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打磨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计算机外壳结构用打磨装置。
背景技术:
计算机俗称电脑,是现代一种用于高速计算的电子计算机器,可以进行数值计算,又可以进行逻辑计算,还具有存储记忆功能。是能够按照程序运行,自动、高速处理海量数据的现代化智能电子设备;为了对计算机的硬件设备进行防尘、防撞击等保护,一般都将计算机的硬件设备固设在计算机外壳内;计算机外壳在生产过程中,对其外壳的抛光是必不可少的步骤之一,使用时对其外壳的打磨抛光是必不可少的步骤之一,而传统的打磨装置在打磨过程中使用者还需要手动调节打磨速度,降低了装置主体的实用性,第二,打磨放置台采用的是固定的使用方法,只能依靠打磨械臂来调整角度,使得一些较薄的计算机外壳打磨不方便,第三,打磨轮安装,拆卸麻烦,降低了装置主体的实用性,为此人们提出一种打磨装置,如中国专利cn208438141u所公开的一种计算机外壳抛光打磨装置,包括装置主体、打磨械臂和打磨轮,电机保护壳的顶部活动连接有打磨械臂,提高了计算机外壳打磨的精确度,伸展架,使活动放置板伸高,以此来使装置主体达到最佳的打磨角度,活动夹具,将计算机外壳进行固定,防止计算机外壳发生偏移;
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旋转杆上的打磨轮在对机箱外壳进行打磨时,会产生大量的碎屑,碎屑不及时的清理会使工作环境受到污染,给使用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计算机外壳结构用打磨装置,对传统装置进行改进,解决了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计算机外壳结构用打磨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双轴电机,所述双轴电机上输出轴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轴一,所述轴一的底部贯穿壳体并固定连接有打磨盘。
所述双轴电机上输出轴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轴二,所述轴二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转盘,所述转盘上靠近边缘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弧形齿条,所述壳体的两侧均开设有通孔并通过通孔限位转动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的齿轮,所述齿轮上的齿牙与弧形齿条上的齿牙活动连接,所述传动轴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螺杆,所述螺杆的表面螺接有内螺纹套,所述壳体的侧面固定连接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贯穿内螺纹套且与内螺纹套滑动连接,所述内螺纹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臂,所述连接臂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负压风机,所述负压风机底部的进风口固定连接有输气管,所述负压风机的下方设有半圆管,所述输气管的表面贯穿半圆管且与半圆管固定连接,所述半圆管的内壁开设有进气孔。
优选的,所述双轴电机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加固架,所述加固架上远离双轴电机的一端与壳体的内壁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传动轴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限位环,两个所述限位环的相背侧分别与壳体内壁的左右两侧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限位杆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限位杆以螺杆的水平中心线对称设置。
优选的,所述连接臂的侧面固定连接有减震弹簧,所述减震弹簧上远离连接臂的一端与壳体的侧面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负压风机的出气口固定连接有导气管,所述导气管上远离负压风机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收集箱,所述收集箱的侧面与限位杆的端部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一、本实用新型通过打磨机械臂上的连接杆带动壳体整体的转向和移动;使用时,通过双轴电机接通电源并打开开关后,其上的输出轴带动轴一的同步转动,由轴一带动打磨盘的连续转动,当处于转动状态下的打磨盘的下表面与机箱外壳表面接触时,即对计算机外壳进行了打磨抛光操作;
与此同时,双轴电机上的输出轴同步带动轴二的转动,由轴二带动转盘的同步转动,当转盘转动后,其上表面的弧形齿条会交替式的与两个齿轮上的齿牙进行接触,当弧形齿条上的齿牙与齿轮上的齿牙接触后,受弧形齿条驱动而发生转动;而且弧形齿条上的齿牙与两个齿轮上的齿牙先后接触时,会使传动轴进行相反方向的转动;
当传动轴转动后会同步带动其上螺杆的转动,与螺杆螺纹配合的内螺纹套有随之同步转动的趋势;由于限位杆的限制,使得内螺纹套只能在限位杆上进行左右移动,进而使螺杆与内螺纹套之间产生相对转动,当螺杆随传动轴连续转动后,可使内螺纹套在螺杆上进行水平方向的移动,由于传动轴进行的是间歇式往复转动,进而使得内螺纹套可以在螺杆的表面上进行左右往复移动,经连接臂传动,使得负压风机能够通过输气管带着其上的半圆管进行左右往复移动,伴随着负压风机过后产生负压吸引,使得半圆管通过进气孔对打磨盘转动打磨过程中所产生的碎屑进行吸引收集,由于半圆管通过进气孔在对碎屑进行回收的过程中还进行着左右移动,实现动态吸附,进而能够增加工作区域范围,提高清洁效率。
二、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结构之间的配合使用,解决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旋转杆上的打磨轮在对机箱外壳进行打磨时,会产生大量的碎屑,碎屑不及时的清理会使工作环境受到污染,给使用带来不便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的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壳体的正视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转盘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半圆管的俯视图。
图中:1-壳体、2-双轴电机、3-轴一、4-打磨盘、5-轴二、6-转盘、7-弧形齿条、8-传动轴、9-齿轮、10-螺杆、11-内螺纹套、12-限位杆、13-连接臂、14-负压风机、15-输气管、16-半圆管、17-进气孔、18-加固架、19-限位环、20-减震弹簧、21-导气管、22-收集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于计算机外壳结构用打磨装置,包括壳体1,壳体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双轴电机2,双轴电机2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加固架18,加固架18上远离双轴电机2的一端与壳体1的内壁固定连接,提高双轴电机2上加固架18的增设,能够进一步提高双轴电机2在安装工作后的牢固程度,减少晃动;双轴电机2上输出轴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轴一3,轴一3的底部贯穿壳体1并固定连接有打磨盘4,通过打磨机械臂上的连接杆带动壳体1整体的转向和移动;使用时,通过双轴电机2接通电源并打开开关后,其上的输出轴带动轴一3的同步转动,由轴一3带动打磨盘4的连续转动,当处于转动状态下的打磨盘4的下表面与机箱外壳表面接触时,即对计算机外壳进行了打磨抛光操作。
双轴电机2上输出轴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轴二5,轴二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转盘6,转盘6上靠近边缘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弧形齿条7,与此同时,双轴电机2上的输出轴同步带动轴二5的转动,由轴二5带动转盘6的同步转动,当转盘6转动后,其上表面的弧形齿条7会交替式的与两个齿轮9上的齿牙进行接触,当弧形齿条7上的齿牙与齿轮9上的齿牙接触后,受弧形齿条7驱动而发生转动;而且弧形齿条7上的齿牙与两个齿轮9上的齿牙先后接触时,会使传动轴8进行相反方向的转动;壳体1的两侧均开设有通孔并通过通孔限位转动有传动轴8,传动轴8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限位环19,两个限位环19的相背侧分别与壳体1内壁的左右两侧转动连接,通过传动轴8表面上两个限位环19的设置,能够进一步保证传动轴8在壳体1上限位转动的稳定性;传动轴8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的齿轮9,齿轮9上的齿牙与弧形齿条7上的齿牙活动连接,传动轴8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螺杆10,螺杆10的表面螺接有内螺纹套11,当传动轴8转动后会同步带动其上螺杆10的转动,与螺杆10螺纹配合的内螺纹套11有随之同步转动的趋势;由于限位杆12的限制,使得内螺纹套11只能在限位杆12上进行左右移动,进而使螺杆10与内螺纹套11之间产生的相对转动,当螺杆10随传动轴8连续转动后,可使内螺纹套11在螺杆10上进行水平方向的移动,由于传动轴8进行的是间歇式往复转动,进而使得内螺纹套11可以在螺杆10的表面上进行左右往复移动;壳体1的侧面固定连接有限位杆12,限位杆12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限位杆12以螺杆10的水平中心线对称设置,通过一个内螺纹套11上对应两个限位杆12,能够使内螺纹套11的受力更加平衡,使得内螺纹套11在限位杆12上的移动也更加稳定;限位杆12贯穿内螺纹套11且与内螺纹套11滑动连接,内螺纹套1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臂13,连接臂13的侧面固定连接有减震弹簧20,减震弹簧20上远离连接臂13的一端与壳体1的侧面固定连接,通过连接臂13上减震弹簧20的设置,能够使连接臂13在左右移动中所产生的细微震动被过滤和吸收,同时在减震弹簧20的弹力作用下,可使螺杆10与内螺纹套11之间的螺纹配合更加紧密;连接臂1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负压风机14,经连接臂13传动,使得负压风机14能够通过输气管15带着其上的半圆管16进行左右往复移动,伴随着负压风机14过后产生负压吸引,使得半圆管16通过进气孔17对打磨盘4转动打磨过程中所产生的碎屑进行吸引收集,由于半圆管16通过进气孔17在对碎屑进行回收的过程中还进行着左右移动,实现动态吸附,进而能够增加工作区域范围,提高清洁效率;负压风机14的出气口固定连接有导气管21,导气管21上远离负压风机1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收集箱22,收集箱22的侧面与限位杆12的端部固定连接,经负压风机14负压所吸收收集到的碎屑进导气管21最终转至收集箱22内,定期对收集箱22内的碎屑进行集中处理,负压风机14底部的进风口固定连接有输气管15,负压风机14的下方设有半圆管16,半圆管16的两端均被密封,输气管15的表面贯穿半圆管16且与半圆管16固定连接,半圆管16的内壁开设有进气孔17。
工作原理:该用于计算机外壳结构用打磨装置在使用时,通过打磨机械臂上的连接杆带动壳体1整体的转向和移动;使用时,通过双轴电机2接通电源并打开开关后,其上的输出轴带动轴一3的同步转动,由轴一3带动打磨盘4的连续转动,当处于转动状态下的打磨盘4的下表面与机箱外壳表面接触时,即对计算机外壳进行了打磨抛光操作;与此同时,双轴电机2上的输出轴同步带动轴二5的转动,由轴二5带动转盘6的同步转动,当转盘6转动后,其上表面的弧形齿条7会交替式的与两个齿轮9上的齿牙进行接触,当弧形齿条7上的齿牙与齿轮9上的齿牙接触后,受弧形齿条7驱动而发生转动;而且弧形齿条7上的齿牙与两个齿轮9上的齿牙先后接触时,会使传动轴8进行相反方向的转动;当传动轴8转动后会同步带动其上螺杆10的转动,与螺杆10螺纹配合的内螺纹套11有随之同步转动的趋势;由于限位杆12的限制,使得内螺纹套11只能在限位杆12上进行左右移动,进而使螺杆10与内螺纹套11之间产生的相对转动,当螺杆10随传动轴8连续转动后,可使内螺纹套11在螺杆10上进行水平方向的移动,由于传动轴8进行的是间歇式往复转动,进而使得内螺纹套11可以在螺杆10的表面上进行左右往复移动,经连接臂13传动,使得负压风机14能够通过输气管15带着其上的半圆管16进行左右往复移动,伴随着负压风机14过后产生负压吸引,使得半圆管16通过进气孔17对打磨盘4转动打磨过程中所产生的碎屑进行吸引收集,由于半圆管16通过进气孔17在对碎屑进行回收的过程中还进行着左右移动,实现动态吸附,进而能够增加工作区域范围,提高清洁效率;通过上述结构之间的配合使用,解决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旋转杆上的打磨轮在对机箱外壳进行打磨时,会产生大量的碎屑,碎屑不及时的清理会使工作环境受到污染,给使用带来不便的问题。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1.一种用于计算机外壳结构用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双轴电机(2),所述双轴电机(2)上输出轴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轴一(3),所述轴一(3)的底部贯穿壳体(1)并固定连接有打磨盘(4);
所述双轴电机(2)上输出轴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轴二(5),所述轴二(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转盘(6),所述转盘(6)上靠近边缘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弧形齿条(7),所述壳体(1)的两侧均开设有通孔并通过通孔限位转动有传动轴(8),所述传动轴(8)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的齿轮(9),所述齿轮(9)上的齿牙与弧形齿条(7)上的齿牙活动连接,所述传动轴(8)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螺杆(10),所述螺杆(10)的表面螺接有内螺纹套(11),所述壳体(1)的侧面固定连接有限位杆(12),所述限位杆(12)贯穿内螺纹套(11)且与内螺纹套(11)滑动连接,所述内螺纹套(1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臂(13),所述连接臂(1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负压风机(14),所述负压风机(14)底部的进风口固定连接有输气管(15),所述负压风机(14)的下方设有半圆管(16),所述输气管(15)的表面贯穿半圆管(16)且与半圆管(16)固定连接,所述半圆管(16)的内壁开设有进气孔(1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计算机外壳结构用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轴电机(2)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加固架(18),所述加固架(18)上远离双轴电机(2)的一端与壳体(1)的内壁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计算机外壳结构用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轴(8)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限位环(19),两个所述限位环(19)的相背侧分别与壳体(1)内壁的左右两侧转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计算机外壳结构用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杆(12)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限位杆(12)以螺杆(10)的水平中心线对称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计算机外壳结构用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臂(13)的侧面固定连接有减震弹簧(20),所述减震弹簧(20)上远离连接臂(13)的一端与壳体(1)的侧面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计算机外壳结构用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风机(14)的出气口固定连接有导气管(21),所述导气管(21)上远离负压风机(1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收集箱(22),所述收集箱(22)的侧面与限位杆(12)的端部固定连接。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