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工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提供了一种甲基叔丁基醚外循环生产线。
背景技术:
在甲基叔丁基醚的生产过程中,由于预热器换热面积小,当外循环量增加时如果与原料混合进入预热器,再回到反应器中时达不到反应器中反应所需的温度,因此就达不到中后期催化剂需要提高预热温度来保证的转化率,降低催化剂的使用效率和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甲基叔丁基醚外循环生产线。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甲基叔丁基醚外循环生产线,包括原料进线和外循环反应物进线,原料进线包括顺次连接的混合器和预热器,外循环反应物进线包括顺次连接的反应器、外循环泵和冷却器,从冷却器上出来的管线一条通过第一阀门与混合器前面的管线连接,另一条通过第二阀门与从预热器出来的管线连接,预热器上出来的管线与第二阀门所在的管线合并后又连接到反应器上端。
进一步地,所述反应器与所述外循环泵之间设有第三阀门,并且所述反应器下方还设有终产物出路管线,终产物出路管线上设第四阀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既能够使原料和外循环反应物一起进入预热器中预热,也可以只直接为原料加温预热,再与外循环反应物一起进入反应器,可以满足所需的预热温度,提高催化剂的使用效率和寿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考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甲基叔丁基醚外循环生产线,包括原料进线和外循环反应物进线,原料进线包括顺次连接的混合器1和预热器2,外循环反应物进线包括顺次连接的反应器3、外循环泵4和冷却器5,从冷却器5上出来的管线一条通过第一阀门6与混合器1前面的管线连接,另一条通过第二阀门7与从预热器2出来的管线连接,预热器2上出来的管线与第二阀门7所在的管线合并后又连接到反应器3上端。
所述反应器3与所述外循环泵4之间设有第三阀门8,并且所述反应器3下方还设有终产物出路管线,终产物出路管线上设第四阀门9。
利用本生产线进行甲基叔丁基醚的生产时,当反应器中不需要较高的反应温度或者预热器2的体积够大时,外循环反应物从反应器3中出来,经过外循环泵4和冷却器5降温,再经过第一阀门6,与原料一同进入到混合器1中混合,再一起进入到预热器2中预热,之后共同回到反应器3中反应,当反应器中有催化剂需要较高的反应温度或者预热器2体积较小时,则外循环反应物从反应器3中出来,经过外循环泵4和冷却器5降温,经过第二阀门7,原料经过混合器1和预热器2后,与外循环反应物混合,直接进入到反应器3中,进行反应,此时,相比对原料和外循环反应物一起加热,预热器2将原料加热到一个比较高的温度,再与本身温度就不低的外循环反应物混合,能够使反应器3中的反应温度增高,提高催化剂的反应效率。
1.一种甲基叔丁基醚外循环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包括原料进线和外循环反应物进线,原料进线包括顺次连接的混合器(1)和预热器(2),外循环反应物进线包括顺次连接的反应器(3)、外循环泵(4)和冷却器(5),从冷却器(5)上出来的管线一条通过第一阀门(6)与混合器(1)前面的管线连接,另一条通过第二阀门(7)与从预热器(2)出来的管线连接,预热器(2)上出来的管线与第二阀门(7)所在的管线合并后又连接到反应器(3)上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甲基叔丁基醚外循环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器(3)与所述外循环泵(4)之间设有第三阀门(8),并且所述反应器(3)下方还设有终产物出路管线,终产物出路管线上设第四阀门(9)。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