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肥料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茶叶专用生态肥加工设备。
背景技术:
生态肥料是有机固体废弃物(包括有机垃圾、秸秆、人、畜、禽粪便、饼粕、农副产品和食品加工产生的固体废弃物)经微生物发酵、除臭和完全腐熟后制作而成的有机肥料。富含多种功能性微生物和丰富的微量元素,可以改良土壤结构,对作物生长起到营养、调理和保健作用。然而现有的生态肥料加工工作主要是由人工完成,且发酵时占地面积大。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上述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茶叶专用生态肥加工设备。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茶叶专用生态肥加工设备,包括:压罐、搅拌装置、第一塞块、第二塞块、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二驱动机构,其中:
压罐的两端贯通,压罐的侧壁设有进料口,且该进料口与搅拌装置的出料口连通;
第一塞块和第二塞块相对布置在压罐的两端,且第一塞块与第二塞块的中心线连接重合于压罐的中心线;
第一驱动机构位于第一塞块远离第二塞块的一侧,第一驱动机构与第一塞块连接以用于驱动第一塞块沿压罐的中心线方向运动;
第二驱动机构位于第二塞块远离第一塞块的一侧,第二驱动机构与第二塞块连接以用于驱动第二塞块沿压罐的中心方向运动。
优选地,第一塞块上设有若干个贯通其正反面的气孔。
优选地,第二塞块上设有若干个贯通其正反面的气孔。
优选地,第一塞块远离第二塞块的一侧设有第一固定块,第一固定块上且位于任意一个气孔的延伸方向上并均与该气孔同轴布置并可伸入该气孔内的第一顶杆。
优选地,第二塞块远离第一塞块的一侧设有第二固定块,第二固定块上且位于任意一个气孔的延伸方向上并均与该气孔同轴布置并可伸入该气孔内的第二顶杆。
优选地,压罐倾斜布置,且压罐的进料口位于靠近其最高端一侧的侧壁上。
优选地,压罐的最低端的下方设有用于将物料输送出去的输送线。
优选地,压罐的内外壁之间设有沿其中心方向螺旋缠绕的发热丝。
优选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活塞杆与第一塞块固定连接,第一固定块与该液压缸的缸筒固定连接。
优选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活塞杆与第二塞块固定连接,第二固定块与该液压缸的缸筒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利用搅拌装置对原料进行混合并使混合后的物料进入压罐,并利用压罐两端的第一塞块、第二塞块相向移动将压罐内的物料进行挤压成料块,并在完成挤压料块的动作后再使第一塞块、第二塞块同向运动以将料块推送出去。该结构的设置可以减少后续发酵的占地空间,并可有效减少人工成本的投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茶叶专用生态肥加工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茶叶专用生态肥加工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茶叶专用生态肥加工设备,包括:压罐1、搅拌装置2、第一塞块3、第二塞块4、第一驱动机构5和第二驱动机构6,其中:压罐1的两端贯通,压罐1的侧壁设有进料口,且该进料口与搅拌装置2的出料口连通,以利用搅拌装置2对原料进行混合并将混合后的物料经进料口输送值压罐1内。
第一塞块3和第二塞块4相对布置在压罐1的两端,且第一塞块3与第二塞块4的中心线连接重合于压罐1的中心线。第一驱动机构5位于第一塞块3远离第二塞块4的一侧,第一驱动机构5与第一塞块3连接以用于驱动第一塞块3沿压罐1的中心线方向运动。第二驱动机构6位于第二塞块4远离第一塞块3的一侧,第二驱动机构6与第二塞块4连接以用于驱动第二塞块4沿压罐1的中心方向运动。
本实用新型工作时,预先利用第一驱动机构5、第二驱动机构6推动第一压块3、第二压块4从别从压罐1的两端进入压罐1内,以对压罐1的两端进行封堵,然后再将原料投入到搅拌装置2中,利用搅拌装置2对原料进行混合,并使混合后的物料进入压罐1;再然后再利用第一驱动机构5、第二驱动机构6推动第一压块3、第二压块4相向移动以将压罐1内的物料挤压成料块;再然后利用第一驱动机构5、第二驱动机构6使第一塞块3、第二塞块4同向运动,以将料块推送出去;最后复位第一驱动机构5、第二驱动机构6带动第一塞块3、第二塞块4复位。
由上可知,本实用新型利用搅拌装置2对原料进行混合并使混合后的物料进入压罐1,并利用压罐1两端的第一塞块3、第二塞块4相向移动将压罐1内的物料进行挤压成料块,并在完成挤压料块的动作后再使第一塞块3、第二塞块4同向运动以将料块推送出去。该结构的设置可以减少后续发酵的占地空间,并可有效减少人工成本的投入。
此外,本实施例中,第一塞块3和第二塞块4上均设有若干个贯通其正反面的气孔,以在挤压物料时候使物料中的气体可以由气孔排出,进而增大料块的紧密性。
本实施例中,第一塞块3远离第二塞块4的一侧设有第一固定块7,第一固定块7上且位于任意一个气孔的延伸方向上并均与该气孔同轴布置并可伸入该气孔内的第一顶杆71,以利用第一塞块3的移动使各第一顶杆71分别在对应的气孔内伸进伸出,以实现对气孔的疏通动作,从而可以有效避免第一塞块3中气孔堵塞的问题。
本实施例中,第二塞块4远离第一塞块3的一侧设有第二固定块8,第二固定块8上且位于任意一个气孔的延伸方向上并均与该气孔同轴布置并可伸入该气孔内的第二顶杆81,以利用第二塞块4的移动使各第二顶杆81分别在对应的气孔内伸进伸出,以实现对气孔的疏通动作,从而可以有效避免第二塞块4中气孔堵塞的问题。
本实施例中,压罐1倾斜布置,且压罐1的进料口位于靠近其最高端一侧的侧壁上,以利用压罐1两端的高度差,方便了原料的进入和料块的推出工作。
本实施例中,压罐1的最低端的下方设有用于将物料输送出去的输送线9,输送线9的设置可以将成形后的料块直接输送到预定位置进行码垛,以进一步提高加工效率。
本实施例中,压罐1的内外壁之间设有沿其中心方向螺旋缠绕的发热丝,工作中,可以利用发热丝对压罐1内的物料进行加热,以使物料温度较高,且利用挤压形成的料块不易散热的特点,从而使得发酵效率大大提高。
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机构5包括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活塞杆与第一塞块3固定连接,第一固定块7与该液压缸的缸筒固定连接。第二驱动机构6包括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活塞杆与第二塞块4固定连接,第二固定块8与该液压缸的缸筒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搅拌装置2包括搅拌筒、位于搅拌筒内的搅拌桨和用于驱动搅拌桨旋转的动力机构;所述搅拌桨包括搅拌轴和安装在搅拌轴上的搅拌叶;动力机构包括电机,且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搅拌轴固定连接。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茶叶专用生态肥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罐(1)、搅拌装置(2)、第一塞块(3)、第二塞块(4)、第一驱动机构(5)和第二驱动机构(6),其中:
压罐(1)的两端贯通,压罐(1)的侧壁设有进料口,且该进料口与搅拌装置(2)的出料口连通;
第一塞块(3)和第二塞块(4)相对布置在压罐(1)的两端,且第一塞块(3)与第二塞块(4)的中心线连接重合于压罐(1)的中心线;
第一驱动机构(5)位于第一塞块(3)远离第二塞块(4)的一侧,第一驱动机构(5)与第一塞块(3)连接以用于驱动第一塞块(3)沿压罐(1)的中心线方向运动;
第二驱动机构(6)位于第二塞块(4)远离第一塞块(3)的一侧,第二驱动机构(6)与第二塞块(4)连接以用于驱动第二塞块(4)沿压罐(1)的中心方向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叶专用生态肥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第一塞块(3)上设有若干个贯通其正反面的气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叶专用生态肥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第二塞块(4)上设有若干个贯通其正反面的气孔。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茶叶专用生态肥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第一塞块(3)远离第二塞块(4)的一侧设有第一固定块(7),第一固定块(7)上且位于任意一个气孔的延伸方向上并均与该气孔同轴布置并可伸入该气孔内的第一顶杆(71)。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茶叶专用生态肥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第二塞块(4)远离第一塞块(3)的一侧设有第二固定块(8),第二固定块(8)上且位于任意一个气孔的延伸方向上并均与该气孔同轴布置并可伸入该气孔内的第二顶杆(8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叶专用生态肥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压罐(1)倾斜布置,且压罐(1)的进料口位于靠近其最高端一侧的侧壁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茶叶专用生态肥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压罐(1)的最低端的下方设有用于将物料输送出去的输送线(9)。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茶叶专用生态肥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压罐(1)的内外壁之间设有沿其中心方向螺旋缠绕的发热丝。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茶叶专用生态肥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第一驱动机构(5)包括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活塞杆与第一塞块(3)固定连接,第一固定块(7)与该液压缸的缸筒固定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茶叶专用生态肥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第二驱动机构(6)包括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活塞杆与第二塞块(4)固定连接,第二固定块(8)与该液压缸的缸筒固定连接。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