内,弹簧设在支撑座前端部分的端头和水平槽端壁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椅子的座垫与支撑座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槽内还设有弹簧罩和底壳,弹簧设在弹簧罩和底壳内,底壳与座垫之间用螺丝锁紧,以使弹簧罩被固定于水平槽内,底壳底面设有滑槽,支撑座前端部分的端头设在底壳内,弹簧一端部设有弹簧塞,弹簧塞与支撑座前端部分的端头通过插销连接,支撑座前端部分能沿滑槽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椅子的座垫与支撑座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前端部分形状呈y字形,支撑座后端部分形状呈t字形,支撑座前端部分与支撑座后端部分通过枢轴连接,两者可以在0-20度范围内相互转动。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