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家具结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形状可变的沙发床。
背景技术:
家具是指人类维持正常生活、从事生产实践和开展社会活动必不可少的器具设施大类。家具也跟随时代的脚步不断发展创新,到如今门类繁多,用料各异,品种齐全,用途不一。若根据功能,可将家具分为办公家具、户外家具、客厅家具、卧室家具、书房家具、儿童家具、餐厅家具、卫浴家具、厨卫家具和辅助家具等;若根据结构,可将家具分为整装家具、拆装家具、折叠家具、组合家具、连壁家具与悬吊家具。
在小型家居环境中,常采用折叠家具,例如折叠床、翻转床、双层床等,特别是基于小户型家居中,使用折叠家具,在保证基本生活需求时,降低家具数量,确保小户型家居的正常活动面积。
现有的沙发床结构,常采用将床身折叠,并形成沙发坐垫的变形方式,但该方式下由于沙发坐垫为双层结构,会影响使用者的舒适度,且若长时间以沙发形式存在,也即床身折叠时,会影响床身上床垫的透气性,进而导致床垫展开时,床垫压缩不回弹,甚至产生霉菌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
技术实现要素:
在于提供一种形状可变的沙发床,解决了现有沙发床常采用折叠床身行车沙发坐垫的方式,但该方式采用双层床垫作为沙发坐垫,会影响沙发的舒适感,且若长时间折叠床身,会导致床身透气性不足,难以及时回弹,甚至滋生霉菌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形状可变的沙发床,包括端部分别活动连接的第一固定部与第一活动部,以及第二固定部与第二活动部;所述第二固定部的侧面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部的两侧,且所述第二固定部与第一固定部的设置方向相垂直;展开状态下,所述第一活动部与第一固定部设置于同一水平面上,且所述第二活动部与第二固定部分别垂直设置于所述第一活动部与第一固定部的侧面;折叠状态下,所述第一活动部与第一固定部间形成钝角;所述第二活动部与第一活动部间夹角为直角。
优选地,包括固定片;所述固定片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部上与第二活动部活动连接的端面,以及所述第二活动部上朝向所述第一固定部的端面;所述第一固定部上的所述固定片设置有可上下移动的第一插销;所述第二活动部上的所述固定片上设置有插孔;折叠状态下,所述第一固定部上的所述固定片与第二活动部上的所述固定片重叠设置;所述第一插销固定设置于所述插孔内。
优选地,所述第一活动部的下端面的边沿形成有第二插销;展开状态下,所述第一插销固定设置于所述插孔内。
优选地,在所述第一活动部与第一固定部间,以及第二活动部与第二固定部间分别设置有合页。
优选地,折叠状态下,所述第一活动部的下端面抵靠所述第二活动部。
优选地,所述第一活动部与第一固定部的长度一致;所述第二固定部与第二活动部的高度一致。
优选地,所述第二活动部与第二固定部的数量分别为二;所述第二固定部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部的两侧。
优选地,所述第二固定部与第二固定部均为防护件,包括防护上部与防护下部;所述房户上部为镂空结构。
优选地,所述第一固定部的下端面设置有数量若干的支撑脚。
由上可知,应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得到以下有益效果:
第一,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沙发床,在不同状态下,床板可分别作为床身结构以及沙发背靠结构,在保证不同状态下沙发与床可合理使用的前提下,扩大了本结构的适用范围;
第二,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沙发床,在折叠状态下,采用第二活动部支撑第一活动部,且用第一插销与插孔进行固定,形成角度保持固定的沙发背靠结构,确保了沙发表面的角度不轻易改变,确保沙发结构的稳定性;
第三,本实用新型中设置有第一插销,当第一插销与插孔固定设置时,可用于确保展开状态下,第一活动部设置于第一固定部的两侧,可作为床具的床头及床尾结构,保证床具结构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展开状态俯视图及其部分放大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折叠状态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折叠状态立体图的透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展开状态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折叠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现有沙发床常采用折叠床身行车沙发坐垫的方式,但该方式采用双层床垫作为沙发坐垫,会影响沙发的舒适感,且若长时间折叠床身,会导致床身透气性不足,难以及时回弹,甚至滋生霉菌的问题。
如图1至图5所示,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形状可变的沙发床,其主要包括第一固定部11、第一活动部12、第二固定部21与第二活动部22;其中,第一固定部11与第一活动部12的端部活动连接,第二固定部21与第二活动部22的端部活动连接;第二固定部21的侧面固定设置于第一固定部11的侧面,且第二固定部21与第一固定部11的设置方向相垂直。在展开状态下,第一活动部12与第一固定部11设置于同一水平面上,且第二活动部22与第二固定部21分别垂直设置于第一活动部12与第一固定部11的侧面;在折叠状态下,第一活动部12与第一固定部11间形成有钝角;第二活动部22与第一活动部12间夹角为直角。
在本实施例中,展开状态下,第一固定部11与第一活动部12位于同一水平面,且第二固定部21与第二活动部22设置于第一活动部12与第一固定部11的两侧,也即展开状态下,本实施例形成床具;折叠状态下,第一活动部12与第一固定部11间形成夹角,且夹角为钝角,也即在折叠状态下,本实施例形成沙发结构。同时,在展开状态下,第一活动部12与第一固定部11间形成的夹角为钝角,符合使用者坐下时,人体靠背的需求角度。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活动部12在展开状态下作为床具的床板结构,在折叠状态下作为沙发的靠背结构,保证了床具与沙发的结构完整性,且极大地提高了本实施例中沙发床设置及折叠的合理性。
更具体地,还包括固定片;固定片分别设置于第一固定部11上与第二活动部22连接的端面,以及第二活动部22上朝向第一固定部11的端面;第一固定部11上的固定片设置有可上下移动的第一插销41;第二活动部22上的固定片上设置有插孔50;折叠状态下,第一固定部11上的固定片与第二活动部22上的固定片重叠设置;第一插销41固定设置于插孔50内。
优选地,固定片为固定块30;固定块30上分别设置有用于固定第一插销41的通道,以及可上下移动的第一插销41;其中第一插销41的长度大于固定块30的厚度。若采用固定块30,则固定块30与固定片一致,均垂直于第一固定块30与第二活动部22的侧面设置,且由于第一活动部12倾斜设置,因此两固定块30的厚度在折叠状态下应避免影响第一活动部12的预设倾斜角度,确保第一活动部12在折叠状态下位置的固定。
在本实施例中,上下移动的插销可令两固定片的位置保持固定,又由于固定片设置于第一固定部11与第二活动部22上,因此保证折叠状态下,第二活动部22与第二固定部21呈直角设置,当第一活动部12抵靠第二活动部22设置时,进一步确保折叠状态下,沙发结构的稳定性。
优选地,由于折叠时,第二活动部22朝向内侧移动,所在水平面在移动过程中保持一致,若采用固定片结构,在设置时第二活动部22上的固定片高度应略高于第一固定部11上的固定片高度,确保固定片重叠设置;若采用固定块30结构,第二活动部22上的固定块30下端面应略高于或等于第一固定部11上固定块30上端面的高度,确保固定块30重叠设置,进而保证第二活动部22的位置保持固定。另外的,此时第一插销41的直径可与插孔50的内径保持一致,或略小于插孔50内径,令第一插销41可固定设置于插孔50内。
更具体地,第一活动部12的下端面的边沿形成有第二插销42;在展开状态下,第二插销42固定设置于插孔50内。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活动部12下端面边沿处的第二插销42,在展开状态下,应与第二活动部22上的固定片重叠,且与固定片上的插孔50位置对应设置,确保第二插销42可固定设置于插孔50内,第一活动部12与第二活动部22间位置保持一致。
优选地,由于第一活动部12在移动过程中,第二插销42作圆周运动,只有在第一活动部12水平设置时,第二插销42竖直设置,因此插孔50的内径应大于第二插销42的直径,确保圆周运动的第二插销42可顺利进入,并固定设置于插孔50内。
更具体地,在第一活动部12与第一固定部11间,以及第二活动部22与第二固定部21间分别设置有转轴。
优选地,上述转轴为合页60结构,合页60的两片状结构分别固定设置于第一活动部12与第一固定部11上,以及第二活动部22与第二固定部21上。优选地,合页60数量若干,且并列设置。
优选地,第一活动部12的下端面抵靠第二活动部22。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活动部12的折叠状态下,可以采用自身固定结构用于固定角度,也可采用抵靠支撑的方式用于固定角度。若采用抵靠支撑的方式固定角度,则需要保证,在本实施例采用固定块30结构时,固定块30重叠设置时,应避免影响第一活动部12的支撑角度,确保折叠状态下沙发结构的稳定性。
优选地,第一活动部12与第一固定部11的长度一致;第二固定部21与第二活动部22的高度一致。
优选地,第二活动部22与第二固定部21的数量分别为二;第二固定部21分别设置于第一固定部11的两侧。
在本实施例中,数量为二的第二活动部22与第二固定部21在展开状态下,应对称、且分别设置于第一活动部12与第一固定部11之间,可作为床具床头与床尾的护栏设置;在折叠状态下,第二固定部21设置于第一固定部11的两侧,由于第一固定部11作为沙发的坐垫结构,因此第一固定部11可作为扶手结构。
优选地,第二固定部21与第二活动部22均为防护件,包括防护上部与防护下部;防护上部为镂空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固定部11应设置于防护上部与防护下部之间,确保展开状态下,防护上部可作为沙发的扶手设置,折叠状态下,防护上部作为床头与床尾的防护结构。
优选地,第一固定部11的下端面设置有数量若干的支撑脚70。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固定部11的下端面分别作为沙发的坐垫,以及床具的床垫,因此其上的受力较为明显,采用支撑脚70的设置,可保证第一固定部11的水平面保持稳定。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形状可变的沙发床,其主要采用可翻折的第一活动部与第二活动部,令沙发与床具间的结构可自由变化,且本实施例优选采用木质材料制作而成,因此沙发与床具在长时间折叠与展开状态下,并不会影响自身结构的稳定性,令本实施例的沙发床可多次重复展开和折叠。
以上所述的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该技术方案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在上述实施方式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该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形状可变的沙发床,其特征在于:包括端部分别活动连接的第一固定部与第一活动部,以及第二固定部与第二活动部;所述第二固定部的侧面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部的侧面,且所述第二固定部与第一固定部的设置方向相垂直;
展开状态下,所述第一活动部与第一固定部设置于同一水平面上,且所述第二活动部与第二固定部分别垂直设置于所述第一活动部与第一固定部的侧面;
折叠状态下,所述第一活动部与第一固定部间形成钝角;所述第二活动部与第一活动部间夹角为直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形状可变的沙发床,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片;所述固定片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部上与第二活动部活动连接的端面,以及所述第二活动部上朝向所述第一固定部的端面;所述第一固定部上的所述固定片设置有可上下移动的第一插销;所述第二活动部上的所述固定片上设置有插孔;
折叠状态下,所述第一固定部上的所述固定片与第二活动部上的所述固定片重叠设置;所述第一插销固定设置于所述插孔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形状可变的沙发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动部的下端面的边沿形成有第二插销;
展开状态下,所述第二插销固定设置于所述插孔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形状可变的沙发床,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活动部与第一固定部间,以及第二活动部与第二固定部间分别设置有转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形状可变的沙发床,其特征在于:折叠状态下,所述第一活动部的下端面抵靠所述第二活动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形状可变的沙发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动部与第一固定部的长度一致;所述第二固定部与第二活动部的高度一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形状可变的沙发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活动部与第二固定部的数量分别为二;所述第二固定部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部的两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形状可变的沙发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活动部与第二固定部均为防护件,包括防护上部与防护下部;所述防护上部为镂空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形状可变的沙发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部的下端面设置有数量若干的支撑脚。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