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多功能家具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沙发床。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越来越多人涌向城市生活,城市生活的空间变得越来越小,房价也越来越贵,因此,人们可选择的住房面积非常有限。为便于人们在有限的空间里生活得更宽敞、舒适,多功能家具成为大众越来越青睐的选择,沙发床就是其一。而沙发床就是沙发功能和床功能两用的家具。
而现有沙发床要实现沙发和床两用的功能,一般需要设置专门的辅助工具,如设置在沙发床后背的铰接件,主要辅助沙发床由床功能变成沙发功能时,沙发的靠背部分需要通过铰接件使其竖立起来成为靠背。
另外,现有的沙发床的沙发功能一般都是以床的中心线或任意一直线作为分界线,直接翻转后形成沙发的坐垫和靠背效果,但这样很容易出现沙发的重心不稳情况,在坐下时容易出现沙发侧翻的情况。
另外,现有的沙发床虽能实现折叠,但即使是折叠后,其体积还是比较大,重量也较大,不便于移动和收纳。在长期不使用时还会占用室内的面积,使室内显得非常拥挤。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的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沙发床,其既具有沙发和床功能两用的效果,且还具有结构简单、重心稳固,适应性强的有益效果。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沙发床,包括凸面体和凹面体,所述凸面体呈凸字形设计,所述凹面体呈凹字形设计,当所述凸面体和凹面体平铺时,凸面体与凹面体相互匹配交接,形成床体状态;当所述凹面体翻转于凸面体上时,形成沙发状态。
传统的沙发床,其一般是在床体的中间设置一对折线,通过将床体的一边沿中间对折,从而使沙发床从床体状态翻转成为沙发状态。由于其所设计的对折线一般为一直线,且床体翻转起来的一边未翻转起来的一边为垂直设计,这样容易导致床体变成沙发时,其重心不稳,沙发容易翻倒,且一般所形成的沙发靠背位置离坐垫位置较远,坐的时候也不舒服。
本技术方案的沙发床为凹凸面设计,通过凸面体和凹面体的凹凸面匹配形成床体,由于凹凸位之间相互抵触,因此,床体的凹凸位配合更稳固,不易走位。在需要改成沙发状态时,本技术方案是通过将凹面体翻转与凸面体上形成,由于凹面体是翻转于凸面体上,其重心还是在凸面体上,因此,在沙发状态时,凹面体也不容易翻倒。
进一步地,当所述凹面体翻转于凸面体上时,凸面体的凸出部分形成沙发坐的位置,凹面体的中间凹陷部分形成沙发的靠背,凹面体的两边凸出部分形成沙发的扶手。
本技术方案中,所述凹面体翻转于凸面体上,与凸面体是平行设计,凸面体的一部分与凹面体重叠,而未重叠部分则为坐垫部分,而凹面体翻转于凸面体上,成为沙发的靠背与扶手部分,这样设计能有效缩小床体变成沙发状态时所占据的空间,也能使沙发更稳固;由于凹面体是直接翻转于凸面体上,无需其他辅助支撑工具,因此还具有翻转简单、方便的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凹面体和凸面体之间设有翻转位,且凹面体与凸面体之间通过翻转位连接,所述翻转位设于凹面体和凸面体平铺时的上表面。
进一步地,所述凹面体通过沿翻转位进行翻转,实现床体状态与沙发状态的转换,其翻转的角度为0~180度;当所述凹面体翻转于凸面体上时,其与凸面体之间形成的角度为0度,当所述凹面体与凸面体平铺时,其与凸面体处于同一水平面上,形成的角度为180度。
进一步地,沙发状态时,所述凹面体平铺时的上表面在翻转于凸面体上时,与凸面体的上表面相贴;凹面体平铺时的下表面在翻转于凸面体上时,变成沙发靠背的上表面。
进一步地,所述凸面体从左到右分为第一凹部、中间凸部和第二凹部;所述凹面体从左到右分为第一凸部,中间凹部和第二凸部;所述凸面体的第一凹部和第二凹部对称设置,所述凹面体的第一凸部和第二凸部对称设置,所述凸面体的第一/第二凹部与凹面体的第一/第二凸部侧面的宽度一致。
本技术方案中,凸面体的第一/第二凹部与凹面体的第一/第二凸部在上表面连接,形成翻转位,而凸面体的中间凸部与凹面体的中间凹部断开连接,翻转形成沙发的坐的位置和靠背。
进一步地,所述凸面体和凹面体平铺时,凸面体的中间凸部与凹面体的中间凹部的面积比例为5:1~4。
本技术方案中,在沙发状态时,由于所述凹面体翻转位于凸面体之上,与凹面体部分重叠设计,因此,凸面体的中间凸部与凹面体的中间凹部之间的面积之差即为坐的位置,因此,凹面体的中间凹部所占的面积比例小于凸面体的中间凸部所占的面积比例。
更进一步地,所述凸面体和凹面体平铺时,凸面体的中间凸部与凹面体的中间凹部的面积比例为3:1。
当凸面体的中间凸部与凹面体的中间凹部的面积比例为3:1,其所形成沙发的靠背的面积与坐的面积之间的比例为1:1,能使所形成的沙发更稳固,坐的位置与靠背之间的距离合适,且能有效缩小所形成沙发占据室内的空间面积。
进一步地,在床体状态时,所述翻转位、凸面体和凹面体之间相互连接形成上空缺位,所述上空缺位的横截面呈倒三角形设计,且上空缺位的底部交接角为所述凸面体和凹面体在上表面接触形成的交接角,为上交接角,所述凸面体和凹面体在下表面对应设有下空缺位,所述下空缺位的横截面呈三角形设计,下空缺位的顶部交接角为所述凸面体和凹面体在下表面接触形成的交交接角,为下交接角。
本技术方案中,设计上交接角主要为了使翻转位在翻转时更灵活方便。设计下交接角主要为了使凸面体和凹面体在平铺时,形成缓冲空间,能抓地更稳。所述翻转位在凸面体和凹面体之间的宽度由上交接角的角度大小限制。
进一步地,所述上交接角的角度范围为20~90度,所述下交接角的角度范围为10~60度。
本技术方案中,由于上交接角为翻转位翻转时,凸面体和凹面体在翻转位折叠的角,而在平铺时,上交接角对应的面为翻转位所在的平面,因此,上交接角的角度大于下交接角的角度。
进一步地,所述沙发床为由充气体制作形成的充气沙发床,所述充气沙发床由设在充气体内的拉带对充气体按所需的形状拉伸形成,所述充气体的外表面设有保护层。
由充气体制作形成的充气沙发床,在长期不用时,可通过放气进行收纳,避免其占据较大的放置空间。
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在床体状态时,直接由凸面体和凹面体的凹凸面匹配拼合而成;在沙发状态时,是通过将凹面体翻转于凸面体上形成,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占地面积小,且重心稳固、抓地力强、不易翻倒,具有较佳的使用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为沙发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从沙发状态翻转为床体状态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为床体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为床体状态时的横截面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3所示,一种沙发床,包括凸面体1和凹面体2,所述凸面体1呈凸字形设计,所述凹面体2呈凹字形设计,当所述凸面体1和凹面体2平铺时,凸面体1与凹面体2相互匹配交接,形成床体状态;当所述凹面体2翻转于凸面体1上时,形成沙发状态。当所述凹面体2翻转于凸面体1上时,凸面体1的凸出部分形成沙发坐的位置11,凹面体2的中间凹陷部分形成沙发的靠背21,凹面体2的两边凸出部分形成沙发的扶手22。
如图2、图3和图4所示,所述凹面体2和凸面体1之间设有翻转位3,且凹面体2与凸面体1之间通过翻转位3连接,所述翻转位3设于凹面体2和凸面体1平铺时的上表面a、c。
如图2所示,所述凹面体2通过沿翻转位3进行翻转,实现床体状态与沙发状态的转换,其翻转的角度x为0~180度;当所述凹面体2翻转于凸面体1上时,其与凸面体1之间形成的角度x为0度,当所述凹面体2与凸面体1平铺时,其与凸面体1处于同一水平面上,形成的角度x为180度。
如图1~3所示,翻转为沙发状态后,所述凹面体2平铺时的上表面c在翻转于凸面体1上时,与凸面体1的上表面a相贴;凹面体2平铺时的下表面d在翻转于凸面体1上,变成沙发靠背21的上表面。
如图3所示,所述凸面体1从左到右分为第一凹部111、中间凸部112和第二凹部113;所述凹面体2从左到右分为第一凸部211,中间凹部212和第二凸部213;所述凸面体1的第一凹部111和第二凹部113对称设置,所述凹面体2的第一凸部211和第二凸部213对称设置,所述凸面体1的第一/第二凹部111/113与凹面体的第一/第二凸部211/213侧面的宽度一致。
其中中,凸面体1的第一/第二凹部111/113与凹面体2的第一/第二凸部211/213在上表面连接,形成翻转位,而凸面体1的中间凸部112与凹面体2的中间凹部212断开连接,翻转形成沙发的坐的位置11和靠背21。
其中,所述凸面体1和凹面体2平铺时,凸面体1的中间凸部112与凹面体2的中间凹部212的面积比例为3:1。
其中,在沙发状态时,由于所述凹面体2翻转位于凸面体1之上,与凹面体2部分重叠设计,因此,凸面体1的中间凸部112与凹面体2的中间凹部212之间的面积之差即为坐的位置11,凸面体1的中间凸部112与凹面体2的中间凹部212之间的重叠的面积即为靠背21。当凸面体1的中间凸部112与凹面体2的中间凹部212的面积比例为3:1,其所形成沙发的靠背21的面积与坐的面积之间的比例为1:1,能使所形成的沙发更稳固,坐的位置与靠背之间的距离合适,且能有效缩小所形成沙发占据室内的空间面积。
如图4所示,在床体状态时,所述翻转位3、凸面体1和凹面体2之间相互连接形成上空缺位4,所述上空缺位4的横截面呈倒三角形设计,且上空缺位4的底部交接角为所述凸面体1和凹面体2在上表面a、c接触形成的交接角,为上交接角α,所述凸面体1和凹面体2在下表面b、d对应设有下空缺位5,所述下空缺位5的横截面呈三角形设计,下空缺位5的顶部交接角为所述凸面体1和凹面体2在下表面b、d接触形成的交接角,为下交接角β。
其中,设计上交接角α主要为了使翻转位3在翻转时更灵活方便。设计下交接角β主要为了使凸面体1和凹面体2在平铺时,形成缓冲空间,能抓地更稳。所述翻转位3在凸面体1和凹面体2之间的宽度l由上交接角α的角度大小限制。
其中,所述上交接角α的角度范围为20~90度,所述下交接角β的角度范围为10~60度。
其中,由于上交接角α为翻转位3翻转时,凸面体1和凹面体2在翻转位3折叠的角,而在平铺时,上交接角α对应的面为翻转位3所在的平面,因此,上交接角α的角度大于下交接角β的角度。
其中,本实施例提供的沙发床为由充气体制作形成的充气沙发床,所述充气沙发床由设在充气体内的拉带对充气体按所需的形状拉伸形成,所述充气体的外表面设有保护层。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定。凡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沙发床,其特征在于,包括凸面体和凹面体,所述凸面体呈凸字形设计,所述凹面体呈凹字形设计,当所述凸面体和凹面体平铺时,凸面体与凹面体相互匹配交接,形成床体状态;当所述凹面体翻转于凸面体上时,形成沙发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沙发床,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凹面体翻转于凸面体上时,凸面体的凸出部分形成沙发坐的位置,凹面体的中间凹陷部分形成沙发的靠背,凹面体的两边凸出部分形成沙发的扶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沙发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面体和凸面体之间设有翻转位,且凹面体与凸面体之间通过翻转位连接,所述翻转位设于凹面体和凸面体平铺时的上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沙发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面体通过沿翻转位进行翻转,实现床体状态与沙发状态的转换,其翻转的角度为0~180度;当所述凹面体翻转于凸面体上时,其与凸面体之间形成的角度为0度,当所述凹面体与凸面体平铺时,其与凸面体处于同一水平面上,形成的角度为180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沙发床,其特征在于,沙发状态时,所述凹面体平铺时的上表面在翻转于凸面体上时,与凸面体的上表面相贴;凹面体平铺时的下表面在翻转于凸面体上时,变成沙发靠背的上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沙发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面体从左到右分为第一凹部、中间凸部和第二凹部;所述凹面体从左到右分为第一凸部,中间凹部和第二凸部;所述凸面体的第一凹部和第二凹部对称设置,所述凹面体的第一凸部和第二凸部对称设置,所述凸面体的第一/第二凹部与凹面体的第一/第二凸部侧面的宽度一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沙发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面体和凹面体平铺时,凸面体的中间凸部与凹面体的中间凹部的面积比例为5:1~4。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沙发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面体和凹面体平铺时,凸面体的中间凸部与凹面体的中间凹部的面积比例为3:1。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沙发床,其特征在于,在床体状态时,所述翻转位、凸面体和凹面体之间相互连接形成上空缺位,所述上空缺位的横截面呈倒三角形设计,且上空缺位的底部交接角为所述凸面体和凹面体在上表面接触形成的交接角,为上交接角,所述凸面体和凹面体在下表面对应设有下空缺位,所述下空缺位的横截面呈三角形设计,下空缺位的顶部交接角为所述凸面体和凹面体在下表面接触形成的交交接角,为下交接角。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沙发床,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交接角的角度范围为20~90度,所述下交接角的角度范围为10~60度。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