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轴承内圈滚子沟槽打磨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2-07-13  82


    本实用新型属于轴承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轴承内圈滚子沟槽打磨装置。



    背景技术:

    轴承的结构主要包括:轴承内圈和轴承外圈,设置在轴承内圈外侧的内滚子沟槽,设置在轴承外圈的外滚子沟槽,设置在内滚子沟槽和外滚子沟槽之间的滚子。在轴承内圈和轴承外圈之间安装滚子之前,需要对轴承内圈外侧的滚子沟槽进行打磨。目前轴承内圈滚子沟槽的打磨,大多数是人工用砂纸打磨,操作不方便,自动化程度低,打磨效率低;其次,由于在打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局部温度过高容易造成磨具磨损严重,工件表面烧伤受损,但是针对目前现有的打磨装置,大多数都需要额外再装设一个冷却液冲浇设备,浪费场地,加大生产成本,并且现有冷却液冲浇设备中,冷却液的冲浇流量较大,通常冲浇整个打磨工件,未能从最佳位置进行冷却,冷却液浪费严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便捷,冷却效果好的轴承内圈滚子沟槽打磨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轴承内圈滚子沟槽打磨装置,包括工作台,工作台左侧顶部滑动连接有安装板,安装板上固定连接有第一气缸,第一气缸的活塞杆端部固定连接有打磨杆,打磨杆端部螺纹连接有打磨头,安装板左侧设置有抽液泵,工作台左侧底部设置有冷却液箱,抽液泵通过导液管与冷却液箱相连通,抽液泵的出口固定连接有金属软管,金属软管的端部与打磨杆一端通过固定块固定连接,金属软管端部螺纹连接有输液管,输液管端部固定连接有喷头,工作台底部设置有用于调节安装板位置的位置调节机构,工作台右侧设置有用于装夹轴承内圈的装夹机构,工作台右侧固定连接有位于装夹机构下侧的回收箱,回收箱底部固定连接有出液管,出液管穿过工作台并安装有阀门。

    所述装夹机构包括固定连接于工作台内的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转盘,转盘上固定连接有下夹块,工作台上固定连接有位于转盘右侧的支架,支架上竖直固定连接有第二气缸,第二气缸的活塞杆朝下设置并转动连接有与下夹块相对应的上夹块。

    所述位置调节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工作台底部的安装架,安装架右侧设置有正反转电机,正反转电机的输出轴端部传动连接有螺纹杆,螺纹杆上螺纹连接有活动块,安装架前后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位于螺纹杆两侧的滑杆,两根滑杆分别穿过活动块并与活动块滑动连接,活动块与安装板通过连杆固定连接。

    所述工作台内部开设有限位槽,限位槽内间隔固定连接有两根导向杆,两根导向杆分别穿过连杆并与连杆滑动连接。

    所述喷头朝向打磨头倾斜设置,喷头的外侧面设置为球面形状。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将金属软管的端部与打磨杆一端通过固定块固定连接,可以实现喷头和打磨头共同移动,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并节省了工作场地;

    2、外侧面为球面形状的喷头朝向打磨头倾斜设置,在打磨过程中,喷头直接朝向打磨区冲浇冷却液,能够实现最佳位置冷却,并且能够冲掉碎屑,避免碎屑损伤轴承内圈,使用过的冷却液通过回收箱收集,处理后可继续使用,节约成本;

    3、通过装夹机构将轴承内圈夹紧,驱动电机带动转盘转动,从而带动轴承内圈转动,方便对轴承内圈的滚子沟槽进行打磨,结构简单,自动化程度高,打磨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位置调节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图1中的a-a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轴承内圈滚子沟槽打磨装置,包括工作台1,工作台1左侧顶部滑动连接有安装板2,安装板2上固定连接有第一气缸3,第一气缸3的活塞杆端部固定连接有打磨杆4,打磨杆4端部螺纹连接有打磨头5,安装板2左侧设置有抽液泵6,工作台1左侧底部设置有冷却液箱7,抽液泵6通过导液管8与冷却液箱7相连通,抽液泵6的出口固定连接有金属软管9,金属软管9的端部与打磨杆4一端通过固定块10固定连接,金属软管9端部螺纹连接有输液管11,输液管11端部固定连接有喷头12,工作台1底部设置有用于调节安装板2位置的位置调节机构,工作台1右侧设置有用于装夹轴承内圈的装夹机构,工作台1右侧固定连接有位于装夹机构下侧的回收箱27,回收箱27底部固定连接有出液管28,出液管28穿过工作台1并安装有阀门29。

    所述装夹机构包括固定连接于工作台1内的驱动电机21,驱动电机21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转盘22,转盘22上固定连接有下夹块23,工作台1上固定连接有位于转盘22右侧的支架24,支架24上竖直固定连接有第二气缸25,第二气缸25的活塞杆朝下设置并转动连接有与下夹块23相对应的上夹块26。

    所述位置调节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工作台1底部的安装架13,安装架13右侧设置有正反转电机14,正反转电机14的输出轴端部传动连接有螺纹杆15,螺纹杆15上螺纹连接有活动块16,安装架13前后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位于螺纹杆15两侧的滑杆17,两根滑杆17分别穿过活动块16并与活动块16滑动连接,活动块16与安装板2通过连杆18固定连接。

    所述工作台1内部开设有限位槽19,限位槽19内间隔固定连接有两根导向杆20,两根导向杆20分别穿过连杆18并与连杆18滑动连接。

    所述喷头12朝向打磨头5倾斜设置,喷头12的外侧面设置为球面形状。

    本实用新型在工作使用时,将待打磨轴承内圈放置在下夹块23上,控制第二气缸25带动上夹块26向下移动,对轴承内圈进行夹紧;轴承内圈装夹完毕后,驱动正反转电机14带动螺纹杆15转动,螺纹杆15在转动的同时,活动块16及连杆18向装夹机构移动,从而带动安装板2移动,待打磨头5接触轴承内圈外表面,正反转电机14停止工作;通过控制第一气缸3调节打磨头5竖直方向的位置,调节打磨头5移动至打磨区;启动驱动电机21带动转盘22转动,从而带动轴承内圈转动,轴承内圈在转动过程中,打磨头5对轴承内圈的滚子沟槽进行打磨,同时喷头12对打磨区冲浇冷却液。

    上述轴承内圈滚子沟槽打磨装置,结构简单,自动化程度高,打磨效率高,通过装夹机构将轴承内圈夹紧,驱动电机21带动转盘22转动,从而带动轴承内圈转动,方便对轴承内圈的滚子沟槽进行打磨;将金属软管9的端部与打磨杆4一端通过固定块10固定连接,可以实现喷头12和打磨头5共同移动,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并节省了工作场地;外侧面为球面形状的喷头12朝向打磨头5倾斜设置,在打磨过程中,喷头12直接朝向打磨区冲浇冷却液,能够实现最佳位置冷却,并且能够冲掉碎屑,避免碎屑损伤轴承内圈,使用过的冷却液通过回收箱27收集,处理后可继续使用,节约成本;位置调节机构中,两根滑杆17分别穿过活动块16并与活动块16滑动连接,活动块16与安装板2通过连杆18固定连接,且限位槽19内设置的两根导向杆20分别穿过连杆18并与连杆18滑动连接,能使连杆18更加平稳地带动安装板2移动;打磨杆4端部螺纹连接有打磨头5,可以根据轴承内圈滚子沟槽的大小对打磨头5进行更换,满足不同的打磨需求。

    本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形状、材料、结构等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轴承内圈滚子沟槽打磨装置,包括工作台,其特征在于:工作台左侧顶部滑动连接有安装板,安装板上固定连接有第一气缸,第一气缸的活塞杆端部固定连接有打磨杆,打磨杆端部螺纹连接有打磨头,安装板左侧设置有抽液泵,工作台左侧底部设置有冷却液箱,抽液泵通过导液管与冷却液箱相连通,抽液泵的出口固定连接有金属软管,金属软管的端部与打磨杆一端通过固定块固定连接,金属软管端部螺纹连接有输液管,输液管端部固定连接有喷头,工作台底部设置有用于调节安装板位置的位置调节机构,工作台右侧设置有用于装夹轴承内圈的装夹机构,工作台右侧固定连接有位于装夹机构下侧的回收箱,回收箱底部固定连接有出液管,出液管穿过工作台并安装有阀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内圈滚子沟槽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夹机构包括固定连接于工作台内的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转盘,转盘上固定连接有下夹块,工作台上固定连接有位于转盘右侧的支架,支架上竖直固定连接有第二气缸,第二气缸的活塞杆朝下设置并转动连接有与下夹块相对应的上夹块。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轴承内圈滚子沟槽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置调节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工作台底部的安装架,安装架右侧设置有正反转电机,正反转电机的输出轴端部传动连接有螺纹杆,螺纹杆上螺纹连接有活动块,安装架前后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位于螺纹杆两侧的滑杆,两根滑杆分别穿过活动块并与活动块滑动连接,活动块与安装板通过连杆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轴承内圈滚子沟槽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内部开设有限位槽,限位槽内间隔固定连接有两根导向杆,两根导向杆分别穿过连杆并与连杆滑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轴承内圈滚子沟槽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头朝向打磨头倾斜设置,喷头的外侧面设置为球面形状。

    技术总结
    一种轴承内圈滚子沟槽打磨装置,包括工作台,工作台左侧顶部滑动连接有安装板,安装板上固定连接有第一气缸,第一气缸的活塞杆端部固定连接有打磨杆,打磨杆端部螺纹连接有打磨头,安装板左侧设置有抽液泵,工作台左侧底部设置有冷却液箱,抽液泵通过导液管与冷却液箱相连通,抽液泵的出口固定连接有金属软管,金属软管的端部与打磨杆一端固定连接,金属软管端部螺纹连接有输液管,输液管端部固定连接有喷头,工作台底部设置有用于调节安装板位置的位置调节机构,工作台右侧设置有用于装夹轴承内圈的装夹机构,工作台右侧固定连接有位于装夹机构下侧的回收箱。本实用新型自动化程度高、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打磨区冷却效果好。

    技术研发人员:姜岳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河南中泰轴承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7.04
    技术公布日:2020.04.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1113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