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旋磁按摩床垫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2-07-13  86


    本实用新型涉及床垫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磁疗养生床垫。



    背景技术:

    目前,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疾病已经成为中国人群中的高发疾病,且发病群体逐渐出现年轻化趋势。根据医学调查发现,微循环出现障碍是百病之源,中医认为人体自我调节机制是最好的治疗方法,如何促进人体微循环,增强人体自我调节机制是未来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磁疗保健床垫于八十年代引进我国,在几十年的检验中,部分消费者认为磁疗床垫是骗人的,并没有实际效果,只有部分消费者认为有效。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一方面,人体微循环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并不能像药物一样直达病灶,磁疗的作用在于促进人体微循环,提高人体自身免疫机能运作,从根源上改善人体机能;另一方面,目前市场上很多磁疗床垫磁场强度并不能达到需求。据研究表明,离开永磁体表面向远端延伸的磁场强度会随距离的增加而急剧衰减,表场500高斯的塑胶磁条,测量距离10mm处,磁场强度仅为25高斯;测量距离20毫米处,磁场强度仅为3高斯。表场强度为2200高斯的钕铁硼小金属磁片,测量距离10mm处,磁场强度仅150高斯;测量距离20mm处,磁场仅20高斯。如果床垫太薄,人体会感到不适,太厚又比较难以达到磁疗效果,采用电池的话容易发生危险,目前市场上的床垫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床垫采用静态永磁体,磁疗效果比较差;

    第二,床垫采用动态永磁体,床垫需要比较厚,但是磁场强度达不到要求;

    第三,床垫太薄,使用者睡觉很不舒服;

    第四,床垫采用电磁体,容易发生漏电,产生安全事故。

    申请文件cn207996096u公开了一种磁疗床垫,包括上下设置的静磁床垫层和旋磁床垫层,静磁床垫层由内向外分别为床垫芯层、磁片布层、床垫表层,磁片布层由布料和安装在其上的永磁体磁片构成,旋磁床垫层由木床板和旋转磁疗装置组构成,旋转磁疗装置组还设置有电源、转速控制器、转向控制开关,转速控制器控制旋转磁疗装置中电机的转速,转向控制开关,控制电机的旋转方向。该专利所述的床垫用户在使用时,一方面床垫内部设有木板,木板在床垫内部易受潮、变形、发霉、产生虫蛀,长期使用反而会危害人体健康;另一方面,该专利所述的床垫中圆柱形永磁体部件轴心与驱动电机轴连接设备置为一整体,电机设置在圆柱形永磁体部件轴一端,电机在旋转过程中,电机轴受力不均,长时间会缩短电机使用寿命,且会造成噪音,尤其是晚上比较安静时,会影响使用者睡眠;此外,床垫上层为静磁床垫,下层为动磁床垫,上层的静磁床垫的磁场是固定的,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下层动磁床垫的磁场,并不能达到很好的磁疗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更好的解决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复合旋磁按摩床垫,包括表层和垫芯,垫芯包括复合垫层和置于复合垫层内的旋磁组件和动磁组件;旋磁组件包括底座、置于底座内的转动槽、置于转动槽内为转动槽转动提供动力的直流电机、罩在底座上的壳体,底座、转动槽、直流电机和壳体位于同一圆心位置;转动槽为圆柱状槽,槽圆弧侧壁水平设有一圈弧形凹槽;底座内圆弧侧壁上水平设有一圈弧形凹槽,与弧形凹槽位于同一水平高度,弧形凹槽的弧半径相同;转动槽的弧形凹槽和底座的弧形凹槽之间还设有磁珠;直流电机还包括设置在机壳上的一支撑片、间隙套接于电机轴靠近支撑片端的扭块、置于电机轴上的横杆,支撑片水平覆盖在底座的弧形侧壁上;壳体还包括设置在壳体外部与电机轴处于同一垂直位置的凸起触点、壳体内部与电机轴处于同一垂直位置的固定槽、设置在凸起触点内部的电磁铁和设置于壳体上的气孔;扭块包括套筒、置于套筒顶端的导磁环、设置在套筒侧壁的摆臂、设置在套筒远离导磁环一端的第一滑动部和平滑连接第一滑动部靠近导磁环端的第二卡掣部,两个第一滑动部之间、两个第二卡掣部之间分别在同一平面内关于同一个点中心对称;套筒不包含有导磁材料,套筒间隙套接在电机轴上,套筒可沿电机轴上下滑动,电机轴靠近导磁环一端置于固定槽内,且置于固定槽的槽口直径大于电机轴的直径;动磁组件包括电机、磁组、传送带、和支架;磁组包括均匀设置在其表面的磁块、设置在磁组两端的连接轴、套接在所述连接轴远离所述磁块一端的磁环、连接所述连接轴且用于为磁组转动提供支撑的固定轴、以及位于磁组中间段的且用于磁组旋转动力传递的齿轮;支架包括支腿、支撑腔、位于支撑腔中心的固定轴槽、设置在支撑腔侧壁以及底部的磁铁。

    本实用新型的复合旋磁床垫,一方面可以产生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旋磁磁场,上下两层旋磁磁场相互交互,使得床垫表面处磁场强度可以有效达到人体,与人体之间产生交互,进而引发共鸣,促进人体微循环;另外一方面,水平旋磁在产生旋磁场的同时,用户可以通过电路控制使得直流电机顺时针、逆时针转动,当直流电机逆时针转动时,横杆卡入第二卡掣部,带动扭块旋转,产生振动,对人体进行按摩,增强磁疗效果,缓解疲劳;当直流电机顺时针转动时,横杆沿第一滑动部旋出第二卡掣部,将扭块向上推动,同时,凸起触点内的电磁铁接通电流,吸引导磁环,将扭块提起,此时只产生旋磁;此外,支架内设有磁铁和磁环的设置,通过磁力排斥,减小了动磁组件转动过程中固定轴与支架之间的摩擦,可以减少零部件的之间的磨损,增加使用寿命,此外,特殊工艺制作的支撑轴,负载能力提升,抗腐蚀、耐磨损、具有较好的润滑效果;床垫采用复合垫层,有助于磁疗效果的发挥和床垫使用寿命的增强,不仅在功能上得以提升,特殊的垫层结构,也使得用户在使用时可以获取更好的体验效果,让使用者在睡眠过程中可以安静、放心的接受磁疗。

    作为优选,旋磁组件还可以连接控制电路,定时转换直流电机旋转方向以及定时关闭,使得转动更加智能化。

    作为优选,固定轴一端呈子弹型,固定轴的子弹头端置于固定槽内,固定轴子弹头处的直径小于固定轴槽的口径,相差范围不超过0.8mm,固定轴的子弹头采取了表面磷化、镀层、喷涂等工艺处理,磁组在旋转过程中,一方面为磁组旋转提供支撑,另外一方面,防止了磁组转动过程中发生水平位移,而且安装便捷;此外,特殊工艺处理后的所述子弹型的固定轴有较大的载荷能力,具有抗腐蚀、耐磨损、润滑好等优点。

    作为优选,磁块在磁组表面按照相邻磁块之间磁极相反排布或者磁极按照sns或者nsn沿磁组水平方向依次均匀排布,在磁块之间形成立体磁场,磁组旋转过程中,更易于引起人体与磁场之间的共鸣,达到更佳的磁疗效果,而且磁块均匀分布,使得磁组重力分布均匀,旋转阻力较小。

    作为优选,磁铁置于支撑腔弧形侧壁上,沿垂直方向对称排布,磁环的半径与磁铁的厚度之和小于支撑腔的半径,磁铁磁极方向与其靠近磁环处磁极相同;通过相同磁极之间相互排斥,使得在垂直方向上,磁组的重力与磁铁和磁环之间的排斥力相抵消,减小磁组转动过程在磁组因受重力与支架之间的摩擦,减少磁组旋转过程中零部件的磨损。

    作为优选,复合垫层包括针织层、丝光棉层、亲乳棉层、高回弹聚氨酯层、布层、碳纤维发热层、三明治网布上层、托玛琳纤维层、羊毛毡层、阻燃层、发泡层、三明治网布下层、缓冲层;

    针织层、丝光棉层、亲乳棉层、高回弹聚氨酯层、布层、碳纤维发热层、三明治网布上层、托玛琳纤维层、羊毛毡层、阻燃层、发泡层、阻燃层、三明治网布下层和缓冲层依次覆盖;

    碳纤维材料能导电、耐高温、热膨胀系数小、耐腐蚀,通电后可发射波长为4-16微米的远红外波,人体接收到远红外波后,人体组织和细胞共振吸收,能增强活性,促进新陈代谢,对于风湿病、肩周炎等均有良好的保健治疗作用。

    作为优选,缓冲层包括乳胶片、设置在乳胶片上的排气孔和夹在乳胶片之间的气囊;气囊为锥形空腔结构,两个气囊之间锥形顶部固定连接,气囊的锥形底面固定在乳胶片上,气囊内部与乳胶片上的排气孔连通,气囊外部被乳胶片封闭,当外部受力后会挤压缓冲层,被挤压处内部气体排出,待外部力消失后,缓冲层由于自身弹力恢复原状,达到缓冲作用的同时,还可在使用时不经意间达到呼吸的效果,保持干燥和气体流通,减少内部细菌滋生。

    作为优选,复合垫层还包括固定板,所述支架、电机固定在固定板上;固定板位于发泡层的底部,发泡层与固定板之间形成容置槽,动磁组件置于容置槽内。

    作为优选,动磁组件上还设有防护罩,防护罩盖在容置槽上。

    作为优选,旋磁组件置于高回弹聚氨酯层中,凸起触点顶端高出高回弹聚氨酯层表面0.3-2cm。

    作为优选,磁珠为球形钕铁硼永磁磁珠,磁珠外表镀有锌或镍或铬等金属镀层。

    作为优选,发泡层上还设有散热孔。

    作为优选,磁块为钕铁硼永磁铁;发泡层为聚乙烯发泡层;传送带为橡胶材料制成,传送带与电机、齿轮接触面带有齿条;磁组为高分子材料制成的中空结构,减少磁组整体重量。

    上述的一种复合旋磁按摩床垫,所述动磁组件动力传输还可以采用齿轮啮合带动或磁力推动。

    上述的一种复合旋磁按摩床垫,所述磁珠还可以为圆柱形。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该复合旋磁按摩床垫可以产生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立体磁场,相互交互,磁场直达人体,促进人体微循环;

    2、磁疗的同时,结合适当的按摩,使得磁疗效果更佳,消除人体疲劳;

    3、有效解决了床垫厚磁场强度不够磁疗效果甚微以及床垫太薄不舒适的问题;

    4、降低了零部件的磨损,减小噪音的产生,给人体睡眠提供了一个相对舒适的环境,可以在睡眠中安静放心的接受磁疗。

    5、气囊的特殊结构和位置关系,使得气囊内部与乳胶片上的排气孔连通,气囊外部被乳胶片封闭,当外部受力后会挤压缓冲层,被挤压处内部气体排出,待外部力消失后,缓冲层由于自身弹力恢复原状,达到缓冲作用的同时,还可在使用时不经意间达到呼吸的效果,保持干燥和气体流通,减少内部细菌滋生。

    附图说明

    图1是旋磁组件剖视图;

    图2是旋磁组件分解示意图;

    图3是扭块立放示意图;

    图4是扭块平放示意图;

    图5是动磁组件示意图;

    图6是支架结构示意图;

    图7是磁组与支架安装剖视图;

    图8是复合垫层示意图;

    图9是缓冲层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旋磁组件直流电机电路示意图

    图中,1、针织层;2、丝光棉层;3、亲乳面层;4、高回弹聚氨酯层;5、布层;6、碳纤维发热层;7、三明治网布上层;8、托玛琳纤维层;9、羊毛毡层;10、阻燃层;11、发泡层;12、三明治网布下层;13、缓冲层;14、旋磁组件;15、动磁组件;16、固定板;17、容置槽;131、排气孔;132、气囊;133、乳胶片;141、直流电机;142、底座;143、壳体;144、转动槽;145、磁珠;1411、支撑片;1412、电机轴;1413、扭块;1414、横杆;1421、弧形凹槽;1431、凸起触点;1432、固定槽;1433、电磁铁;1434、气孔;1441、弧形凹槽;14131、套筒;14132、导磁环;14133、摆臂;14134、第一滑动部;14135、第二卡掣部;151、电机;152、磁组;153、传送带;154、支架;1521、磁块;1522、连接轴;1523、磁环;1524、固定轴;1525、齿轮;1541、支腿;1542、支撑腔;1543、固定轴槽;1544、磁铁。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附图1-10所示,一种复合旋磁按摩床垫,包括表层和垫芯,垫芯包括复合垫层和置于复合垫层内的旋磁组件14和动磁组件15;旋磁组件14包括底座142、置于底座142内的转动槽144、置于转动槽144内为转动槽转动提供动力的直流电机141、罩在底座142上的壳体143,底座142、转动槽144、直流电机141和壳体143位于同一圆心位置;转动槽144为圆柱状槽,转动槽圆弧侧壁水平设有一圈弧形凹槽1441;底座142内圆弧侧壁上水平设有一圈弧形凹槽1421,与弧形凹槽1441位于同一水平高度,弧形凹槽的弧半径相同;转动槽144的弧形凹槽1441和底座142的弧形凹槽1421之间还设有磁珠145;直流电机141还包括设置在机壳上的一支撑片1411、间隙套接于电机轴1412靠近支撑片1411端的扭块1413、置于电机轴1412上的横杆1414,支撑片1411水平覆盖在底座142的弧形侧壁上;壳体143还包括设置在壳体143外部与电机轴1412处于同一垂直位置的凸起触点1431、壳体143内部与电机轴1412处于同一垂直位置的固定槽1432、设置在凸起触点内部的电磁铁1433和设置于壳体143上的气孔1434;扭块1413包括套筒14131、置于套筒顶端的导磁环14132、设置在套筒14131侧壁的摆臂14133、设置在套筒14131远离导磁环一端的第一滑动部14134和平滑连接第一滑动部14134靠近导磁环14132端的第二卡掣部14135,两个第一滑动部14134之间、两个第二卡掣部14135之间分别在同一平面内关于同一个点中心对称;套筒14131不包含有导磁材料,套筒14131间隙套接在电机轴1412上,套筒可沿电机轴1412上下滑动,电机轴1412靠近导磁环14132一端置于固定槽1432内,且置于固定槽的槽口直径大于电机轴1412的直径;动磁组件15包括电机151、磁组152、传送带153、和支架154;磁组152包括均匀设置在其表面的磁块1521、设置在磁组152两端的连接轴1522、套接在所述连接轴1522远离所述磁块1521一端的磁环1523、连接所述连接轴1522且用于为磁组152转动提供支撑的固定轴1524、以及位于磁组152中间段的且用于磁组旋转动力传递的齿轮1525;支架154包括支腿1541、支撑腔1542、位于支撑腔1542中心的固定轴槽1543、设置在支撑腔1542侧壁以及底部的磁铁1544;磁铁1544置于支撑腔1542弧形侧壁上,沿垂直方向对称排布,磁环1523的半径与磁铁1544的厚度之和小于支撑腔1542的半径,磁铁1544磁极方向与其靠近磁环1523处磁极相同;复合垫层包括针织层1、丝光棉层2、亲乳棉层3、高回弹聚氨酯层4、布层5、碳纤维发热层6、三明治网布上层7、托玛琳纤维层8、羊毛毡层9、阻燃层10、发泡层11、三明治网布下层12、缓冲层13;针织层1、丝光棉层2、亲乳棉层3、高回弹聚氨酯层4、布层5、碳纤维发热层6、三明治网布上层7、托玛琳纤维层8、羊毛毡层9、阻燃层10、发泡层11、阻燃层10、三明治网布下层12和缓冲层13依次覆盖;缓冲层13包括乳胶片133、设置在乳胶片133上的排气孔131和夹在乳胶片133之间的气囊132;气囊132为锥形空腔结构,两个气囊132之间锥形顶部固定连接,气囊132的锥形底面固定在乳胶片133上,气囊132内部与乳胶片133上的排气孔131连通,气囊132外部被乳胶片133封闭;复合垫层还包括固定板16,所述支架154、电机151固定在固定板16上;固定板16位于发泡层11的底部,发泡层11与固定板16之间形成容置槽17,动磁组件15置于容置槽17内;旋磁组件14置于高回弹聚氨酯层4中,凸起触点1431顶端高出高回弹聚氨酯层4表面0.3-2cm;磁珠145为球形钕铁硼永磁磁珠,磁珠145外表镀有锌或镍或铬等金属镀层。

    本实施例所述的复合旋磁按摩床垫,还可以将旋磁组件14与控制电路连接,通过控制电路实现旋磁组件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自动调节转速、启停,自动调节直流电机转动方向,定时关闭、开启直流电机逆时针旋转,更加智能化;

    本实施例所述的磁疗床垫,还可以碳纤维发热层表面设置温度传感器,当温度超过设定范围时,自动切断碳纤维发热层电源,避免引起人体不适;

    本实施例磁块尺寸优选直径为5mm厚度为6±1mm的磁块,安装数目根据不同尺寸安装磁块数目不同:

    面积尺寸180*200cm,优选磁块数目2016个;

    面积尺寸150*200cm,优选磁块数目1596个;

    面积尺寸120*200cm,优选磁块数目1260个;

    面积尺寸95*200cm,优选磁块数目924个。

    实施例2

    一种复合旋磁按摩床垫,包括表层和垫芯,垫芯包括旋磁复合垫层和动磁复合垫层;旋磁复合垫层和动磁复合垫层可拆开单独使用;旋磁复合垫层包括针织层1、丝光棉层2、亲乳面层3、高回弹聚氨酯层4和置于高回弹聚氨酯层中的旋磁组件14;旋磁组件14包括底座142、置于底座142内的转动槽144、置于转动槽144内为转动槽转动提供动力的直流电机141、罩在底座142上的壳体143,底座142、转动槽144、直流电机141和壳体143位于同一圆心位置;转动槽144为圆柱状槽,转动槽圆弧侧壁水平设有一圈弧形凹槽1441;底座142内圆弧侧壁上水平设有一圈弧形凹槽1421,与弧形凹槽1441位于同一水平高度,弧形凹槽的弧半径相同;转动槽144的弧形凹槽1441和底座142的弧形凹槽1421之间还设有磁珠145;直流电机141还包括设置在机壳上的一支撑片1411、间隙套接于电机轴1412靠近支撑片1411端的扭块1413、置于电机轴1412上的横杆1414,支撑片1411水平覆盖在底座142的弧形侧壁上;壳体143还包括设置在壳体143外部与电机轴1412处于同一垂直位置的凸起触点1431、壳体143内部与电机轴1412处于同一垂直位置的固定槽1432、设置在凸起触点内部的电磁铁1433和设置于壳体143上的气孔1434;扭块1413包括套筒14131、置于套筒顶端的导磁环14132、设置在套筒14131侧壁的摆臂14133、设置在套筒14131远离导磁环一端的第一滑动部14134和平滑连接第一滑动部14134靠近导磁环14132端的第二卡掣部14135,两个第一滑动部14134之间、两个第二卡掣部14135之间分别在同一平面内关于同一个点中心对称;套筒14131不包含有导磁材料,套筒14131间隙套接在电机轴1412上,套筒可沿电机轴1412上下滑动,电机轴1412靠近导磁环14132一端置于固定槽1432内,且置于固定槽的槽口直径大于电机轴1412的直径;动磁组件垫层包括布层5、碳纤维发热层6、三明治网布上层7、托玛琳纤维层8、羊毛毡层9、阻燃层10、发泡层11、三明治网布下层12、缓冲层13、和置于发泡层中的动磁组件15,动磁组件15包括电机151、磁组152、传送带153、和支架154;磁组152包括均匀设置在其表面的磁块1521、设置在磁组152两端的连接轴1522、套接在所述连接轴1522远离所述磁块1521一端的磁环1523、连接所述连接轴1522且用于为磁组152转动提供支撑的固定轴1524、以及位于磁组152中间段的且用于磁组旋转动力传递的齿轮1525;支架154包括支腿1541、支撑腔1542、位于支撑腔1542中心的固定轴槽1543、设置在支撑腔1542侧壁以及底部的磁铁1544;磁铁1544置于支撑腔1542弧形侧壁上,沿垂直方向对称排布,磁环1523的半径与磁铁1544的厚度之和小于支撑腔1542的半径,磁铁1544磁极方向与其靠近磁环1523处磁极相同;缓冲层13包括乳胶片133、设置在乳胶片133上的排气孔131和夹在乳胶片133之间的气囊132;气囊132为锥形空腔结构,两个气囊132之间锥形顶部固定连接,气囊132的锥形底面固定在乳胶片133上,气囊132内部与乳胶片133上的排气孔131连通,气囊132外部被乳胶片133封闭;复合垫层还包括固定板16,所述支架154、电机151固定在固定板16上;固定板16位于发泡层11的底部,发泡层11与固定板16之间形成容置槽17,动磁组件15置于容置槽17内;旋磁组件14置于高回弹聚氨酯层4中,凸起触点1431顶端高出高回弹聚氨酯层4表面0.3-2cm;磁珠145为球形钕铁硼永磁磁珠,磁珠145外表镀有锌或镍或铬等金属镀层。

    本实施例所述的复合旋磁按摩床垫,还可以将旋磁组件14与控制电路连接,通过控制电路实现旋磁组件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自动调节转速、启停,自动调节直流电机转动方向,定时关闭、开启直流电机逆时针旋转,更加智能化;

    本实施例所述的磁疗床垫,还可以碳纤维发热层表面设置温度传感器,当温度超过设定范围时,自动切断碳纤维发热层电源,避免引起人体不适;

    本实施例磁块尺寸优选直径为5mm厚度为6±1mm的磁块,安装数目根据不同尺寸安装磁块数目不同:

    面积尺寸180*200cm,优选磁块数目2016个;

    面积尺寸150*200cm,优选磁块数目1596个;

    面积尺寸120*200cm,优选磁块数目1260个;

    面积尺寸95*200cm,优选磁块数目924个。

    床垫检测方法

    力学检测

    1、预压

    预压前先对床垫待检验部分的高度h进行测量,将两个质量为50±0.25kg的加载模块放置在水平放置的床垫待检验部位上方,加载模块下调至前述床垫待检验部分高度后,两个加载模块由此高度交替地自由跌落,对床垫进行100次重复加载,在此期间测量压缩量a;

    2、恢复

    预压结束后,床垫在加载模块卸载后自由恢复15mm;

    3、耐久性加载

    加载模块置于水平放置的床垫待检部位上方,步骤1中待检验部位高度h和压缩量a*60%之和h,h作为加载模块的跌落高度,按照此高度,两个加载模块交替地自由跌落,对床垫进行5000次重复加载;

    4、检测结果

    耐久性加载结束后,床垫面料、内部结构应完好,垫衬材料无明显位移和变形。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技术特征:

    1.一种复合旋磁按摩床垫,包括表层和垫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垫芯包括复合垫层和置于复合垫层内的旋磁组件(14)和动磁组件(15);

    所述旋磁组件(14)包括底座(142)、置于底座(142)内的转动槽(144)、置于转动槽(144)内为转动槽转动提供动力的直流电机(141)、罩在底座(142)上的壳体(143),底座(142)、转动槽(144)、直流电机(141)和壳体(143)位于同一圆心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旋磁按摩床垫,所述转动槽(144)为圆柱状槽,转动槽圆弧侧壁水平设有一圈弧形凹槽(1441);

    所述底座(142)内圆弧侧壁上水平设有一圈弧形凹槽(1421),与弧形凹槽(1441)位于同一水平高度,弧形凹槽的弧半径相同;

    所述转动槽(144)的弧形凹槽(1441)和底座(142)的弧形凹槽(1421)之间还设有磁珠(145);

    所述直流电机(141)还包括设置在机壳上的一支撑片(1411)、间隙套接于电机轴(1412)靠近支撑片(1411)端的扭块(1413)、置于电机轴(1412)上的横杆(1414),支撑片(1411)水平覆盖在底座(142)的弧形侧壁上;

    所述壳体(143)还包括设置在壳体(143)外部与电机轴(1412)处于同一垂直位置的凸起触点(1431)、壳体(143)内部与电机轴(1412)处于同一垂直位置的固定槽(1432)、设置在凸起触点内部的电磁铁(1433)和设置于壳体(143)上的气孔(1434);

    所述扭块(1413)包括套筒(14131)、置于套筒顶端的导磁环(14132)、设置在套筒(14131)侧壁的摆臂(14133)、设置在套筒(14131)远离导磁环一端的第一滑动部(14134)和平滑连接第一滑动部(14134)靠近导磁环(14132)端的第二卡掣部(14135),两个第一滑动部(14134)之间、两个第二卡掣部(14135)之间分别在同一平面内关于同一个点中心对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复合旋磁按摩床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14131)不包含有导磁材料,套筒(14131)间隙套接在电机轴(1412)上,套筒可沿电机轴(1412)上下滑动,电机轴(1412)靠近导磁环(14132)一端置于固定槽(1432)内,且置于固定槽的槽口直径大于电机轴(1412)的直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旋磁按摩床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动磁组件(15)包括电机(151)、磁组(152)、传送带(153)、和支架(154);

    所述磁组(152)包括均匀设置在其表面的磁块(1521)、设置在磁组(152)两端的连接轴(1522)、套接在所述连接轴(1522)远离所述磁块(1521)一端的磁环(1523)、连接所述连接轴(1522)且用于为磁组(152)转动提供支撑的固定轴(1524)、以及位于磁组(152)中间段的且用于磁组旋转动力传递的齿轮(1525);

    所述支架(154)包括支腿(1541)、支撑腔(1542)、位于支撑腔(1542)中心的固定轴槽(1543)、设置在支撑腔(1542)侧壁以及底部的磁铁(154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复合旋磁按摩床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磁铁(1544)置于支撑腔(1542)弧形侧壁上,沿垂直方向对称排布,磁环(1523)的半径与磁铁(1544)的厚度之和小于支撑腔(1542)的半径,磁铁(1544)磁极方向与其靠近磁环(1523)处磁极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旋磁按摩床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垫层包括针织层(1)、丝光棉层(2)、亲乳棉层(3)、高回弹聚氨酯层(4)、布层(5)、碳纤维发热层(6)、三明治网布上层(7)、托玛琳纤维层(8)、羊毛毡层(9)、阻燃层(10)、发泡层(11)、三明治网布下层(12)、缓冲层(13);

    针织层(1)、丝光棉层(2)、亲乳棉层(3)、高回弹聚氨酯层(4)、布层(5)、碳纤维发热层(6)、三明治网布上层(7)、托玛琳纤维层(8)、羊毛毡层(9)、阻燃层(10)、发泡层(11)、阻燃层(10)、三明治网布下层(12)和缓冲层(13)依次覆盖。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复合旋磁按摩床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层(13)包括乳胶片(133)、设置在乳胶片(133)上的排气孔(131)和夹在乳胶片(133)之间的气囊(132);

    所述气囊(132)为锥形空腔结构,两个气囊(132)之间锥形顶部固定连接,气囊(132)的锥形底面固定在乳胶片(133)上,气囊(132)内部与乳胶片(133)上的排气孔(131)连通,气囊(132)外部被乳胶片(133)封闭。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复合旋磁按摩床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垫层还包括固定板(16),所述支架(154)、电机(151)固定在固定板(16)上;固定板(16)位于发泡层(11)的底部,发泡层(11)与固定板(16)之间形成容置槽(17),动磁组件(15)置于容置槽(17)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复合旋磁按摩床垫,其特征在于所述旋磁组件(14)置于高回弹聚氨酯层(4)中,凸起触点(1431)顶端高出高回弹聚氨酯层(4)表面0.3-2cm。

    10.一种复合旋磁按摩床,包括床架和床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床垫为权利要求1-9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复合旋磁按摩床垫。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复合旋磁按摩床垫,包括复合垫层置于法复合垫层内的旋磁组件和动磁组件,旋磁组件包括底座、转动槽、直流电机、壳体,动磁组件包括电机、磁组、传送带、支架,磁组包括均匀设置在其表面的磁块、设置在磁组两端的连接轴、套接在固定轴一端的磁环、连接所述连接轴用于为磁组转动提供支撑的固定轴和位于磁组中间段的用于磁组旋转动力传递的齿轮,旋磁组件和动磁组件均置于复合垫层中,双层的旋磁结构,使得立体磁场更加有效的到达人体,旋磁组件上还设有凸起触点,在磁疗的同时还可以达到按摩的效果,复合垫层还碳纤维发热层和缓冲层,具有通风透气、活血化瘀、温暖细胞、增强人体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镇定安神的作用。

    技术研发人员:李俊;方志财;胡立江;方彦雯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和也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11.27
    技术公布日:2020.04.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1127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