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生产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2-07-13  73


    本实用新型涉及玻璃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玻璃生产系统。



    背景技术:

    日用玻璃行业的玻璃生产系统中,一般在玻璃生产厂区内单独设置循环水池,为捞料机等可循环使用循环水的设备供水并接收回水,定期补充新水。由于在生产过程中玻璃窑炉的窑炉本体中可能有玻璃液泄漏下来,通常会在窑炉本体的下方设置玻璃液池。然而,热的玻璃液会腐蚀玻璃窑炉的支撑柱及底部基础,影响支撑柱的支撑强度。为了避免该腐蚀现象,通常使用耐火材料对支撑柱和底部基础进行保护。以防止玻璃窑炉漏料时玻璃液烧损支撑柱及底部基础。

    在形成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

    玻璃生产系统中单独设置循环水池,需要单独占用空间,并且离用水点远,需要的管道长、阻力大;而玻璃液池需要使用耐火材料砌筑,成本高;玻璃窑炉底部的空间基本未利用,不能做其它用途。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玻璃生产系统,包括:

    玻璃窑炉,所述玻璃窑炉包括底部基础、设置于所述底部基础上的支撑柱和支撑于所述支撑柱上的窑炉本体,所述窑炉本体用于产生玻璃液;和

    循环水池,设置于所述底部基础与所述窑炉本体之间,包括循环水容纳空间以及与所述循环水容纳空间连通的循环水入口和循环水出口,所述循环水容纳空间位于所述窑炉本体下方以接收所述窑炉本体泄漏的玻璃液。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玻璃生产系统还包括池外沉沙井,所述池外沉沙井设置于所述循环水池外部并与所述循环水入口连接,用于清洁进入所述循环水池的循环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玻璃生产系统还包括用于去除所述池外沉沙井内水中的浮油的除油装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玻璃生产系统包括回水管道,所述回水管道与所述池外沉沙井连接,以将用水点的回水通过所述池外沉沙井引入所述循环水入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玻璃生产系统还包括取水泵,所述取水泵与所述循环水出口连接,用于将所述循环水池的循环水输送至用水点。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循环水池包括:

    池壁,用于形成所述循环水容纳空间;和

    分隔壁,用于分隔所述循环水容纳空间以形成两个以上分水池,所述分隔壁上具有连通口,所述连通口用于连通被所述分隔壁分隔的相邻的分水池。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循环水池包括池内沉沙井,所述池内沉沙井与一所述分隔壁上的连通口连通,用于净化所述循环水容纳空间内的循环水并连通所述分隔壁分隔的相邻的分水池。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池内沉沙井设置于与其连通的连通口所在的所述分隔壁上,所述分隔壁与所述池内沉沙井连接的部分形成所述池内沉沙井的一个侧壁。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所述支撑柱的下部位于所述池壁内或位于所述分隔壁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循环水池的池壁和所述分隔壁用混凝土制成,位于所述池壁内或所述分隔壁内的所述支撑柱的朝向所述循环水容纳空间的表面被包覆于混凝土内。

    基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玻璃生产系统,在玻璃窑炉的窑炉本体与底部基础之间设置循环水池,该循环水池既能为用水点的用水设备的供水和接收回水,又能作为玻璃窑炉的玻璃液池使用,起到节省空间、降低成本、缩短循环水池与用水点距离的作用。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玻璃生产系统中循环水池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玻璃生产系统。玻璃生产系统包括玻璃窑炉和循环水池20。

    玻璃窑炉包括底部基础11、设置于底部基础11上的支撑柱12和支撑于支撑柱12上的窑炉本体(未图示),窑炉本体用于产生玻璃液。底部基础11例如为砼基础。支撑柱12例如为砼柱。

    循环水池20设置于底部基础11与窑炉本体之间,包括循环水容纳空间以及与循环水容纳空间连通的循环水入口211和循环水出口212。循环水容纳空间位于窑炉本体下方以接收窑炉本体泄漏的玻璃液。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玻璃生产系统中,在玻璃窑炉的窑炉本体与底部基础11之间设置循环水池20,该循环水池20既能作为用水点的用水设备,如捞料机,的供水用循环水池20,又能作为玻璃窑炉的玻璃液池使用,起到节省空间、降低成本、缩短循环水池20与用水点距离的作用。

    如图1所示,玻璃生产系统还包括池外沉沙井30,池外沉沙井30设置于循环水池20外部并与循环水入口211连接,用于清洁进入循环水池20的循环水。

    污水中往往含有少量油类杂质,污水进入池外沉沙井30后,其中的油类杂质会飘浮在池外沉沙井30内的水面上形成浮油。在一些实施例中,玻璃生产系统还可以包括用于去除池外沉沙井30内水中的浮油的除油装置,从而使池外沉沙井30具有除油功能。除油装置例如可以为排污泵。排污泵可以根据池外沉沙井30内水中的浮油累积情况开启。

    如图1所示,玻璃生产系统包括回水管道40,回水管道40与池外沉沙井30连接,以将用水点的回水通过池外沉沙井30引入循环水入口211。回水管道40内的回水经池外沉沙井30除油污后进入循环水池20。回水管道40例如为设置于地下的地下回水管道。

    如图1所示,玻璃生产系统还包括取水泵(未图示),取水泵与循环水出口212连接,用于将循环水池20的循环水输送至用水点。

    如图1和图2所示,循环水池20包括池壁21和分隔壁22。池壁21用于形成循环水容纳空间。分隔壁22用于分隔循环水容纳空间以形成两个以上分水池23,分隔壁22上具有连通口221。连通口221用于连通被分隔壁22分隔的相邻的分水池23。

    循环水池20包括池内沉沙井24,池内沉沙井24与一分隔壁22上的连通口221连通,用于净化循环水容纳空间内的循环水并连通分隔壁22分隔的相邻的分水池23。

    本实施例中,每两个相邻的分水池23之间均设置池内沉沙井24。在其它未图示的实施例中,也可以仅在部分相邻的分水池23之间设置池内沉沙井24。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池内沉沙井24设置于与其连通的连通口221所在的分隔壁22上。分隔壁22与池内沉沙井24连接的部分形成池内沉沙井24的一个侧壁。该设置可以减少设置沉沙井的材料。

    如图1和图2所示,分水池23内均设置高于池底的池内沉沙井24,可以使泥沙沉积在水池底部,较清澈的水进入沉沙井,然后通过底部连通口221流入下一分水池23,这样,最后一分水池23的水是相对清澈的,可以使用取水泵供用水点使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循环水池20位于零米以下。循环水池20的池底的深度和沉沙井的尺寸均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例如,循环水池20的顶部标高可以为零米,循环水池20的池底标高可以为-2.8米,池内沉沙井24相对于池底的高度可以为1.6米,连通口221的下沿相对于池底的高度可以为0.2米,连通口221的上沿相对于池底的高度可以为0.6米等等。

    作为底部基础11的砼基础可以直接作为循环水池20的底壁,也可以在底部基础11上形成循环水池20的底壁。

    如图1和图2所示,多个支撑柱12的下部位于池壁21内或位于分隔壁22内。该设置可以结合支撑柱12的布置设置循环水池20或分水池23,该设置利于支撑柱防护。

    如图1和图2所示,循环水池20的池壁21和分隔壁22用混凝土制作,位于池壁21内或分隔壁22内的支撑柱12的朝向循环水容纳空间的表面被包覆于混凝土内。该设置更有利于支撑柱12防护。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结合各支撑柱12的分布,将循环水容纳空间分隔为了十个分水池23。

    如图1所示(本段描述中涉及方向的,均依据图1中显示的方向),十个分水池23从右到左共分为三列,第一列为四个分水池23、第二列为四个分水池23,第三列为两个分水池23。图1中箭头方向为循环水流动方向。循环水入口211与第一列最下部的分水池23连通,循环水出口212与第三列最上部的分水池23连通。循环水先经循环水入口211进入循环水池20的第一列分水池23中最下部的分水池23,依次向上流经第一列各分水池23至第一列最上部的分水池23后进入第二列分水池23中最上部的分水池23,再依次向下流经第二列各分水池23至第二列最下部的分水池23后进入第三列分水池23中的下部分水池23,最后进入第三列上部分水池23后从循环水出口212流出。

    在其它实施例中,分水池23的设置方式及循环水的流动方式均不限于此,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

    根据以上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玻璃生产系统至少具有以下优点之一:

    将循环水池与玻璃液池有效结合起来,仅设计一个循环水池20,就满足循环水池与玻璃液池两种功能。

    如果发生漏料事故,玻璃液直接漏入循环水池20的循环水内,迅速被冷却,不会对循环水池20的结构造成侵蚀。由于循环水池20外露的表面都是混凝土结构,当少量玻璃液泄露时,可作为支撑柱12的保护层,有效的保护了支撑柱12不被侵蚀,因此不需额外砌筑耐火材料保护层。

    在玻璃窑炉底部基础11的底部,向地下建设循环水池20,循环水池20分成几个分水池23,每相邻两个分水池23之间设计池内沉沙井24,在循环水在各分水池23之间流动的过程中,实现了循环水的清洁,同时节省了现有技术中用于设置循环水池所需的空间。

    由于循环水池20内的循环水可以保护支撑柱12不被玻璃液烧损,可以省去耐火材料保护墙的费用。由于节省了包括原来修建玻璃液池的混凝土材料和耐火材料,因此降低了建造成本。

    另外还缩短了循环水池20与用水点的距离,循环水池20就设置在窑炉本体下方,有水点的用水设备如捞料机等可以就近取水和回水,减少管道长度及压力损失。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技术特征:

    1.一种玻璃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玻璃窑炉,所述玻璃窑炉包括底部基础(11)、设置于所述底部基础(11)上的支撑柱(12)和支撑于所述支撑柱(12)上的窑炉本体,所述窑炉本体用于产生玻璃液;和

    循环水池(20),设置于所述底部基础(11)与所述窑炉本体之间,包括循环水容纳空间以及与所述循环水容纳空间连通的循环水入口(211)和循环水出口(212),所述循环水容纳空间位于所述窑炉本体下方以接收所述窑炉本体泄漏的玻璃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生产系统还包括池外沉沙井(30),所述池外沉沙井(30)设置于所述循环水池(20)外部并与所述循环水入口(211)连接,用于清洁进入所述循环水池(20)的循环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玻璃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生产系统还包括用于去除所述池外沉沙井(30)内水中的浮油的除油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玻璃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生产系统包括回水管道(40),所述回水管道(40)与所述池外沉沙井(30)连接,以将用水点的回水通过所述池外沉沙井(30)引入所述循环水入口(21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生产系统还包括取水泵,所述取水泵与所述循环水出口(212)连接,用于将所述循环水池(20)的循环水输送至用水点。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玻璃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水池(20)包括:

    池壁(21),用于形成所述循环水容纳空间;和

    分隔壁(22),用于分隔所述循环水容纳空间以形成两个以上分水池(23),所述分隔壁(22)上具有连通口(221),所述连通口(221)用于连通被所述分隔壁(22)分隔的相邻的分水池(2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玻璃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水池(20)包括池内沉沙井(24),所述池内沉沙井(24)与一所述分隔壁(22)上的连通口(221)连通,用于净化所述循环水容纳空间内的循环水并连通所述分隔壁(22)分隔的相邻的分水池(23)。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玻璃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池内沉沙井(24)设置于与其连通的连通口(221)所在的所述分隔壁(22)上,所述分隔壁(22)与所述池内沉沙井(24)连接的部分形成所述池内沉沙井(24)的一个侧壁。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玻璃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支撑柱(12)的下部位于所述池壁(21)内或位于所述分隔壁(22)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玻璃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水池(20)的池壁(21)和所述分隔壁(22)用混凝土制成,位于所述池壁(21)内或所述分隔壁(22)内的所述支撑柱(12)的朝向所述循环水容纳空间的表面被包覆于混凝土内。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玻璃生产系统,包括:玻璃窑炉,玻璃窑炉包括底部基础、设置于底部基础上的支撑柱和支撑于支撑柱上的窑炉本体,窑炉本体用于产生玻璃液;和循环水池,设置于底部基础与窑炉本体之间,包括循环水容纳空间以及与循环水容纳空间连通的循环水入口和循环水出口,循环水容纳空间位于窑炉本体下方以接收窑炉本体泄漏的玻璃液。基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玻璃生产系统,在玻璃窑炉的窑炉本体与底部基础之间设置循环水池,该循环水池既能为用水点的用水设备的供水和接收回水,又能作为玻璃窑炉的玻璃液池使用,起到节省空间、降低成本、缩短循环水池与用水点距离的作用。

    技术研发人员:张振权;陈军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天玻包装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7.31
    技术公布日:2020.04.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1144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