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护栏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医疗床在使用过程中,为了避免使用者从床上摔下,在床的侧部设置有护栏。该床用护栏要求在使用时,能够方便、快速、简单的安装到位。同时,为了不妨碍医师的治疗及护理人员的护理操作,又需要该护栏必须可以快速拆卸,并从床上取下,方便医护人员及时对使用者进行医护。但是现实市面上大多数的医疗床护栏都是固定在床框上的,拆卸和安装都非常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护栏固定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医疗床护栏拆卸和安装不便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护栏固定装置,包括护栏,护栏的底部设置有安装轴和紧固机构,所述安装轴和紧固机构分别设置在护栏的两端,安装护栏的病床上设置有供安装轴和紧固机构插入的安装孔;所述紧固机构包括主体部、下卡定部和调节旋钮,所述调节旋钮通过旋转使下卡定部相对主体部发生横向位移,从而将紧固机构固定在安装孔中。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主体部的底部设置有上卡定部,所述上卡定部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斜面,上卡定部的中部设置有螺纹孔,所述下卡定部的顶部设置有第二斜面,所述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的斜率相同,下卡定部的中部设置有限位孔;所述调节旋钮包括把手和转杆,把手设置在转杆的端部,所述转杆上设置有外螺纹,转杆依次穿过螺纹孔和限位孔,且通过外螺纹和螺纹孔螺纹连接,实现转杆与上卡定部的螺纹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转杆穿过限位孔的端部设置有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的宽度大于限位孔的宽度。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转杆穿过限位孔的端部设置有卡板,所述卡板的宽度大于限位孔的宽度。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转杆为圆柱状,限位孔为椭圆形,且限位孔的焦半径大于或等于转杆的半径。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上卡定部的底部沿第一斜面设置有凹槽,所述下卡定部的顶部沿第二斜面设置有凸块,所述凸块与凹槽的形状和大小相同,且凸块设置在凹槽中。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凹槽的一端的端点与第一斜面的最高点重合,另一端的端点与第一斜面的最低点重合;所述凸块的一端的端点与第二斜面的最高点重合,另一端的端点与第二斜面的最低点重合,且凸块的中部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设置在限位孔的正上方,且与限位孔的形状相同。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凹槽和凸块的截面均为上宽下窄结构。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主体部还包括套筒,套筒设置在上卡定部的上方,套筒与护栏相连;所述调节旋钮还包括顶盖,所述顶盖设置在把手和转杆之间,顶盖的直径大于或等于套筒的直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转动调节旋钮,使下卡定部沿上卡定部的第一斜面滑动,使卡定部与主体部轴线距离变化。使下卡定部、主体部及调节旋钮与安装孔之间的压力变化,在压力增大的状态下,能够将紧固机构固定于安装孔中,在按压力小的状态下,能够将紧固机构从定位孔拔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放大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紧固机构结构透视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调节旋钮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主体部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卡定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护栏;2、安装轴;3、紧固机构;31、主体部;311、套筒;312、上卡定部;313、第一斜面;314、凹槽;315、螺纹孔;32、下卡定部;321、凸块;322、限位孔;323、第二斜面;33、调节旋钮;331、把手;332、顶盖;333、转杆;334、外螺纹;335、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6所示,本实施例包括一种护栏固定装置,包括护栏1,护栏1的底部设置有安装轴2和紧固机构3,所述安装轴2和紧固机构3分别设置在护栏1的两端,安装护栏1的病床上设置有供安装轴2和紧固机构3插入的安装孔;所述紧固机构3包括主体部31、下卡定部32和调节旋钮33,所述调节旋钮33通过旋转使下卡定部32相对主体部31发生横向位移,从而将紧固机构3固定在安装孔中。
实施例2:
如图1-6所示,本实施例包括一种护栏固定装置,包括护栏1,护栏1的底部设置有安装轴2和紧固机构3,所述安装轴2和紧固机构3分别设置在护栏1的两端,安装护栏1的病床上设置有供安装轴2和紧固机构3插入的安装孔;所述紧固机构3包括主体部31、下卡定部32和调节旋钮33,所述调节旋钮33通过旋转使下卡定部32相对主体部31发生横向位移,从而将紧固机构3固定在安装孔中。
所述主体部31的底部设置有上卡定部312,所述上卡定部312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斜面313,上卡定部312的中部设置有螺纹孔315,所述下卡定部32的顶部设置有第二斜面323,所述第一斜面313和第二斜面323的斜率相同,下卡定部32的中部设置有限位孔322;所述调节旋钮33包括把手331和转杆333,把手331设置在转杆333的端部,所述转杆333上设置有外螺纹334,转杆333依次穿过螺纹孔315和限位孔322,且通过外螺纹334和螺纹孔315螺纹连接,实现转杆333与上卡定部312的螺纹连接。
实施例3:
如图1-6所示,本实施例包括一种护栏固定装置,包括护栏1,护栏1的底部设置有安装轴2和紧固机构3,所述安装轴2和紧固机构3分别设置在护栏1的两端,安装护栏1的病床上设置有供安装轴2和紧固机构3插入的安装孔;所述紧固机构3包括主体部31、下卡定部32和调节旋钮33,所述调节旋钮33通过旋转使下卡定部32相对主体部31发生横向位移,从而将紧固机构3固定在安装孔中。
所述主体部31的底部设置有上卡定部312,所述上卡定部312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斜面313,上卡定部312的中部设置有螺纹孔315,所述下卡定部32的顶部设置有第二斜面323,所述第一斜面313和第二斜面323的斜率相同,下卡定部32的中部设置有限位孔322;所述调节旋钮33包括把手331和转杆333,把手331设置在转杆333的端部,所述转杆333上设置有外螺纹334,转杆333依次穿过螺纹孔315和限位孔322,且通过外螺纹334和螺纹孔315螺纹连接,实现转杆333与上卡定部312的螺纹连接。
所述转杆333穿过限位孔322的端部设置有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的宽度大于限位孔322的宽度。
实施例4:
如图1-6所示,本实施例包括一种护栏固定装置,包括护栏1,护栏1的底部设置有安装轴2和紧固机构3,所述安装轴2和紧固机构3分别设置在护栏1的两端,安装护栏1的病床上设置有供安装轴2和紧固机构3插入的安装孔;所述紧固机构3包括主体部31、下卡定部32和调节旋钮33,所述调节旋钮33通过旋转使下卡定部32相对主体部31发生横向位移,从而将紧固机构3固定在安装孔中。
所述主体部31的底部设置有上卡定部312,所述上卡定部312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斜面313,上卡定部312的中部设置有螺纹孔315,所述下卡定部32的顶部设置有第二斜面323,所述第一斜面313和第二斜面323的斜率相同,下卡定部32的中部设置有限位孔322;所述调节旋钮33包括把手331和转杆333,把手331设置在转杆333的端部,所述转杆333上设置有外螺纹334,转杆333依次穿过螺纹孔315和限位孔322,且通过外螺纹334和螺纹孔315螺纹连接,实现转杆333与上卡定部312的螺纹连接。
所述转杆333穿过限位孔322的端部设置有卡板335,所述卡板335的宽度大于限位孔322的宽度。
实施例5:
如图1-6所示,本实施例包括一种护栏固定装置,包括护栏1,护栏1的底部设置有安装轴2和紧固机构3,所述安装轴2和紧固机构3分别设置在护栏1的两端,安装护栏1的病床上设置有供安装轴2和紧固机构3插入的安装孔;所述紧固机构3包括主体部31、下卡定部32和调节旋钮33,所述调节旋钮33通过旋转使下卡定部32相对主体部31发生横向位移,从而将紧固机构3固定在安装孔中。
所述主体部31的底部设置有上卡定部312,所述上卡定部312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斜面313,上卡定部312的中部设置有螺纹孔315,所述下卡定部32的顶部设置有第二斜面323,所述第一斜面313和第二斜面323的斜率相同,下卡定部32的中部设置有限位孔322;所述调节旋钮33包括把手331和转杆333,把手331设置在转杆333的端部,所述转杆333上设置有外螺纹334,转杆333依次穿过螺纹孔315和限位孔322,且通过外螺纹334和螺纹孔315螺纹连接,实现转杆333与上卡定部312的螺纹连接。
所述转杆333穿过限位孔322的端部设置有卡板335,所述卡板335的宽度大于限位孔322的宽度。
所述转杆333为圆柱状,限位孔322为椭圆形,且限位孔322的焦半径大于或等于转杆333的半径。
实施例6:
如图1-6所示,本实施例包括一种护栏固定装置,包括护栏1,护栏1的底部设置有安装轴2和紧固机构3,所述安装轴2和紧固机构3分别设置在护栏1的两端,安装护栏1的病床上设置有供安装轴2和紧固机构3插入的安装孔;所述紧固机构3包括主体部31、下卡定部32和调节旋钮33,所述调节旋钮33通过旋转使下卡定部32相对主体部31发生横向位移,从而将紧固机构3固定在安装孔中。
所述主体部31的底部设置有上卡定部312,所述上卡定部312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斜面313,上卡定部312的中部设置有螺纹孔315,所述下卡定部32的顶部设置有第二斜面323,所述第一斜面313和第二斜面323的斜率相同,下卡定部32的中部设置有限位孔322;所述调节旋钮33包括把手331和转杆333,把手331设置在转杆333的端部,所述转杆333上设置有外螺纹334,转杆333依次穿过螺纹孔315和限位孔322,且通过外螺纹334和螺纹孔315螺纹连接,实现转杆333与上卡定部312的螺纹连接。
所述上卡定部312的底部沿第一斜面313设置有凹槽314,所述下卡定部32的顶部沿第二斜面323设置有凸块321,所述凸块321与凹槽314的形状和大小相同,且凸块321设置在凹槽314中。
实施例7:
如图1-6所示,本实施例包括一种护栏固定装置,包括护栏1,护栏1的底部设置有安装轴2和紧固机构3,所述安装轴2和紧固机构3分别设置在护栏1的两端,安装护栏1的病床上设置有供安装轴2和紧固机构3插入的安装孔;所述紧固机构3包括主体部31、下卡定部32和调节旋钮33,所述调节旋钮33通过旋转使下卡定部32相对主体部31发生横向位移,从而将紧固机构3固定在安装孔中。
所述主体部31的底部设置有上卡定部312,所述上卡定部312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斜面313,上卡定部312的中部设置有螺纹孔315,所述下卡定部32的顶部设置有第二斜面323,所述第一斜面313和第二斜面323的斜率相同,下卡定部32的中部设置有限位孔322;所述调节旋钮33包括把手331和转杆333,把手331设置在转杆333的端部,所述转杆333上设置有外螺纹334,转杆333依次穿过螺纹孔315和限位孔322,且通过外螺纹334和螺纹孔315螺纹连接,实现转杆333与上卡定部312的螺纹连接。
所述上卡定部312的底部沿第一斜面313设置有凹槽314,所述下卡定部32的顶部沿第二斜面323设置有凸块321,所述凸块321与凹槽314的形状和大小相同,且凸块321设置在凹槽314中。
所述凹槽314的一端的端点与第一斜面313的最高点重合,另一端的端点与第一斜面313的最低点重合;所述凸块321的一端的端点与第二斜面323的最高点重合,另一端的端点与第二斜面323的最低点重合,且凸块321的中部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设置在限位孔322的正上方,且与限位孔322的形状相同。
实施例8:
如图1-6所示,本实施例包括一种护栏固定装置,包括护栏1,护栏1的底部设置有安装轴2和紧固机构3,所述安装轴2和紧固机构3分别设置在护栏1的两端,安装护栏1的病床上设置有供安装轴2和紧固机构3插入的安装孔;所述紧固机构3包括主体部31、下卡定部32和调节旋钮33,所述调节旋钮33通过旋转使下卡定部32相对主体部31发生横向位移,从而将紧固机构3固定在安装孔中。
所述主体部31的底部设置有上卡定部312,所述上卡定部312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斜面313,上卡定部312的中部设置有螺纹孔315,所述下卡定部32的顶部设置有第二斜面323,所述第一斜面313和第二斜面323的斜率相同,下卡定部32的中部设置有限位孔322;所述调节旋钮33包括把手331和转杆333,把手331设置在转杆333的端部,所述转杆333上设置有外螺纹334,转杆333依次穿过螺纹孔315和限位孔322,且通过外螺纹334和螺纹孔315螺纹连接,实现转杆333与上卡定部312的螺纹连接。
所述上卡定部312的底部沿第一斜面313设置有凹槽314,所述下卡定部32的顶部沿第二斜面323设置有凸块321,所述凸块321与凹槽314的形状和大小相同,且凸块321设置在凹槽314中。
所述凹槽314和凸块321的截面均为上宽下窄结构。
实施例9:
如图1-6所示,本实施例包括一种护栏固定装置,包括护栏1,护栏1的底部设置有安装轴2和紧固机构3,所述安装轴2和紧固机构3分别设置在护栏1的两端,安装护栏1的病床上设置有供安装轴2和紧固机构3插入的安装孔;所述紧固机构3包括主体部31、下卡定部32和调节旋钮33,所述调节旋钮33通过旋转使下卡定部32相对主体部31发生横向位移,从而将紧固机构3固定在安装孔中。
所述主体部31的底部设置有上卡定部312,所述上卡定部312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斜面313,上卡定部312的中部设置有螺纹孔315,所述下卡定部32的顶部设置有第二斜面323,所述第一斜面313和第二斜面323的斜率相同,下卡定部32的中部设置有限位孔322;所述调节旋钮33包括把手331和转杆333,把手331设置在转杆333的端部,所述转杆333上设置有外螺纹334,转杆333依次穿过螺纹孔315和限位孔322,且通过外螺纹334和螺纹孔315螺纹连接,实现转杆333与上卡定部312的螺纹连接。
所述主体部31还包括套筒311,套筒311设置在上卡定部312的上方,套筒311与护栏1相连;所述调节旋钮33还包括顶盖332,所述顶盖332设置在把手331和转杆333之间,顶盖332的直径大于或等于套筒311的直径。
实施例10:
如图1-6所示,本实施例包括一种护栏固定装置,包括护栏1,护栏1的底部设置有安装轴2和紧固机构3,所述安装轴2和紧固机构3分别设置在护栏1的两端,安装护栏1的病床上设置有供安装轴2和紧固机构3插入的安装孔;所述紧固机构3包括主体部31、下卡定部32和调节旋钮33,所述调节旋钮33通过旋转使下卡定部32相对主体部31发生横向位移,从而将紧固机构3固定在安装孔中。
所述主体部31的底部设置有上卡定部312,所述上卡定部312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斜面313,上卡定部312的中部设置有螺纹孔315,所述下卡定部32的顶部设置有第二斜面323,所述第一斜面313和第二斜面323的斜率相同,下卡定部32的中部设置有限位孔322;所述调节旋钮33包括把手331和转杆333,把手331设置在转杆333的端部,所述转杆333上设置有外螺纹334,转杆333依次穿过螺纹孔315和限位孔322,且通过外螺纹334和螺纹孔315螺纹连接,实现转杆333与上卡定部312的螺纹连接。
所述转杆333穿过限位孔322的端部设置有卡板335,所述卡板335的宽度大于限位孔322的宽度。所述转杆333为圆柱状,限位孔322为椭圆形,且限位孔322的焦半径大于或等于转杆333的半径。
所述上卡定部312的底部沿第一斜面313设置有凹槽314,所述下卡定部32的顶部沿第二斜面323设置有凸块321,所述凸块321与凹槽314的形状和大小相同,且凸块321设置在凹槽314中。所述凹槽314的一端的端点与第一斜面313的最高点重合,另一端的端点与第一斜面313的最低点重合;所述凸块321的一端的端点与第二斜面323的最高点重合,另一端的端点与第二斜面323的最低点重合,且凸块321的中部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设置在限位孔322的正上方,且与限位孔322的形状相同。所述凹槽314和凸块321的截面均为上宽下窄结构。
所述主体部31还包括套筒311,套筒311设置在上卡定部312的上方,套筒311与护栏1相连;所述调节旋钮33还包括顶盖332,所述顶盖332设置在把手331和转杆333之间,顶盖332的直径大于或等于套筒311的直径。
为了将护栏1安装于床侧部,在床的侧部设有一对圆形安装孔,将护栏1下部的安装轴2和紧固机构3分别插入安装孔内,通过握住把手331旋转调节旋钮33,使转杆333转动,带动下卡定部32向上运动,下卡定部32在向上运动的过程中,沿着第一斜面313倾斜上升,从而使下卡定部32相对于主体部31横向移动,挤压安装孔的孔壁,从而通过摩擦将紧固机构3固定于安装孔内。另外,为了将护栏1从床侧部拆卸下来,通过反向旋转调节旋钮33解除紧固机构3与安装孔的按压,即可轻松的将护栏1取下。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1.一种护栏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护栏(1),护栏(1)的底部设置有安装轴(2)和紧固机构(3),所述安装轴(2)和紧固机构(3)分别设置在护栏(1)的两端,安装护栏(1)的病床上设置有供安装轴(2)和紧固机构(3)插入的安装孔;所述紧固机构(3)包括主体部(31)、下卡定部(32)和调节旋钮(33),所述调节旋钮(33)通过旋转使下卡定部(32)相对主体部(31)发生横向位移,从而将紧固机构(3)固定在安装孔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栏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31)的底部设置有上卡定部(312),所述上卡定部(312)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斜面(313),上卡定部(312)的中部设置有螺纹孔(315),所述下卡定部(32)的顶部设置有第二斜面(323),所述第一斜面(313)和第二斜面(323)的斜率相同,下卡定部(32)的中部设置有限位孔(322);所述调节旋钮(33)包括把手(331)和转杆(333),把手(331)设置在转杆(333)的端部,所述转杆(333)上设置有外螺纹(334),转杆(333)依次穿过螺纹孔(315)和限位孔(322),且通过外螺纹(334)和螺纹孔(315)螺纹连接,实现转杆(333)与上卡定部(312)的螺纹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护栏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杆(333)穿过限位孔(322)的端部设置有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的宽度大于限位孔(322)的宽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护栏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杆(333)穿过限位孔(322)的端部设置有卡板(335),所述卡板(335)的宽度大于限位孔(322)的宽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护栏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杆(333)为圆柱状,限位孔(322)为椭圆形,且限位孔(322)的焦半径大于或等于转杆(333)的半径。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护栏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卡定部(312)的底部沿第一斜面(313)设置有凹槽(314),所述下卡定部(32)的顶部沿第二斜面(323)设置有凸块(321),所述凸块(321)与凹槽(314)的形状和大小相同,且凸块(321)设置在凹槽(314)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护栏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314)的一端的端点与第一斜面(313)的最高点重合,另一端的端点与第一斜面(313)的最低点重合;所述凸块(321)的一端的端点与第二斜面(323)的最高点重合,另一端的端点与第二斜面(323)的最低点重合,且凸块(321)的中部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设置在限位孔(322)的正上方,且与限位孔(322)的形状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护栏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314)和凸块(321)的截面均为上宽下窄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护栏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31)还包括套筒(311),套筒(311)设置在上卡定部(312)的上方,套筒(311)与护栏(1)相连;所述调节旋钮(33)还包括顶盖(332),所述顶盖(332)设置在把手(331)和转杆(333)之间,顶盖(332)的直径大于或等于套筒(311)的直径。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