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电池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锂电池集流体回收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和使用携带轻便等优势,在电动交通工具电源方面有着广泛应用。随着电动汽车产业蓬勃发展,动力锂离子电池的产量和消费量急剧增长,同时报废量也不断增长。若这些废旧电池被随意丢弃,不仅造成资源的浪费,而且会给环境带来严重的污染。因此,对锂离子电池进行无害化处理,并对其中有价金属进行资源回收再利用将会产生巨大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
湿法冶炼法是采用合适的化学试剂选择性溶解废旧锂离子电池中的电极材料,进而分离浸出液中的金属元素的一种方法。其中,废旧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多为金属氧化物,可通过酸、碱浸出分离,将有价金属物质提取出来。现有的湿法冶炼法步骤较多,需要用到的设备也较多,且在对废电池进行酸浸或碱浸时存在废电池堆积在池底,与液体接触不全面,导致反应不充分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锂电池集流体回收分离装置,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到的现有的湿法冶炼法步骤较多,需要用到的设备也较多,且在对废电池进行酸浸或碱浸时存在废电池堆积在池底,与液体接触不全面,导致反应不充分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锂电池集流体回收分离装置,包括反应池,所述反应池壁上开设有进液口一、进液口二及排液口,所述反应池内设有网框,所述网框底部间隔设有若干隔离件,所述隔离件包括两层隔离网,两所述隔离网平行设置且垂直于网框底部,所述网框与反应池为可拆卸式连接,所述反应池外壁对称设有一组支撑腿,一所述支撑腿设有用于带动反应池翻转的电机。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将经过初步破碎的废电池倒入网框内,网框内设有若干隔离件,起到分区作用,然后关闭进液口二和排液口,将碱液由进液口一注入反应池中,直至碱液没过所有废电池表面,由于网框和隔离件的隔离网都具有网孔,碱液可穿过网孔与废电池充分接触反应,反应一段时间后,打开排液口排出碱液,排出完毕后关闭排液口并打开进液口二注入酸液,直至酸液没过所有废电池表面,同理,酸液可与废电池充分接触反应,一段时间后,铁和锂被浸出至酸液中,将网框连同网框内的物料从反应池内取出并撤走,然后反应池内所剩溶液ph并加入适量沉淀剂,一段时间后即可完成沉淀回收,将剩余液体由排液口排出,最后启动电机,电机带动反应池翻转将沉淀物排出,即可完成锂电池集流体回收分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简便,集酸浸、碱浸、沉淀功能于一体,通过设置反应池、可拆卸的网框和用于带动反应池翻转的电机使整个设备的进料和出料都很方便,实用性很高,且通过在反应池中设置若干隔离件,可以使废电池与反应液的接触更加充分,有利于提高金属离子的浸出率,从而提高金属的回收率,极具推广价值。
进一步地,所述隔离件的两隔离网的顶端设有“人字形”连接件。
进一步地,所述进液口一、进液口二及排液口处均分别设有过滤网。
进一步地,所述进液口一、进液口二及排液口在反应池外部的一端均分别设有端盖。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腿与反应池之间通过连杆连接,一所述连杆的一端与反应池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支撑腿转动连接,另一所述连杆的一端与反应池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电机输出轴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网框包括支撑部和框体,所述支撑部设于框体顶部外缘,所述支撑部的直径大于反应池直径,并且所述支撑部与反应池为可拆卸式连接,所述框体直径小于反应池内径。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部上方对称设有一组把手。
进一步地,所述反应池底部设有电加热板,所述电加热板与电源电性连接。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简便,集酸浸、碱浸、沉淀功能于一体,通过设置反应池、可拆卸的网框和用于带动反应池翻转的电机使整个设备的进料和出料都很方便,实用性很高,且通过在反应池中设置若干隔离件,可以使废电池与反应液的接触更加充分,有利于提高金属离子的浸出率,从而提高金属的回收率,极具推广价值。
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隔离件的两隔离网的顶端设置“人字形”连接件,使废电池在进入反应池时不会被挡住并且在隔离件上部堆积,而能够层人字形的一边顺利滑落进入反应池,增强了设备的实用性,提高了设备的工作效率,也省去了人工将废电池拨入反应池的动作。
3.本实用新型在进液口一、进液口二及排液口处均分别设有过滤网,能够防止反应池中的沉淀物通过进液口一、进液口二及排液口被排出;所述进液口一、进液口二及排液口在反应池外部的一端均分别设有端盖,能够在无需使用的时候将其关闭以防止漏液。
4.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支撑腿能够对反应池起到支撑作用,通过设置用于带动反应池翻转的电机使反应池中的沉淀物出料更加方便。
5.本实用新型所述网框包括支撑部和框体,所述支撑部设于框体顶部外缘,所述支撑部的直径大于反应池直径,并且所述支撑部与反应池为可拆卸式连接,以便于拆卸安装网框,反应池顶部对网框可起到支撑作用,所述框体直径小于反应池内径,可使液体浸没网框内废电池,所述支撑部上方对称设有一组把手,可以方便操作人员拿放网框。
6.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反应池底部设有电加热板,所述电加热板与电源电性连接,通过电加热板可以对反应池中的液体进行加热,以加快液体与废电池的反应速率,提高金属回收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1-反应池、2-进液口一、3-进液口二、4-排液口、5-网框、6-隔离件、7-隔离网、8-支撑腿、9-电机、10-“人字形”连接件、11-过滤网、12-端盖、13-连杆、14-支撑部、15-框体、16-把手、17-电加热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1,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一种锂电池集流体回收分离装置,包括反应池1,所述反应池1壁上开设有进液口一2、进液口二3及排液口4,所述反应池1内设有网框5,所述网框5底部间隔设有若干隔离件6,所述隔离件6包括两层隔离网7,两所述隔离网7平行设置且垂直于网框5底部,所述网框5与反应池1为可拆卸式连接,所述反应池1外壁对称设有一组支撑腿8,一所述支撑腿8设有用于带动反应池1翻转的电机9。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将经过初步破碎的废电池倒入网框5内,网框5内设有若干隔离件6,起到分区作用,然后关闭进液口二3和排液口4,将碱液由进液口一2注入反应池1中,直至碱液没过所有废电池表面,由于网框5和隔离件6的隔离网7都具有网孔,碱液可穿过网孔与废电池充分接触反应,反应一段时间后,打开排液口4排出碱液,排出完毕后关闭排液口4并打开进液口二3注入酸液,直至酸液没过所有废电池表面,同理,酸液可与废电池充分接触反应,一段时间后,铁和锂被浸出至酸液中,将网框5连同网框5内的物料从反应池1内取出并撤走,然后反应池1内所剩溶液ph并加入适量沉淀剂,一段时间后即可完成沉淀回收,将剩余液体由排液口4排出,最后启动电机9,电机9带动反应池1翻转将沉淀物排出,即可完成锂电池集流体回收分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简便,集酸浸、碱浸、沉淀功能于一体,通过设置反应池1、可拆卸的网框5和用于带动反应池1翻转的电机9使整个设备的进料和出料都很方便,实用性很高,且通过在反应池1中设置若干隔离件6,可以使废电池与反应液的接触更加充分,有利于提高金属离子的浸出率,从而提高金属的回收率,极具推广价值。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所述隔离件6的两隔离网7的顶端设有“人字形”连接件10,使废电池在进入反应池1时不会被挡住并且在隔离件6上部堆积,而能够层人字形的一边顺利滑落进入反应池1,增强了设备的实用性,提高了设备的工作效率,也省去了人工将废电池拨入反应池1的动作。
实施例3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所述进液口一2、进液口二3及排液口4处均分别设有过滤网11,能够防止反应池1中的沉淀物通过进液口一2、进液口二3及排液口4被排出;进一步地,所述进液口一2、进液口二3及排液口4在反应池1外部的一端均分别设有端盖12,能够在无需使用的时候将其关闭以防止漏液。
实施例4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所述支撑腿8与反应池1之间通过连杆13连接,一所述连杆13的一端与反应池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支撑腿8转动连接,另一所述连杆13的一端与反应池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电机9输出轴连接。通过设置支撑腿8能够对反应池1起到支撑作用,通过设置用于带动反应池1翻转的电机9使反应池1中的沉淀物出料更加方便。电机9转动带动一连杆13转动,该连杆13的另一端与反应池1的一端连接,即能带动反应池1转动,反应池1转动即可将池中沉淀物料倾倒而出,方便快捷,省时省力。
实施例5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所述网框5包括支撑部14和框体15,所述支撑部14设于框体15顶部外缘,所述支撑部14的直径大于反应池1直径,并且所述支撑部14与反应池1为可拆卸式连接,以便于拆卸安装网框5,反应池1顶部对网框5可起到支撑作用,所述框体15直径小于反应池1内径,可使液体浸没网框5内废电池,所述支撑部14上方对称设有一组把手16,可以方便操作人员拿放网框5。
实施例6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所述反应池1底部设有电加热板17,所述电加热板17与电源电性连接,通过电加热板17可以对反应池1中的液体进行加热,以加快液体与废电池的反应速率,提高金属回收率。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锂电池集流体回收分离装置,包括反应池(1),所述反应池(1)壁上开设有进液口一(2)、进液口二(3)及排液口(4),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池(1)内设有网框(5),所述网框(5)底部间隔设有若干隔离件(6),所述隔离件(6)包括两层隔离网(7),两所述隔离网(7)平行设置且垂直于网框(5)底部,所述网框(5)与反应池(1)为可拆卸式连接,所述反应池(1)外壁对称设有一组支撑腿(8),一所述支撑腿(8)设有用于带动反应池(1)翻转的电机(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电池集流体回收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件(6)的两隔离网(7)的顶端设有“人字形”连接件(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电池集流体回收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口一(2)、进液口二(3)及排液口(4)处均分别设有过滤网(1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锂电池集流体回收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口一(2)、进液口二(3)及排液口(4)在反应池(1)外部的一端均分别设有端盖(1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电池集流体回收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腿(8)与反应池(1)之间通过连杆(13)连接,一所述连杆(13)的一端与反应池(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支撑腿(8)转动连接,另一所述连杆(13)的一端与反应池(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电机(9)输出轴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电池集流体回收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网框(5)包括支撑部(14)和框体(15),所述支撑部(14)设于框体(15)顶部外缘,所述支撑部(14)的直径大于反应池(1)直径,并且所述支撑部(14)与反应池(1)为可拆卸式连接,所述框体(15)直径小于反应池(1)内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锂电池集流体回收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14)上方对称设有一组把手(16)。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电池集流体回收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池(1)底部设有电加热板(17),所述电加热板(17)与电源电性连接。
技术总结