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睡眠设备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多功能太空舱式睡眠床。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及商务活动越来越频繁,城市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需要加班或出差,加班或出差需要都需要进行片刻休息,从而不影响人们的精神,为了保证休息质量,人们会选择在旅馆酒店休息,但旅馆酒店的价格较高,且部分旅店配套落后等问题,难以给顾客一个舒适、安全的优惠休息环境,所述人们实用新型太空舱式睡眠床,大大优化空间的同时,可以把住宿成本压缩,同时价格也会下降到令低端人们非常乐于接受的区间,但目前的太空舱式睡眠床功能功能性较少,睡眠时头部的角度无法调整,满足不了人们的需要,睡眠质量低,且现有的太空舱式睡眠床的其安装方式多为螺钉锁固的方式进行固定,安装拆卸步骤繁琐,时间长,且需要搬运移动,移动较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项实用新型是针对现在的技术不足,提供一种新型多功能太空舱式睡眠床。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新型多功能太空舱式睡眠床,所述新型多功能太空舱式睡眠床包括太空舱式睡眠床本体,所述太空舱式睡眠床本体包括一框架体,所述框架体设有舱体及底座,所述舱体与底座之间设有磁吸连接结构,所述舱体内设有控制器、温度调节装置、湿度调节装置、角度调节装置及照明装置,所述控制器设置在所述舱体侧面内,所述控制器设有多个按钮,所述底座设有收纳腔,所述收纳腔内设有梯子,所述舱体还设有排气装置。
作进一步改进,所述磁吸连接结构包括磁吸组件、卡扣组件及环形扣合槽,所述卡扣组件与环形扣合槽匹配扣合连接,所述磁吸组件分别设置在舱体底部及底座上,所述卡扣组件设置在所述舱体下,所述环形扣合槽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卡扣组件由多个卡扣构成。
作进一步改进,所述框架体包括上框架、下框架及多条支撑条,所述下框架设置在所述底座上,多条所述支撑条均设有连接槽及上框架连接槽,所述上框架还设有拉帘,所述舱体为矩形结构,所述舱体设有多条连接柱,多条所述连接柱分别设置在所述舱体的四个角部,所述舱体底部设有空腔及多个细孔,所述空腔包括空腔一及空腔二,多个所述细孔均贯穿空腔一及空腔二。
作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槽为圆柱结构,所述连接柱为圆柱体,所述连接柱与所述连接槽配合插入连接,所述上框架设有多个卡块,所述多个卡块分别设置在所述上框架的四个角部下方,多个所述卡块与所述上框架连接槽连接。
作进一步改进,所述温度调节装置包括温度传感器、加热器、多台风扇及保护组件,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舱体内部后方,所述加热器设置在所述空腔二,多台所述风扇设置在空腔一内,并以矩形阵列的方式进行分布,所述保护组件一端与所述加热器、风扇连接。
作进一步改进,所述湿度调节装置设置在舱体上方,所述舱体上方还设有多个通风孔,所述湿度调节装置包括一抽湿机,所述抽湿机设置在多个通风孔上,所述抽湿机通过线缆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作进一步改进,所述舱体内还设有滑轨,所述滑轨设有滑台,所述照明装置设置在滑台上,所述照明装置包括一照明灯,所述照明灯内设有亮度调节组件。
作进一步改进,所述舱体前部还设有凹槽,所述角度调节装置设置在凹槽内,所述角度调节装置包括一折叠板,所述折叠板包括定板及活动板,所述定板与所述活动板之间通过转动轴连接,所述活动板下防设有升降杆,所述活动板上设有弧形凸块。
作进一步改进,所述舱体底部及底座均设有磁吸组件放置腔,所述磁吸组件由两相互吸合的磁吸件构成,两所述磁吸件分别设置在舱体底部及底座均设有磁吸组件放置腔内,所述磁吸件为圆环结构,所述设置在底座的所述圆环结构的磁吸件内侧设有斜面,所述斜面朝向圆心方向。
作进一步改进,所述底座还设有收纳腔一,所述收纳腔一设有可收纳移动组件,所述可收纳移动组件包括多个滚轮及升降台,多个所述滚轮设有在所述升降台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充分利用太空舱式睡眠床的空间同时,为用户提供独立、安全、舒适的居住空间,通过设置温度调节装置实现不同温度的调整,使得太空舱式睡眠床保持在舒适的稳定,通过设置湿度调节装置及排气装置来对其空间进行湿度及空气质量自动调整,保证其空间在一定舒适的环境,通过设置角度调节装置来根据使用者睡眠时颈椎角度进行微调,在保护颈椎的同时,提高使用者的睡眠质量。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排气装置进行空气流通,并且结合温度调节装置的风扇加快空气流通,保证太空舱式睡眠床内部的环境保持干净;本实用新型为可拆卸安装,通过采用连接槽与连接柱将舱体安装在框架,并且通过磁吸连接结构将舱体稳定快捷在底座上,安装拆卸方便,节省安装拆卸时间,运输的效率和成本也更低,并且在底座设有可收纳移动组件,方便搬运移动。通过在底座设置梯子,使得本实用新型可安装在不同高度的位置,提高适用性,解决现有太空舱式睡眠床不能多场合应用的缺陷。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的新型多功能太空舱式睡眠床本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的新型多功能太空舱式睡眠床本体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施例的a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施例的b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实施例的新型多功能太空舱式睡眠床本体剖视图;
图6为本实施例的c放大示意图;
图7为本实施例的框架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施例的舱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施例的舱体剖视图;
图10为本实施例的磁吸件结构示意图。
图中:1.新型多功能太空舱式睡眠床本体,2.框架体,3.舱体,4.底座,5.磁吸连接结构,6.连接柱,7.拉帘,8.空腔,9.通风孔,11.滑轨,12.滑台,13.磁吸组件放置腔,15.收纳腔一,16.可收纳移动组件,17.凹槽,20.上框架,21.下框架,22.支撑条,31.控制器,32.温度调节装置,33.湿度调节装置,34.角度装置,35.照明装置,36.排气装置,40.收纳腔,41.梯子,50.磁吸组件,51.卡扣组件,52.环形扣合槽,80.空腔一,81.空腔二,82.细孔,160.滚轮,161.升降台,200.卡块,220.连接槽,221.上框架连接槽,320.温度传感器,321.加热器,322.风扇,323.保护组件,340.折叠板,341.升降杆,500.磁吸件,3400.定板,3401.活动板,3402.转动轴,3403.弧形凸块,5000.斜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因此而限定本实体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参见附图1~图10,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多功能太空舱式睡眠床包括太空舱式睡眠床本体1,所述太空舱式睡眠床本体1包括一框架体2,所述框架体2设有舱体3及底座4,所述舱体3与底座4之间设有磁吸连接结构5,所述舱体3内设有控制器31、温度调节装置32、湿度调节装置33、角度调节装置34及照明装置35,所述控制器31设置在所述舱体3侧面内,所述控制器31设有多个按钮,多个所述按钮用于不同功能的控制,所述底座4设有收纳腔40,所述收纳腔40内设有梯子41,所述舱体3还设有排气装置36,所述排气装置36用于舱体3内部空气的交换流通。
所述磁吸连接结构5包括磁吸组件50、卡扣组件51及环形扣合槽52,所述卡扣组件51与环形扣合槽52匹配扣合连接,所述磁吸组件50分别设置在舱体3底部及底座4上,所述卡扣组件51设置在所述舱体3下,所述环形扣合槽52设置在所述底座4上,所述卡扣组件51由多个卡扣构成,所述磁吸连接结构5便于舱体3与底座4的快速连接安装。
所述框架体2包括上框架20、下框架21及多条支撑条22,所述下框架21设置在所述底座4上,多条所述支撑条22均设有连接槽220及上框架连接槽221,所述上框架20还设有拉帘7,所述拉帘7用于遮挡,保护隐私,所述舱体3为矩形结构,所述舱体3设有多条连接柱6,多条所述连接柱6分别设置在所述舱体3的四个角部,所述舱体3底部设有空腔8及多个细孔82,所述空腔8包括空腔一80及空腔二81,多个所述细孔82均贯穿空腔一80及空腔二81。
所述连接槽220为圆柱结构,所述连接柱6为圆柱体,所述连接柱6与所述连接槽220配合插入连接,实现快速定位,便于舱体3快速安装在框架体2内,所述上框架20设有多个卡块200,所述多个卡块200分别设置在所述上框架20的四个角部下方,多个所述卡块200与所述上框架连接槽221连接,便于上框架20快速固定在支撑条22上。
所述温度调节装置32包括温度传感器320、加热器321、多台风扇322及保护组件323,所述温度传感器320设置在所述舱体3内部后方,所述温度传感器320用于监测舱体3内部的温度,所述加热器321设置在所述空腔二81内,所述加热器321用于加热,提升舱体3内部的温度,多台所述风扇322设置在空腔一80内,并以矩形阵列的方式进行分布,所述风扇322用于将加热器321产生的热量进行运输或进行吹风进行降温,所述保护组件323一端与所述加热器321、风扇322连接,所述保护组件323起保护作用,其用于监测温度及电流等,防止过流或者温度过高造成危险发生,保护人身安全。
所述湿度调节装置33设置在舱体3上方,所述舱体3上方还设有多个通风孔9,所述湿度调节装置33包括抽湿机,所述抽湿机设置在多个通风孔9上,所述湿度调节装置33用于对舱体3内部的湿度进行调节,使舱体3内部保持舒适的湿度。
所述舱体3内还设有滑轨11,所述滑轨11设有滑台12,所述照明装置35设置在滑台12上,所述照明装置35包括一照明灯,所述照明灯内设有亮度调节组件,所述亮度调节组件用于不同亮度的调节,所述滑台12用于照明装置35位置的移动,便于使用者移动。
所述舱体3前部还设有凹槽17,所述角度调节装置34设置在凹槽17内,所述角度调节装置34包括一折叠板340,所述折叠板340包括定板3400及活动板3401,所述定板3400与所述活动板3401之间通过转动轴3402连接,所述活动板3401下防设有升降杆341,所述活动板3401上设有弧形凸块3403,所述角度调节装置34用于在睡眠时,头部不同高度的调节,所述弧形凸块3403用于保护颈椎,并提高睡眠质量。
所述舱体3底部及底座4均设有磁吸组件放置腔13,所述磁吸组件50由两相互吸合的磁吸件500构成,两所述磁吸件500分别设置在舱体3底部及底座4均设有磁吸组件放置腔13内,所述磁吸件500为圆环结构,所述设置在底座4的所述圆环结构的磁吸件500内侧设有斜面5000,所述斜面5000朝向圆心方向,所述磁吸件500便于快速对位,使得卡扣组件51快速扣入,所述斜面5000便于卡扣组件51的卡扣快速滑入扣合连接。
所述底座4还设有收纳腔一15,所述收纳腔一15设有可收纳移动组件16,所述可收纳移动组件16包括多个滚轮160及升降台161,多个所述滚轮160设有在所述升降台161下,所述可收纳移动组件16用于方便太空舱式睡眠床本体1搬运移动,所述升降台161用于当移动到安装位置时将滚轮160收纳到收纳腔一15内。
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充分利用太空舱式睡眠床的空间同时,为用户提供独立、安全、舒适的居住空间,通过设置温度调节装置实现不同温度的调整,使得太空舱式睡眠床保持在舒适的稳定,通过设置湿度调节装置及排气装置来对其空间进行湿度及空气质量自动调整,保证其空间在一定舒适的环境,通过设置角度调节装置来根据使用者睡眠时颈椎角度进行微调,在保护颈椎的同时,提高使用者的睡眠质量。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排气装置进行空气流通,并且结合温度调节装置的风扇加快空气流通,保证太空舱式睡眠床内部的环境保持干净;本实用新型为可拆卸安装,通过采用连接槽与连接柱将舱体安装在框架,并且通过磁吸连接结构将舱体稳定快捷在底座上,安装拆卸方便,节省安装拆卸时间,运输的效率和成本也更低,并且在底座设有可收纳移动组件,方便搬运移动。通过在底座设置梯子,使得本实用新型可安装在不同高度的位置,提高适用性,解决现有太空舱式睡眠床不能多场合应用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采用与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相同或近似结构或装置,而得到的其他用于新型多功能太空舱式睡眠床,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新型多功能太空舱式睡眠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型多功能太空舱式睡眠床包括太空舱式睡眠床本体,所述太空舱式睡眠床本体包括一框架体,所述框架体设有舱体及底座,所述舱体与底座之间设有磁吸连接结构,所述舱体内设有控制器、温度调节装置、湿度调节装置、角度调节装置及照明装置,所述控制器设置在所述舱体侧面内,所述控制器设有多个按钮,所述底座设有收纳腔,所述收纳腔内设有梯子,所述舱体还设有排气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多功能太空舱式睡眠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磁吸连接结构包括磁吸组件、卡扣组件及环形扣合槽,所述卡扣组件与环形扣合槽匹配扣合连接,所述磁吸组件分别设置在舱体底部及底座上,所述卡扣组件设置在所述舱体下,所述环形扣合槽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卡扣组件由多个卡扣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多功能太空舱式睡眠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体包括上框架、下框架及多条支撑条,所述下框架设置在所述底座上,多条所述支撑条均设有连接槽及上框架连接槽,所述上框架还设有拉帘,所述舱体为矩形结构,所述舱体设有多条连接柱,多条所述连接柱分别设置在所述舱体的四个角部,所述舱体底部设有空腔及多个细孔,所述空腔包括空腔一及空腔二,多个所述细孔均贯穿空腔一及空腔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多功能太空舱式睡眠床,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槽为圆柱结构,所述连接柱为圆柱体,所述连接柱与所述连接槽配合插入连接,所述上框架设有多个卡块,所述多个卡块分别设置在所述上框架的四个角部下方,多个所述卡块与所述上框架连接槽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多功能太空舱式睡眠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调节装置包括温度传感器、加热器、多台风扇及保护组件,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舱体内部后方,所述加热器设置在所述空腔二,多台所述风扇设置在空腔一内,并以矩形阵列的方式进行分布,所述保护组件一端与所述加热器、风扇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多功能太空舱式睡眠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湿度调节装置设置在舱体上方,所述舱体上方还设有多个通风孔,所述湿度调节装置包括一抽湿机,所述抽湿机设置在多个通风孔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型多功能太空舱式睡眠床,其特征在于:所述舱体内还设有滑轨,所述滑轨设有滑台,所述照明装置设置在滑台上,所述照明装置包括一照明灯,所述照明灯内设有亮度调节组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型多功能太空舱式睡眠床,其特征在于:所述舱体前部还设有凹槽,所述角度调节装置设置在凹槽内,所述角度调节装置包括一折叠板,所述折叠板包括定板及活动板,所述定板与所述活动板之间通过转动轴连接,所述活动板下防设有升降杆,所述活动板上设有弧形凸块。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新型多功能太空舱式睡眠床,其特征在于:所述舱体底部及底座均设有磁吸组件放置腔,所述磁吸组件由两相互吸合的磁吸件构成,两所述磁吸件分别设置在舱体底部及底座均设有磁吸组件放置腔内,所述磁吸件为圆环结构;
其中,设置在底座的所述圆环结构的磁吸件内侧设有斜面,所述斜面朝向圆心方向。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新型多功能太空舱式睡眠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还设有收纳腔一,所述收纳腔一设有可收纳移动组件,所述可收纳移动组件包括多个滚轮及升降台,多个所述滚轮设有在所述升降台下。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